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刘三姐传说

刘三姐传说



第一篇:刘三姐传说

刘三姐传说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山交界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交 母双亡,靠哥刘二抚养,史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便怀恨在心。莫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牙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发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据说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心有余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事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

先还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那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为兄一言既出,绝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心想:这一招够绝了吧,还难不倒你?

谁料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

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回鱼峰山顶、树梢,慕名来学歌的对歌的连续不断。后来,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用重金买通官府,派出众多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来势汹汹,要捉杀三姐。小龙潭村及附近的乡亲闻讯,手执锄头棍棒纷纷赶来,为救三姐而与官兵搏斗。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龙潭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宵。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第二篇:刘三姐

语S版五年级下册

5.刘三姐

教学目标:

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3.听一听、唱一唱刘三姐唱的山歌。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难点: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让我们先来听听刘三姐的山歌吧!2.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3.教师:听了刘三姐的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自由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5.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刘三姐的歌声走近刘三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刘三姐为什么会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2.指名反馈。

一是刘三姐山歌唱得好:她唱起山歌来,不仅乡亲们爱听,连那些飞鸟游鱼都会听得入迷。

二是刘三姐人品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学习第二、三部分内容: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

⑴默读第二、三部分内容,思考:刘三姐如何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⑵把刘三姐的山歌选几首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反馈。

⑴当管家仗着莫家的势力,要抢阿牛的一只野兔时,刘三姐用山歌灭了管家的威风。

⑵莫怀仁想霸占茶山,做自家坟地,被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企图,使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⑶当莫怀仁提亲威胁时,刘三姐提出对山歌的要求。然后用山歌击败了莫怀仁请来的三个秀才。

3.教师:刘三姐的山歌真神奇,竟能用山歌当作武器同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一下山歌的威力。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师出示山歌内容:

⑴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意思是说管家不能抢别人的劳动果实。)

⑵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和众人排。横梁不正刀斧吹,管你是斜还是歪。(意思是说什么事情都得讲道理,你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站出来讲。)

⑶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意思是绝不后悔,我也不怕你。)⑷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歌声塞断九条河。(意思是说我的歌比你们的歌多得多,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⑸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是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意思是你们不配做读书郎,如果是孔夫子的学生,你们这么差,一定要被打手心的。)

5.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山歌。

6.教师:从这些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真是疾恶如仇,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山歌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1.教师:同学们,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以莫怀仁为首的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那人民群众又有什么表现呢?找出有关语句读读。

2.交流反馈:

⑴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大长了乡亲们的志气。乡亲们捋袖挥拳,蜂拥而上,管家在众人的嘲笑和咒骂声中急忙溜走了。人们都围上来说:“三姐,你的歌唱得好,真唱到我们心窝里了。”

⑵三个秀才和刘三姐对了一阵歌,已经狼狈不堪了,乡亲们还想戏弄他们一下,就出了个谜语让他们猜。

3.教师: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什么?(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l.照样子,写词语。灰溜溜弯弯曲曲 2.多音字组词。吓难冠丧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因此),她深受乡亲们爱戴。

4.有条件的同学观看电影《刘三姐》,或有兴趣的同学学唱刘三姐的山歌。附:板书设计

5、刘三姐 山歌唱得好

刘三姐人品更好:热爱乡里嫉恶如仇深受爱戴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

教学反思:

第三篇:刘三姐观后感

《刘三姐》观后感

《刘三姐》这部影片是比较老的一部电影,但是影片传达的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反抗精神流传至今,影片中的对歌以及刘三姐反抗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不失为经典之作。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刘三姐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故事是这样的:原在山上以砍柴为生的刘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想置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清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住在这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是百鸟朝凤。劳动人民唱山歌是人生中多么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样能歌善舞的民众还是拜刘三姐为歌仙,刘三姐能达到这样的感召力,怎是只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逼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可是解气。以前的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领袖,是任何地主恶霸的眼中钉。于是当地的莫地主开始想方设法不让刘三姐唱歌,又不敢对

她明刀明枪,怕的就是群众的暴动。所以便有了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原来地主是不会唱歌的,那些读子曰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你看刘三姐却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门斗不过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

这部电影描写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位聪明、伶俐、机智、敢为、而又能于歌唱的少女刘三姐,再现了刘三姐于地主的歌斗、身体力行的抗争;故事也穿插了与阿牛的爱情独白。

影片以戏曲的形式,自然的风景,质朴的人物性格,尤其是那些诙谐又斗争力很强的歌曲,至今都叫人难以忘怀。刘三姐的故事随着电影的播放,飞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人们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每年的这一天,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及其他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另外,各种商业贸易、投资洽谈等活动亦逐渐增加,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风尚。届时,岭南壮乡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壮歌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传达”感情。壮家儿女勇于唱情,善

于唱情,爱情、友情、亲情,都唱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使听者随之而喜怒,而哀愁,达到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艺术效果。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被老渔夫救起。她用歌声歌颂劳动,讽刺地主老财。恶霸地主莫怀仁妄想禁歌,三姐设计和莫怀仁对歌,把请来的三个秀才个个击败。莫怀仁施计把三姐抢到家中,三姐在阿牛和群众的帮助下连夜离开莫家,又到新的地方用山歌鼓舞群众斗志。

壮歌能够传情,更在于它充满着意境感。在美妙的意境中,寄寓着人类的丰富情感和美好理想。在壮乡,人们行路之时,闲谈之间,劳作之中,指山唱山,指水唱水,都能随心所欲地吟唱出意境开阔、气魄雄伟的壮歌来。

刘三姐承天地之灵气,接山水之精华,用山歌文化承载了壮族人民的民族情感,记录了壮族人民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历史,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瑰宝。富于壮族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开掘和塑造的作品,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作品;富于壮乡民情习俗和地方色彩的作品,同样也是最有永恒生命力的作品。刘三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刘三姐,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一笔文化遗产。刘三姐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深藏人们心中一份永难割舍的情感。

影片中以山歌表达人物的情感,刘三姐唱的山歌集趣味、机智于一体,譬如有一段对歌唱道“什么有腿不走路?什么无腿走千家?”,刘三姐答到“财主有腿不走路,铜钱无腿走千家”。演唱进行的过程中,镜头就切到了莫老财坐着轿子赶路的场面,接下来的剧情正是莫

老财来到他们对歌的地方发生了一场禁歌与反禁歌的冲突。过渡得非常自然。

山歌优美动听,朗朗上口。也是劳动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作为劳动人民一种口头文学,创作素材是以劳动人民生活为基础的。本来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表达质朴,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优美,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深为劳动人民所喜爱。在山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歌剧,也有着它的独特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它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今年来对山歌也越来越重视了,春晚上也有山歌的节目,山歌是一种文化财富,希望山歌会更好的流传及发展下去。

高丹芳

小教0901

第四篇:刘三姐 山歌

隔山唱歌山答应; 隔水唱歌水回声; 今日歌场初会面; 三位先生贵姓名?

百花争春我为先,兄红我白俩相连,旁人唱戏我挨打,名士风流天下传。

姓陶不见陶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赤膊鸡仔你莫恶,你歌哪有我歌多? 不信你往船上看,船头船尾都是歌。

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都是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

小小黄雀才出窝,谅你山歌有几多? 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

你歌哪有我歌多? 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塞断九条河。

不知羞,井底青蛙想出头,见过几多天和地? 见过几多大水流?

你住口!

我是江心大石头,见过几多风卷浪,撞破几多大船头。

一个油桶斤十七,连油带桶二斤一,要是你能猜得中,我把香油送给你。

你娘养你这样怪,那个空桶给我猜,送你回家去装酒,几时想喝几时筛。

三百条狗交给你,一少三多四下分,不要双数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均。

九十九条墟上卖,九十九条腊起来,九十九条赶羊走,(还有三条)财主请来当奴才。

见你打渔受奔波,常年四季打赤脚,不如嫁到莫家去,穿金戴银住楼阁。

你爱莫家钱财多,穿金戴银住楼阁,何不劝你亲妹子,嫁到莫家做小婆?

你发狂!

开口敢骂读书郎,惹得圣人生了气,从此天下无文章。

笑死人!

劝你莫进圣人门,若还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

真粗鲁!

皆因不读圣贤书,不读四书不知礼,劝你先学人之初。

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五谷杂粮都不种,饿死你这人之初。

你莫嚣!

你是朽木不可雕,常言万般皆下品,自古唯有读书高。

笑死人!

白面书生假斯文,问你几月是谷雨,问你几月是春分。

富人只会吃白米,手脚几曾占过泥,问你几时撒谷种,问你几时秧出齐。

四季节令你不懂,春种秋收你不知,一块大田交给你,怎样耙来怎么犁?

听我言,家有千顷好良田,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

什么生来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什么生来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莫公享福肚皮大,见了皇上背朝天。

你发癫!

人家问地你答天,天上为何有风雨? 地上为何有山川?

讲眼前,眼前眉毛几多根? 问你脸皮有几厚? 问你鼻梁有几斤?

唱歌莫给歌声断,吃酒莫给酒壶干,酒壶干了有钱买,歌声断了无人还。

这里是条清水河,你的歌书臭气多,莫把臭书丢下去,免得弄脏这条河。

劝你休要惹祸灾,莫家有势又有财,官家见他让三分,阎王见他要下拜。

你若顺了莫公意,莫公自有好安排。在家让你日不晒,出门三步有人抬。

莫誇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好笑多,好笑老牛跌下河,若还老牛泡死了,拿起尖刀慢慢剥。

第五篇:浅谈歌剧《刘三姐》

浅谈歌剧《刘三姐》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歌剧,有《江姐》、《花木兰》、《原野》、《蝴蝶夫人》、《卡门》、《茶花女》、《我心飞翔》、《刘三姐》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三姐》这部歌剧。

《刘三姐》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壮家少女,她特别喜欢唱歌,可以出口成歌,远近无与匹敌,她经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土豪莫怀仁在用尽方法也无法禁歌后,便把刘三姐关押,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刘三姐和阿牛趁天黑乘竹筏走了。这部歌剧吸引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内容的跌宕起伏,还有它传递的思想。我觉得它强有力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力量,通过刘三姐这个人物,通过她的山歌,通过她所团结和影响的群众,表现了这样的一个思想:劳动人民的反抗、勇敢、智慧和团结压倒了剥削阶级的一切威逼利诱和阴谋诡计。这个戏的总的效果是大长劳动人民的志气,大灭剥削阶级的威风。在这部歌剧中表现出劳动人民是这样的聪明美丽,这样的光明磊落,无所畏惧;剥削阶级是那样的丑恶愚蠢,那样的用尽坏心思,终于还是失败。在这个歌剧中,群众都是主动地迎着战斗,自始至终乐观地、坚定地向压在头上的被剥削与被压迫的命运作出勇敢的反抗。他们聪明,有才智,能团结一致地进行斗争,而且在斗争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无坚不摧,斗则必胜,并且是接二连三地获得胜利。这种正义的反抗,主动勇敢的战斗风格,乐观的精神,充满了智慧和豪情的胜利气氛,加上浓郁的壮族民间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谐地形成了这个剧特殊的艺术风格。我想事物的本质本来就是这样的,从历史的局部现象来看,劳动人民也有挫败,也有困难,有些时候还处于很悲惨的境地,但从历史的整个发展来看,又总是劳动人民的力量压倒了剥削阶级,而且最后的胜利者总是劳动人民。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这部歌剧中体现出的刘三姐的性格。她是壮族山区普通的劳动少女,又是一个天才的民间歌手。总的来说她勤劳勇敢,聪明善良。出场的时候她是在滩险多湾的江上放声歌唱,一开场就表现出了她勇敢的性格特点,后来在与地主莫怀仁的争斗中,她不畏强权,坚定地站在群众这边,特别是在护山斗争中,刘三姐坚决、彻底站在群众一边,开展对莫怀仁的反掠夺斗争。斗争中刘三姐不断鼓舞伙伴不畏地主势力大,不怕地主有官府作靠山,只要大伙齐心协力就能斗倒他们。在节骨眼上,她一针见血地唱出地主封山、禁止采茶要维护祖坟风水、保障乡里安祥是假,借封山来霸山才是真。在舞台出现的刘三姐,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官府镇压、不怕地主迫害的反封建叛逆英雄。她的手上有一个特殊的斗争武器,它的威力不下于如来佛祖加到孙大圣头上的“紧箍咒”,使得地主阶级终生头痛。在地主官衙的欺压凌辱下,她挺身战斗,奋勇冲杀。她的山歌,有如旗帜、炸弹,锋芒指处,所向披靡。她用山歌来联系群众,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用以保卫自己,挫败敌人她那不畏强权、不屈服恶势力的精神让我钦佩。

另外,《刘三姐》中的歌曲也深深让我陶醉。里面有许多民歌,让我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音乐天赋,在表现手法上,《刘三姐》中的山歌,虽然基本上用了传统手法中的赋、比、兴和现代诗歌中的一些常见手法,但运用得贴切、新巧,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形象感,形式上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境界。我最喜欢的音乐部分就是对歌部分,十分的经典,甚至在很多综艺节目上也有看到模仿刘三姐的对歌方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