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必须从一下几点出发:
一、对学生的问题要有效回应。
在学生有问题时,多数教师都能感觉出来,但是,对教师而言,仅仅看出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是不够的,还需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师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出有效回应。其中教师之所以做出对学生而言的无效回应是由于不恰当的语言和站错沟通立场所造成的。由于这些不恰当的语言和沟通立场导致了冲突和误会。
二、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一)、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二)、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三)、含蓄。
如一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三、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
第二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对党的认识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对党的认识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新中国,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党的关怀有密切的联系。从小时起,党的光辉形象就牢牢地铭刻在我的心中,鼓舞着我前进。后来我们又通过学习文化、历史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唯一一个把中国最终从贫穷衰弱带入富强的政府,并在改革开放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使最多人口脱离贫困线的纪录。至今为止,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从清末的衰败恢复并转向强盛,使中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从他成立之日起,一直忠实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具有远见卓识,能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够坚韧不拔地团结奋斗;具有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善于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为水务系统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觉悟上发挥的先进性;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业务能力,在工作业绩上发挥先进性;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水利人形象,在工作作风上发挥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情为民所系,在建设家乡水利事业上发挥先进性。我将会对自己工作岗位要求的准确把握,主动承担任务,主动做非本职的没有报酬的工作,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第三篇:_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范文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农民以获得丰收为幸福;工人以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为幸福;医生以医治好一位病人为幸福;作为教师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是与别的行业不同的,而且别的行业人群是不可能体会到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对象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一、教师的幸福源在与孩子的真挚感情中
“我是幸福的?抑或是不幸的?”我不禁问自己。从毕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到现在,从刚开始充满梦想和冲劲,想要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一番事业,到后来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繁琐。很多教师在这种反复的、繁琐的工作中渐渐麻木,感到无味、感到不快乐,但是我仍然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是幸福的。是的!我是幸福的!每当看到孩子们因理解了一个词语,读懂了一句句子,做对了一道题目而绽开笑容时,我感到了幸福;每当听到孩子们对我说“老师,下节课还是你的吧?真是太好了!”时,我感到幸福;每当遇到家长们反映“老师,您多教育教育,他最听您的话”时,我感到幸福;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我仍为我一天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是的,我是幸福的,我在用我的双手创造着幸福。
二、教师的幸福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
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教师的心,因为在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还是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评价者。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老师做出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还提到。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可以信赖的人,看做真正的老师。我认为付出有回报,努力了就得奖,成绩有了,家长也很尊重、肯定,不是拉关系的那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觉得自己蛮有价值的。
第四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请从课件中提到的五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具有所有职业所共有的特性,更具有教书育人的特殊性。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主要表现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这四类。任何一方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都会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处处不如意。
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先进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等,他们之间在学历水平、文化素养、工作经历、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相似及不同之处。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信任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望;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防止和克服滥用教师的“权威”,随意向学生施压,造成交往障碍甚至陷入敌对状态。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会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师生关系和谐了,那职业幸福感也自然获得提升。
教师与学校在学校工作,必然与学校领导产生行政关系。如果双方都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自然教师与领导也就会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之一,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一个窗口。教师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多方面作用,并通过家长开发教育资源;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取长补短。家长要理解、支持、配合学校与教师的工作,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那教师在工作中也就会更得心应手,工作的幸福感也自然加倍提升。
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职业的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第五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将教师德福关系可以一分为二地看。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范畴是所有教师道德范畴如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的起点、归宿以及联系它们的扭结。
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德福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同样,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我认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俗福”方面。为了学生,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内容,劳心劳力。但是,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们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周记中敞开心扉,无话不谈,这是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