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演说教材演说稿
研说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再次与你们相聚。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在此我要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下面我就研说教材谈一下自己的做法。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我研说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教材。研说体系分内容和教法两部分。内容包括课标要求、教材体例及意图、知识结构和关系、知识整合四方面。教法包括教学建议,考点检测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在研读这本教材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课标要求。我们知道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由此及彼,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基本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总目标。语言基础和素质教育是它的两个基本点。而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素质教育包括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根据课标要求,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三、四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一级总体目标在情感态度上,要使学生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讲英语。在语言技能上,有听做,说唱,读写,玩演四方面具体要求。在文化意识方面,要使学生对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在了解课标的基础上,我们看一下本册教材的体例安排。本册教材由四个单元,总单词表和故事总汇构成。总单词表是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的。而具体到每个单元内容,它又有ABCDEF六种模块。A部分是学习单元重点单词。B部分是学习单元重点句子。C部分是关于单元知识的歌曲或儿歌。D部分是通过趣味故事复习单元重难点E部分是单元重点词汇归类。F部分是单元检测,包括听力和笔试。再透过课本封面,从书的名字我们可以意识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和意图: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材编写体例合理有序,结构严谨;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情景与语言训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里学到知识,体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正是本套教材的终极目的,即“ Learing English is fun and easy!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话题上说,Unit 1 Let,s Go!围绕环境、交通、数字以及和问路相关的交际问题展开教学。Unit 2 Shopping in the city 学生要学到有关商店、职业、购物、Why提问、月份和天气的单词和句型。Unit 3 Animals on the Farm 介绍一些人们熟悉的农场动物名称以及它们的一些特征。还介绍一些新的行为动词和结构以便学生可以谈论这些动物。Unit 4 Animals at the Zoo主要涉及动物及其特征、动物的栖息地及方位的表达、动物的饮食等。从语言知识上说,“语音”要求学生了解单词有重音;讲英语时语音要清楚,语调要自然;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语音因素有元音和辅音。“词汇”从词性上分数词、形容词、名词、介词、动词五类。而每类又有不同的分支,在这我就不详细讲解了。谈到语法,涉及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三种句型和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三种时态。最后话题可以笼统的分为人和动物。人生活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与学生紧密联系。同时,农场里的动物和动物园里的动物学习也为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
知识整合包括横向教材整合和纵向教材整合。所谓横向整合是指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这仅仅是对整册书的把握。前面讲的话题知识树就是对本册教材的一个横向整合。那么,语言知识的分支--单词教学可以分为场所、交通工具、数量、动物、职业、自然事物、位置等几个类别。句型教学从内容上有有关问路、购物、动物特征三方面用语;时态上出现了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其中现在进行时出现最多,是本册的一个重点。所谓纵向整合是指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的归整。如有关问路这一话题,三年级学习了Where is„?There it is!I don’t know.四年级则学习Where is „?I can show you.Here it is.Thanks.到了五年级有关问路的句型在数量上和句法上都有了提升。同样,涉及到购物话题,三年级学习购买食物,四年级学习购买意愿,五年级学习购买
车票,六年级学习购买礼物。可见,冀教版教材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对于教材处理我有以下建议及考点分析。语音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本册教材缺憾的是在这方面没有专项的读音学习和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辛苦一些,为学生做一下总结。实际教学中,在新授单词时,我会让学生以旧带新。如由三课学过的far引出 四、五课当中car和park的发音。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我主要从五个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入手,让学生拼一拼,读一读,细细体会同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
2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它好比建造房屋所需要的砖块。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记忆,就像这样,不妨也让他们动动手,画一棵相类似的单词树。另外,我还让学生总结规律。拿数词为例,第一册已学1-10。第二册已学11-30。现在要学30-100。建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再如名词复数现学的有四种变法(直接加s的,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y变i加es,名词复数不变的,f变v加es的)第七册要学习bus,dress,dish的复数变法,在此可给学生补充boxes, watches等词汇,告诉学生这些s,ss,x,sh,ch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在末尾加es.当然记忆单词的方法还有多种。像替换记忆,加减记忆,对应记忆,意义记忆„mountain这个单词很长,学生记起来很吃力。于是我采用意义记忆法。把mou想成一只老鼠,把tai想成是泰山,剩下的两个n分别为泰山的前门和后门,然后编成一个故事。一只老鼠要去爬泰山,它进了前门,爬上泰山,最后从后门回家。这么一来,学生就不愁记不住这个单词了。时态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册教材在15课、28课和31课都出现了现在进行时。建议直观的动作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ing形式的意义,然后引导孩子们多说多造句,让他们从接受到慢慢习惯再到熟练使用该句型,最后达到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运用的目的。在此,动词ing是一考点。我们可以将其变成顺口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口诀为:现在分词很好记,动词后缀ing.词尾若有哑音e,去e再加没问题。一辅重读闭音节,这个字母
要双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出其他单词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歌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说唱形式,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如数词与动物相结合的chant及我改创的歌曲Where does a „live?
最后我谈谈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在评价学生时,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上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一个学生流利的读出课文,或一个后进生准确拼写出单词,我们不妨奖励他一个小粘贴,摸摸他的头,和他握握手,说一声“You are wonderful!You are great!”即使有些同学没有回答对问题,也要鼓励他说”Don’t worry!Think over.Come on!”另外学生也可以在一节课结束前利用评测表自我评价。评测表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听课注意力、回答问题、小组表演或活动参与度、本课重点知识掌握、努力方向或知识欠缺。前五项是通过星级评定的,最后一项是语言描述。通过学生自评,他们可以发现不足及时改正。我们知道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但作业布置要多样化,作业评价要新颖。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有时会给他们画太阳、月亮、星星,有时分A、B、C三等,额外的三分是书写规范分,学期中我会定期评选出优秀作业,让全班同学观看学习。业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画图写话,制作卡片,办小报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览出来,他们特别高兴。综合性评价我主要以学生的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成绩为参考。成绩优秀的我评为“英语明星”,成绩明显提高的我评为“进步星”。总之,不论采取哪种评价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我相信我们每位教师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要我们心存希望,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成就梦想。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
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
Lesson 2: New or Old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现一个“趣”字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学习才能成功。本课采用直观教具、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英语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后,安排一首chant,既复习所学内容,又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一个“活”字
设计时注意教学方法灵活,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双人互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创设情景,有实物、图片、教师本人等。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课堂活动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册英语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单元主要介绍服装,本课出现了两个新单词和一个与此有关的句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单词教学作为本课的重点,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句型这个难点,通过分解练习逐步解决难点,让学生掌握Is it new? and Are they old?以及 I like-----.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刺激。在单词教学后,设计游戏进行练习,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喜玩好动,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听、读、写、用下列词汇:new , old;②使学生能够用I like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听、读、写、用下列词汇:new , old; ②使学生能够用I like表达情感。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衣服、文具等
教学流程示意
一、以情激趣,复习旧知。
二、整体输入,感受新知。
三、完成任务,巩固新知。
四、设置情境、活用交际。
五、活动总结,给予鼓励。
六、布置作业、适时反馈。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复习旧知。
1、师生问候:T:Good morning , my boys and girls.S:Good morning , teacher!
T:Are you happy?
S:Yes.2、唱英文歌曲“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
师生一边唱,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边唱边舞,既亲切活泼,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学习英语的意境。)
3、用“穿衣服”的游戏复习衣服名称和句型“What's he /she wearing?”
教师把Li Ming, Jenny的画像贴到黑板上,出示纸剪衣服模型。
T:What's this ?
What colour is it ?
S: It is a skirt.It's blue.(提问六到八名学生)
教师把衣服模型搭配到以上人物身上:
T: What is he wearing ?
S:He is wearing a green sweater.全班分成两组抢答,答对最多组为胜。
(设计意图:竞赛型游戏,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
二、整体输入,感受新知。
1、用新旧不同的物品(如衣服、文具等)相对比引出新词new, old.T: This is a new blouse, that is an old blouse.This is a new ruler, that is an old ruler.学生猜出new, old的意思。
出示新旧物品对比照片,让学生试着描述。
2、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着一名学生的裙子:I like your skirt.It's nice.Is it new?(分别问穿新旧不同衣服的学生若干。)引导学生用thanks来回答。板书并领读。
三、完成任务,巩固新知。
1、①、听第一部分录音,学生跟读。
②、玩“呼相同词”游戏。
规则:教师准备一套新旧物品词汇卡片,每个单词有两张,打乱顺序,学生人手一张,教师说Go!所有学生开始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一遍遍的说他们手中词汇卡上的单词。发现同他说一样单词的同学后,两人站到一起,都找到伙伴后,师提问每一组:What's this?两人一起回答:New sweater / Old chair /„
③、“我看见了某物”游戏。
规则:一名自愿的学生面对大家,教师从他身后举起一张新、旧衣服卡片,全体学生一起拍手说:I see something new /old.I see something new / old.这名学生试着猜,猜中为止。在换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动觉的协同作用,做到了全员参与,锻炼了全体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①听第二部分录音Let's chant.,跟读。
②“开火车”游戏,操练第二部分所学句型:“I like your„Is it new?/ Are they new?”
游戏方式如下:
S1:I like your „ It's nice.S2:Thanks.S1:Is it new ? / Are they new?
S2:Yes./ No.I like your„It's nice.S3:Thanks.S2:Is it new ? / Are they new?
S3:Yes./ No.以此类推,为保证游戏效果,教师先与一个学生做示范。
(设计意图:有意操练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为交际活动做铺垫。)
四、设置情境、活用交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新旧衣物或其它物品,任意创设情境编对话。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新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给予鼓励。
评价学生在本节课活动情况,表扬每一名学生,并适当发小红星给予鼓励,激励每个学生更加努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成就感,引导他们对英语产生持久、稳定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1、完成2课《活动手册》。
2、录音: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读的最精彩的一段录下来。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调动学生课下学习英语的兴趣。)
板书设计:
Lesson 2: New and Old
new
old
A:I like your„It's nice.B:Thank you.A:Is it new ? /Are they new?
B:Yes./ No.教学反思
本节课与学生简单的交流后,把学生带入英语的学习氛围,接着进行了唱歌的活动,学生投入的唱 跳,给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给学生创造了浓厚的兴趣和往下探究的欲望。在新授学习中,利用形象直观的实物把学生带入新课中,结合老师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合教师的问与答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男生、女生等多种方式的练读完成了单词的教与学,这一环节进行的轻松愉快,从学生的笑脸和踊跃的回答中看出对新内容的接受程度。对于学生最乐于的活动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以竞猜的方式进行,学生是卯足了劲看、猜,活动进行的有效;接着是利用了学生开火车游戏,进行了句型练习,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
课堂中也存在着不足:有些学生对一般疑问句的单数和复数有点迷糊,分不清什么时候用Is it new ?什么时候用Are they new ?活动的设计不够到位,教师的口语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过,我会继续努力,向各位优秀的英语老师学习,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西王舍学校 毕秀梅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演说教材演说稿
研说教材材料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演说流程
说课标
1、课程目标 2内容标准
说教材
1、编写特点
2、编写体例
3、内容结构
4、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说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对课标的解读首先是课程目标的确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具体阐述如下:
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为: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经历三种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数学思考(达到四个具体目标,培养七种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与态度
这是对学生个性品质方面的要求: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本册的总体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性质,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
2、了解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概念、基本性质、判定方法,掌握综合法 证明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意识
3、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4、进一步领会各领域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三、本册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运算,化简 空间与图形:
1.探索发现判定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方法,并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理由
2.能用锐角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感受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感悟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3.会判断命题的正确和错误;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这两部分知识时应注意
这是初中数学的主体,也是重点和考点,所以应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猜想和推理的全过程。
统计与概率: 掌握极差、方差的概念及运算 综合与实践
课题学习:从分形图的生成过程中,发现规律,辨认分形图中的全等与相似
四、编写意图
五、编写特点:
1、内容选取突出现实性;
2、教材处理突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3、内容呈现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
4、例题与习题的配备突出了开放性和探究性;
5、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6、强化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重视了数据分析在决策中的作用;
8、重视了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培养;
9、注重教科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10、栏目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活泼大方。
六、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套教材由章、节、练习组成。章有章前图、情景导航、内容提要、回顾与总结。情景导航提出各章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内容提要勾勒出整章的知识结构,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系统的整理全章的学习内容;每节中的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通过真实情境、鲜活的实例,用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本册教材还增加了许多的阅读材料,主要有加油站、小资料、广角镜、智趣园、史海漫游等栏目;这套教材的练习系统分为“练习”、“习题”、“综合练习”三个梯度。练习供课堂内使用,习题为课后作业,综合练习为全章的复习题,作为全章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习题与综合练习均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基本题,B组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
(五)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五个教学单元、一个课题学习单元,共涉及四个教学领域。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在这一单元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几何证明初步三章的内容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以及相似的判定方法,最后是让学生类比学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主要是锐角三角比的概念,特殊角的三角比及解直角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几何证明初步的主要内容是命题、推理、证明的定义,以及如何用综合证明法证明一些命题的正确性。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主要是方差、极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联系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1个课题学习;有趣的分型图,从分形图的生成过程中,发现规律,辨认分形图中的全等与相似
七、教材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1、横向联系 加强不同领域数学知识的联系与综合。
二次根式一章为后面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做好了知识准备。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是为下一步学习几何证明初步准备更多的素材
2、纵向联系 注重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先特殊再一般,二次根式一章是在学习实数、整式及分式的运算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以及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本章内容在简单平面图形的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以及分式的比和比例之后和几何证明初步之前,采用了以实验合情推理的方式获取数学结论为主,同时渗透了推理几何、变换几何的思想。也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解直角三角形、高中三角函数的学习打好基础。
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前承相似,数的开方,勾股定理、函数初步认识等知识,后面为高中三角函数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几何证明初步:本章是在学习了角、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形和相似形等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证明格式,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的某些结果,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从而获取数学结论的过程。这是继续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圆以及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弹性设计 既注重基础,又提供发展空间。如:就同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螺旋上升教学概念与思想方法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如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等。联系生活 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如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数学模型 版本比较
对于版本之间的比较,我只比较了近期使用的华师大版和现在使用的青岛版(看图片)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根据课标要求我认为
1、在教学活动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作内容上的适当调整或增减。如我在教学实数时,将平方根提前,使学生在掌握平方根的基础上再学习算术平方根,以便于区分。
2、注意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了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让学生建立了集题本和纠错本,将重点题型和结论让学生整理在集题本,将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取的了良好效果。这是学生集题本的部分内容
3、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我努力创造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我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双手、面孔、教室里的电风扇等,让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概念。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传授学好数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解题技巧。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时重点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联系和比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数学中类比、化归思想的作用。在学习实数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评价建议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列名次;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在评语中应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全面的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
十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挖掘教材,把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点
教材是课程资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教师要吃透教材,善于理清和利用教材中纵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扩大眼界,横向联系,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善于也敢于进行教材的重组与整合。
2、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各种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视机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从而生动地学习。(2)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3)开发活动中的数学课程资源,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深入挖掘校外课程资源:与各方面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可以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国家推行的系列惠农政策、学生生活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挖掘、提炼,加以利用,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
第四篇: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七、八册教材继承了本套教材一贯的以话题—功能—结构—运用性语言学习这一总体编写思路,也就是,继续体现了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有意义的语言活动。教材中增加了更为丰富、可操作性更强的语言交际活动,较之一至六册教材相比,它有以下特点和变化:
(一)教材的特点
1、注重分散语言教学向整体语言教学的转换
《学英语》教材第1~4册把学生们领入李明、Jenny、Danny的生活世界,教给学生们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较简单但很常用的词汇与日常用语。教材的编写它所表现的是字母-单词-句子-语段逐步过渡到语篇的语言呈现模式,学生逐项学习并掌握语言内容。然而,当学生进入到高年级的学习时,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也由一级提高到了二级,而第7、8册教材每单元中开始加大了对话和课文的语言信息量和篇幅,语言结构也更加复杂,增加了语言活动量,教材逐步向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片段,它更加突出了语篇-语段-语句-字词这一整体语言教学的思路,此时我们的教学应该逐步向整体语言学习的方向转型,指导学生从语境中学习、理解并掌握一些完整的语句,整体理解、感悟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注重整体把握教材,灵活设计教学活动
《学英语》教材是以话题单元的形式来设计的。它从第一册至第八册自始至终是围绕中国和加拿大三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一主线展开,并根据各单元话题内容设计了真实自然的情景,并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特别是进入了六年级以后,对话内容从低年级的三四幅配图及两三个话轮发展到高年级的十几幅配图及七八个话轮,再加上出现了部分篇章阅读课文的教学,无疑教学内容和难度大大增加了,使得教师们很难准确地把握教材,灵活的设计教学活动,所以在进行第7、8册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通读全本教材,了解主线和单元话题的情景,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添补。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等创设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观参与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加快对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同一话题反复循环并分散于教材中,以旧语言带出新语言
《学英语》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八册几乎包含了课标中所规定的话题范围。六年级教材的话题除了涵盖了前几册出现的话题外,又增加了新的话题。如在第7册中增加了Home, Travel, Festival,第8册中的Sports, Health等。同一话题的反复复现和滚动,再加上分散于两册书中,这样的安排不断扩大了话题的内容范围和深度,螺旋上升,还可以通过不断滚动复现旧语言而带出新语言,分散、弱化了教学难度,增强了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继续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不断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
根据以上特点,教师要对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适当调整,以适合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加强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教材的变化
1、课文结构的变化
六年级教材中的课文不再是从前那些简单的几句话或几组对话,而是转为大段的语篇学习,很多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或情景展开的。在叙述一件事情,不在是单纯就一个句型进行反复操练,而是在叙事或情景对话的同时,融入以往学过的很多句型和动词的不同时态。例如,第7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它就是一篇描述情景的课文,还有第6课,在回忆比赛情景的同时,融入了一般过去时的使用,也就是说,课文的知识内容复杂了。
2、词汇的变化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词汇学习为主。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以前所学的词汇大多以实物单词,即名词为主,对于这些比较形象的单词,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因为低年级词汇教学的目标更多强调的是简单的认读、听说为主。那么到了高年级,特别是进入到六年级的词汇学习,我们会发现,不仅要求四会单词的数量增加了,而且单词的词性变得复杂了。新授单词中出现了很多抽象的名词和形容词。如第8册第1、2单元中就出现了win、lose、often、before、healthy、weak、strong,exercise等,而且新授单词大多数出现在语篇阅读中,这就说明,我们让学生不仅仅要学习记忆单词,还要让他们学会在语篇中运用所学词汇。
二、单元教学分析
第七册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 85个单词和短语,5组句子。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家、学校生活、节日等话题展开简短对话,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能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并能读懂和欣赏简单的篇章课文。
Unit 1 Li Ming Comes to Canada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下列四会单词汇和句子:
kitchen bathroom room living room door window store refrigerator sink dish table bathtub shower toilet mine yours clean dirty dry cook make pass vegetable make supper couch flower
----Did you have a nice trip?----Yes, I did./No, I didn’t.---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I would(I’d)like______.----What’s in the living room?----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2、能力目标:
能用所学有关普通家庭用品、房间的词汇来描述自己家庭中的各个房间。并能灵活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爱护自己家的各种设施。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并理解其内涵。难点:能够正确表达对时间的询问及回答,特别是非正点钟的回答。
能够四会表示家庭用品、房间的词汇。
Unit 2 School in Canada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下列四会词汇和句子
boots, umbrella, dry, wet, always, sometimes, usually, never,shape, circle, line, square, triangle,bus driver, bus stop, school bus, play the guitar, play the piano---What’s the temperature today?---It’s twenty degrees.----Where are you from?----I am from China.----Do you always do your homework?----Yes, I always do my homework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词汇来描述天气状况的变化以及做事的频度。并能灵活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中。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过国外的一些学校课程,引导他们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人、事物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四会表示频率的四个副词及表示形状的五个名词。
能够正确表达对天气状况及气温的询问及回答。正确使用并理解不规则名词的复数形式。
难点:正确使用并理解表示频率的四个副词。
Unit 3 Winter in Canada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下列四会单词、短语和句子
season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bloom blow mittens(mitts)fall(v.)skate ski ice learn teach outside inside put on take off snowman think rock slide make a snowball look out skate fall down walk forwards(backwards)turn around sit in the sun What a cold snowy day!----Why?
----Because …
2、能力目标:能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有关四季的词汇来描述各个季节的特征、季节中开展的活动以及所穿的服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户外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四会表示四个季节、季节中的自然现象及季节特征变化的词汇。
难点:能够运用表示季节的词汇来正确描述四季的自然现象、季节特征变化以及不同季节中所做的各种户外运动或活动。
Unit 4 Christmas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下列四会单词、短语和句子
western holiday work light bring gift invite give have fun brought star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something special,Merry Christmas!open put up shine(shone)follow(ed)know(knew)wise each other long ago I’m going to … He / She is going to …----Are you going to … ?
----Yes, I am./ No, I’m not.It’s fun to …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能用所学有关圣诞节的一些基本词汇来简单描述圣诞节这一西方传统节日。
2)让学生了解四种常用时态的区别与应用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圣诞节这一西方传统节日的概念和风俗习惯,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四会表示圣诞节这一西方重要节日的有关词汇并知道圣诞节的来历。2)能够通过接触并感知体会一般过去时的语言表达,学会并正确使用这一重要时态的用法。
难点: 1)能够运用所学关于圣诞节的词汇来描述该节日。
2)正确理解四种常用时态的区别与应用,并能在日常口语交际中正确的运 用。
第五篇:说教材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
说教材———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
育才小学李玉萍
一、指导思想:
冀教版教材充分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围氛。教材还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变得“既容易又有趣”。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第二目标设计要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第三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Learner。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二、教材分析
冀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各4个单元,共32课。这套教材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这套教材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围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 1
征和语言学习的规律。
三、各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Unit 1Li Ming Comes to Canada围绕本单元李明到达加拿大住在詹妮家里,学习了屋内房间以及相关的室内家具等名词的英文名称。以句型What time is it?It’s „ 询问时间。
以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I would like„句型,获取对方在早中晚三餐想吃什么。
语法焦点在于my/your/her/his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的用法,还有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描述自己或他人在干什么。
Unit 2 School in Canada.以李明和詹妮学习和生活为话题展学习,并能正确使用always ,never,usually,sometimes等频度副词。特殊疑问句How’s the weather today?并对其作出回答。语法现象掌握名词的复数用法及其变化规则。
Unit 3.Winter in Canada..学习有关季节的名词,在不同的季节穿什么衣服的名词。最主要的是李明和好朋友丹尼、詹妮在加拿大度过冬天的故事,了解用英文表达堆雪人的过程,以及一些相关的话题 例如:Turn around,turn left,turn right,backwords,forwards,skate, ski。
Unit 4 Christmas.教材涉及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隆重,他们接受礼物与我们中国人的不同,让学生在伴随李明与詹妮一家人准备过圣诞节前后的忙碌景象感受圣诞节的气氛。学习圣诞节的来历——耶稣的生日。圣诞节的意义——感受爱与被爱。学习与圣诞节有关的词汇:Santa
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ds贺卡,Christmas gifts圣诞礼物,Christmas tree圣诞树。学习语法: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be going to 与将来时间连用。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六一班学生是我从五年级接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好学上进。具备学习本册教材的知识储备。但是还有几个头疼的学困生,由于家长忙于做生意,或者在外打工没有人看管等因素导致影响全体学生的成绩。面对着这些学生,尝试着上完几节课下来的,我教的累,学生学的更累,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生理心理的负担,再这样硬学下去,只会适得其反。好学生都不耐烦了,他们对着每一课中几乎完全陌生的单词、句子,学生听不懂、开不了口。我思索着,不能再这样教下去了,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现状,让这些学困生学生积极起来,主动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重要性的意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积极有效的英语课堂,从实际出发,学生多学多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营造课内课外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习英语。
(四)、做好后进生的学习工作,采取鼓励、一帮一的方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方面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经常性地让其发言,回答问题,纠正其不足。而且带动其他学生,采取一帮一的形
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并进行有效的竞赛活动。
(五)、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探索、创新。
(六)、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以老师自居,不优待“优生”,更不鄙视“差生”,热爱、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一起玩,细致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领悟感受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具体措施:
1、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随上的原则
在任何语言中,听都是第一位的。没有听就没有说。听是信息的输入,有了足够量的信息输入才能有信息的输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大量语言信息输入,使之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能力。听的能力包括听得见、听得懂、听得准。听是目的,也是手段,不听,不会听,谈不到会说。新编英语教材强调语言的功能,重视听说。听什么呢?一是听教师讲;二是听英语录音带;三是听同学讲。学习新语言项目总是先闻其声再见其形。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英语氛围,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课前,值日生做英语值日报告;有新生转来时,让其用英语自我介绍以训练听说。说依赖于听,就还应从模仿开始,先模仿老师,模仿录音,然后同学间学说,最终达到脱口而说,自然流畅。过了听说这一关,读写就容易了,学生打开书,看到文字有一个“我会了”的感觉,稍加训练,就会琅琅上口,再拼写几遍,“写”的任务就完成了。
现在六年级学生基本上能听懂教师的课堂用语、简单的日常用语、听懂与课文内容相当的录音,还经常用英语打招呼,询问情况。上课也可以用英语教学。
2、以活动为主线,以交际为中心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我想最直接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交际。用英语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或是口头的,或是书面的。而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语言结构,轻其功能,重语法知识的分析,轻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这种语言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尤其是口头交际。口头着陆能力怎样培养呢?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般要有“信息差”,有了“信息差”学生才会有真实的信息反馈。例如: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等。
2)对话教学一般都由二人或多人操练,待熟练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有创造性的表演,真正体现课堂交际化。
3)以活动促交际,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少年儿童模仿能力强,好动、善表现,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组织好活动,培养交际能力。一个动词可以用动作表示,名词、形容词,包括一个句子若配以相应的动作,就会使语言更加直观、形象,学生乐学易记。如:Look!This is my friend Li Lei.He is twelve.He likestoplay football.在活动中学生学到“活”的语言。
3、加大读的份量,培养语感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四会并举,然
而在强大的母语重重包围之中,听说英语的机会毕竟有限。尤其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我想读应成为英语学习的主旋律。课本要读,课堂练习也要读。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边写边读,鼓励放声朗读。读,可以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只有当学生能用英语看懂浅易的文章,他们才会真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领会到英语的美妙之处。
4、课后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
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厚爱特困生,积极投入到爱心帮扶活动中去。要重兴趣、重方法、求稳定、求实效,避免出现大批掉队和过早分化现象。对英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做好“培优补差”。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们全备课组教师也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