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我们的民族小学(精选5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精选5篇)



第一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

汉滨区红旗小学毛小娥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汉滨区红旗小学毛小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三、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我在上课前会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

四、要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学生学习的欲望。我想在复习时,更应关注课的内容和学生学的效果,要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再次出击。我们在复习时,课堂上,我会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让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来背诵,还对他们提出表扬和肯定,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比一比、赛一赛,谁全部口诀正确就可以得到一颗星并贴上墙。如发现胆小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时,我会及时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明天能更大胆吗?”等。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今后我会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培养课外阅读的方法

汉滨区红旗小学 毛小娥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远不比课外阅读获得的多,大概是三七开。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使课内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得到实践和巩固,将方法发展为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肥沃语文素养的根基,由阅读的量变引起语文素养的质变;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知识拓展视野,为终身的发展积淀丰厚的文化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进、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积累语言,提高素养,这样才可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是一个直得探索的问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培养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但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圈点勾画、寻章摘句、制作卡片、撰写心得等等都是读书之法。但一般性的阅读方法,教师还是有必要介绍的。如浏览性的泛读,泛读就是大略地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因此,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式阅读,即“随便翻翻”,只要大致了解内容就行,这种方法可按“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又如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书籍浩如大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即使穷其一生也只能读沧海一粟,沙塔一粒,而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阅读大量的书,所以需要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的扫视速读。快速的阅读其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几何倍增的特性,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学生课外阅读总是读自己喜欢的书,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一是“趣”。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是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因此,我们不能将成人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哪怕是“满汉全席”摆到学生面前,强迫他们去读你自己认为好的书。让“趣”一马当先,让学生在兴趣中自由地驰骋,快乐地徜徉。二是“广”。老人长寿的经验之一是多吃五谷杂粮,吸取全面营养。同样,“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实现厚积薄发,“如蜜蜂采花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是“适”。虽说是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仍要发挥“导”的作用。时下书市的书,鱼龙混杂,泥石俱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来读,能按照自己个人的需要,自主挑选精品,摒弃糟粕,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拿到书就读。对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著、流行佳作,更需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或是照单全收,或是不择而食。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心无旁骛地读,静心体会立意构思,仔细揣摩布局谋篇,咀嚼欣赏妙词佳句,犹如品陈酿的酒,需慢慢地抿,轻轻地呷,才能饮出其妙处,倘若真个“感情深,一口吞”,那便算不得酒中之人了。“思”即思维。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就是学和思的统一。托尔斯泰也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如通过“书评”、“阅读超市”等形式,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闻逸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对于名句名段、优美篇章,还要引导学生背下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对照比较、问题讨论、专题研究等阅读方法,提高辨识异同、综合评价的能力和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即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情感储备去感悟、理解、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是瞬间的感悟,还是深思熟虑,疑问随手写下来;做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做创作笔记,通过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进行再创作。

总之,语文老师要从选择读物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朝着“课内练方法,课外练能力”这个目标,切实有效地迈进。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汉滨区红旗小学毛小娥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泥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把握整体,局部突破

本课时是第一科室,在初读后,老师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的初读体会,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到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一把钥匙入手,带领孩子一起走进秋天,去一一欣赏秋天的美景。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真正体现了顺学而导,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二 注意课文的生字

课文中的生字有很多是读轻声的,教学中,我将这些词语进行了归类,并让学生去朗读体会,让学生自己发现词语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多音字“扇”字,则采用动手做一做的方法,体会它词性不同,读音不同的特点

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迁移积累。比如“五彩缤纷”,我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积累运用。

其次,我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像什么”进行了练习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

三、在朗读指导中感悟

教学中,老师营造了一个美的氛围,通过音乐、图片等渲染,创设了良好的气氛,并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秋天的美,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理论上的要求,只是用了一个动作,一张图片,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文本的体会是多元的,有些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例如,在体会语言表达的美时,一个孩子说到他觉得银杏树的叶子“扇哪扇哪”这个动作很美,我一时语快,问了一句“为什么”,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后来我自己想想,也觉得确实很难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点到即止,而不应该穷追猛打,紧追不舍。

第二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优秀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绒(róng)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收藏0 分享 顶0 踩0.回复

举报

.网站工作室 网站工作室 当前离线 积分916691.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13:4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4名,其中20余名学生对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的完成,剩于20余名学生对目标1、2 能够掌握,对 于目标3、4 的完成有所困难,还有两名同学对字词都很难掌握,基于本课课文内容丰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会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所用的资源及环境

多媒体资源,大屏幕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教学策略

针对我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本课学习中我要采取多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回复

举报.网站工作室 网站工作室 当前离线 积分916691.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14: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第三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五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幸福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插图,揭示课题

1.从文中的插图里,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又在干嘛?

2.在我国的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你们愿意去参观一下吗?(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2.解决生字词。

(1)指名读,正音,组词。(2)比较字形

(3)反义词:粗——细,尾——头,安静——热闹。

(三)品读文章,理清课文顺序

1.分组比赛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

2.文章共分为几段,分别讲述了什么事情?

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四)布置作业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下节课继续探究。

1.阅读资料卡的信息。2.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所小学吗?(美丽)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我们民族小学的学生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感受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学习,深入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讲述。)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开始上课了。民族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呢?(2)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是猴子,看到小朋友学习的这么认真,听到了朗朗书声,此时此刻,你的想法是什么?

(3)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

(4)下课啦,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呢?操场上又是怎样一幅景象?你能用文章中的话回答。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中“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点题)

(2)为什么文章的最后还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通过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的绵绵萦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三)作业布置

1.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景色优美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四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开学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这学期的语文老师,大家可以叫我王老师或者莉莉老师。你们现在是三年级,也就是中年级学生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表现的比一二年级好,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多读课文,多问问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可以做到吗?

(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们简单做下自我介绍)

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先预习新课本第一单元。可以把不会的字用铅笔画出来,到时候上课的时候听老师念,或是不懂的句子也可以画起来,到时候一起听老师讲解。

第五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形近字

评(评比)

带(带领)

蝴(蝴蝶)

状(形状)

孔(孔雀)坪(草坪)

戴(穿戴)

葫(葫芦)

壮(壮大)

礼(礼物)二.多音字

当dāng(当家)dàng(上当)

教jiāo(教书)

jiào(教室)好hăo(好人)hào(好奇)

晃huàng(晃动)huăng(晃眼)藏cáng(藏好)zàng(宝藏)三.四字词语

绚丽多彩

穿戴不同

四.词语搭配

鲜艳的服装

欢唱的小鸟

飘扬的国旗

敬爱的老师

好奇地听着 古老的铜钟

粗长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凤尾竹的影子

五、课内阅读

1.这是一所(团结美丽)、充满(祥和气氛)的民族小学。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动物来凑热闹?

描写小动物来凑热闹,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羡慕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3.课文结尾 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民族小学的(难忘、怀念)之情。

4.“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从(树枝)、(鸟儿)、(蝴蝶)三个方面写出窗外(安静)。

5.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6.作者为什么要写窗外的安静?

7.我国有(56)个民族,有(白族)、(苗族)、(藏族)、(满族)、(高山族)等。

2.金色的草地

一.形近字

耍(玩耍)

瓣(花瓣)

查(检查)

钓(钓鱼)

拢(合拢)要(要求)

辫(辫子)

察(观察)

钩(鱼钩)

笼(灯笼)二.多音字

假jiă(真假)jià(假日)

朝cháo(朝代)zhāo(朝阳)三.四字词语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仔细观察

四.词语搭配

盛开的蒲公英

合拢的花瓣

金色的花瓣 可爱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

五、课内阅读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2、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我的两个发现 :第一个是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第二个发现是(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

4.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相关)。

5.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我们在草地上尽情地玩耍,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脸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我两次发现草地变色,它又要给我带来(探索、发现)的喜悦。

3.爬天都峰

一.形近字

峰(山峰)

似(似乎)

奋(奋斗)

勇(勇气)

仰(仰望)锋(锋利)

拟(拟人)

备(准备)

桶(水桶)

柳(柳树)二.多音字

背bèi(背心)bēi(背包)

相xiāng(相信)xiàng(相机)似sì(似乎)shì(似的)

发fā(发现)fà(头发)三.四字词语

白发苍苍

一老一小 汲取力量 四.搭配词语

(笔陡)的石级(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五.课内阅读

1.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因为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最后终于一起爬上了峰顶,所以他们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2.(“在云彩上面”)突出了天都峰的(高),“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突出了天都峰的(陡)。“挂”字用得好,准确、形象的将天都峰的陡体现了出来。

3.从“终于”一次我体会到爬天都峰的(辛苦)和爬上天都峰后的(喜悦)。

4.槐乡的孩子 一、四字词语

随风飘动 满载而归 缕缕炊烟

二、搭配词语

淡淡的(清香)轻轻地(飘动)勤劳的(孩子)长长的(钩刀)觅食的(小鸭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三、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介绍了槐米

(三)种用途,分别是(入药)、(做染料)、(换学费)。

2.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的(纯朴勤俭)、(吃苦耐劳)品质。

语文园地一

背诵反映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诗小儿垂钓》

5.灰雀

一、形近字组词。

郊(郊外)惜(珍惜)渣(面包渣)低(低头)诚(诚实)校(学校)借(借书)查(检查)底(海底)城(长城)

二、多音字组词。

散 sǎn(松散)sàn(散步)转 zhuǎn(转学)zhuàn(转动)三、四字词语。

自(言)自(语)欢蹦(乱跳)惹人(喜爱)

四、词语搭配。

(高大)的白桦树(欢快)的灰雀(诚实)的男孩 婉转地(歌唱)肯定地(说)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2、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3、当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时,他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这一方面体现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一个方面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4、通过学习课文,我发现了(列宁喜欢灰雀),还发现了(小男孩是诚实的)。

5、我知道列宁的故事还有《蜜蜂引路》和《绿色办公室》。我还知道其他的名人故事有《爱迪生救妈妈》、《难忘的泼水节》。

6、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6.小摄影师

一、形近字组词。

基(基本)按(按照)准(准备)侧(侧面)秘(秘书)杂(杂志)

其(尤其)安(安静)推(推车)测(测验)密(茂密)朵(花朵)

二、多音字组词。

当 dāng(当时)dàng(停当)卷 juǎn(胶卷)juàn(试卷)

相 xiāng(相同)xiàng(照相)三、四字词语。

(阳光)明媚 很久很久

四、词语搭配。

阳光明媚的(早晨)(亲爱)的高尔基(仔细)地打量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和(一名少先队员)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少先队员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2、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少先队员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

3、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喜爱)。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高尔基对孩子很有耐心)。

4、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

5、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句子中的(很忙)和(一定),两个词语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少先队员非常重视,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6、我知道高尔基的作品有《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形近字组词。

著(著名)坑(大坑)秦(秦岭)纪(纪念)旅(旅行)者(或者)炕(火炕)奏(奏响)记(日记)族(民族)

二、多音字组词。

藏 cáng(躲藏)zàng(西藏)兴 xīng(兴奋)xìng(兴趣)三、四字词语。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很深很深 孤零零

四、词语搭配。

(著名)的地质学家(巨大)的石头 很深很深的(大坑)平整的(土地)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3)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久)。(4)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从这句话我能体会到(李四光真会提问题)。

4、通过学习课文,我懂得了(做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5、(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

8.我不能失信

一、多音字组词。

教 jiāo(教书)jiào(教师)漂 piāo(漂流)piào(漂亮)

二、词语搭配。

(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 守信用的(孩子)(奇怪)地问 甜甜地(笑了)

三、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2、(宋庆龄)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毕生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儿童时代》杂志就是在她的关心下创办的。

语文园地二

一、我的发现。(见书31页)

1、知道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用法。

2、会给句子加标点。

二、读读背背。(见书32页)

会背写名人名言。

三、我会填。(见书32页)

会组词。

四、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见书33页)

1、《闻鸡起舞》是成语故事,写了祖逖、刘琨刻苦练习本领,报效国家的一件事。

2、闻鸡起舞:一听到鸡叫就起身练武,比喻有志之士奋发向上、勤奋努力。

3、我还知道别的成语故事,有《九牛一毛》《虎头蛇尾》《力大如牛》。

9.古诗两首

一、形近字组词。

忆(回忆)异(异乡)倍(几倍)遥(遥远)插(插花)亿(一亿)导(领导)陪(陪伴)摇(摇头)播(播种)

二、课内阅读。

1、《夜书所见》,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这首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3、《夜书所见》中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蛐蛐,是因为深夜里远处的篱笆下有一盏灯亮着)。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一个人身在他乡,每次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5、我还知道写思乡之情的诗有《静夜思》、《秋思》。

6、熟记课文注释。

7、会背写古诗。

10.风筝

一、形近字组词。

精(精心)村(山村)坊(磨坊)情(亲情)材(木材)访(访问)

二、多音字组词。

奔 bēn(奔跑)bân(奔向)磨 mî(磨坊)mï(磨刀)坊 fāng(潍坊)fang(磨坊)三、四字词语。

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四、词语搭配。

(飞快)地跑(快活)地喊叫 拼命地(奔跑)不停地(转)(巨大)的木轮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贾平凹),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2、课文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做风筝)、(放风筝)是“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

3、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但“我们”依然快活是因为:(风筝是自己做的,它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4、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时,心情是(快乐)和(幸福)的,而风筝丢失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悲伤的)。

5、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 这句话意味深长,孩子们之所以这样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6、风筝有(两千年)的历史,最初叫(木鸢),后来叫(纸鸢)。(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7、我还知道描写心情的词语有:(胸有成竹)、(七上八下)、(眉开眼笑)、(心惊肉跳)。

11、秋天的雨

一、形近字

邮 yïu 邮寄 粮liáng粮食 衔xián衔接 刺cì刺猬 犁 lí木犁 油 yïu石油 狼láng狼狗 街jiē街道 喇lǎ喇叭 梨lí梨花

二、多音字

扇 shàn 扇子 shān 扇出 觉 juã 自觉 jiào 睡觉 三、四字词语

五彩缤纷 舒舒服服:AABB 是是非非 结结巴巴 认认真真

四、词组搭配

(五彩缤纷的)颜料(红红的)枫叶(好闻的)气味(金色的)小喇叭

五、课内阅读

1、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

答:这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见到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2、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答:

1、植物颜色的变换

2、果实气味

3、小动物活动树木的样子

3、课文写秋雨的色彩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

答:

1、色彩: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仙子

2、气味:梨、菠萝、苹果橘子

4、冬天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准备?

答:

1、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

2、松鼠找松果当粮食

3、青蛙加紧挖洞

4、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5、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多音字

别 bié告别 biè别扭

二、词组搭配

(绽开的)谷粒(辽阔的)音乐厅(暖暖的)叮咛

一(片)叶子 一(颗)谷粒 一(滴)汗水 一(阵)秋风

三、填空

1、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2、诗中从两方面写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心领神会无声的声音。

3、你在秋天还能听到什么声音?

答:“哗哗哗”的声音,秋雨在快活地笑着跳着;“嘿呦嘿呦”小蚂蚁在忙着准备粮食过冬。

语文园地三

一、我的发现(见书49页)

每组都是以颜色的一个字打头,接着在这个字后面拓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可以继续拓展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

二、日积月累(见书49页)

安排的是对对子,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是和秋天有关。要求会默写

三、我会填(见书50页)

“地”+动词

勤奋()学习辛勤()劳动 痛快()玩耍 用心()思考

“得”+形容词

加班睡()晚乌龟爬()慢 大树长()慢 考试出()难

“的”+名词

美丽()花儿 青青()草儿()风儿 红红()太阳

13.花钟

一、形近字

艳(艳丽)内(内容)娇(娇气)嫩(娇嫩)苏(苏州)湿(潮湿)绝(绝句)肉(猪肉 骄(骄傲)懒(偷懒)芳(芬芳)温(温暖)

二、多音字

鲜 xiān 鲜艳 xiǎn 鲜有 强 qiáng 强大 qiǎng 勉 强 种 zhîng 种花 zhǒng 种子 三、四字词语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含笑一现 欣然怒放

四、词组搭配

(艳丽的)蔷薇(淡雅的)花蕾(美丽的)笑脸

五、课内阅读(会默写第一段)

1、瑞士号称“花园之国”又称“钟表之乡”

2、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答:

1、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2、与昆虫活动时间有关

4、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列举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接着分析(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做法很奇妙。

5、“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这就是昙花在(夜间)开放的原因。

14.蜜蜂

一、形近字

袋(袋子)减(减少)超(超常)途(旅途)确(确实)装(服装)喊(哭喊)越(翻越)涂(涂改)触(接触)

二、多音字

闷 mēn闷热 mân 烦闷 几 jī 几乎 jǐ 几个 散 sàn 散步 sǎn 散落 尽 jìn 尽力 jǐn 尽管 三、四字词语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AABB 的的确确 清清楚楚

四、词组搭配

五、课内阅读

1、作者(法布尔),(法国)生物学家有代表作品(《昆虫记》)。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作风。

2、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得出了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令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的结论。

得出结论的过程:

1、捉自家花园蜜蜂——便于观察

2、给蜜蜂做记号——与其它蜜蜂区别

3、叫女儿从家等——掌握蜜蜂回来时间

4、两里外放飞——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3、蜜蜂为了酿造(500克)蜜,通常飞行(十几)公里。蜜蜂是勤劳的昆虫,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在蜂箱一百米外,它们跳(“摆尾舞”)。

15、玩出来名堂

一、形近字

镜(镜子)闲(悠闲)待(待着)阅(阅读)腿(大腿)境(处境)闪(闪电)侍(侍候)闲(闲谈)随(随时)

二、多音字

看 kān 看门 kàn 看见 磨 mï 磨面 mî 磨坊 调 tiáo 调节 diào 调动 待 dài 等待 dāi 待着 三、四字词语

千里迢迢:ABCC 相貌堂堂 风尘仆仆 书声琅琅 衣冠楚楚

四、词组搭配

(细微的)东西(简单的)显微镜(全新的)世界

五、课内阅读

1、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文中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这样玩出花样的:(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2、再次玩放大镜,把两个镜片放到一起发明了显微镜)(3、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2、课文中对“小人国” 指的就是(微生物世界),“居民”指的就是(微生物),“玩具”指的就是(显微镜)。

3、学完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

1、科学上的伟大发现其实在玩耍中也能产生。

2、在玩耍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在玩耍中“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找骆驼

一、多音字

着 zháo着急 zhāo高着儿 zhe看着 zhuï着落 干 gàn 干劲 gān 干净 哄 hōng 哄堂大笑 hîng 起哄 二、四字词语

不紧不慢:ABAC 不闻不问 不慌不忙 不屈不挠 不明不白

三、课文阅读

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答:

1、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迹象,如:“脚跛、驮着蜜和米、缺颗牙”等。

2、通过迹象来确定骆驼特点

3、从而帮商人找到骆驼

语文园地四

一、形近字(见书64页,会认会写)

píng 草坪 评价 苹果 biàn 分辨 辫子 花瓣 bàn zào 干燥 急躁 做操 cāo ã 俄国 嫦娥 饥饿 â

二、日积月累(见64页会背并会默写)

三、读读认认(见书64页会认会写)

这些字的偏旁部首都是“月”字旁,都是和身体有关:

肩膀 手臂 胸膛 腹部 肠胃 脊背

四、宽带网

伟大的发明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明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113785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