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复习课流程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流程
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地理,发展思维能力,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顺次复习,重复旧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再如不分主次,学生会做的题做的多,不会做的题不认真讲解,会使学生学无所得,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把学过的内容罗列堆积不加整理,使学生感到一大片知识茫无头绪……。这样上复习课,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得不偿失,我认为上复习课一般要遵循以下流程:
首先,要进行上节课的知识检测,利用提问或者默写的方式来检测并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其次,运用学案进行本节知识网络的构建,这个环节有个前提,要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督促其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网络的补充和解答疑难,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第三,进行典型题目的解答:第一步,学生自己根据所复习的知识自己解决该题目,有疑问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第二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组内的疑难问题;第三步,进行班级小组间的讨论,有组里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提出,其他小组的同学共同解决,如果难度较大,没有学生能解决,教师再统一引导解决。解决完毕之后,留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查漏补缺,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最后,基础检测环节。这个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限定完成时间,之后由学生起来订正答案并讲解,之后留给学生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查漏补缺。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对于个别章节有能力提升的环节的,鼓励学生自己解决,然后由完成的较好的学生来订正讲解。这样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这就需要重新协调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争取一节课完成,如果实在完不成,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完成。复习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设想周全外,还需要教师灵活的解决,但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耽误时间。
第二篇: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复习课的导入,不同于新授课,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
三、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1.结合课本知识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典型例题要有层次性,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强化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的过程;对于初二学生要直击会考,让学生明确会考的难度;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第三篇:英语复习课流程
英语复习课流程
一、导学:(导目标、态度、激情、氛围)
二、词汇复习
1.独学:独自背诵本单元词汇&短语,准备检查。
2.评学:每组B层&C层爬小黑板默写,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默写。
每组A层交叉检查小黑板默写情况,并将成绩计入该小组。其他同
学对桌交换批改,学科组长收集组员完成情况并汇报给老师。
三、句型复习
1.独学:找出本单元重点句型,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圈出没有完成的题目)
2.互学:
对学:对子间就重点句型进行英汉互译;
讨论句型中知识点及语法点,并将疑惑用红笔圈出。
群学:1)总结重点句型中语言点;(此时教师可将预设的展示内容以抽签的形式发给各小组)
2)小组长分配展示任务,并将展示内容书写在小黑板上。
3.展示:1)领读重点句型;(此项任务可以交由C层同学完成)
2)讲解句中知识点或延伸到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网;
(此项任务可交由B层讲解、A层做补充)
3)听展者,根据自己需要做笔记。
4.补充质疑:可拓展补充或是更正错误讲解,亦可点评展示者的表现。
5.疯狂记忆:小组长带领组员疯狂记忆重点句型。
6.教师点评:教师根据这一环节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及表现点评打分。
四、语法复习
1.独学:完成导学案上语法知识的总结归纳,不会的用红笔圈出。
2.互学:
对学:收获分享,互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拿不准的用红笔圈出带入群学; 群学:质疑求证,解决对学中产生的疑惑。(A层可用典型范例加以说明)
五、评学:
1.完成导学案当堂检测题;(每组B&C层爬小黑板)
2.A层同学交叉批改小黑板上答案,将结果计入小组成绩,其他同学对桌互相批改导学案,将完成情况上报给学科组长。
六、整理学案
1.将错题更正在纠错本上并写详解;
2.整理好各自的导学案交给学科组长,最后汇总给老师。
七、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
第四篇:怎样上好地理复习课
怎样上好地理复习课
如何使地理复习更有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制订具体、详实的复习计划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是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
二、抓住基础知识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在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复习目标细化抛弃大水漫灌式真正做到小任务快节奏让学生感觉到你布置的任务很容易、很轻松地就能完成。如果你布置的任务量太大使学生长时间完不成复习任务很容易使他们对复习丧失信心。
2、教师要把知识条理化在上课时罗列出知识点帮助学生把知识串成线织成网络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
三、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求他们结合地图去记忆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学生结合地图记忆这样他们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更利用第二阶段的综合复习。在运用地图进行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图比如中国主要的山脉及地形区中国的气候等我经常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地图想每个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另外在学生记忆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随手图不要求画的特别准只要他自己能看懂就行了。这样子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四、加强练习在练习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专题训练系统整合。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练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要加强专题训练系统性的整合有关知识使学生把知识网络化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图文结合顺口溜记忆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等。
六、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把复习落到实处 无论哪一门学科老师讲的再好学生不学或学生学习不力那最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地理复习三分靠讲七分靠管如果管理不到位那将会事倍而功半。因此复习阶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十分重要我在平时是这样做的
1、注重落实检查真正把复习落到实处。可以实行教师抽查小组检查大组检查课代表抽查随堂小测试等多种方式真正使学生有压力从而产生动力。
2、因材施教让学生量力而行让每个同学都能顺利完成任务都有成就感。在复习过程中要允许一部分学生减量复习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就行了。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让学生量力而行如果学生发现他很容易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一定会认真去完成的当你在课堂上统计谁复习会了的时候他们也会高高的举起自己的手他们会感到自豪。这时你要及时抓住时机对这些所谓的差生进行鼓励表露出你对他的赏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大家相互监督。你要让小组内的成员形成一个集体对他们的进步要整体表扬对他们的落后作为一个集体提出并且要有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比如你可以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成两部分卷面成绩和额外加减分当小组做的比较好时他们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额外加分反之减分最后的成绩才是他的地理成绩这样子学生们会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不思进取的学生会得到大家的反对。以上是我在地理复习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愿我们能互相学生共同进步把地理教学做的更好。
第五篇: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一),(共4课时)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4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总第一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总第二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总第三课时)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总第四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二)(共二课时)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河流概况,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及水文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
4、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的分布。教具:中国河流图投影片、矿产资源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总第五课时)
●主要知识点: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我国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作用等),我国五大的淡水湖和青海湖。
4、长江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5、黄河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识图
1、长江水系分布图
2、黄河水系分布图
3、我国五大淡水湖轮廓图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保护(总第六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状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
3、我国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三大林区和“三北防护林”。
5、我国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的分布。
6、我国渔业等水产资源,第一大渔场、盐场。
●识图
1、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图
2、我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