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5篇)

《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5篇)



第一篇:《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

兰健老师不仅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了《课题调查表》,而且主动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作为一名已经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来说,这种孜孜不倦的教育研究激情和勇于超越自我的学习意识是值得我们所有青年教师学习的。向兰老师致敬!

《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

兰 健

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当人对某一事物高度注意时,他就对这一事物反应更迅速,更准确,更深刻,记忆更持久。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意思是说,学生如果不集中注意力,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专一地教,学生专注地学,学业很快就能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他的注意力。”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指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由此可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和智慧的门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固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注意力的集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注意力的研究势在必行。

我校是一所国办初中校,已经顺利地通过了现代化学校的检查。但在当前全国义务教育呼声高起而又急迫的形势下,自然就会提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现代化的课堂应该什么样?课堂上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首先是师生关系的重大变革,现代化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实现都应该是在师生关系真正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全面展开。

要想使教学质量真正搞上去,课堂上不光要抓纪律,更重要的是要抓注意力。这是因为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注意力展开,学生没有了注意力,教学效果就等于零。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本人从2001开始自己就独立设定了此课题,撰写了相关论文并获奖,后来经历了十年艰难而不懈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撰写了三万多字的题为《我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十年新课程实践研究论文集。现在正式确立此课题《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校课题《有效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的子课题。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

“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注意力包括五大品质: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集中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认为对于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课题,其目的是帮助师生解决课堂最实际、最实质问题,对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绵上添花。为此我确定的课题研究发展方向是《如何更加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继续为学校的课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是认知主体,任何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提高。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主张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2.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学生注意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人的良好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认知的教学过程。可见,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益,还能培养人的能力,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的必要性

因为课前学生无论是学习用具的准备,还是精神状态的准备,都是课上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具体做法是:

1.学习用具的准备

从开始上课就让学生理解学习用具的重要性,就像战士手中枪一样。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爱惜书和本,并充分阅读和利用它们。如果学生学习用具不齐,而学生课上需要随时阅读课本、写笔记、做练习,这样不光课上学生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而且很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

2.精神状态的准备

不盲目地用强硬的方法去抓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样的方法只能是使学生表面上似乎注意力已经集中,但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是紧张的而不是放松的,不可能真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是通过让学生真正理解上课前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对于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性,使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课前状况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如课前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及时表扬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和一些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要更加关注和调节好他们的课前精神状态,这样学生们对老师有了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课上学生注意力就会自然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设计是否周密科学直接关系到课上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并维持长久,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是:

1.设计四个环节

这四个教学环节是:情境引入、适时设问、板书重点、学生反问。我认为一堂课的成败,最关键的是教师一开始就要利用无意注意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否则学生注意力就会无的放矢。课堂教学策略之一是,无意注意总在有意注意之前,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容易开始。课堂教学策略之二是,采取多次无意、有意注意的循环,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难易能够交替进行。另外教学主要环节总是有设计好的简明“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积极活跃的思考状态之中。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如何使学生产生共鸣,如何使学生积极去思考。只要教师“提问”到位,一直符合学生当时的学习心理,那么学生的课上注意力就能够一直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从而最终使师生课堂教学合作达到默契的程度。

2.设置两个评价

这两个评价是对学生的问题评价和作业评价。问题评价有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和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采用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式,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说出、写出思考性问题,课上及时表扬回答准确、提问有深度的学生,并记录在册,作为平时成绩参考。作业内容设置为分层作业,对于分别完成作业好、完成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同学作业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好、阅、(空白),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的放矢,并能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结果的反馈,从心理上树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课上注意力的进一步集中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学生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学生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

1.关于准确性

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学生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学生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好采取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学生就会有一种亲近感,学生在课上从心理上就会自然投入了。

2.关于生动性

一个教师课上心理状态很好,语言生动有趣则会最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也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吸引住学生。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

3.关于有重点

如果一个教师注重突出重点,那么课前对于知识已经去粗取精,做了精加工,于是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的印象自然就会既简单又清晰,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骨架”部分,这对于学生主动去添加知识的“肌肉”部分已经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注意力的保持和加强。

4.关于有深度

如果教师对于知识的显现缺乏深度,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就十分平淡浅显,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就会缺乏足够兴趣,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一个教师如果学问精深,又善于表达,能够深入浅出,使学生觉得通俗易懂,就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更利于知识掌握。

总之课堂上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才能够有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为主。

研究者主要从课堂教学出发,针对某一类学生、某一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指导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在行动中根据课题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和修正课题目标,给课题研究以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使研究价值凸现。

2.以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为辅。

采用全面学生问卷和个案调查的方法,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课题研究的相关手段:随堂录像、摄影,问卷调查,2.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叶的光合作用》、《青春期》

3.课堂使用的辅助手段:课件、光盘、视频、图片、模型、标本等。

(1)使用的课件:《生态系统》、《叶的光合作用》、《遗传基因》、《血液循环》、《校园的早晨》、《青春期教育》等。

(2)使用的光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血管》、《生物圈》、《被子植物的繁殖》

(3)使用的视频、图片:历年各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收集资料和实施调查,进行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具体设计。

2.实施阶段(20107年4月~2008年10月):进行各项研究,从各个层面总结各项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0年11月):进行实践成果的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法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很多事物不存在于今天,给予人以陌生感;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或抽象地 理论灌输,或单纯画几条杠杠,写几句结论,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烦腻情绪。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很容易出现大脑阶段性疲劳。如果采用单一的教与听的过程,就会出现课堂很安静,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兴趣降低。

疲劳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2、优化教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能否保持长久与注意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注意对象是有趣的、变化的、生动的,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稳定。

人处在注意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一定对象,并使认识在一定时间内始终集中在该对象上,而抑制与此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注意的指向性的集中性的特点。

在对儿童的研究中发现:

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因此,教师要汇集学生连续注意最佳时间,讲解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黄金时间”解决主要问题。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内容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图文并茂、书本与现实生活联想,多方位地回归内容,提高课堂质量效果。利用游戏、比赛。课堂教学中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小学生的欢迎。

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较快,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这样每个学生不但能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还训练了思维,增强了团队精神和荣誉感。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械,通过图象、声音等,充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发挥课堂的“黄金时间”。

3、张弛有度,强化个别训练

一)课的质量和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要随时掌握课堂的节奏,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强化个别训练是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也是真正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满怀信心地去学习。

同时,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数学故事,调节思维,作到“张弛有度”。既活跃罗勒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将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课。有利于感染全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树立自信,强化学生的注意力

对待学生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不能盲目地说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等话语。要多鼓励,采取上课提问、答疑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我行的概念。

让每个学生都明白我们不怕干扰、我们能够排除干扰,努力就一定能把注意力集中。

5、明确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的内驱力。

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从而有效持续地学习。

这样也就有利于课堂知识的顺利进行,进而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文章由大脑英才编辑整理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注意力啊(精选)

如何培养学生注意力啊?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我们要注意用一些较好的方法来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放松训练法。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从左脚开始,使腿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然后,从右脚到躯干,再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到颈部、头部、脸部全部放松。只需短短的几分钟,你就能进入轻松、平和的状态。2..感官同用法。调动多种运动器官来协同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如耳听录音带,嘴里读单词,眼睛看课本,手在纸上写单词。这样,注意力就当不了“逃兵”了。4.外力辅助法: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学习辅助工具,来帮助提高学习效率、集中注意力,提高记记忆力,我自己用过一种是比较好的,在此也小小分享,以前学习时也是容易分神,注意力老是集中不起来,学习效率不太高,结合了上面的几种方法,情况也有怕改观了。所以有时科技的力量是不得不让人折服的。什么事都可以有方可依,都可以事半功倍。也在这贴下购买的地址,我把地址也有收藏在我的百度文件夹里是,你点击我的名字进去,就能看到《搜藏记录》一栏就是了。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摘要:任何一个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劳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集中精神听讲,那么学生就不能有效地掌握老师所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通过学习也就没有多大的收获。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字:注意 培养 兴趣 刺激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任何一个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劳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十分强调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说:“注意正是那一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 人的注意力水平有高低,水平低下的孩子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不佳。虽然我们看到孩子认真在看书,但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了,学习效率不高,注意水平高的孩子,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的效率却很高,当然学习成绩就好。很多孩子就是人是很聪明,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成绩低下。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来提高其学习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任何一堂课,只有先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他情绪自然高涨。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的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为此我从教材、教法、学生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好奇”入手。“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对一个指责儿子拆卸闹钟的儿子的母亲予以“扼杀了一个爱迪生”形象比喻。教师更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业有成。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讲《循环小数》,他一开始就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然后让全班学生接着讲这个大家都会说的故事,许多学生都很好奇,老师为什么让大家一直讲这个没有尽头的故事,由此注意力也很快集中到课堂上。

2、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有限,一节课堂教学有40分钟这么长。如果让成年人时时保持注意力集中,想必都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控制自己了。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来说,要尽量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办法就是时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除了让学生举手发言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动笔练习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取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动手摆一摆,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并且通过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多种学习方式与老师一味单纯地讲解比较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学习的印象也更深刻。

另一方面,学习中总是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的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十以内的加减法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注意力就无法维持,于是我采取了“我最快”,学生想最先回答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然后老师再即使给予判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最新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现在网络无所不有,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购买一些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4、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一题多解等,以期引起学生的兴趣。

5、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渐稳定。如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感到味如嚼蜡。因此知识难点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

二、把握注意力的最佳时间

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做研究发现: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在学生注意力最稳定的时间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先让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小青得到一张电影票,但是在电影院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急的哭了起来。学生为了帮助他,就要集中注意力,寻找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在我们生活中确定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后来全班同学一起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巧妙地提出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提问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对于所学的问题能够进行大胆地质疑。学习知识不能只靠老师的一味提问而忽略了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听讲,教师就要做到恰当好处地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探讨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选择适当的刺激物。

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

1、口令刺激。如:“小眼睛看黑板”、“一、二、三”……等方式来加强刺激学生,增强注意力。

2、如果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还可以老师以评选“小小思想家”、“举手小红星”、“小模范”等方式,来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动脑思考。

3、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对上课认真听讲的小朋友以小红花、小五星等作为实物给予奖励。

五、提高教学活动的目的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缺乏自觉性,表现为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给定目的;在注意进程中不会组织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一旦没有外在的帮助,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给定的目的,使注意中止或分散。因此,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六、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稳定,也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利条件。

1、上课之前要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课前准备要求尽量简单,上课不用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教具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例如:上低年级数学课可以要求学生只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直尺。(学具盒哪节课需要,哪节课才要求准备);其他的东西全部放在书包里,抽屉不准放零散的学习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干扰。另外,疲劳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敌。孩子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连续学习或睡眠不足 会引起疲劳,大脑神经兴奋水平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家长会中,向家长们宣传充足的睡眠对小孩的重要性,让家长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监督孩子执行,保证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上课。

2、老师服饰、发型也不宜过于耀眼,有的老师换了新装或者理了新发型以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3、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妥善处理。如:天气条件恶化、突然停电、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迅速的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回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抓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相信学生的注意力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将更加明显。

第五篇:注意力培养课题总结

小学生注意力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总结

从高年级向低年级的过渡中,自己或许语言功能有些退化,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我一个表演者,却无几个观众”的尴尬。但真的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再学学儿童的心理学,觉得在课堂上,不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原因,一是自己表演的不够精彩,再就是观众对你的表演没有兴趣。那么,就改良一下自己的演技吧:变我的表演为观众的游戏,变我的表演为观众的表演,鼓励他们来玩“找茬”,总而言之,一番良苦用心,收效颇丰。先将自己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加以小结:

(一)创设情景,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年级的小孩子天真幼稚,喜欢幻想,喜欢动漫,他们总以为动漫世界里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所以我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利用课文创设一些故事情景,领着他们走进情景中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任务。小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容易在课堂中分散注意,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稳住他们的学习热情,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情景,游戏情景设有六关:第一关:自由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第二关:听老师读课文,留心圈出来的字;第三关:小老师带读课文;第四关:小老师带读生字;第五关:摆字卡,读生字;第六关:开火车,记难字。其实所设的这些“关”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环节,不过套上“小精灵勇闯魔法岛”的这样一个游戏情景,孩子们感觉自己不是在紧张辛苦地学习,而是在玩游戏,他们不知不觉在玩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学得不亦乐乎。

(二)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形成需要

根据看图学词学句的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再从读句学词入手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这就使识字成为阅读的需要。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当学生把识字当为自己的一种需要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积极而又主动地去识字。教师还创设问题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观察图画,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又将识字回归到课文中,不仅是变换角度,加强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而且能造成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望。无论是语言环境还是问题情景,都能引导学生把间接的学习动机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自觉地识字。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练习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游戏是学生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很好激发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儿童喜欢新奇,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直接形象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识字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活动作为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点,才能使学生对识字本身发生兴趣。在教学“生字组词”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四个学生分别带着要学生字的头饰上台来找朋友,大声的问:“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同学则举起相应的生字回应:“你的朋友在这里”。再让戴生字头饰的学生检查看看他们是不是都是你的朋友呢。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都很积极地配合,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很多,也在犯错、纠错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 并巩固了生字。在教授“10的分与合”时,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猜雪花片”的小游戏。识字教学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或联想,把汉字这种抽象符号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使他成为可感知的对象。为此,可以用图画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简笔简画的构图,联想到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方式。也可以析形索义,指导学生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用生动的评议描述,既帮助学生牢固记住字形,又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还可以根据字形、字义的特点,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等,活跃课堂气氛。只有引起了孩子浓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才能一个个都坐得很端正,注意力也很集中。

2、以动作带动思维,以游戏和比赛吸引注意力

“运动”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因此,每节课我都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将整个课堂设计成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如检查学生是否能将生字读准时,通常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这时候,我让学生们当小主人,自己选择“开火车”的方向,往左往右,或者往前往后,然后这列“火车”依次读出生字。这样一来,学生们每次都会因为争着想当火车头而努力读准读好每一个生字。配合教学的游戏、比赛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但要注意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学生能从游戏比赛中得到收获,而不是纯粹的“玩”

(三)直观教学,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集中注意力

记得以前曾经教过一年级数学,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时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如果只靠教师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也不易理解,如果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教具演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清晰地理解题意,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脑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认识数。可以让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珠子,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摆小棒练习数数;摆学具圆片比较数的大小;按数取物感知数;分学具红花学习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数。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使他们感知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单靠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教具学具的直观作用,不要因做教具比较麻烦,或者担心学生纪律乱,就不让学生进行操作学习。

总之,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教师要不断地理解他们,适应他们。不断地想出好的方法去吸引他们,塑造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进步中取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学习,去实现他们的理想。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