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质量分析报告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质量分析报告

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一年级第八单元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王文美

这次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一(1)班平均分94.57,及格率100℅,优秀率82℅,低分率0℅:一(2)班平均分95.59,及格率100℅,优秀率89℅,低分率0:一(3)班平均分93.04,及格率100℅,优秀率79℅,低分率0℅:一(4)班平均分94.18,及格率100℅,优秀率82℅,低分率0

卷面分析:

试卷分三个大题,涵盖了第8单元所学的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三个目标: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试卷的内容不仅考察学生对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根据实际情况作以下分析:

试卷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大题,我会算。考察的是学生的“凑十法”、口算、心算,是否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这里,有20%的同学出现错误,例如8+9=15、9-6=15、7+7=17等,甚至有同学漏写等,这些说明学生还不够熟练和比较粗心,没有做到细检查的习惯。

第二题,我会想。第1小题错误率比较高38%,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不了解题意,2+8=□+9、6+6=7+□。例如2+8=10+9=19,把题目变了。第4小题,美术小组有男生7人女生5人,坐哪一辆车比较合适,有11个同学选了20座的,没有考虑到哪个接近选哪个。

第三大题,我会解决问题。这一道题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每一小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求一共用加法学生已经掌握了,还出现错误是由于学生粗心计算导致的,整体来看学生对这单元的解决问题掌握的很好。

这次测试优秀率83%,合格率100%。由此看来,平时的练习中拓展还不够,有些学生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题型;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去听清老师读的题目要求,理解了要求之后,再去解答问题。总之,此次测试给我们很多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所以,今后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

1、继续加强数学的“双基”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活”的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程度。

2、继续加强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4、从答题的错误中深层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等能力方面的差距,做到面向全体,因才施教。

5、教学中继续着力教给学生方法,熟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中、差生的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缩小学生间的两极差异。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

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考核对象是一年级全年级学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形式。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小学,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计算时容易出错。另外,在数立体几何图形时,一部分学生认为有3个长方体,说明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刻,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口算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够准确的弊病。在第四大题比多少,在原有的基础上画不会,主要有两个原因,学生不知道是该花三角形还是和它一样的图,另外不知道答案要在直线上写,让学生遇到了障碍。

2、拔高题上失分。尤其是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是加法还是减法。造成了很大得十分。拔高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看图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三、改进及建议

1、必须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6、教师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7、作为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任课教师,再次强调要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

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考核对象是一年级全年级学生,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形式,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一(1)和一(2)共90名学生参加考试.二、考试成绩统计:

学校:光淀小学 学科:一年级数学 年级 人数 优秀率 及格率平均分 低分率 一年级 90 79% 90% 85% 1﹪

(说明:优秀率:指总分的80%及以上,及格率指总分的60%及以上,低分率指总分的30%有以下。)

三、试题评价

试题类型及分数权重如下: 一 填空题(共40分)1看图写数(每空1分,共3分)2填数(每空1分,共8分)3分与合(每空1分,共9分)4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7分)5读题填空(每空1分,共6分)6写出得数是10的算式(每空1分,共7分)二连一连(每个1分,共4分)三计算题(共48分)

1直接写得数(每个1分,共12分)2填上大于小于等于号(每个1分,共8分)3看图写4个算式(每个2分,共16分)4看图列式计算(每个3分,共12分)四动手画一画(每个4分,共8分)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小学,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计算时容易出错。另外,在数立体几何图形时,一部分学生认为有3个长方体,认为长方形也是长方体,说明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刻,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口算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够准确的弊病。在第四大题比多少,在原有的

基础上画不会,主要有两个原因,学生不知道是该花三角形还是和它一样的图,另外不知道答案要在直线上写,让学生遇到了障碍。

2、拔高题上失分。尤其是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是加法还是减法。造成了很大得十分。拔高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看图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五改进及建议

1、必须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6、教师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

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7、作为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任课教师,再次强调要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张贺

第四篇: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想一想,算一算。

1.3+1= 7+3= 6+2= 5-2= 8-7-0=

10-5= 8-3= 3+6= 9+1= 9-4+4=

9-8= 10-2= 7-4= 9-6= 7+0+2=

4+4= 9-9= 4+6= 10-0= 5+5-3=

2.()+4=7 6+()=10()+()=63+()=2+8

()+5=9 4+()=8()+()=4()+4=6+

310-()=2()-3=7()+()=52+6=5+()

二、想一想,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8○610○93+4○84○6-1

4○35○69-3○66○2+8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质量分析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质量分析

分析人:侯兴慧

基本情况:一年级全班32人,5人不参加考试,全部人及格,及格率100%,最高分100分2人,80分以上的有24人,最低分67分,高分率96%,整个试卷有8个大题:分别是用两种方法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连一连,过一小时是几时,圈出正确的时刻,选择钟面打钩,快乐的一天;按要求画出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根据钟面的变化,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从整个试卷来看,分析如下: 一·好的方面:

1·学生对于认识钟表(整点)掌握得比较好,比较熟练,计算又快又正确,正确率100%,可见教者是付出了劳动的。2·学生对找规律画时针和分针也掌握的较好,3、分别是用两种方法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连一连,过一小时是几时,圈出正确的时刻,快乐的一天;按要求画出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4·认识钟表做得较好,说明学生能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选择钟面打钩,快几时了和几时刚过掌握得不够好 2·由于学生识字太少,对于题目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还有对于一些题目的要求理解的不是很明确,导致一些平时训练的题目也做错,这是很可惜的。

3·个别学生的作业速度有点慢。三·改进方向: 1·训练学生的作业速度,力争加快学生的速度,让学生的作业做得又快又正确。

2·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让工作收到实效。3·帮助学生体高理解能力,我相信随着学生认字的增多,他们的理解能力会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10440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