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亚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三亚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其他经济开发一样,不可盲目进行,对将要开发的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即包括对旅游照耀的调查、宏观规模效益和环境的调查、旅游需求的质和量以及投资可能性的调查,还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开发规则,即根据旅游摘要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适当的程序和具体措施,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旅游开发统计体系,在中国,旅游开发在可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户并举的指导方针,使旅游开发过程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效益相统一的过程,做到使开发为了保护,做到保护为了开发,努力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最优原则。
对于三亚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特色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自身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三亚突出的旅游资源是在约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海山奇观、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堪称一绝。除此之外三亚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态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被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当然在开发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保护,三亚的旅游资源多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资源保护包括旅游开发控制、游客活动控制和旅游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
旅游开发控制。三亚市应注重旅游开发控制,合理开发不过度开发,开发前做好相应的旅游规划。
游客活动控制。三亚市应对游客进行合理控制,三亚市游客数量近年来一直是超负荷,这会给三亚的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应对三亚市每年可容纳的游客数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这个数字对三亚市每年的游客数量进行限制。还应对游客的旅游活动中的破坏行为予以限制。
旅游环境影响评估。旅游地应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对此三亚市应对开发的旅游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作出分析和评估,提前做好应对对策和措施。
第二篇:浅谈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浅谈中国旅游资源 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既包括具象的,例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主题公园、自然或人文特殊景观、节庆活动、会展、娱乐中心、会议中心、购物场所、某些特殊劳务等,也包括抽象的,例如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等;更有综合的
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极其久远。从生产水平提高到产品除了维持生存需要之外有了剩余的时候,一部分人便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便开始了旅游活动。一般将此时期的旅游称为“旅行”,以区别于现代的旅游。人们主要是对自然山水、文物古迹的游览和对社会风情的考察,也涉及歌舞、杂技、动植物等。当时较多的是从属于政治、军事、商业、文化、宗教等活动,这些可以从《庄子》、《山海经》、《论语》、《诗经》、《穆天子传》、《史记》、《战国策》等中国古代文献中得到大量有关信息。
自从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业之后,由于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们的兴趣是多层面的;由于旅游业竞争的激烈,迫使旅游业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来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旅游项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与集中,使得一些新颖的创意能够得以实现。这在现代人造景观建设中尤其突出,所以旅游资源的内容日益丰富。旅游活动也从一般的游览观光到寻求亲身体验、感受刺激、增长知识、度假疗养、休闲,所以原先看来很平常的事物或原本是科研、文教和生产的单位,现在也颇受旅游者的青睐,不仅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民情,而且生产和商业场所、文教单位、科研基地、电视塔以及文化名人、长寿者等,也常有旅游者光顾,乃至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战争、监狱等社会现象,也都已被利用来发展旅游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这不仅因为文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并因此能够创建许多新奇的、高科技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人。这种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旅游吸引力,特别是吸引那些希望了解其成功途径、学习科学技术的人们前往考察。旅游资源的范畴,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总之,现代已经很难找出哪一类事物和现象绝对不可能被用作旅游资源了,而且绝大部分原来都是其他产业的资源或产品。
首先必须确定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其分类结果必将大相径庭。人们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地球的形成、地壳的变化、大气环流等有直接关系,也与其地理区位有关。它们决定了山地的高度及走向、岩石的性质及风化程度,河流的水量及其季节变化,气候条件和动植物品种等,故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某些自然旅游资源还具有垂直分布特征,以动植物最为明显。各种自然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因而某些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互为条件,例如岩石性质与泉水的出露及水质,海拔高度、气候条件与生物群落,流水切割与峡谷等。
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与人类历史有关。文物古迹多分布在人类文明发展较早、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而现代城市、游乐项目多分布于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至于少数民族风情则多分布于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边远地区,因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多因曾受到压迫和排挤而不得不逃避到偏远、荒芜地区以求生存。如今那些地区也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独特的民族风情得以较好地保持下来。另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必须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自然因素的影响。即以建筑而言,气候湿热地区的建筑物较轻盈单薄,寒冷地区则较厚重,房顶的坡度与雨量有直接关系。
旅游开发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即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以使旅游资源由资源优势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过程。其中,资源和市场是基础,经济、技术是先决条件,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同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是前提。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力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独具匠心的规划开发才可以创造出出类拔萃的旅游项目。唯此才能保证其在剧烈的竞争中具有优势。
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条件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原本缺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便创造旅游资源。有的地方虽有旅游资源,却“藏在深山人未识”,或虽明知其存在而因不具备某些条件无法被旅游者利用,只有经过规划开发才能产生具有足够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点,有些旅游资源已经在利用,为了提高其效益还应加强开发力度。
所以,旅游开发包括三重内涵:一是从无到有,创造新的旅游项目;二是使尚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变得能够为旅游者所利用,并产生效益;三是使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深入开发,增加其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其效益。
旅游业是否能够顺利、持续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环境状况。故几乎在世界上提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也就提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为了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并充分发挥旅游的积极影响和抑制消极影响,专家们开始提出“旅游生存战略”的命题。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宪章》指出,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故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宪章》呼吁国际社会各政府当局与人士,接受其提出的目标和原则。主要有:旅游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旅游要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成为一个整体,保持旅游地原有的平衡的关系;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传统习惯和社会活动,注意维护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胜地,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正确选择,但目前我国旅游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制约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依赖于健全的机制,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赖于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前途无限光明,只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旅游业必将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陈卫东,旅游持续发展规划初探,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 马勇,李玺,.旅游景区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石凤英《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第4期
刘丽梅.旅游企业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8, 17(2): 166-174
第三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例
黄石国家公园简介: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8956平方公里。这片地区原本是印地安人的圣地,但因美国探险家路易斯与克拉克的发掘,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它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黄石国家公园旅游资源以及开发利用:
黄石国家公园的资源主要为自然资源,故而大部分的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同时黄石国家工作主要是开发为自然旅游为主的各种自然景观,如地热景观和黄石大峡谷,同时公园内的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都十分丰富。黄石国家公园还是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庇护所和著名的野生动物园,这里有300多种野生动物(包括60多种哺乳动物)、18种鱼和225种鸟。灰熊、美洲狮、灰狼、金鹰、麋鹿、白尾鹿、美洲大角鹿、野牛、羚羊等2000多种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可以说,黄石公园具有优厚的自然资源可以提供人们开发与利用,同样,如何在不破坏这个优秀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去开发和利用,一直是困扰黄石国家公园进一步的开发的原因之一。参考黄石公园的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模式,公园为游客带来各种各样的与公园特色景观、资源有关的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来公园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同时,各种各样的旅游项目也适合不同品位的形形色色的旅游者,吸引来自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可以说,黄石国家公园充分利用了其景区的优势来开发各种旅游项目,通过开发这些旅游项目,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黄石国家公园的文化,见识自然的伟大等等。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石公园是世界上国家公园管理的典范,它在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为我国的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与黄石公园相比,不难发现,在当下中国的个个旅游景区看似很火爆,但是,却忽视了对景区人数的规划以及控制,不但造成了人们对景区的正常游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某些景点的破坏。同样,因为我国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很多旅游资源还不能真正的开发利用,所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也是能够对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帮助的。在我国,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实我们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亟待我们去发现、修补、完善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对各种旅游资源开发甚至保护工作。
黄石国家公园的旅游资源保护
首先要明确,黄石国家公园管理的首要使命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该公园的的所有员工都会参与到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同时公园管理者还会安排员工负责监督资源状况从而确定游客们对资源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让这种影响降至最低点。同样公园有相关的负责人教育游客如何去保护公园的资源,当地政府加强法律来为公园的政策实施提供保障。接着,公园对野生动物、本地植物、地质资源的保护也是不遗余力的;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除了有狩猎、捕鱼限制外,还会禁止给野生动物投食等,给野生动物投食这现象在中国的各大动物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本地植物保护方面,公园整治有安全隐患的树木以及消除外来动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危害;在对地质资源保护方面,黄石公园花费大量金钱精力来制作告示之类的宣传用品,以便教育游客对那些容易遭受破坏的地热资源进行保护,防止游客做出破坏公园资源的行为,诸如将泥地的淤泥当做纪念品带走以及用硬物堵塞温泉口等,同时公园还在地热景观内架设架空的观光的道路,防止游客的游览对地质资源做出破坏。
但是,我认为黄石公园的保护做得还是不够彻底的,例如,景区没有限制游客的数量,忽视了景区的游客承受能力,从而给工作人员带来的管理监督的能力;接着,没有定时关闭景区的部门景观进行养护,造成了景区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破坏;最后,黄石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工作还没有真正的得到完善以及充分利用,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可能需要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完善。
同样,与我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来看,我国对自然资源甚至文物的保护做得实在很不好,不但开发资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在保护已有资源方面缺乏管理理念,投机取巧,尽情的磨削资源的价值而不会去养护、珍惜,使不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使可再生资源得不到充分保护。故而,于我国的现阶段情况来看,我觉得我国首先要明确自己对资源的保育方针,同时也要监督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情况,避免出现过度开发造成了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接着,相关政府应该大力扶植著名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不但能带动那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让旅游资源得到应有的开发;最后,作为游客,应该在游览景点前做好游览的注意事项,避免在游览过程中损害了旅游资源,造成自身的损失和环境的损失。
第四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思考
旅游管理(1)班
3100511139
么雪玲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发带来的问题,有的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差,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
在旅游活动给景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应该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发开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对旅游资源的破坏降到最小限度之内。在开发与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以保护优先,避免损害长期利益。
对旅游资源避免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设,充分考虑到影响其资源保护的各种因素,实行整体保护,并合理对其再利用。
在一些著名的山地旅游中,开发商过分的注重对其交通的开发,如索道、水泥道等,这虽然为游客上下山提供了便利,但这样却失去了爬山最原始的乐趣,无法体验那种跋山涉水的地感觉,也对山体造成了一些破坏,我认为这样的开发应适当,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即可。
在旅游景区的商店、通讯、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像那些土特产品店、文物古玩店等就不是多多益善,应该设在景区外交通集散地或住宿区,使景区更像是景区而不是大型露天商场。
在对一些人文景观的开发时,应该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开发,这样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高层次利用。对文物的修复,要建立在不改变其原状的前提下。还有就是对一些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应该是保护多于开发。
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的修缮、恢复、扩建与美化,应该尊重自然和历史,以保持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大越高越时尚越好。原始美、残缺美、苍凉美是自然历史文化内涵的美,因其难得见与无法复制显得更为可贵。
现在知名的景点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景区内的高档设施越来越多,这类设施的建设越多对景区的破坏就越大,其实景区内的设施不必要多豪华,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符合景区的整个审美、低碳、环保就行。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要以保护为前提。在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时也要加强管理,对开发中违反法规的应该予以处罚。对于公众,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使人们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倡导健康文明消费,开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区内的高档消费需求,从而抑制开发商开发高档设施,更好的保护资源。
景区景点内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健全景区内的一些制度,还要严格控制旅游接待量,避免超承载量对景区资源造成损耗。
总之,要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涿州三义宫为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而涿州的三义宫就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一、涿州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1涿州三义宫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整座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化底蕴丰厚。是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的最佳场所。华北地区最大的木雕塑像群,宫内古柏参天,高大俊秀,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相来此,徘徊瞻眺,留连往返,清代王锐新“咏楼桑”中提到“千秋正统垂青史,两字公平定紫阳,多少称王称帝者,问谁庙貌似楼桑”。遗憾的是三义宫被毁于60年代末期。涿州三义宫的文化背景
一个成功的历史事实、一个人生飞越的道家圣地;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三个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从这里改变了命运。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浓重而光辉的一笔,他们的精神为世人所共仰。千百年来,来这里拜谒的人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人们寻找忠义诚信、寄托一诺千金的地方。这里是“义”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之始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便是桃园结义故地——涿州市三义宫。三义宫(又名三义庙)三国演义从这里开篇,桃园义气到此处寻根,后人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在此桃园三结义而建。刘备、关羽、张飞从这里彻底改变了命运,奠定了一个强大的事业基础。涿州三义宫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996年涿州市旅游文物局经多方努力,按以前的建筑布局、规模又进行了修复,重建后的三义宫,采用以前明代传统三进院落布局,由外向里依次为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退宫殿、武侯殿、少三义殿,按原有形式内塑87尊塑像。2000年12月涿州市三义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对三义宫品牌的调研和策划,三义宫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使三义宫又重现了往日的风采,生动的再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大部分文臣武将,满足人们对代表着“忠义诚信”故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要求。每年吸引来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来三义宫考察;东南亚刘、关、张、赵宗亲会曾多次组织会员来三义宫省亲祭祖。韩国LG集团、日本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探访团、日本北海道江别日中友好协会、日本亚太文化促进会等多家企业和机构组织高级管理人员来三义宫进行“团队精神”教育。
苍桑的历史看似被清风吹尽,了无尘迹,着实让您慨叹事过境迁。如今的三义宫正以新的姿态屹立在您面前,宫内布局又重现了三国时期的风采。身临其境,让人们回忆起那段久已逝去的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体会到刘备、关羽、张飞气吞山河的“忠义诚信”的豪情。并且,三国历史文化经久不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在大陆、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乃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中广为传颂,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体验“义”文化之精髓。
二、涿州市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 项目开发缺乏新意
涿州三义宫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少,仅有的几项也是落入陈套,缺乏新意。其自身的突出优势是古老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建筑和文化才是三义宫的主体,所以应该突出主体,但目前多数的开发项目陈旧,主要因为因为开发资金不足受限制,想通过简单大众的游乐设施迅速获取经济效益回报。其实,项目除了常见的科教、避暑、度假、野营等外,可以和保健旅游、文化旅游等结合起来。只要抓住现代游客的需求心理,挖掘新的森林旅游活动项目,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涿州三义宫旅游中。
2 开发建设缺乏资金
在人文景观项目开发中,涿州三义宫以往的开发式各显神通,争取吸引各方投资者。受原来国有古建经营方式的,一部分人文景观的旅游开发资金引进意识较弱,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由于开发资金来源不足,涿州三义宫的开发建设按照现有的经济实力小打小闹,建设零星分散不成气候的小景点,普遍存在项目太多太小、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差的现象。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众多投资主体各自为战,部分基础设施、接待条件较差,难以吸引游客,多处于半开发状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
3 注意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保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保护了旅游资源。
三、涿州市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做好规划,分步实施
古建文化具有专一性与独特性,在保护好原有景观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突出以古建筑景观为主,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根据古建文化的地域特点、经营习惯、发展方向等做好规划设计,对整个三义宫的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应该综合考虑到具体的实力,保障规划能够分步实施。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并扩大对外交流,面对新的市场机制,古建文化要有所发展,在国内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按照企业制度要求,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活跃思路,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古建文化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才能看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
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例如泰国芭提雅海滨度假地规定,40个床位以上的旅馆要有污水处理设施,以保证海湾水域的卫生。土耳基禁止在沙滩上插太阳伞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龟蛋受损,禁止在沙滩上开汽车及用强烈照明灯以免吓跑大海龟。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