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第一篇: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唐少辉老师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首要与根本。人只有在自身的品德修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与感悟,才能做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只有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一定的教育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好友好交流,团结互助,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学生人格。

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育化,又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不仅班主任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地对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教育,而且非班主任教师也应该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方面的要求的渗透,将德育教育的过程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一颗美的心灵。

如,笔者在执教美术第9册第9课《表情丰富的脸》

(一)一课时,为了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同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前半课堂部分分别为学生播放了《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忙,忙点好——》两个公益广告视频,通过两个不同内容同一主题公益广告的播放,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观察到微笑的脸与失望的脸两种不同的表情,观察了两种不同的表情变化时脸部肌肉的变化以及脸型轮廓的不同,同时学生又了解到人们脸部表情的不同是由于心情变化的不同,而心情的不动又是由于人所遭遇的情境不同。两则公益公益广告视频中,第一个视频《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同学们看到当一家人互相关心、关怀、帮助而全家人都洋溢着温暖的微笑,而另一个家庭中只是操劳忙碌了大半天的年迈母亲在做好了丰盛的一桌晚餐后只有漂着雪花点儿的家庭影院和年迈母亲佝偻了身影蜷缩在沙发里的无助的眼神,学生通过两段鲜明对比视频的观看,强烈地感受到了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与关怀的重要。

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两则视频的播放,不仅让学生观察到了不同表情的脸部五官变化不同的规律,而且在品德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渗透。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及实施的浪潮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德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应占据核心地位。

德育渗透 美术课堂 素质教育

印度哲人泰戈尔说,德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点燃知识之灯的智慧,其目的在于造就健全的人格,完善人的心灵和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点缀”,使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美术教学是学校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美术课堂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每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学画中国画》这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剩余2291字)

阅读整篇文章

第三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将一一讲述。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 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五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霍海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美术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教育。

如在教《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时,向学生介绍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从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艺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步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详细的了解一下我们这些珍贵的国宝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我把收集到的有关陶瓷艺术制作过程的录像带、VCD等影像资料播放给大家看,将新课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结合,运用故事、典故以及名人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教学环境的美化,除运用常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更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还可以搞一些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天津、爱宝坻等内容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在提高鉴赏能力中,渗透德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优良传统的民族。热爱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重要力量的支柱。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 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如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历史名作主要有: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徐悲鸿的《群马》、《田横五百士》、《新生命活跃起来》、《逆风》、《风雨鸡呜》,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后台》,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蒋家王朝的覆灭》,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许荣初的《白求恩在中国》,古元的《人桥》、《人民的刘志丹》,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滑田友的《五四运动》及大型泥塑《农奴愤》、《收租院》等。为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除了向学生讲述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幻灯、录像和演讲会等活动来实现。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