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第一篇: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 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

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谈谈我的思考与问题。

1、我的教学中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曾对我的科学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科学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因此我私下地认为我的教学理念中也应该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然而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该学生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的模型,却因为学生有些困难而轻易地放弃;有时因为教学实验材料准备的困难而放弃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题真得挺多。虽然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配套实验器材的不到位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焕发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应是我不断思考的地方。

2、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

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值

3、如何对待课堂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科学学习。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 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 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 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 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

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 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 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 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谈谈我的思考与问题。

1、我的教学中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曾对我的科学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科学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因此我私下地认为我的教学理念中也应该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然而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该学生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的模型,却因为学生有些困难而轻易地放弃;有时因为教学实验材料准备的困难而放弃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题真得挺多。虽然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配套实验器材的不到位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焕发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应是我不断思考的地方。

2、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值

3、如何对待课堂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科学学习。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 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 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 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 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 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 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教育与幸福

——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说实话在我的印象中教师从没和幸福两个字划过等号,回想起参加工作以来的第日子,每天辛辛苦苦地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但学生往往对我精心准备的课无动于衷,每次怀揣着期待着走进教室,一次次带着失望离开,渐渐地幸福感也消失了。

利用这个学期的时间,我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激动的是荆老师给我们提出的新的教育理论让我茅塞顿开,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的那份爱。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第一最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快乐有大家分享。人的意义在于活的有价值,有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和荣誉,而是要让别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地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学,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原来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从荆老师的话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并不是那么难以得到,只要自己明确教育的价值,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对待学生,那么我们也可以“幸福地做老师”。每个学生都是纯真的,在他们的这个年纪,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你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也许纪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面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拿出足够的耐心,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今后的路上能够走得顺畅,就是一种幸福。而荆老师的理念就很好的证实了快乐对于学习的意义,任何教育的形式都是为了认识的快乐,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放下抱怨、埋怨、不满,从教育事业中去获得快乐与幸福感。

在感受荆老师生本的成功时,我看到了他的喜悦,同时我也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并不是说要遵照什么样的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快乐,愿意去书海中徜徉。所谓的教育改革,也无非就是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让学生不是只会考试,而是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而我们教师就是在他们迷惑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今后的路上能够走得顺畅。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路上,其实幸福一直都伴随着我们。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怎样的老师才算幸福呢? 在教师节收到一枝娇艳的玫瑰,一张简单的贺卡,一句亲切的问候,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运动会上和孩子们一起欢呼一起呐喊,一起为运动员夺冠而拥抱,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走在街上,一个孩子远远跑来只为说一句“老师好”,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看到自己的学生一点点的进步,慢慢地蜕变,我们见证着他们得到成长,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其实,幸福无需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我们放开世俗的看法,一一种欣赏的、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幸福一直都在。

每天,当我迎着朝阳踏进教室,孩子们各就各位,井然有序,这就是幸福;每天,当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孩子们鸦雀无声,精神饱满,这就是幸福;每天,当我上完课走下讲台,孩子们围聚过来,亲密无间,这就是幸福„„

白鹅中心小学

许秀秀

第四篇:《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2000字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2000字

杨民英

新学期开始,中心校领导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准备了一份宝贵的礼物——一本书,荆志强老师所写的《幸福地做老师》。当时拿到手里的时候,单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因为内容太符合我的工作实际了,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所以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读过,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下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生活中,不乏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在考试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就很骄傲,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能就以此为幸福。所以,在教学中就加大课堂讲解量,怕学生学不会,说了一遍又一遍,擦了一黑板又写一黑板,课堂上老师讲的满头大汗,学生听的溜溜烦。会的学生埋怨老师啰嗦,不会的学生埋怨老师事多。为了要成绩,拿第一,课下又给学生布置海量练习,美其名曰为学生好,听不会练会,一定要学会。课前老师大量查找资料,为这节课做充分准备,生怕错过一个考点,一种简单的方法。课下又大量的批改作业,边改边记录学生所犯的错误,下节课继续讲,学生继续练。就这样,师生身心疲惫,未老先衰。即使取得了第一,老师和学生能高兴的起来吗?不能,因为第一的取得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所以,幸福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就是奢侈品。

然而,荆老师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从哪里来?他因什么而幸福呢?他因自己能够给学生带来幸福而幸福。为什么荆老师就能名利双收、师生幸福、其乐融融呢?我觉得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的序中,对荆老师的评价特别贴切。荆老师的强项就在于:你们教书,他教人;你们教人,他把教人转变为帮人;你们帮人,他给人最大的信任,他把学生组织起来,理清头绪,进入自主和自为。

我们是从成绩入手,一味的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忽略了学生内心的需求。我们给学生的知识就好比把学生举到一棵树上,让他去摘果子。结果,这棵树上的果子摘完了,下棵树爬不上了。而荆老师则是教给学生爬树的方法。在爬树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这样爬,也可以选择那样爬,还可以共同商量着爬。实在爬不上去,荆老师会给你个的“梯子”.无论哪棵树上有果子,学生就能自己爬上去摘。荆老师在边上守护着,绝对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下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交换方法,碰撞智慧。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每位学生都有果子吃,而且还是自己亲手采摘的。这样,每个人都享受着爬树的过程,尝到了摘果子的乐趣,也都尝到了知识的甘甜。所以,荆老师是幸福的。

荆志强老师的初衷不是成绩,而是学生的成长。他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要,急学生之所需。学生喜欢爬树,喜欢老师,爱戴老师。老师热爱学生,享受着被学生爱的幸福。反思我们的教育,却是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适得其反。荆老师的经验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以生为本”一定要先摸清学生的心理,明白他们想要什么,这一点也是体现了生本的内核。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所以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草原上有对狮子母子,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不用刻意去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只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快乐,能给学生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着职业的幸福感。

再想到每次与家长打交道,家长们总是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膛说:“老师,我们对我们的孩子要求不高,只要成绩好就够了。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还有几块零用钱。总之,只要对学习有帮助的,我们全力支持。”多好的条件,比起我们那时候,他们的条件不知优越多少呢?按说,他们应该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会珍惜这一切,奋发向上的。现实恰恰相反,在校园里不是流行着这样的童谣吗?“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这可气坏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急坏了“殷切期待”的师长。是什么蒙蔽了孩子们幼稚的眼睛?是什么让孩子们“谈书色变”呢?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者,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红钩、一个肯定的微笑、一阵响亮的掌声,一朵鲜红的小花,都足以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曾经有一个腼腆的小男孩,总是怯生生地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发愣,好象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谁见了都觉得可怜。我对这个小家伙报以真诚的微笑,接着若无其事走开了。后来,我常常有意无意地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上几句话:你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加油哟,好样的,你一定行。上课时,我慢慢地给他表现的机会多了起来。我惊奇地发现,教室里偶尔也出现了孩子久违的笑声。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容易满足。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也幸福的醉了。试问,我们为什么不慷慨一些,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呢?偶尔放下干枯的粉笔、严肃的教鞭,摸一摸学生的头,一个无声的动作,阳光会洒进学生的心里。洒在学生心里的温情阳光,往往比没有感情的粉笔、教鞭、课本和教具,更有教育效果。

所以我想说:我亲爱的同仁们,难道你们不祈盼着幸福每一天吗? 行动起来吧,赏识你的学生吧,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就能创造无数个奇迹。让我们做个幸福的老师,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让我们与荆志强老师一起创造幸福的教育吧,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昌盛,祖国的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第五篇:幸福地做老师

《幸福地做老师》读书心得

安匠中学:

谢春芳

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八成的教师感觉有压力,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严重,由此可知做教师“累”,并且做教师“很累”。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或许只有真正做了教师,才可能体会到工作的琐碎与繁忙!有时感到很无奈。”

读了《幸福地做老师》一书,我也在深深地思索这个问题,“做老师幸福吗?如何做幸福的老师,如何幸福地做老师?”

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孩子们,也为了自己,我们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幸福生活的本身。教师的阵地在课堂,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源于课堂。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经验,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方式,静下心来品味与学生相处的分分秒秒,品味工作的幸福和乐趣,品味生活的意义。“微笑面对每一天”,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一定要多微笑,因为微笑其实也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互相传递爱的力量。

幸福还在于心理快乐之法,面对物质和精神,我们能够坦然对待一切名利,带着一种平常心去面对身外之物。“快乐,是种与生俱来的权力,而不是取决于你所完成的成就。”“要快乐地去完成事情。”我们应多关注身边的事情开始,要多留心,多思考。做生活的主人,幸福的主人,懂得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回应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傅国亮先生说过,年年讲幸福,幸福很简单,只奉献,不索取。然而,有一种幸福奉献同样是真实存在的,就是自上而下的父母之爱,父母因此而得到了终身的幸福,因为他们的彻底奉献,与此同时,大自然还安排了一种爱心,就是人类精神的传承,需要有教师,教师天然的就是奉献,把自己之所学,奉献给学生,于是,有“教者父母心”之说,教师有为人父母心般的奉献精神,就永远是幸福的。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所以我只愿,在与可爱的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爱心永恒,幸福永存!

最大的感悟是:改革教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有大家分享!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110428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