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感染学生的心灵
用爱感染学生的心灵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书有感
做为一名教师,对“李镇西”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李老师是教育智者,是教学巨匠。在李老师的文章或书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鲜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灵共鸣的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事例。通过品读这些事例,我们总能感受到李老师作为一个教师的魅力,感悟到比教育理论专著更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习惯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用心品味着。从中我读到了尊贵与崇高,睿智与坚韧,温暖与感动,广博与从容。流连其间,一个故事,一段思索,一种彻悟,一种超脱。繁杂的日子变得宁静起来,焦躁的心绪变得安然起来。汩汩清泉心间溢流,精神随之飘逸。
细细品味,这是一本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这也是一本教给我们怎样把爱心献给学生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前进,立志把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
书中让我进一步懂得 “赞美,可以让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最质朴的教育智慧。“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手段。“用心去爱”,这是最平淡的教育艺术。读到此处,如梦初醒,并暗下决心:立志用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理解学生虽服从却忧伤的眼神。“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只有“爱心”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最好桥梁。
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留给孩子们自尊心发挥功能的机会。更何况尊重学生也是教师道德的重要要求;
爱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往往我们很容易做到去爱一个好学生,因为他们本身就很可爱。但能真正的去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考验。这时我们需要的应该是更多的宽容、爱护,这样才会真正的将爱滋润到孩子的心田。
爱学生就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以及与学生未来发展相关的一些问题等。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首完美的诗歌,一首动听的乐曲……;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始终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要让学生懂得相信自己就能成功。在孩子渴望帮助时,伸出我们爱的双手;在孩子委屈时,为他们分担忧愁;在孩子受伤时,为他们包扎伤口;在孩子进步时,为他们呐喊助威……
虽然,爱不能取代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教育!
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教师的理智之爱,会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同时儿童如水的清纯,也会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爱的教育”的伟大和必要。让我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用爱形成感召的力量,可以在孩子的心灵上染上新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宽容。把心灵献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第二篇:用爱感染每一名学生
用爱感染每一名学生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大兴镇小学刘伟
记得唱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赤胆忠心为人民,像一棵青松,像一盏灯,他是兰考人民的贴心人„„”,以前只知道焦裕禄是名好党员好干部,但从内心却不十分了解 他的一生,近来通过看电视剧《焦裕禄》,才真正从思想上了解焦裕禄同志确实是一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平易近人,作风廉洁,生活艰苦朴素,他的先进事迹使我很受感动和鼓舞,也深受教育。
焦裕禄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苦难的煎熬,七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后因家乡遭遇灾荒,家庭贫困,被迫退学,跟随乡亲们去煤矿卖煤打工。他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煤窑做苦工,残酷折磨,这阶级仇、民族恨,给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他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立志救国救民的种子,一次次紧握拳头高歌“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後的吼声!起来,„„”
后来他找到了党组织,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到: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是这样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自然灾害,不顾个人身患肝病的痛苦,他多次用钢笔杆顶着腹部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去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这病医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
他常常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我们多少党的干部和群众,更感染了我。
第三篇: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临江市立新小学
王玉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在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的学生。
第一,老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和爱的。一个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一个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是全社会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生的心中培养一种爱,需要比培养任何一种名花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总之,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成功教育。爱,可以使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也可以使违法犯罪的学生产生犯罪感和忏悔感,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产生教育的奇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第二,给予差生更多的偏爱
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偏爱优生已成为一种倾向,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说起来优生来,他们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而在对待差生,特别是双差生时,他们的态度则截然相反,不是抱怨这、抱怨那,就是不问不管。实在不管不行的时候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大骂一通。更有甚者,那是想尽一切办法甩包袱,直弄得你自觉在此再无法待下去,想法走人了之。而对这种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差生真是无可救药了吗?但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在等待“差生”问题上是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说教,不是靠强制,更不是利诱培养起来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差生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像爱优生一样去爱差生就行了。要做得更好一点,那么给予差生多一点的偏爱即可。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吧!
第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是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教师都把学生视作自己的亲生儿女,那么,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快乐,我们的校园生活又是多么的美好。古人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懂得要去关心爱护学生,那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情感动向,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当然,教师爱学生也要讲究方法。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面对个性各异,千人千面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积极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这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教师要对学生少警告、多鼓励。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这样,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第四,情感互动,共育下一代。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即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每个家长的心愿都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孩子。教师应多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对于家长,他们对老师是尊敬的,他们更喜欢平易近人、一见如故的老师,如果一位老师一见到家长的面,就是告状,把他的孩子的缺点毫无保留的汇报,并且只讲缺点不讲优点的话,我想这位家长下次再也不想和这样的老师进行交流的,因为在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还是拥有许多的优点的,而老师竟然说自己的孩子毫无长处,这样的做法会有两种结局,一就是有的家长会丧失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再有就会出现家长以后就不会配合学校和老师搞好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作为老师,要处理好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对家长不能一见面就是告状,应用真诚的心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来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也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相互影响,作为教师,应该让爱永远充满自己的心田,用爱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第四篇: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
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
_____ 学习张锦文先进事迹有感
第一次听到张锦文老师先进事迹,用“震撼”两字似乎难以形容当时的心情:原来教师应该这么当!教师人格应该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张锦文老师对于孩子的那份爱,让我深深感动。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爱掀起我心中的涟漪。
教师是一个光辉而神圣的职业。面对学生,首先就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位学生,但是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因为我们好像总是倾向于好同学,对一些学习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的发觉其潜能。回顾自己教学生涯,好像做的很是不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的吴同学和学习成绩优秀王同学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课堂上突然吵了起来。我非常生气,课堂上吵架,像什么话?!立即进行了阻止。其间吴同学充满委屈的想向我申辩什么。我一挥手就制止了他说话的势头,并大声呵斥道:“你还有理由说什么?作业从来不认真做,上课开小差,现在居然无法无天在课堂上和同学吵起来,到办公室去!”他满怀怨恨的眼神告诉我,他有多么不服„„在气头上的他扭头出了教室。等他走后我对王同学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上课时候怎么可以吵架?”她欲言又止„„事后经过了解,事实确实是冤枉了吴同学,其实是王同学不对在先,其他同学也有反应说我处事不公,偏袒好同学。过了3年,有一次邂逅早已毕业的吴同学,他率先给我打了招呼,随意聊起上学时候的事情,我向他进行了道歉。但他说的一段话却让我感触良多,他说:“老师,当时我是很生气,但是那时的我已经习惯了。小时候我很聪明的,但从小学四年级起,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然后只要犯错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那样对我的,老师越那样对我我就越叛逆,越不遵守校纪校规,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不过,现在想想真是太幼稚了,你看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以后也不知道该干什么。”透过他那仍旧清亮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助和迷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假如四年级时他能碰到一位张锦文老师式的老师;假如期间有一位老师去深入他的心扉对他加以开导;假如我当时能冷静公正的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向他道歉„„一切的假如都只是假如,留给他的却只能是对过往的懊悔和将来的惘然。回想起来我仍旧很心痛,老师曾经有机会把你拉回来却错过了,也许当年我也太年轻,太无知了。
做好教师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心怀学生,心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我们教师的爱。
“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用于漪老师的话为自己加油!
第五篇: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札记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的体会到: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家,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更是朋友。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挚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形成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捕捉闪光点、激发学习兴趣。
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认可,作为做了二十几年班主任的我具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到各自的闪光点,抓住有利时机,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如:科学课上,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性质后,我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架土照相机,下节科学课上展评。下节课展评时我班的邢介胜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最好,很精制、使用价值较高,看来是下了一番工夫。作为邢介胜来说是我班的地地道道的“调皮鬼”,自习课上捣乱的是他、作业完不成的是他、书写最不认真的是他。对此,我和任课教师多次和他座谈,都无济于事,真让人束手无策。可是,这次为什么奇迹般的做的最好呢?一开始,我持怀疑态度,但是我的想法瞬间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他的闪光点。想法确定后,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且让他帮助同学们制作照相机,他接受任务后积极性很高、很热情。跑
前跑后帮同学整理所需纸盒,还送给了彭凯一个凸透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他的积极性,从此学习有了兴趣。各科学习都有了进步,后来我让他担任了科学课代表。对此,我内心震动很大,每个同学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评价。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也能行,才会大胆尝试。
二、抓住典型、树立榜样。
去年刚调入本校接这个班时,发现教室内一把椅子七零八落,没人来管。对次,我抓住这一课题开展了“人人争做小主人”活动。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说说怎样做才算是班级小主人。各组发言激烈,最后由小组长汇总全班汇报。有这次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第二天的早晨,我刚走进教室,一幅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在面前。那把瘫痪的椅子复原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察这把椅子,是用透明胶纸粘贴住的,表面很光滑、很干净,看上去与新的没什麽两样,只是不很牢固,但是,作为小孩子来说已经不错了。我把椅子高高举起笑着问同学们,这是谁做的,大个子男生张震站起来回答说:本来今天早晨我想做的,可是,我刚进教室,就发现陈晨同学已经修好了,紧接着教室里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让身为班长的陈晨同学发言说说是怎么想的。她说:我作为班长,原先我做的不够,从今天开始我要带领同学们争做班级小主人,老师同学们,看我的行动吧!最后,我把陈晨的名字写在表扬栏内。从第二天开始:玻璃明了、卫生工具摆放整齐了、地上干净了„„,随后
表扬栏内又添上了张丽、张蓉荣、彭震„„。
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效果不错。总之,要想作好班级工作,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同时,努力学习,积累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我相信班级工作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