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心灵写诗》后感 陶英
读《心灵写诗》后感
淮口五小陶英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灵的艺术,是心和心的呼应。这是我初读李镇西《心灵写诗》后的第一感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师要处处以情感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融洽、愉悦的氛围,使自己的教育似大雪无痕一样,自然地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爱就像一剂良药,可以抚平学生心灵的疮疤;一缕阳光,可以照亮学生幼小无知的心田;爱,更像一盏航标灯,当学生迷惘困惑的时候,可以及时给他们正确的指引。用爱教育学生,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就源于对学生无私的爱。
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在诸多爱声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班主任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大力倡导师爱,和每一位学生交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创设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熟悉学生的方方面面,掌握了教育主动权,利于教书育人;学生则亲其师,信其道,由喜爱某教师到爱上该教师的课,求知愿望增强了,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因为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能使颓废的人振奋,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
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爱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关心不仅意味着奉献与努力,还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唯有关心学生,才能取信于学生。人们常说“关心如日”。关心的确像太阳,它能给人光明,给人温暖,给人指点,给人疼爱和保护。教师做的一切都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进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成长、进步。爱学生,还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偏爱或偏见,于学生健康成长无益处。爱学生,更要做到严慈相济。爱学生不是放纵和怂恿,更不是袒护和溺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严肃的爱,是建立在严格要求基础上的爱,严格要求和爱学生应是有机的统一,只有严格要求真正的爱学生,才能教出好学生。对成绩较差的或比较内向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多表扬,以增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对那些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更不能偏袒和私爱。往往聪明机灵、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对其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或是过于迁就; 而所谓不可救药的后进生则常遭冷嘲热讽,使他们心灵留下长久的痛苦。这种有害的情感现象,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可见,公平无私、民主平等地热爱全体学生是多么重要。学生的眼睛是
一面面清晰的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让每位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的主人,让他们朝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该严就严,该爱就爱,只有严和慈相济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如果爱与严的分寸把握不好,势必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不公平的心理,这样你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教育都将会失败。
总之,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第二篇:《心灵写诗》读后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这是我初读李镇西《心灵写诗》后的第一感受。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就源于对学生无私的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热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大力倡导师爱,和每一位学生交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创设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熟悉学生的方方面面,掌握了教育主动权,利于教书育人;学生则“亲其师,信其道”,由喜爱某教师到爱上该教师的课,求知愿望增强了,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热爱学生,还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偏爱或偏见,于学生健康成长无益处。往往聪明机灵、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对其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或是过于迁就;而所谓“不可救药”的后进生则常遭冷嘲热讽,使他们心灵留下长久的痛苦。这种有害的情感现象,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可见,公平无私、民主平等地热爱全体学生是多么重要。学生的眼睛是一面面清晰的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让每位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的主人,让他们朝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第三篇:读陶行知后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读《陶行知文集》后感
今年暑假学校买了一些教育专著分发给每位教师,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文集》这本书。回顾书中的内容,获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动于陶行知先生的睿智和博大的胸怀,他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爱学校,他甚至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这着实给了我巨大的震撼,让不禁扪心自问:“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拥有爱了吗?我爱学生,爱学校了吗?”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事实上,这句话与陶行知教育的根本是不谋而合的,陶先生在文章《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也曾经说过这句话,在这本书中,我还读到了陶先生这样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品读着这些话,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都令人津津乐道,而这些思想的产生根源却都是来自他对学生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爱每一位学生陶行知先生他也爱学校,在他的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四处筹集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就嘲笑他这是抱石游泳,学校将会像巨石一样,可能将他也拖入水底,不少人劝他还是弃石为好。可是陶行知坚定而乐观,他说:“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对学校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即使在艰苦险境中,他也从不放弃,这是多么难得。同时,陶行知先生,他懂得如何去爱学生,他在《育才三方针》中有三点:迷、悟、爱,文章虽短但字字精髓、含意深刻,他这样说:“爱,根据孩子们愿意帮助别人的倾向,透过集体生活我们培养和引导他们对民族人类发生更高的自觉的爱。”他还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要努力实现“按需供教””。作为当今时代的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是一家长的掌上明珠,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现象严重,教育学生如何去爱别人这也是多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去开发、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爱就是那瓜藤们攀爬的架子——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引导。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如何爱我们的学生呢?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总之,读着《陶行知文集》中的一篇篇文章,心中总是不是的浮现出“爱”字,的确,爱是小学教育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了爱才会有成功的教育。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那么,就让我们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引领下,用爱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棵茁壮的幼苗,让爱浇灌出一棵棵祖国的参天大树吧!
史双妮
2011-8-27
第四篇:《心灵写诗》读后感600字
用了四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第一本班主任日记,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如迎旭日。
教学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或许有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站在讲台上不再胆怯,课堂上也能开怀地来一点幽默,学生也似乎不太厌烦我这个当老师的。
然而在看到李镇西老师的每日工作以及他的教学思想和追求,才恍悟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是多么失职啊。
总是会抱怨现在的学生基础薄弱,习惯多差,努力总不见成效,进而总是迷茫:每日之工作是多么的无意义,甚至低级,个人的价值要如何实现。
然而李老师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定在哪里,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吗?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说:“只知道教孩子知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会教孩子而不知道自己事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去爱他们,尊重他们,引领他们。
回顾我最近处理得事情,我用多少教学智慧呢?
2班朱凌锦同学一个月前第一次抄作业,我进行了个别教育,并让他进行了反思。然而现在错误再犯,我在班上大发雷霆,严厉批评,完了让其回家写反思,并要求家长书面教育。我能看到他在课堂上的痛苦之色,但我未能走进他的心灵去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让他真正意识到这个错误的严重性。第二天他交了反思以及妈妈的书面教育,我也只是匆匆和他谈了几句便作罢了。他会怎样看我这个老师呢?
再说5班的赵鹏和朱文涛这两个拖欠作业的顽固分子,我竟然用玩笑的打pp的方式来对待,效果不佳。其他同学拖欠作业则要求写反思,说实话那些反思都是面上交差的,没有一个是深刻的,或许让他们写这样的反思反而助长他们虚假反思的习惯。
第五篇:心灵写诗读后感
《心灵写诗》读后感
拜读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让我看到了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平凡中浸透着对学生的爱,朴实中蕴含着教育的崇高„„这是一本以李镇西老师班主任教学生活为线索,记录其日常班主任生活及班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全书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主线,真实记录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全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的文字、真实的记录,却并不防碍他释放出的精神光芒。我很轻松地阅读这一本书,感动于李镇西与班级孩子之间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活、学习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的是他不愧是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由此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工作,觉得以下几点是我应该向李老师学习的地方。
一、真正的爱学生
“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诚然,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都是爱孩子的,我们会为孩子的生病而忧心忡忡,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寝食不安,会为孩子取得了一点点进步而欣慰万分„„我也曾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是,我发现日复一日,繁琐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的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工作中多了急躁和抱怨,甚至选择了放弃。李老师却能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生日的祝福、为学生煮鸡蛋、落榜生宁玮一路走好„„”这些故事看似很平常,似乎就发生在学校同事和孩子们的身边,我们很麻木对待的时候,李镇西却很珍惜地采撷着,思考着。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想起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教师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棒。学生也是希望在老师心目中有自己的位置,希望老师关注。其实这也并不要
我太多的精力,只要我多留心,多观察,有一颗“兼爱爱人”的心,那就可以做的很好了,往往我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温柔有力的抚摸,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就可以在我的学生心中种下一种永不忘怀的感激,就可以给我的学生带来不断奋进向上的动力,就可以给我的学生带来足够的自信与勇气„„
二、永远不放弃
李老师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情感的滋润与人格的感染,所以它并不只是讲台上的事,也包括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共同的喜怒哀乐甚至摸爬滚打。童心和爱心,是每一位教育者铸造事业大厦的基石。优秀的教育应该学会并善于运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当学生把我们当作知心朋友来接纳时,我们已经在学生心中建立起了人格的丰碑,而我们的教育之舟也就开始驶入成功的港湾。”“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他对后进生余鑫的教育,这位学生是从别的学校转到李老师班级的,他是原来他们学校的特困生,他妈妈没有办法了,把他送到李老师的门下,这名学生的情况我们学校还没有,他吸烟,上网成瘾,欺负弱小同学,一点集体责任感都没有,没有爱心,不交作业,没有恒心,嘴碎,而李老师用他的智慧,用他的爱心,用他的恒心,一点一点的帮助他,我看到余鑫“一波还未平静,一波又来侵袭”时,我都佩服李老师怎么坚持下去的,那就是永不放弃。后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遇到顽固不化,犯错误层出不穷的学生的时候,我就想到李老师对余鑫的教育,也使我有了心,我也明白:“我们的师长,当您千方百计地想把一个孩子教育成您心目中的好孩子时,您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青少年身心的成长是一个痛苦而复杂的过程。当他们在黑暗中
感到阵阵孤寂时,当他们在日记中发出莫名的长吟时,当他们在拥挤的人群里感到恐慌之时,当来自内部外部的开形压力向他们慢慢逼来之时,您不要再拿一些硬邦邦的正确的框去套他们,不要幻想只要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可万事大吉。可不可以使环境宽松一些,可不可以拿您或别人有益的人生经验去疏导他们拥塞的心灵,可不可以不把学生们当作一部部受教育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正在通过他人帮助,更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人”。有这么一句话“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所以我们在面对班级层出不穷的问题的时候,要有心理准备,良好的心态,更要有面对错误“永不言弃”的信心。
三.教育需要智慧
我从李老师班级日志里学到了很多,也开始从理论转到实践中,学生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上我自己的礼物,然后全班同学送上礼物,让孩子感受到班级的爱,老师的爱。在对班委的教育上我也采用了李老师的方法,经常和孩子们谈话,教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感染意识,服务意识,独立意识”,贯穿到班级管理的始终。也学到了“集体教育的力量”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知道你的行为是和整个班级息息相关的,“班主任工作很重要一点,是调动整个集体的力量。我们要把班主任对某一个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转化为整个集体对某一个同学的表扬功批评。”这一点我感觉很重要,但是感觉自己做的不是很好,以后慢慢修炼吧,总的感觉班级也慢慢的有了凝聚力,学生也有了爱心,记得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给学生买的雪糕,我们班的学生都让我先吃一支,后来我让他们自己一人那一支,他们都会说一句谢谢老师,有个机灵鬼还不忘了给生活老师张老师送去一支,这让我感到我们班的孩子很有爱心,就是这么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我很满足。“我要做的,不是代替你的进步,而是在你需要提醒的时候提醒你,在你需要鼓励的时候鼓励你,在你迷惑的时候给你一点建议,在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分享你的喜悦。”
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要静下心来,总结得失,学习李镇西老师,真正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李镇西说:“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而且必须从第一天开始,从细节开始!”让我们也更好地做到:从心开始,从细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