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评课活动

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评课活动



第一篇: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评课活动

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评课活动

——占评开封县实验小学五敏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

本次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有来自市区、郊区、县区的25位教师参加,25节课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封县实验小学王敏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王老师大胆选择“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策略,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全息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我们的思绪已被教师牵引到了课堂上,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我认为她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合理,重点、难点把握适度,教学方法合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认识课本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唯有多读,才双胞胎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例如,上课伊始,让学生听歌曲《生死不离》并思考这首歌曲中的哪几句歌词让你特别感动。以歌曲导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侧面感受亲情,为学生下文作铺垫。

学习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公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二、抓住文眼,聚集形象,“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篇文章较长,时间又有限,而王老师细细分析,全息阅读,巧妙整合,紧抓“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受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的了不起 “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做到了“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深化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使整个课堂顺水推舟地开展。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王老师从故事的结局切入,提问学生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生回答并齐读故事结局:“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提问“就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起的父与子?然后出示自读提示,安排学生自学。“学生起于思,思起于疑。”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引出他们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引向自发的学习,主动的探究,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2、创设情境,从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3、对比阅读,比较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211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的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4、品读精华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在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了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对父子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畅谈感受,师适时板书:父:决不放弃、信守诺言子:勇敢坚强、舍己为人。父子情深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理解的一个考察,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考察。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夸这对父子,这表明学生对文本内容已经理解了。

五、以文本为凭借,适时拓展活动、使学生入情入境。

课堂临近结束,王老师又带领学生走近发生在另一个地震中的有关母爱的故事《地震中的母爱》。然后,又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哪些饱含父爱母爱的事?选一件谈一谈。生谈感受,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这样感人的故事与悲情的音乐相互配合,激起了学生感情的波澜。同时,将文本的主体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说话练习”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

六、板书设计合理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其实,这一课也有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

1、生成和预设有一定距离的时候,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还不够巧妙,不够到位,以致于一些重点语句分析得还不够透彻。

2、缺乏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课堂上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语言表达和思考的技能都有显著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教学中,安排出足够的空间,在创造中生成精彩,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师生间生命的交流和情感的对话。这种预设仅仅是粗线条的设计,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随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预案,这样才是真实的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的。以上是我的听课感受。

第二篇: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

在我校组织的为期三周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全校老中青教师积极参与取长补短。我听了十多位教师的课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谈谈我听课后的一点感想。

一 教师的基本素质高

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高。教学理念先进灵活,面向全体。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 精心设计教学课堂

教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不仅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

三 教学过程精致

纵观整个过程,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都设计的恰到好处,都能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方法。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 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汲取其中的精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doc

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 在我校组织的为期三周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全校老中青教师积极参与取长补短,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

。我听了十多位教师的课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谈谈我听课后的一点感想。

一 教师的基本素质高

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高。教学理念先进灵活,面向全体。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 精心设计教学课堂

教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不仅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

三 教学过程精致

纵观整个过程,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都设计的恰到好处,都能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方法。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 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汲取其中的精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第四篇: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评课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长清区小学科学“磨课比武”活动

长清区文昌街道孟李小学

房灵敏

2013.4

长清区小学科学“磨课比武”活动

四月二十六日,我在乐天小学参加小学科学磨课比武活动,听了六位教师的优质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纵观每个教师的教学过程,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都设计的恰到好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张玉环老师讲的《猫和兔》一课,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准备的猫和兔的图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总结了猫和兔的基本特征,在探究猫、兔和哺乳动物的特征的问题,老师给学生了较多探究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进程中,教师适时提供 “自助餐式” 探究材料,贴画,以给动物园动物分类的形式,辨别众多动物中的哺乳动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类能力。

还有孙延新老师的同一堂课,让学生观察老师有什么特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轻松导入课题,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特征,怎样找特征。孙老师在这一环节中没有局限于猫和兔的观察,而是让学生观察多种学生熟悉的小动物,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的多样化。在观察结果的表达上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刘慧玲老师在同课最后环节播放的视频《海豹的哭声》中,捕猎者残忍捕杀小海豹时,鲜血染红了洁白的冰川、小海豹那祈求的眼神、凄惨的哀嚎声不但使学生为之震撼,就是在座的教师有的也留下泪水,真是达到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新的认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鼓励学生多搜集与课本相关的资料,多激励少批评,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要利用好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发挥最佳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汲取其中的精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小学语文听评课总结(定稿)

银王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

前段时间我校开展了教师听评课活动。对于此次活动,教师们都能积极参加。现将语文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祖国、家乡、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这些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李婷、杨洁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己理解。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景物理解内容。如师婷婷老师在上《回自己的祖国去》还有郝艳老师在上《三峡之秋》上课时提的问题有点难但是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这样就很好。

3、教师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能够结合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把学生从教材引向生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中说得太多,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不必要的话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过多。

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

一、不及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不能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

4.细节问题,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忽略很多细节问题,比如话筒的声音、对后进生的态度、课件的制作、汉字的笔画、拼音的出示等等,这些问题在上完一节课之后我们要及时的改正。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我们都要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课堂,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忘为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的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