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调查与研究—了解珍稀动物-环境教学课题[推荐五篇]

调查与研究—了解珍稀动物-环境教学课题[推荐五篇]



第一篇:调查与研究—了解珍稀动物-环境教学课题

调查与研究—了解珍稀动物课题: 保护珍稀动物 年级: 三年级目的: 教育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爱护它们。时间: 一学时 准备: 1.请学生预习课文。2.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判断正误的“学生页”(见附页)。3.让每个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正误判断。步骤: 1.导入:教师简要说明本节课的意义。2.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请学生判断“学生页”中的行为的正误。3.教师统一答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正误的理由。在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回答。4.教师进行小结,并讨论怎样做到有效地保护珍稀动物。通过课后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二篇:家庭用水调查-环境教学课题

活动名称: 家庭用水调查目的: 让学生知道节水可从身边做起,培养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准备:为每一个学生制作一张调查表(表1)。教师可以在讲授“水资源”时,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这一活动。调查表中的有些问题要和家人一起完成。步骤: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家庭用水调查表,让学生独立完成表中的问题。课堂中不能回答的题目,让学生把调查表带回家,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完成。把调查表的结果带回课堂进行讨论。教师把计分表(表2)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知道调查表中各项所得分数。并要求学生将得分情况告诉父母 师生自由讨论,交流各种有效、可行的节水办法。间隔一段时间后在让学生完成同一调查表,了解学生家庭节水的改进情况。表1 家庭用水调查表题目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分数1,刷牙时有没有关上水龙头? 2,有没有上厕所之前冲水的习惯? 3,在沐浴中涂肥皂时有没有让水开着? 4,洗碗筷时有没有把水龙头关掉? 5,淘米洗菜用过的水,有没有用在别的地方(浇花、冲厕所等)? 6,你家水龙头有没有漏水? 7,有没有使用过量清洁剂? 8,经常用水解冻冷冻食物? 9,有没有把衣服储满洗衣机才清洗? 10,上月份你家缴付的水费是多少?表2 计分表题目 有 没有1 1 02 0 13 0 14 1 05 1 06 0 17 0 18 0 19 1 0

第三篇:关于核能的调查-环境教学课题

关于核能的调查课题: 核能 年级: 初中三年级 目的: 收集和分析数据,调查人们对核问题的了解状况 工具: 调查表,笔 步骤: 1.收集数据(这一部分由学生分别做)(1)老师发给每个同学数张调查表(见学生页)。(2)学生请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填写调查表。2.分析数据(这一部分由大家集体做)(1)收集所有的数据。(2)统计回答“是”和“否”的总数。(3)计算回答“是”和“否”的百分比。3.讨论问题: ● 所调查的人们看起来是否了解核能? ●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目前有哪几座大型核电站,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 查阅资料,了解核能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优点。● 我们是否应该修建更多的核电站?

第四篇:三、生物与环境 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

三、生物与环境 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已经灭绝了。

2、认识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一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我们保护性的建议。

4、认识到爱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我国一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教学难点:会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课前做的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你们知道地球上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动植物吗?

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向其他同学介绍。(教师补充介绍:19世纪,朱鹮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战争和环境破坏,到20

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朱鹮已经灭绝了。直到1981年,人们在陕西秦岭

重新发现7只朱鹮,经过20多年的努力,朱鹮现存248只。)

二、探究过程

1、认识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请学生说出书上图中珍稀动植物的名称,说一说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情

况。

(2)请学生介绍其他珍稀动植物的情况,也可以介绍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3)教师要做好相应准备,进行必要的补充介绍。

2、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1)自主选题,可以选珍稀动植物,也可以选本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2)交流调查活动计划。

(3)调查活动安排课后进行。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第五篇: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

资源与环境-周又红 目的: 了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城市与农村在能源利用时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解决办法。活动方法:(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得到一张画有某地区城市发展的图。(2)各小组分析图中表达的问题,重点讨论。①图中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②该地区目前的发展布局是否合理?该地区可以开发哪些资源?③要想使该地区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当如何去做?(3)各小组推荐一个人代表本组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讲评并总结。活动对象:小学3年级~初中3年级。人数:20~40人 时间:40--60分钟准备用具:粗一点的彩色笔,大张白纸,胶条或图钉,事先画好的图。可以用图示来表达你们组对该地区发展的改进意见,这样可以使你的意见更为生动地表达出来。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理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帮树宝宝写日记

一、目的: 通过认养一棵树,照顾它,并对它作细微的观察,使学生学会接近、关怀树木,并了解树木的生活,以及树木与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一些相互关系。此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力工作的能力、自制力、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吃苦精神。

二、对象:小学中高年级(人数不限)。

三、适用课程:可作为生物或自然课的一种长期活动,也可以作为语文课的实践活动或少先队的活动内容。

四、活动条件:1.时间:此项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在最初,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做,并适当辅导,以后学生就可以每天花十几分钟时间自己独立观察记录,教师适当监督督促即可。2.场所:校园或生活区附近。3.必备物品:树木、笔记本、笔。

五、实施步骤:1.每个同学认养一棵树,它就是学生的朋友,给它起一个名字,做一个小牌挂在树上。日记本开头要记载开始观察时间(年、月、日),树木的名字、树种、地点等;描述其位置、树的形状、树种等;预估高度、胸径(约1米高处的主干直径)等。画一张该树木的简图,描绘树叶大小、颜色、形状、生长情况等。2.定期浇水、松土,每天观察树木的生长变化,将所发现的变化记录在该树木的日记本里。3.记载树木季节变化。春季萌芽展叶的日期,秋季第一次落叶的日期和叶片颜色变化的情况;叶片全部脱落日期等;记载何时落叶、生长最旺盛等。描绘一张冬天该树木简图和春天嫩芽萌出时状态图。4.对该树木的花朵、果实、种子进行观察,分别记载大小、颜色、形状、数量,以及开花结果时间。5.该树木的树上和树下的动物活动情况,树干受损失情况。6.风、雨、雷电时树的状况,雨前、风后树叶片上的灰尘与雨后、风前的比较。还可以让学生隔一定的时间写一篇有关自己的树木朋友的作文或观察报告等。

六、效果评价 这是一种应该长期坚持的实践活动,贵在坚持。在树木比较多的地方效果更好,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会体会到园林工人的辛苦,提高爱护花木的自觉意识。选自《环境教育教师指南》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