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老师2
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老师
环潭中心学校:王启银
何谓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有灵性,就是充满激情浪漫,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平等沟通,熟悉学生心理,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教学活动异彩纷呈;有智慧,就是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人格的魅力。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教师的崇高就在于时时刻刻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牢记在心,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爱心的流淌,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濡染学生、驾驭课堂,怎么能让孩子喜欢语文?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不说博古通今,至少要了解文学、历史、政治、科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我听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我认为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要知道学生学习可是亲其师才信其道。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灵动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智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第二篇:做一个有语文味的语文老师范文
做一个有语文味的语文老师(语文,为了生活还是考试)
---有感于2009年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
峨眉四中 叶发林
本人有幸参加了2009年10月30日—11月1日的“全国2009年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在这三天里聆听了领导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在培训中,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观课、听讲座和学习交流使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主要有以下感悟:
1、初中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立场,从学生问题出发,充分发挥教学的价值。语文教学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力图让不好的学生变好,让好的学生变得更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价值,避免“假、大、空、慢”的教学。语文课堂上课中始终要关注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如我们在检查预习时,不要让学生简单的搬旧知识,在课堂上背诵固有的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是怎么想的”、“我是怎么样理解的”。要在广度、深度上思考问题。
2、从教学价值出发,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定位,不要空洞的没有价值的目标。要认真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切入点和方法。一堂课的教学是要交给学生什么,不是你要教什么.有价值的课堂要让不好的学生变好,让好的学生变得更好。每堂课的价值要有侧重点,不是面面俱到,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所选的诗文都是温情并茂的优秀诗篇,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就写作价值上看我是这样认为的《春》可以重点训练优美语言,《济南的冬天》科技侧重训练不同角度观察细致描写,《夏感》简单直白的描写语言。如果能在本单元中讲不同的写作贯穿其中,并且充分发挥文本价值,学生写作水平就一定会得以提升。
3、语文课堂要充分体现语文特色,要有语文味。语文课堂应该是有情感的、有语言魅力的,从内容上判定语文味,从教法上体现语文味、从教室内涵上体现语文味。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程少堂老师就从“成都大排档
菜单”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菜单的文字美、语言美、文学特色、文化内涵,就会让学生感觉语文就是由味道,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吃饭,菜单都会引起他的注意,就自然而然的将语文引入了大语文课堂。
4、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就必须多读书,多积累。包括实践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感悟)、阅读积累(大量的看书)、写作积累(有动笔的习惯、写反思、写感悟)。教师要用全部的积累来上一堂语文课,使课堂语文味更浓。有丰富内涵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佩服的老师。
5、语文老师是需要情感的。有激情的老师才是能调动学生情绪的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情绪。可以是哭、也可是是笑。有哭有笑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才是吸引学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语文味的课堂。往往有情感的课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会让他们长时间记住这位老师。
6、构建和认识不同文体或者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关注学生长远发展,高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效果。初中老师要理顺初中和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联系,让自己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的高中发展准备。我每每和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都在说,你讲的知识我们高中老师一点一提我就懂了。当然这部分学生一定是初中吃不饱的学生。如现在学生进入高中后就觉得“句子成分”有问题,这是在初中不讲的。那么我们在介绍这个知识点时要认真引导。不要求全部掌握,但要让不够吃的孩子完全弄懂。
7、充分尊重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权利,把课堂权利在自己的掌控中还原给学生。这是课堂体现学生主体的最直接的一个组成。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中还给学生设问权、交流权、评价权等。就会让教师释放出来,把课堂上来又价值。
总之,这次的收获是多多的,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提高,为语文教学而努力。
第三篇:做一个有智慧的家长
做一个有智慧的家长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分享的坚实平台,有利于家园之间直接、双向的交流与沟通,让家长零距离地接触到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各种活动,真切地看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自然状态,感性地聆听教师的心声,多维度地学习教养子女的经验。但由于有些家长并不知道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应该怎样做,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心急型:吃点心时,孩子才刚开始吃,家长就催促孩子快点吃。
唠叨型:上课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就大声说“坐好”,其他孩子来告状,就说“我这孩子就是调皮,没办法”,然后训斥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要乖点”。
忙碌型:家长急匆匆地来参加半日活动,在活动中接了好几个电话,活动还没结束就提前离开。
淡定型:孩子遇到问题向家长求助,家长说“你自己解决”,看到孩子与别人起争执,也不急,就在旁边看。
这些家长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那怎样在家长开放日中做一个有智慧的家长呢?
做一个有准备的家长
幼儿园的开放日都是管理者和老师精心策划的,设有主题。在家长开放日之前,教师和家长可以做一些准备。
人员的选择。教师一般会从家长的优势、强项和兴趣爱好出发,保证每位家长都能在开放日活动中体验到与教师、幼儿成功互动的快乐。比如,“三八”妇女节开放日活动,教师通常邀请妈妈、奶奶或外婆参加;半日活动观摩时,也可遵循孩子的意愿,听听孩子想要哪个家庭成员参加,孩子的愿望得到满足后,情绪会更积极。
活动前的准备。在参加活动之前,家长要对开放日的整个流程和内容有个大概了解,并准备相应的物品。比如,在参加一些亲子制作活动时,要准备好相应的物品,在家可与孩子先合作练习,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观摩孩子的学习活动,可准备笔和纸,记录孩子的一些语言和行为,以及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方法;还可准备相机,在不影响孩子的情况下,拍摄一些孩子的照片,做一个善于记录的家长。
做一个好心态的家长
现在,许多家长在开放活动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而且是和班里表现相对较好的孩子比较,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甚满意,而家长的消极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家长在参加开放日活动中的心态和对孩子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表现出众时,不骄傲。因为在简短的半日活动中,可能孩子在某个方面比较突出,但是由于时间限制,这可能不是孩子的真实表现,而家长的这种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家长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还有要努力的地方。
当孩子表现失常时,不急躁。家长在孩子表现失常时,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存在的问题。由于孩子年龄小,对亲人很依恋,出现一些人来疯、撒娇、不专注都是正常现象,家长应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征,积极对待孩子在开放日中的“过激”、“糟糕”表现,采用适当的言语和行为鼓励、帮助孩子融入集体,而不要片面地认为孩子表现得不够优秀就是不正常。
当孩子表现落后时,不气馁。家长要正确认识到活动举办的主旨,不要因为孩子在活动中表现不好,家长自己就垂头丧气。首先,家长要知道孩子在一项活动中的落后只能反映孩子的一个侧面,并不能代表他的整体水平;其次,家长要从孩子身上找问题,也从中看到自己的责任,正确对待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做一个善反思的家长
在开放日中,家长要通过观察不同孩子的表现、教师的教育方法,反思自己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理念间的差距,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制定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措施。
观察孩子的表现,读懂孩子的内心。首先,家长在活动中,应观察孩子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比如能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能否主动、礼貌地与同伴交往,从中了解孩子的整体性格,并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次,观察孩子参与活动的能力、兴趣、情绪和态度,掌握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大概情况,通过孩子的兴趣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要观察孩子动作发展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教育的理念。看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创设有利于孩子大胆探索、善于思考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如何耐心引导他解决问题的;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教师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教师的方法和态度又是怎么样的,等等。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主动与他人交流,汲取家教的经验。每个家长的教育形式都不一样,家长在参加家长开放日时,可以与班内其他家长多沟通,向一些表现好的孩子的家长汲取一些家教方面的经验,这样也能拓宽家长的教育理念。
反思自己的方法,修正自己的教育。孩子在园的表现可能与在家的表现有出入,通过活动,家长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可向教师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园的整体情况,结合在家的表现进行分析,制定新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措施。
第四篇: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校长
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校长
作为一校之长,他们既是行为的发起者,也是行为的践行者。这就要求校长有善于发现、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习惯与坚持。校长的魅力在于校长所处的地位和职责不同,成为一名成功的校长则更需要不懈的努力。那么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校长呢?需要做到哪些呢?
第一,校长要做有效的沟通者
善疏则通,能导则安。校长不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管理者,而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沟通者”,主动走到师生当中去,在与师生沟通上下功夫、花力气、做文章。校长如果能把“有效沟通”融入到骨子里,能够和师生多交流,就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进行规划、决策,就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就能够凝聚起全校上下的共识,管理目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校之长,应和师生多沟通并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多沟通和民主管理,才能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
第二,校长要做忠实的服务者
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不能视师生为制造分数、创造政绩的机器,而应该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师生的内在需要,多和师生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不仅要做到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炭,用真情感化他们,凝聚人心。
第三,校长要做成长的激励者 学校要以管理为龙头,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目标意识,将任务逐项量化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群英云集、争相竞技的新格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为公平合理评价每一位教师、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常言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做到政策暖人、感情留人、行动感人、管理激人。虽然学校管理需要制度作保障,但管理不能就管理而管理。教育是一个“软任务”,是“以己心换人心”的事业,在制度管理和行政约束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校长的情感引导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有人情味的校长,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更多一份关心、更多一份鼓励、更多一份宽容、更多一份赏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既让师生自己主动发展,更让学校持续发展。
第四,校长要做师生的引领者
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不仅仅要有政策理论水平,更要有过硬的教学业务素质,这是让教师心服口服的重要指标。一个好校长除了在管理工作中熟悉政策法规、讲究管理艺术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教研中施展才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这不仅是新时代校长应具备的素质,更是校长赢得教师信服、树立自身尊严的“王牌”。
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要努力成为教育教学业务的权威。校长要身先士卒,做一个热爱学习、精于业务的人,并能引领全校师生在学习中钻研,在钻研中学习,让书香在校园荡漾。校长要以书为友,模范地带领全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校长不要只是忙于事务,更要抽出时间从书中汲取营养,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博学和睿智。校长在业务上要做引领教师发展的“专家”,在学习上要做师生心目中的“学者”。只有这样,校长在人格上才会魅力四射,成为师生心灵的依托、精神的寄托、崇拜的偶像,也才能做教师专业、师生精神的引领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让我们秉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满怀“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带领教师团队,去绘就一部部精彩绚丽的教育诗篇吧!
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校长
镇平县老庄镇李沟小学:高升
第五篇: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读《发现班主任智慧》有感
数学组冯XU
虽然放暑假了,但关于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一直萦绕心头。回想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心中充满了不尽的思考,而收获更多的是无比的烦恼和疲惫。他不像想象中那样得心应手,每天除了面对灿烂的笑脸和纯洁的心灵外,更多的则是一些“副产品”:上课不专心听讲,随意说话,牛头不对马嘴的课堂应答,课间无视纪律追逐打闹,课后马马虎虎的应付作业„„
其中的苦恼,早就想一吐为快,可是因为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这样的机会一拖再拖。慢慢的开始幻想有没有一种像金庸的小说中的高人那样,一招拿下,或者干脆来个以不变应万变„„可那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幻觉而已。直到有一天,看了《发现班主任智慧》后,我似乎从中感悟到了一点什么。那是一个多么聪明的老师,他可以装糊涂,装作毫不在意,然而他是有足够的耐心欣赏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吵闹,足够的细心去观察孩子们仿佛毫无规律行为背后跳跃的思维,足够的信心去期待孩子一次次违纪后的哪怕是一点点长进。这是多么聪明的老师,他用无微不至的爱,呵护孩子生命中微弱的闪光点,他像淘金者那样,细心的淘掉沙砾,寻觅那寥寥无几的小金粒。
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不可能像工人制造零件一样,让他们一模一样,每个孩子都有独特地思维和极强的可塑性,其发展潜力 1
无可估量。因此,当我们面对这些个性迥异的学生时,首先不能妄下断言,要寻找其身心上的闪光点,接着因材施教。班主任工作又不同于任课老师,我们身上的责任更大一些,因为他担负着班级的建设重任和学生的成长责任,引领着班级的发展方向。而在新课改要求下,班主任工作被赋予了更具体生动的内容和意义,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化,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必须有新的认识。
从假期学习中,我了解到,几十名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等于就是一个班集体。一个健全的班集体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荣誉感 和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的共同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价值核心,具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和优良的班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有团结互爱,互相帮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想,班主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班风;其次要建设强有力的班干部团队;第三,及时班委制定班规班纪,并严格执行;第四,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最后,要做学生的 知心朋友。
当然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班级建设的规律,学会运用更好的管理艺术,努力将班级塑造成一支具有更高凝聚力,更多吸引力和更大感召力的出色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