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质量分析
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质量分析
一、试卷卷本分析
本次考试为全县统考,试卷由是教研室提供。试卷旨在考查学生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今后教学的对策,同时对学生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对以后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以语文教材为主要命题依据,并进行恰当迁移,对学生本学期内语文素养的形成进行阶段性诊断。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当多的学生卷面涂抹,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文言文掌握普遍不好。本次考试为课内文言文考查,但依然掌握不牢,主要原因在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还没有掌握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感。
3、学生综合阅读筛选信息能力较好,但是分析概括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并且很多时候以偏概全,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当然试卷本身出题似乎缺少梯度也是一个问题。
4、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场面、氛围、心理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
三、今后的整改措施和打算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常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让学生去体味、欣赏。
2、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培养学生字斟句酌的阅读习惯、动笔习惯,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学会倾诉,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审题,全面准确地把握题意,并按要求规范答题,训练学生抓题干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答题要求,如题目问“有哪些说明方法 ”,那就是说方法不止一个,指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重视训练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文体知识、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4、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最后,整体成绩与个别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还要努力追赶直至赶超。
周小会
2011年6月29日
第二篇: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学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徐婷
本次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为六枝特区统一考试试题,满分为100分,先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学生的成绩反馈、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整改措施做以下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成绩反馈
本次参考学生共163名,除缺考学生外,其中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12分。其中七年级1班的实考人数81,均分51.2,及格人数20人;七年级2班实考人数78人,均分49.3,及格人数16人。总体而言,从参考人情况来看,平均成绩有所进步,但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优秀人数少,仍有很多同学不及格甚至低分。今后对于及格的同学在学法上进行指导,50-60分的同学注重考点的指导,50分以下的同学注重字词、课内阅读的练习,加强作文训练。
二、试卷分析
本套试卷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难易程度适当,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适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积累与运用
在积累与运用的考查中,本套试卷既回归了课本,有强化了学生基础。第1题与第6题分别考查了学生的规范字写法及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情况,这将对学生的规范字书写以及引领广大学生背诵古诗文及名篇名句。2、3、4、考查学生对字词字音的辨析、语病以及语序的排序问题,一增加学生对语言的辨识度。第7题中名著导读,加强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及学习扩展能力,加强了学生学习名篇名句的学习兴趣。
(二)综合性学习
考查学生对月亮的雅号、含月的成语以及由月联想到的比喻句,试题紧密结合月而扩展开来,培养了学生对中心问题的解决产生思维联想,比较有创意。
(三)阅读理解
选文精当,文质兼美。本试卷第一篇选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七年级学生接触较多的问题,对于记叙文的学习情况在本文中均可体现。
10、11题考查结合文意语境对词语的掌握,12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13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知识点掌握情况,14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15题衍生拓展写颁奖词,限定“母亲”这个群体,有较明确的针对性。
第二篇选文来自教材中的原文,回归课本,很好的反馈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反馈,考查的问题也均是教学目标内容,很好的让学生提高对教材的学习认识。
第三篇文章选自教材中所学的文言文,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重点字词的解释、古文阅读的节奏、重点语句的翻译、以及从古文中学到的道理。这进一步的推广了学生学习古文的重要性。
(四)作文
本次的作文为半命题作文,这样的作文可以减少考生的审题时间。这种形式有开放性、选择性,又有限定性。以“有▁真好”为题,内容可根据考生的生活积累来进行构思写作,记叙文的限定问题也为考生的无限遐想限定文体,有助于学生增大发挥空间。
三、存在问题
1、知识的掌握还在存在一定的问题。某些最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掌握不扎实,如选择题里、阅读理解中需要掌握的字词都没有很好的掌握;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如阅读理解中所问的延展性题目都有些答非所问,导致失分;丢提落题,答题找不到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大部分同学在考到课文中学过的文章时,总是是懂非懂,没有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导致丢分。
2、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准确的表达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最多,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
3、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以及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晰,所选内容比较小学化,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事物的具体描写。书写上,大部分同学都马马虎虎的书写,字迹潦草,字数不足,甚至有学生根本就没有顾及到作文。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的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有诸多问题。
四、整改措施和打算
1、学生立足教材,从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让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的表情达意。
3、语文本来就是语文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需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作文基本功的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提高需要不段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相信,有领导的理解,有各位老师的支持,有我自己的不断努力,我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的。
第三篇: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是常州市统一卷,我们备课组分工流水阅卷,满分为100分,我们年级组的平均分是75,4、5两班均为76多一点。90分上的共1人,没有不及格,比期中考试略微进步一点。
一、本次试卷的基本特点和命题思想:
1、全面合理的衡量学生初一学的语文学习质量。
2、关注整本教材,默写中出现期中考试的内容。
3、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只要平时认真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工工整整写字,清清楚楚说话,合理规范答题”的学生,不但能够及格,还能取得较好成绩。
4、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以延伸拓展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5、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比如试卷的填写题就重在考核这一点。
6、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卷精心设计的卷首语、仿写题、阅读文章的选择以及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二、学生答卷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当多的学生卷面涂抹,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文言文掌握普遍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还没有掌握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感。
3、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
4、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场面、氛围、心理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年级34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三、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
写、字词积累运用、文体知识、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6、要加强集体备课,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我们4、5两班的语文平均分比3班低了2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只要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定会将语文教学不断推向前进。
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但语文是我们的国学之根,民族之魂!我们的语文成绩表面看起来并不太高,但或许它的含金量比别的学科更高!语文学科和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一些人文的情怀,它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它更着眼于人的发展。学生要学好语文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和情商,还需要生活的智慧。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质量分析
一、考试情况概述:
本班共有学生 人,实考人数 人,人达到优秀。平均分为 分,优秀率为。良好率为。
二、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把拼音和对应的汉字有限连起来,读拼音,写词语,按要求作答。会写句子。口语交际,阅读,看图写话等考察了字词的掌握情况。写话所占的比例约为12%,第六,七,八题,既检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情况分析:
1、“ 读拼音,写字词”一题中95%的同学全部正确写出了相应的拼音,在读拼音写字词中错的较多的是”宇宙“,”仇恨”两词。根据答题情况看,学生对词语掌握不好是较严重的问题,今后应特别注意。
2、在第四题按要求作答中学生对照样子填空学生掌握不牢靠。有些孩子不会填“提供()”,“乘坐()”。所以在课下后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在第二小题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中,有部分同学把前引号和后引号没有写出来。本题是整个试题失分最多的题。所以今后一定要加强标点符号的训练。
3、最后一题是看图说话,一幅户外活动图。同学们这学期学习过一些看图说话,所以能写出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也能猜想到他们会说什么话,会运用简单的标点符号。但是还有10%左右的学生想象还是不够丰富,词语贫乏,标点符号使用不是很恰当。在审题方面还缺少技巧,抓不住关键词语,没有按要求写出什么地点干什么,会说什么话。部分同学一两个要素没有交代清楚
四、考试后的反思及今后采取的措施
1、加强自身学习,要善于分析试卷题型,并进行适量训练。教学中注重字词的过关落实。加大听说读写教学的力度,使字词句训练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的书写能力要进行强化训练,采取多样形式提高学生读写的兴趣。
2、多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抓好中下学生的学习。
3、加强写话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4、把好检测关,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教师多以务实的态度进行教学,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要当面指出,并督促其及时纠正。
从这次期末测试中,我找到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找出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了解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在以后 2 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不歧视、排斥学困生,给他们以关爱、帮助,让学生感到温暖且具有亲和力
第五篇:2009-2010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新军屯镇岳实庄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期末考试已完成,结合我校1—6年级的成绩,作如下质量分析:
一、总体来看
试卷能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具体要求进行命题,紧扣教材,重视“双基”,能较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一)语文科,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学生的识字水平两极分化,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不高,可以看出教师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对学生交流借鉴指导力度不足,学生从同学教师中获得的指导帮助不多。
(二)数学科,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理解偏差,忽视应用,造成判断和选择题失误,习惯不好,审题、漏题、抄错题等造成失分,理解题中数量关系能力较差,胡乱应用。部分观察题、操做题失分高,开放题束手无策,可以看出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须在今后教学中通过理解、比较、反复练习中获得提高。
(三)科学科,从卷面看,学生背的题还能写上,实验操作题失分较高。
(四)学校的年段把关不力,任课教师老龄化严重,缺乏足够的质量责任感,造成知识脱节,基础不扎实,给后续的学习带来困难。
(五)部分教师师德观念不高,没有备好课,对教材的目的要求、重难点把握不好,造成知识缺漏,课堂上没有练习巩固的时间,造成两极分化。加上试卷中有些题目难度偏大,较灵活,学生难适应。
(六)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把握不足,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停留在口头,未落实在课堂,惰性和责任感不强导致课堂随意性增强,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还有家校联系不密切,加上社会文化氛围相对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配合不强等其他原因。
二、存在问题 语文:
(一)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不高。只注意内容,忽视书写能力是语文一种基本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反而影响语文学习,学生书写态度不端正。
(二)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三)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阅读积累量少。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对学生交流借鉴指导力度不足,学生从同学教师中获得的指导帮助不多。
数学:
(四)审题,漏题现象普遍存在,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判断和选择易失误,理解卷面文字的能力和理清题中数量关系能力还须强化。
(五)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须在教学中通过理解、比较反复练习中获得提高。
管理:
(六)年段把关不力,任课教师老龄化严重,教法陈旧。
(七)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停留在口头,未落实在课堂,惰性和责任感不强导致课堂随意性增强,影响课堂质量。
三、努力措施
结合学区质量分析会有关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质量监控措施,应在以下几各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学校管理方面:
(1)、加强单元考试成绩的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学校要公示班科各单元成绩的状况与变化,校长要审阅单元质量分析表,让教师、学生心中有数,建立追踪制度。(2)、建立教学质量问责制,科任教师是具体责任人。对人为因素造成质量下降或者虚报考试成绩,追究责任。落实教师教学质量等级登记制度,实行质量移交。
(3)、深化课改,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快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学校领导、教务人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情况的了解、指导,让课堂成为课改的主渠道,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杜绝费时低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4)、向管理要质量,定期或随机检查教师的常规工作,杜绝无教案上课、无故拖延作业、试卷的批改反馈,让每节课、每次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台阶。
(5)、落实教学质量监测、调研、通报制度。切实抓好年段质量过关,克服每学期更换教师,提高教师责任感。
(6)、落实教师上班签到签退制度、上课巡查制度。把常规检查、质量监控记录做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激励教师的成就感和进取意识,弘扬奉献精神。
(7)、做好家校联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晚自修巡查制度,进村入户。通过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晚上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邻近学生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助、交流和监督,达到共同进步。家校多联系配合,不让学生沉迷电视、网吧、游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个人方面(1)、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班生实际、教学实际,准确把握目的、重难点,深入钻研教材,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做到教学堂堂清,不上无备课的课,克服惰性和随意性。作业设置要符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多种题形结合出现,及时批改反馈矫正、面批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做到作业日日清。
(2)、在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决定课堂的教学效益,也最大限度地决定学生的学业水平,全体教师要自觉主动参与教研、学习、培训活动,努力借鉴优秀教师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在模仿、比照、内化、提升中不断提高自我课堂效率和教学能力。校内可以“你听我上、我听你上”,校际可以“请进来、走出去”,在比较交流中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4)、保护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养成适宜高效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预习、小结、完成作业;学习中确定目标发现重点,提出不懂问题与学生交流,向教师请教;做好笔记和课堂练习等。
(5)、积极开展培优扶困工程,有目标、内容、方法、成效等过程记录,充分发挥学生“结对子”、“一帮一”等课外互助形式的作用,课内多提问、激励、检查,关注学困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6)、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生活,阅读、调查、课外活动、综实活动、文体竞赛,提高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增进亲校近师的情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在给教学质量下猛药同时,全体教师不要忘了把握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它是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质量观。
总之,只要我们学校,全体教师端正意识,明确责任,按“理直气壮抓课改、扎扎实实抓常规、不移余力提质量、兢兢业业讲奉献”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