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思考

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思考



第一篇: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思考

“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思考”的感想

田薪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对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教学基本环节必须认真思考。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材施教才达到好的效果。上课是最主要的环节,课堂的掌控是一门学问,既不能太沉闷,也不能乱哄哄,同时还要实时监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馈,课堂的艺术需要充分的备课才能体现。提问是顺利推进课堂环节的方式之一,好的提问可以过渡,也能使学生更加自然的理解知识。在“遵守交通安全法”的案例中,提问就起到了衔接、推进进度等作用。另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应该是教师精选的,题目在精不在多。辅导和评价方式都因人、因时而异,但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建立评价记录卡,可时时对学生进行督促评价,对比学生前后差异。

如今的教学不应该再拘泥于教师讲授,虽然教学基本环节没变,但如今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解题思维,当老师放手的时候,学生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思考;同时,合作精神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比死记考点有意义,这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二篇:对“五环节”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科:思想品德

题目: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探微

单位:湖南省醴陵市王仙中学

姓名:陆金山

电话号码:073123270217

邮政编码:412211

对“五环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动教育思想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路是对的,“五环节”课堂教学也确实是不错的教学模式,但对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棒子打死,是不理智的,且是有害的。

关键词: 五环节 课堂教学 改革

我市从2006年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从山东汤乐二中引入“五环节”课堂教学,在2008年下学期在各学校强力推行。可以说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我觉得后来有点变味,现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我的几点思考,愿研讨。

一、“五环节”课堂教学的含义

学校于2008年9月发布《“五环节”教学改革管理制度>>,规定课堂教学原则上应当完成下述五个环节,即“五环节”教学: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含预习和教师要求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以弄懂基础知识和完成学案中的基础部分为主要目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巡视,收集、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新发现的问题,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组织小组或组间的讨论、交流,教师要进行点拨、引导、分析、释疑和讲解。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在小组内或组间完成,通过学生之间互动、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难度较大、有一定综合性、思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问题,这一环节,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3、展示与交流

展示与交流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解答。通过展示与交流,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三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严谨、科学、规范的良好习惯。展示与交流应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环节中多次循环使用。

4、点评与小结

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阻碍时,教师应予引导,出了错误应引导学生查找并予纠正,展示完毕应予点评,生成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通过展示,交流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再予讲述。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当小结,以便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5、课堂检测

课堂教学内容应当当堂检测,检测题要批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应当提交学生讨论,并用变形题再度检测。优秀的解题方法应予展示。

二、“五环节”课堂教学给数学课堂带来的几点变化

1、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

从近几届学生情况来看,因受小学、初中阶段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无论学生的想象能力、预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复习巩固等,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均不强,更不用说拓宽学科知识面。课堂上、课外相关的知识,要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70%的学生才能完成,而30%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更严重,更不用讲学生观念的更新。目前,“五环节”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行,学校规定每节课教师只能最多讲10分钟,用监控的方式强力推行,这样教师的想讲不能,那怕学生要讲也不行了。这逐步让学生意识到,要弄明白课本的内容,提高学习成绩,教师是指望不了的,只有自主地看书做题,否则,什么也学不到,何谈考入理想大学?逼迫学生自主地看书做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2、让学生大胆提问题。

我觉得能提出问题才是好学生,证明他有认真思考。“五环节”课堂教学有展示与交流环节,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

质疑、解疑,让学生在“问”中学,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这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每一节课都要留下最后一些时间,让学生回忆本节所学的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这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可能忽视了的问题,在教学中没有强调,这时有了查漏补缺的大好时机。

三、对“五环节”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五环节”课堂教学能强力推行吗?

学校为推行“五环节”课堂教学,在全体老师会议上进行了宣传发动,并进行了培训,方法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但不久,学校制定了有关强行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规定,其中《课堂教学检查及评价》中有:

(1)学校办公会议成员、学校职能部门,每月对任课老师执行“五环节”教学改革制度的情况进行抽查(随机听课、班级教学情况反馈日志和学生问卷调查),对消极对待改革或执行不力,效果较差者每人次扣1分。

(2)由学校教科室对老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与期目标管理挂钩。

于是我的疑惑来了:“五环节”课堂教学理念不错,模式可行,但能强行推广吗?

大教育家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因材施教!何谓因材施教?我的理解是:因不同的学生,学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所教的内容不同而教法不同;因教师的不同特点与擅长而采用不同的教法。

单从学生角度看,“五环节”课堂教学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但上进心强的学生会主动预习、练习和复习,其他呢?小孩子不懂事,来到学校要不要让他学点东西?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对某些课程的某些章节能看得懂,学得通,但对数学学科而言,较多的同学听老师讲一次也似懂非懂,还能指望他以自学为主弄明白?“五环节”课堂教学强力推广的我校,起步早,措施完善,但在2008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中,数学总分100分校平75.4,有163位同学数学在95分以上,但918位学生中,不及格的同学近400,还有94位同学数学在40分以下,更有31位同学数学在20分以下,严重的两极分化,看似偶然,但应当引起深思。

2、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改革座位摆放方法开始吗?

学校在宣传、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时,是否依要求摆好学生座位,当成老师思想是否认识到位的一把尺子,有点搞笑的味道。试想:没依要求摆好学生座位就不能进行“五环节”教学? 依要求摆好学生座位,而其他一切照旧,咋就变成了“五环节”课堂教学?座位围成一圈,讨论是方便了,但学生讲小话也方便了,背对黑板的同学的脖子也扭酸了。

3、强行规定每节课最多讲10分钟,合理吗?

学校在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时,在全体教师会上强调每节课最多讲10分钟,通过随机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来检查,后来发展到用多媒体监控来督查。我想,一刀切,合理吗?

首先,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需精讲是相同的,但精讲是不以时间长短为标尺的。不该讲的地方,多讲一也是啰嗦;该讲的重点和难点,讲20分钟又何妨?有时那怕30分钟也不嫌多。例如《数学必修5》中第一章的“逻辑联结词”一节,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大部分内容能自学完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少讲点,而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部分,单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这一知识点,教师就不得不讲10—15分钟,至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一个例题的分析讲解示范就可能花上30分钟,这还是精讲!定10分钟,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老师都有自己的擅长,有些老师的讲形成了习惯,一时能改过来吗?更有些老师能讲,学生喜欢听,教学效果还蛮好,让其发挥所长多讲点又何妨?

4、每节课非要制作学案吗?

我校《“五环节”教学改革管理制度》中写道: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教师要高度负责地做好编写工作。

并有学案编制的程序、学案内容的构成、学案的使用和学案的检查评比等项。其中学案的检查评比项有: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将每次学案交一份到年级部备案,年级部将所有学案按教学内容顺序整理编号,装订成册,并有记录。

学校教务处每月进行一次学案检查,全期组织两次学案评比,评比出不超过30%的优秀学案。”

从一年的实践来看,有以下问题:

(1)明显加重教师的负担,对人数较少的学科组来说,教师更是不勘重负;(2)学生疲于应付学案,无时间预习和复习,学案当成了教本,造成课本的生疏;

(3)有些章节的课本,本身是很好的导学案,无再编的必要,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还影响了教学效果。

5、每节课必须有讨论吗?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有展示与交流环节,有的教师图热闹,每节课必须有讨论,每个知识点讨论,以致每个题都讨论。课堂是热闹,但实惠吗?数学讲究独立思考,单独演算,如果遇题不独立思考而合作讨论,学生到了高考单兵作战,咋办?只注意解题方法,不演算不写解题过程,这题真解了?面对数学中的解答题咋办?

四、我的观点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动教育思想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路是对的,“五环节”课堂教学也确实是不错的教学模式,但对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棒子打死,是不理智的,且是有害的。

第三篇: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内容简介】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专题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并体现于教学设计中;掌握国内外典型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要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并运用;理解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等几种典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了解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本专题课程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要求;第三部分,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组织的新形式——自主、合作和探究,介绍了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学员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能够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并运用。

【课程特色】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专题包含的课程内容比较多,因此,在以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继承上,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理论性,学员要了解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第二,实践性,密切联系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介绍教学的环节、方法和组织形式。第三,可操作性,注重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第四篇: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数学是一门逻辑紧密的学科,也是需要思考和分析的学科。它不比语文,是不能死记硬背的。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要使课堂达到高效的目标,那不是靠图应付、图完任务式教学就能实现的。

我作为教了10年数学的老师,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和经验,我认为有效教学的环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务必在课前预习新知识。

预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是学习的“热身运动”。预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能发挥“奠基”作用。

二,学生必须是个个主动参与学习。

俗话说:“独木不能成林”,“一个跳蚤也撑不起一个被窝”,“只有大面积的丰收才算丰收”。我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一个班级的成绩好坏,绝对不能只靠那几个或者一部分优等生来撑起啊。只有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去,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不然要实现有效教学,那也只是空谈。至于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那就 要看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了。

三,老师要认真备好课,创新教学思路和手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了,上起来才会胸有成竹,才会得心应手,才会有能从容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和解决的教育机智。创新教育思路和手法,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作为老师,应该积极的探索和践行课改。

四,适时适度的练习。

这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跟踪练习,会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幼儿园数学教学基本环节

教学基本环节(教案)

课前准备:玩教具、家园共育

一、导入:律动、视频、玩具(角色头饰、面具、布偶等)

二、相关游戏复习:中大班(拍手点数、你拍一分成、手指藏起分成)

三、情境游戏新授

1、整体看一看、说一说(一句完整的话)

2、细节引导:

简单比较提问式看一看说一说:相同与不同

3、操作探究:找出规律(聪明)

示范-个别尝试-小结说一说-集体用手等参与、评价-总结说一说-全体操作(师幼明确要求也就是目标)

4、整理记录:

说一说、画一画、连一连、涂一涂、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第二课时)

五、游戏巩固

六、拓展延伸

七、反思:

不足-师组织效果、幼听课状态、达成目标反馈如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改进-以后采用方式 如以后小粘贴吸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