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课程方案的设置与实施方案(橄榄球)
学校课程方案的设置与实施方案
----把橄榄球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青岛大学路小学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课程开发的内容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提出把橄榄球项目融入到课堂实践中,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丰富我校学生的文娱生活,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加快我校体育1+X活动的开展并为学生创造一个成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所以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全校性的“校长杯”橄榄球比赛,并且每年都从“校长杯”比赛中挑选表现优异得同学到学校运动队,因此,为了争取在每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战绩,一股“橄榄球”热潮在校内涌动。每天的早晨、课间、中午,活动课上,同学们都在积极努力地训练着,校园里到处充满了运动的气息。
二、课程开发的方案:
(一)、指导思想:
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理特点,把新兴的体育项目进行提炼、创新,作为一种资源进入体育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橄榄球的基本技术及规则,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结合教材和本校实际,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实施措施:
1、低年级学生身体差异性大,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个体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橄榄球的基本认识,在课堂上可安排一些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由选练。从原地抛接球练习开始,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由他主变为自主,由被动转向主动,由要我练变为我要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积极向更高的目标挺进,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
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高年级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样在橄榄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传接球方法等)。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在传接球、达阵、touch防守等练习环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课堂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橄榄球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又可以让新兴体育项目在学校很好的开展。
(三)、课程开发的目的性:
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2018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2018年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绥滨县第一小学 2018年2月27日
2018年第一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推后全省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的通知》。
《通知》指出,决定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高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
一、合理安排上下午课时
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小学周课时一二年级30个标准课时、三至六年级35个标准课时,各地各小学要按照《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论证,大胆创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课时及课时教学时间。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教学时间总量的同时,每课时教学时间40分钟或35分钟。也可长短结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 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和校本课程。1-6年增加了社团和经典诵读,3-6年级设置了法制、国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鹤岗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周)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国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国学经典诵读以及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各年级周课时数具体设置如下:
四、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35分钟。一、二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1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综合实践(1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3课时),学校课程(社团、经典诵读、校本课程)(5课时)共30课时。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4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6课时),共35课时。五、六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 践(4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6课时),共35课时
绥滨县第一小学 2018年2月27日
第三篇:强烈推荐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强烈推荐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2022年09月01日
第四篇:北寨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北寨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写字课程以及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9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2课时包括:礼仪、文体)三、四、五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
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含:劳技1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3课时含:写字1课时、礼仪教育2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
节。三——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第五篇:社会调查课程设置方案
广州大学教育硕士《社会调查》课程设置方案
1.课程名称:社会调查
2.课程设置目的(1)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应用社会调查方法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与工作能力;
(3)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强化对国情的认识。
3.学分:2学分
4.课程要求
(1)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原则及方法;
(2)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方案、准备调查工具、实地调查、整理和分析资料,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3)每人提交不少于3500字的调查报告,作为评定课程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4)调查报告的选题不一定与教育有关,可以涉及国情的方方面面;
(5)调查报告在写作时要参考一定量的文献,并且按照标准格式将参考文献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