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化纤原料PTA基础知识介绍

化纤原料PTA基础知识介绍



第一篇:化纤原料PTA基础知识介绍

化纤原料PTA基础知识介绍

概述产业链总体状况

一、化纤分类

化纤是纺织纤维的一类,纺织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纺织纤维是指用来纺织布的纤维,纺织纤维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长度、细度、弹性、强力等良好物理性能,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化学纤维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的统称。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合成纤维是原油化工工业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例如涤纶、锦纶、睛纶、维纶、丙纶、氯纶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涤纶纤维是中国合成纤维中增长最快的品种,1965年涤纶纤维产量只有100吨,仅占中国合成纤维总产量约1.92%,位于锦纶、维纶和睛纶之后而居第四位。1976年涤纶纤维产量上升到2.69万吨,跃居首位,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34.3%;1990年产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04.2万吨;2001年产量猛增到632.6万吨,2002年更达到772.1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目前,中国涤纶纤维产量仍将以10%的年率增长,生产涤纶纤维消耗聚酯约占聚酯总消费量的90%。

亚洲在世界化纤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化纤生产国。近几年中国化纤工业仍高速发展,2002年中国化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的23.6%,占中国纺织纤维总产量比例达到64.8%;2003年化纤产量达118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4%,占中国纺织纤维总产量的66.8%;2004年中国的化纤产量达138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1%;2005年中国化纤总产量达到1629.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

二、PTA产业链结构

涤纶的主要原料是PTA。PTA的源头是原油,原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轻汽油),从石脑油中经过一定工艺过程提炼出PX(对二甲苯),PX(配方占65%—67%)经过氧化(氧气占35%—33%)结晶分离干燥生产出精对苯二甲酸(PTA,粉状)。PTA+MEG(乙二醇,液体)生产出PET(聚酯切片),PET分为聚酯纤维、聚酯薄膜、聚酯瓶片。聚酯纤维(涤纶的学名)分长丝和短纤,长丝大约占涤纶的62%、短纤大约占38%,长丝为纺织企业使用,短纤一般与棉花混纺。简单地说,PTA的原料是PX,PX的原料是原油。PTA的下游产品主要为涤纶长丝、短纤、切片(包括纤维切片、瓶用切片、薄膜切片)。

PTA产业链分布

在以上产业链中,PTA是原油的末端产品。同时,由于很多大的聚酯厂中间不切片,而直接从PTA生产出涤纶短纤和长丝,因此,PTA是化纤的前端产品,也可以说,PTA是石化与化纤产业链的分水岭,承前启后。

PTA性质与质量标准

一、PTA物理及化学性质

PTA是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缩写,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广泛应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多个领域。PTA的应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简称聚酯),还有一部分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其他产品的原料。

PTA生产工艺过程可分氧化单元和加氢精制单元两部分。原料PX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成粗对苯二甲酸,再依次经结晶、过滤、干燥为粗品;粗对苯二甲酸经加氢脱除杂质,再经结晶、离心分离、干燥为PTA成品。

二、PTA质量标准

工业用PTA的质量指标和试验方法

PTA的袋装产品采用内衬塑料薄膜的包装袋包装,每袋产品净含量多数为1000kg或1100kg。PTA产品运输中应防火、防潮、防静电。袋装产品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PTA产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应防止日晒雨淋,不得露天堆放。PTA质量稳定,国内生产工艺均为进口,因此国产和进口PTA的质量均能达标。

PTA产业链的相关性

一、2005年PTA运行状况分析

去年,聚酯工厂的PTA原料成本明显抬升。从进口量价对比来看,与MEG进口量增价跌不同,2005年PTA进口呈量增价涨的态势。2005年共进口PTA649万吨,进口单价802.5美元,较2004年的572.06万吨增加了77万吨,而进口单价较2004年的729美元上涨了73.5美元。从现货价格对比看,PTA内盘现货年均成交价从2004年的7700元涨至2005年的8100元,外盘现货均价从2004年的770美元涨至2005年的816美元。综合来看,2005年的聚酯生产成本有500元左右的抬升。

从2005年PTA价格的走势可以看出,PX价格大涨之时就离PTA大跌不远。在去年2月、3月及10月期间,PX现货价格几次突破1000美元,但PTA价格一旦超过840美元,产业链关系即相当紧张,聚酯产品产销下降、库存上升情况随之出现,聚酯工厂根本无法转嫁高额成本,下游产业链的反作用力随即传递给上游市场。PTA市场并非简单的成本推动型市场,已转变为成本推动型与需求决定型共同作用的市场。

国产PTA2005年价格走势

二、PTA产业链相关性分析

PTA产业链较长,影响因素较多,既有世界宏观经济变化、汇率变动、突发事件等宏观因素,又有政府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关税调整、化纤行业运行周期、生产企业经营(包括管理成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价格策略等),更有原油价格波动、上下游产品价格波动(PX、涤纶)、贸易争端、设备检修、棉花价格变动等多种微观因素,因而其价格波动频繁。

PTA与原油的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为0.8。

PTA与PX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为0.91。

国产PTA和进口PTA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为0.98。

PTA与MEG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为0.81。

PTA与切片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为0.96。

PTA与长丝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为0.93。

PTA与短纤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为0.87。

PTA与棉花相关性: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相关度平均-0.41,但是PTA和棉花的价差走势与棉花价格走势相关性很强,为PTA和棉花套利提供了机会。

PTA产供销状况分析

我国聚酯业发展迅速,PTA需求强劲,PTA产能已从2001年的226万吨猛增至2005年年底的589.5万吨,成为世界第一PTA生产国。我国2005年PTA产量仅占亚洲总产量的1/5,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1/4,而2007年可能达到1000万吨以上,占亚洲产量的1/3。

PTA产供销一览表(单位:万吨)

注: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2005年PTA产量百分比

PTA产能发展(1990年—2012年)

我国PTA生产企业产能

注:实际产能可能超过设计产能13%左右

2005年我国的PTA需求量1214万吨,占全球PTA需求总量3480万吨的42%;产量565万吨,进口649.5万吨,进口依存度为54%,未来PTA需求仍在不断扩大。

未来几年,我国PTA供需仍难以达到完全平衡。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的PTA表观消费量净增长667万吨,年均增长22.05%;产量净增230万吨,年均产量增幅达24.47%;进口量由2001年的311万吨增长至649万吨,年均增长20.12%;至2005年,我国PTA的消费占世界PTA消费量的1/3和亚洲PTA消费量的一半。

在加入WTO以前,我国的PTA进口有严格的进口壁垒。到了2002年,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双限暂定”政策,法定税率为12.8%,“双限暂定”最优关税为6%,“双限”的额度在190万吨左右。2003年PTA进口关税政策调整,按公开暂定税率8%的标准执行。目前税率为6.5%,进口无配额限制。PX、PTA进口关税税率

注:*代表暂定最惠国税率,执行期限为当年度。

2004年我国共进口PTA572万吨,进口额41.69亿美元,进口单价728美元/吨,进口地主要是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印尼以及泰国,伊朗、沙特以及土耳其近年来开始向我国输入PTA;2005年共进口PTA649万吨,进口额高达52亿美元,进口单价802美元/吨,2005年我国聚酯企业的PTA原料成本有所抬升。亚洲PTA供求状况分析

随着以中国为首的亚洲聚酯产能的迅速扩张,亚洲的PTA消费增长十分迅速,近几年亚洲PTA需求增幅都在7%—9%之间。2004年,亚洲PTA消费量共2346万吨,2005年亚洲对PTA的需求将达到约2525万吨,其中中国消费了1205万吨,占亚洲PTA消费量近1/2。亚洲的PTA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亚洲的PTA需求,仍需少量从亚洲以外的地区进口(2004年仅中国就从墨西哥、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西班牙进口PTA25万吨左右)。2005年亚洲新增的聚酯产能在460万吨左右,而亚洲新增(包括扩容后增加的产能)PTA产能只有220万吨左右,亚洲PTA供需仍然相当紧张。

亚洲PTA负荷运行情况表

PTA相关产品介绍

一、PX——PTA原料

PX是从混二甲苯(MX)中分离出来的,混二甲苯主要由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及间二甲苯组成。混二甲苯过去主要来自于炼焦工业,现在则主要来自石化工业。焦化二甲苯的产量很小,仅占总产量的2%以下,并且几乎全部作为混合二甲苯直接使用而不进行分离。PX除生产PTA使用外,还用作溶剂以及作为医药、香料、油墨等的生产原料,但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很小。因此,PX可称为聚酯产品链的龙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PX的价格变化对PTA影响非常大。

2003年以前我国PX绝大部分可以自供,但随着近年来我国PTA民营和合资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PX需求量大幅增长,2003年我国PX进口突破100万吨,2006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X消费国。

二、MEG——聚酯原料

乙二醇(EG)又名甘醇、乙二醇,包括一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通常所说的乙二醇为一乙二醇(MEG),环氧乙烷、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乙二酯(EC),然后水解得到一乙二醇(MEG)。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原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防冻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像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全球MEG产量中约75%用于生产聚酯纤维,15%用于生产聚酯树脂(主要用于油漆),10%用于生产防冻剂、表面涂料等其他用途。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聚酯生产国,2005年我国聚酯总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40%,我国的MEG消费量占了亚洲MEG消费量的1/2,世界MEG消费量的30%以上。而2005年我国的MEG产能仅有151.6万吨,只占亚洲MEG总产能的15%左右,占世界MEG总产能的8%左右。

三、聚酯——PTA产品

聚酯(PET)由PTA和MEG聚合而成。PET呈米粒状,品种多样。其中,75%用于化纤用涤纶,制造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长丝,20%用于瓶级聚酯(广泛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聚酯薄膜(主要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聚酯产能平均以24%的增速扩张,远远大于世界10%的增幅,至2005年年底我国的聚酯总产能一举突破2000万吨。

四、涤纶——PTA终端产品

按纺织工业要求,涤纶纤维分长丝和短纤维两种。涤纶作为衣用纤维,其织物在洗后达到不皱、免烫的效果。涤纶在工业上可用于传送带、帐篷、帆布、缆绳、渔网等,特别是做轮胎用的涤纶帘子线,在性能上已接近锦纶。涤纶还可用于电绝缘材料、耐酸过滤布、医药工业用布等。

2005年,我国的涤纶总产量为1270万吨,聚酯切片的产量为514万吨。作为产业链的终端产品,涤纶对PTA的用量达到了总量的70%,因此,PTA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涤纶的生产成本。

第二篇:纺织原料与化纤常用术语缩写介绍

常见纺织原料

C:Cotton 棉

S:Silk真丝

W:Wool 羊毛

T:Polyester 涤纶

A:Acrylic 腈纶

Sp:Spendex 氨纶

N:Nylon 锦纶(尼龙)Pv:Polyvinyl 维纶Pp:Polypropylene 丙纶 V:Viscose 粘胶

R:Rayon 人棉(粘胶的一种)Md:Model 莫代尔Ly:lycra莱卡

J:Jute 黄麻

L:linen 亚麻

Ram:Ramine 苎麻 Hem:Hemp 大麻

M:Mohair 马海毛 RH:Rabbit hair 兔毛 Ms:Mulberry silk 桑蚕丝 Ts:Tussah silk 柞蚕丝 WS:Cashmere 羊绒 La:Lambswool 羊羔毛 YH:Yark hair 牦牛毛 AL:Alpaca 羊驼毛 CH:Camel hair 驼毛 T/C:涤棉

T/R:涤粘

T/JC:涤棉精梳

Tel:Tencel 天丝,是Lyocell莱赛尔纤维的商品名

CVC:chief value of cotton涤棉倒比(涤含量低于60%以下)

化纤原料与化纤常用术语缩写介绍

一.化纤主要品种名称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涤纶

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弹性聚酯)…………阳离子改性涤纶 PA聚酰胺(尼龙)…………锦纶

PAN聚丙烯腈…………腈纶

PVA聚乙烯醇…………维纶

PP聚丙烯…………丙纶

PE聚乙烯…………乙纶

PVC聚氯乙烯…………氯纶

PVDC聚偏氯乙烯…………偏氯纶

PU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氨纶

PTFE聚四氟乙烯…………氟纶

PI聚酰亚胺

PS聚苯乙烯

CF…………碳纤维

R…………粘胶纤维

A…………醋酸纤维

VFT Core ………… 高级垂直纤维

Therrnolite ExTra …………复合螺旋纤维

二.化纤长短丝名称

f长丝

s短丝

m单丝(鬃丝)

LOY低速纺丝

POY预取向丝(高速纺丝)

FOY全牵伸丝

USY超高速纺丝

DY拉伸丝

DW拉伸络筒丝

DTY拉伸变形丝

BCF膨体(变形)长丝

NOY(NSY)免浆丝

LDIY轻旦产业用丝

WD拉伸整经丝(经轴)

PT牵伸丝

UDY未拉伸丝

MOY中速纺丝

HOY中、超高速纺丝

FDY全拉伸丝(纺拉一步法纺丝)SDY纺(丝)拉(伸)丝

DT拉伸加捻丝

TY变形丝

ATY吹捻空气变形丝

SDTY纺拉变形丝

HDIY重旦产业用丝

HWM高湿模量纤维

WDS拉伸整经上浆丝

TTY变形加弹丝

Polynosic波纤、富纤、高湿模量粘胶

三.化纤主要原材料名称

EO环氧乙烷

TPA对苯二甲酸

PCL聚己丙酰胺

DMF二甲基甲酰胺

DMSO二甲基亚砜

MA丙烯酸甲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MAS甲基丙烯磺酸盐

PX对二甲苯

ADA己二酸

HMD己二胺

PTA高纯度对苯二甲酸(精对苯二甲酸)MDI二苯基甲烷

EG乙二醇

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AN丙烯腈

DMA二甲基乙酰胺

EC碳酸乙酯

YAC醋酸乙烯

a-MVB甲基乙烯吡啶

AS丙烯磺酸盐

AH尼龙66盐、ADN己二腈

PTX苯、甲苯、二甲苯

DG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PT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第三篇:生态型化纤原料系统

生态型化纤原料系统

1.甲壳素纤维

研究表明,中壳质反其衍生物非常适合制造人造纤维。小壳素纤维的生产 流程为,首先将虾、蟹甲壳干燥后粉碎、脱灰、去蛋白,得到甲壳质粉木—一 壳聚糖,然后将壳聚糖粉末溶于适当的溶剂,最后使用湿法纺丝得到甲壳彦 纤维。

具体工艺是在o汇用混合溶剂溶解4.5份粉状甲壳素(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00万),混合溶剂是由60份三氯乙酸和40份二氯乙烯组成的。溶解后得到甲 壳素纺丝原液,这是一种透明的高熟度溶液。使用1480日不锈钢滤网于o.;LPa 的压力下于o℃过滤纺丝原液,接着在o℃减压下脱泡,脱泡后将纺丝原液移入 桶内,在o℃和o.5GPa的压力下通过齿轮泵送液,此时纺丝原液的温度仍为 o℃,把来自齿轮强的原液导入直径5M的管内。为了加热喷丝时的纺丝原液,在进入喷嘴前的10M长的套笛内用22℃热水循环,这样纺丝时原液的温度可提 高到20.5℃。喷丝头具有50个直径为o.06删的喷丝细孔.喷出的丝条在丙酮 中凝固,绕丝后用碱中和、水洗、干燥,即制得甲壳素纤维(姜怀,2006)。这 种纤维的线密度为77dtex,干强度为2.8cN/dtex,伸长度为20%。

把甲壳素纤维做成医用纺织品,具有抑菌除臭、消炎止痒、保湿防燥、护理 肌肤等功能,因此可以制成各种止血棉、绷带和纱布,方便实用效果好,废弃后 自然降解,不会污染环境。它与棉花混纺可制作除臭的抗苗巾、袜子、保健内 衣、运动服装等,质地柔软、穿着舒适、透气吸湿性强,特别适用于扫女、儿

2.再生性合成纤维材料

合成纤维如涤纶、脂纶、锦纶、维纶、丙纶等,多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属 原生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并且常规合成纤维具有不可降解性。合成纤维回收 再生是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合纤材料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 废弃物处理方法,也是纤维材料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再生资源 的末端利用产业化是形成再生资源产业链的关键(段文平,2007)。利用废弃的 合成纤维发展再生材料,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废弃材料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再 生材料能有效缓解工业发展中材料紧缺带来的压力,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持续 动力。

合成纤维在消费环节形成的废弃物,进入回收体系得到集中和流通,可再次 进人生产环节进行再利用,而大多数再生材料在此前还需要经过处理和加工的 过程。在回收体系和再生加工极度发达的情况下,再生材料产业和传统产业将 形成理想的材料利用产业链,最大限度使用再生材料,实现原生资源的最小 消耗。

如用传统湿法纺丝生产的脂纶、氯纶纤维,一般只能通过废弃物进入回收体 系经过生产环节才能再利用,而用熔融纺丝工艺生产的熔纺脂纶、氯纶纤维就具 有可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如在聚酪(涤纶)纺丝巾加入淀粉可使其织物成为生物可降解的。生产聚酪 纤维的原料是从煤、石油或松节油中提取的对苯二甲酸,加工工艺是经过熔体各 制、熔体纺丝形成纤维。在非织造布生产中,利用壳聚糖做翱合剂可加速非织造 布的降解。日本把发酵玉米淀粉制成乳酸,然后将乳酸作为一种原料制取聚合乳 酸,最后将这种聚合物制成纤维。该纤维具有与聚酯纤维同等的强力并nT生物 降解。

3.可降解化纤材料

降解消失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生物或光对化纤废弃物进行分解(降解)直至

消失的一种处理方法。所谓可降解化纤材料是指材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F,其 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其物理性能和外观永久改变的不可逆过程。可降 解化纤材料作为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它必将成为非降解化纤材料的重要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市场 前景。

聚乳酸H人纤维是一种产业化最为成功的可降解化纤材料,它是一种聚丙 交酪(聚乳酸酪)。PLA纤维的原料是乳酸,可从石油、天然气等矿物中制取,也是—‘种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常见的化合物,它极易自然分解,不会存在任何 环境问题。但现在的比八主要用玉米、红薯等植物制取淀粉后再制取葡萄糖,然后发酵制成乳酸(吴迪,2007)。玉米和红薯在中国是高产作物,由此制成的 PLA纤维原料全来自植物,因而它是一种可再生纤维;又出于它在自然界可由 微生物降解,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PLA可由熔触纺丝来制造PLA纤维。PLA纤维的化学结构属脂肪族聚酌,是一种崭新的纺织纤维。聚乳酸纤维H*A 以玉米、小麦等淀粉原料经发酵、聚合、抽丝而制成。有长丝、短丝、复合丝、单丝。其性能优越,制成的服装穿着舒适、有弹性,悬垂性、吸湿性、透气性、耐热性以及抗紫外线功能都很好。

PLA纤维(长丝)的物理性能介于邢T和PA5纤维之间。PLA纤维之所 以受到关注,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 性。PLA纤维埋人土中2—3年后强度会消失;如果与其他废弃物一起堆埋,几 个月内便会分解,降解产物为无害的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由于PLA纤维不使 用石油等原料,又能用生物分解,故不必担心地球环境遭到污染。

因此,PLA纤维被誉为新一代环保型聚酯合成纤维,目前,国内外已有将 有十燥感,且可赋予优良的形态稳定性和抗皱性;而见对人体皮肤无任何刺 激性。

聚乳酸纤维用途将会十分广泛,如医用材料手术缝合线、外用脱脂棉、绷 带、骨科用固定材料、生理卫生用品、药品缓释控制材料、渔网、色线等。

目前中国乳酸生产厂有几十家,总能力2.5万一3.o万t/年,而乳酸除直接 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医用外,家纺虽有乳酸酪和乳酸盐等后续产品,但吨位均很小,难 以刺激市场。要改变乳酸消费结构,发展聚乳酸纤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聚乳酸 作为一个新型的完全生物降解性纤维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家纺人才应当引起 重视。Yoabby$#

第四篇:化纤基础知识

POY制DTY工艺探究 一工艺基础知识

1工艺介绍

1.1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1)化纤按形态结构分类

按照化学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通常分成长丝(Continuous filament)和短纤维(staple fibre)两大类。

长丝在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中,纺丝流体(熔体或溶液)经纺丝成形和后加工工序后,得到的长度以千米计的纤维称为化学纤维长丝。化纤长丝可分为单丝(Monofils)、复丝(Multi-filament)、捻丝、复捻丝、帘线丝和变形丝(Textured filament)。单丝:长度很长的连续单根纤维。

复丝: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丝并合在一起组成的丝条。化学纤维的复丝一般由8~100根以下单纤维组成。捻丝:复丝加捻成为捻丝。

复捻丝: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捻丝再合并加捻就成为复捻丝。帘线丝:由一百多根到几百根单纤维组成,用于制造轮胎帘子布的丝条。变形丝:化学纤维原丝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称为变形丝。

(2)化学纤维命名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人造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纤”(如粘纤、富纤),合成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纶”(如锦纶、涤纶)。如果是长纤维,就在名称末尾加“丝”或“长丝”(如粘胶丝、涤纶丝、腈纶长丝)。

(3)化学纤维的制造可概括为以下四个工序:

A原料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聚合)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物理处理和机械加工。

B纺丝流体(液)的制备。纺丝熔体或纺丝溶液的制备。C化学纤维的纺丝成型。纤维的成型。

D化学纤维的后加工。纤维的后处理(4)化学纤维的后加工

纺丝流体从喷丝孔中喷出刚固化的丝称为初生纤维。初生纤维虽已成丝状,但其结构还不完善,物理机械性能较差,如伸长大、强度低、尺寸稳定性差,沸水收缩率很高,纤维硬而脆,没有使用价值,还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加工。为了完善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得到性能优良的纺织用纤维,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后加工。后加工随化纤品种、纺丝方法和产品要求而异,其中主要的工序是拉伸和热定型。

1.2涤纶长丝的分类

1.2.1.初生丝:未拉伸丝(常规纺丝)(UDY)、半预取向丝(中速纺丝)(MOY)、预取向丝(高速纺丝)(POY)、高取向丝(超高速纺丝)(HOY)

1.2.2.拉伸丝:拉伸丝(低速拉伸丝)(DY)、全拉伸丝(纺丝拉伸一步法)(FDY)、全取丝(纺丝一步法)(FOY)

1.2.3.变形丝:常规变形丝(TY)、拉伸变形丝(DTY)、空气变形丝(ATY)。

1.3 POY制DTY所经历的过程就是假捻 1.3.1(1)假捻变形原理:

①假捻:固定丝的两端,握住其中间加以旋转,在握持点上、下两端的丝条捻向相反而捻数相等→整根丝捻度为零 丝条以一定速度v运行,则在握持点以前的捻数为n/v,在握持点以后,以相反捻向(n/v)移动,因此,在握持点以后区域内的捻数为零。

②加热和冷却:合成纤维假捻变形必要条件~加热和冷却 高弹丝(一次热处理);低弹丝(两次热处理)

*加热:加捻阶段加热→分子热运动→消除加捻扭曲而产生的扭曲应力→加捻形变不可恢复 →丝条受热后塑性↑→刚性↓→加捻张力↓→便于加捻

*冷却:丝条→冷却到Tg(80℃)→假捻器→加捻后的形变已固定,虽经解捻,但每根单丝仍保留原有的卷曲状态(膨松、有弹性)

*再加热:(高弹丝)一次加热的假捻丝(弹性大,扭矩大,不经并捻合股,很难上机织造→ 解捻后第二次加热定型→低弹性:残留扭矩小,卷曲稳定,弹性降低

图1.假捻模型

图2.图假捻变形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 纤维表观形态示意图 1— 预取向丝(POY);2—张力器;3—喂入辊; 4—第一加热器;5—假捻器;6—传送辊;7一第 二加热器;8—卷绕辊;9一低弹丝;10—卷绕筒子

(2)假捻变形工艺路线:

常规变形法:以拉伸丝为原丝的假捻变形

外拉伸变形法:以未拉伸丝或预取向丝为原丝,拉伸和假捻变形分别在两个区域内连续进行

内拉伸变形法:以预取向丝或中取向丝为原丝,拉伸和假捻变形在同一区域内连续进行

(1)常规变形法(2)外拉神变形法(3)内拉伸变形法

图3.各种假捻变形法示意图

1—原丝;2—喂入辊;3—热辊;4—拉伸辊;5—第一加热器;6—假捻器;7—中间辊; 8—第二加热器;9—输出辊;10—变形卷装丝(3)拉伸变形机(弹力丝机)结构及工艺流程:

弹力丝机:英国SCRAGG(SDS600型)、德国Barmag(FK6Uf-700或FK6Uf-900型)、日本村田机械公司(333-Ⅲ型)、法国ARCT(FTF55型)

图4.图FK6Uf-900拉伸变形机

1— 原丝筒子架;2—第一热箱;3—操作杆;4—冷却板; 5—假捻器;6—第二拉伸辊;7—第二热箱;8—卷绕丝; 9—喂人辊;10—断丝器;11—第三辊;12—探丝器;13一上油辊 拉伸变形区、定型区、卷绕区

(POY丝→原丝架→断丝器→第一喂入罗拉→第一热箱→冷却板→假捻器→第二拉伸辊)→(第二热箱→第三喂入罗拉)→(断丝传感器→上油罗拉→卷绕罗拉)

*原丝架:放置原丝筒子;导丝管(丝条分别导入喂入罗拉)

*剪丝器:剪断喂入丝条(由断丝传感器给信号),防止喂入罗拉缠辊;电磁铁+一对刀片

*第一喂入罗拉(喂入辊):将丝连续不断喂入第一热箱~皮圈式、皮辊式 *第一热箱(变形热箱):拉伸、变形、定型;真空密封联苯蒸汽加热;接触式加热; 双凹槽金属板/热箱;两根丝条/热箱;清除油剂(1次)/2~3周 冷却板:将丝冷到80℃→固定变形

→调节假捻张力

→控制丝条假捻温度→变形均匀

→赋予丝条进假捻器丝的刚度→粘数传递好 金属板空气冷却;600m/min~1.5m板长

*摩擦假捻器:加捻和解捻→假捻 ——叠盘式摩擦假捻器:

图5.摩擦盘式假捻器

1—丝条2—摩擦圆盘;3—导丝管

摩擦盘:软盘(聚氨酯盘)~摩擦系数高、表面柔软、对丝条损伤小、“雪花少” 但使用寿命短;加工低纤度变形丝

硬盘(全陶瓷盘、金刚砂盘、喷涂陶瓷盘)~与软盘相反 ——皮圈式假捻器: ——磁性转子式假捻器:

*第二拉伸辊:拉伸(它与第一喂入罗拉间的速度差)

第二热箱(定型热箱):直接电加热(SDS)或密闭的导生蒸汽(联苯)加热(FK);非接触式热管;热定型→卷曲内应力↓→热收缩率↓→卷曲稳定

第三喂入罗拉:它与第二拉伸辊间的速度差控制第二热箱中丝条的张力

断丝传感器:发出丝条断头信号给剪丝器动作;非接触电容传感器 上油罗拉:油轮上油,三油轮转速0~40r/min 卷绕罗拉:使丝条卷绕成双锥形筒子;摩擦辊+摇架(筒子座)、横动导丝器+筒管(3)工艺控制: ①摩擦盘: *材质:

——硬质盘:全陶瓷(K)盘——雪花较少、全刚砂盘(D74、D70)、等离子喷涂陶瓷盘:使用寿命长,但打滑系数大,对丝条损伤大,雪花多

——软质盘:聚氨酯(PU)盘——雪花极少;与硬质盘相反,假捻效果最好,强伸度高 *组装:

——三轴叠盘式假捻器:摩擦盘组合数A—B—C(A、C盘均为金属光盘)

A:起导丝作用的盘数;B:实际工作盘数;C:消除紧点盘数 ——加工范围:

0—9—0:适宜加工POY线密度220~280dtex 0—8—1:适宜加工POY线密度135~220dtex 0—7—1:适宜加工POY线密度83~135dtex 0—6—1:适宜加工POY线密度50~83dtex 0—6—0:适宜加工POY线密度50~83dtex ②变形加工速度:500~700m/min(叠盘摩擦式:500~580m/min;皮圈摩擦式:550~650m/min)

速度↑→丝条假捻张力↑→丝条与摩擦盘接触压力↑→丝盘间滑移↓→弹力丝卷曲率(KE)和卷曲稳定性(KB)↑速度↑↑→假捻张力↑→DTY毛丝↑ 速度↓↓→生产量↓ ③变形温度和定型温度:

A:变形温度:第一加热箱温度;接触式加热;180~225℃;密闭的导生蒸汽(联苯)加热 变形温度↑→变形阻力↓→假捻张力↓→纤维变形充分→蓬松性↑→>225℃→变形温度接近软化点→纤维塑性太强→变形差→卷缩率↓ →强度↓、韧性↓、粘并丝↑

B:定型温度:第二加热箱温度;非接触式空气加热;第一加热箱温度-(15~30)℃;丝条→第一热箱→第二拉伸辊→高弹丝→由于涤纶大分子刚性大,变形时的纤维内应力加大→高弹丝尺寸稳定性↓→使用中弹性逐渐↓→第二热箱(松弛热定型)→纤维内应力↓→部分高能链段解取向→纤维结构稳定↑→低弹丝(卷缩率15~25%)定型温度↑↑→DTY卷缩率↓↓ →纤维大分子解取向→强度↓、伸长↑ 定型温度↓↓→不能起到松弛内应力的作用 ④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

A:加热时间:0.4~0.6s(第一热箱:0.2~0.5s;第二热箱:≥0.15s)——由加热器长度和丝速调节 加热时间↑→毛丝、断头↑、纤维发黄 加热时间↓→变形和热定型效果差

B:冷却时间:≥0.1s——由冷却区长度和丝速调节(保证冷却到Tg(80℃)以下)冷却时间↓→丝条能不到80℃以下 冷却时间↑→需降低生产速度或增加冷却区长度→生产效率↓或厂房层高增加

⑤拉伸倍数:第二拉伸辊线速度/第一喂入罗拉线速度 POY的应力-应变曲线求出的最大拉伸比的(0.7~0.75)倍 拉伸倍数↓↓→假捻张力↓(主要是解捻张力↓)→拉伸变形体系不稳定→丝条在假捻器下方捻度不能全部消除→纤维粘在一起形成紧点→膨松性↓ 拉伸倍数↑↑→假捻张力↑(主要是解捻张力↑)→丝条在假捻器下方松散→毛丝和断头↑

⑥D/Y比: *定义:摩擦盘(假捻器)的表面线速度/丝条离开摩擦盘(假捻器)速度

*影响:D/Y↑→DTY丝假捻度↑→低弹丝卷缩率↑、卷曲模量↑→随D/Y↑↑纤维打滑→低弹丝卷缩率、卷曲模量不再改变 D/Y↑↑→握持力↓→打滑→紧点、毛丝 D/Y↓↓→假捻张力↓→假捻效果差 *选择:

——理论上:假捻张力比=解捻张力/加捻张力=1→确定D/Y;

——工艺上:假捻张力比=解捻张力/加捻张力=1.05~1.3→确定D/Y(要防止摩擦盘间的丝条呈松散状态,以及摩擦盘与丝条之间的打滑,造成假捻数不匀,并防止DTY产生紧点);最理想工作区(图中两条直线交点之前:解捻张力/加捻张力=1.05~1.3),最佳D/Y=2.2 ——大小:全陶瓷盘1.9~2.1;全刚砂盘2.1~2.3;等离子喷涂陶瓷盘1.8~2.0; 聚氨酯盘(PU)1.8~2.1;

⑦假捻张力: 假捻张力比=解捻张力/加捻张力稍>1(否则摩擦盘间丝条松弛→摩擦盘与丝条间打滑→假捻度不匀→DTY紧点→染色袜筒上出现条纹丝)假捻张力比↑↑→丝条在假捻器下方松散→毛丝和断头↑ 假捻张力比↓↓→捻度在假捻器下方不能完全消除→单丝粘在一起形成紧点→蓬松↓

假捻张力↓↓→接触不良→假捻数↓↓→卷曲性能差 假捻张力↑↑→毛丝和断头↑ 假捻张力调节:拉伸比R、丝的速度、D/Y比(摩擦盘的圆周线速度/丝条通过摩擦盘速度)最佳假捻张力

纤度

(dtex)82.5

148.5

167 张力

(cN)

加捻张力

25~30

45~58 50~60 T1 28~37 48~68 53~75 解捻张力

T2 1.05~1.20 1.10~1.25 1.10~1.30 T1/T2 ⑧假捻度:影响卷曲效果

定义:假捻器计算转速r/min与假捻机中输出辊表面线速度m/min之比

影响:假捻度↑→单丝形成的螺旋线圈和轴向夹角↑→卷曲频率↑、弹性回复率↑ →假捻受热↑→分子部分解取向→强度↓ 假捻度↑↑→变形丝圈太紧→皱缩→捻度不匀、膨松性↓ 假捻度↓↓→变形丝没有充分扭曲圈紧→皱缩→膨松性↓→弹性↓

大小:纤度↓(丝条越细)→假捻度↑ T:假捻度(捻/m);α:捻度系数(0.85~1.0)D:补充拉伸后的纤度(dtex)⑨超喂率:影响纤维强伸度、卷曲率

定义:牵伸罗拉(第二罗拉)的圆周线速度/喂入罗拉线速度;以牵伸罗拉(第二罗拉)的圆周线速度为中心计算超喂率

第一超喂率:第二罗拉圆周线速度/第一罗拉圆周线速度——拉伸倍数(+)

第二超喂率:第三罗拉圆周线速度/第二罗拉圆周线速度——稳定超喂率(-)

卷绕超喂率:卷绕罗拉圆周线速度/第二罗拉圆周线速度——卷绕超喂率(-)

影响:第一超喂率↑→拉伸倍数

第二超喂率绝对值↑→丝条在第二热箱中补充热定型充分→纤维内应力消除完全→卷曲稳定性↑

卷绕超喂率:决定卷装成形好坏

大小:FK6UF型DTY机纺制167dtex/30f低弹丝:第一超喂率+1.66倍;第二超喂率-8.5%;卷绕超喂率-7.4% ⑩拉伸变形机上输送辊 ——皮辊式罗拉:金属罗拉+覆有橡胶的夹持罗拉 耐磨,当表面磨出凹槽后打磨后可继续使用;握持力不够时可在罗拉上将时多绕几圈

——皮圈式罗拉:主动罗拉+皮圈+皮圈架

11车间空调: ——范围:夏季28±3℃,RH70±5%;冬季22±3℃,○RH70±5% ——影响:温度偏高→丝条在第一加热箱后进入加捻器时冷却差→变形加工中生产出 L丝(染色浅丝)、D丝(染色深丝)、F丝(染色不均匀丝)、K丝(染色不均匀丝)湿度偏低→丝束蓬松 1.4化学纤维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1.4.1纤度(线密度、细度)

(1).定义:纤维粗细程度(2).表示法:

a公制支数Nm:1克重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小文档网文秘助手数;Nm↑→纤维越细

b旦D:9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的重量克数;D↑→纤维越粗

c特Tex:1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的重量克数;D↑→纤维越粗

第五篇:化纤原料为疯狂扩张买单

作为重要的纺织化纤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自2014年年初以来价格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12.6%。产能过快增长令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价格新一轮加速下跌使得行业状况雪上加霜。

扩张无序酿苦果

今年以来,国内PTA社会库存增加速度之快,让市场绷紧了神经,期货与现货价格由此应声下跌。

截至2月28日,PTA社会库存超过了250万吨,相当于国内所有PTA企业满负荷开工一个月的总产量。库存周转天数已经从去年11月份的3天变成了现在的9天,企业压货现象日趋严重。

库存高企的主要原因是产能增速提高。自我国加入WTO后,纺织行业一度发展迅速,聚酯纤维需求快速增加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带动了PTA行业的发展。

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国内纺织化纤原料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国内PTA行业利润丰厚,每吨利润长期维持在1500至3500元/吨。在这样的盈利水平下,三年时间就可以收回投资生产装置全部成本。因此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一行业,仅2011年国内PTA产能就同比增长了114%至3328万吨。

纺织化纤原料行业“黄金时期”的疯狂扩张为后期埋下了隐患。到2013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抢占市场份额,许多企业被迫降价,行业盈利水平急转直下。尽管如此,行业的产能扩张仍未停止。

目前,包括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商——中国逸盛石化在内的国内PTA生产商,纷纷计划在2014年进一步增加产量。今年,中国逸盛石化宁波4号220万吨/年PTA装置、中国盛虹集团在江苏连云港的150万吨/年PTA装置、三房巷公司在江苏江阴市的120万吨/年伊士曼技术的对苯二甲酸装置和BP珠海的125万吨/年3号PTA装置、中国恒力石化在大连的220万吨/年3号PTA装置、成都的120万吨/年PTA装置都将陆续开工。

资深行业人士范燕文告诉记者,目前价格水平下,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这些企业还在咬牙坚持,是因为一旦关停生产装置,就会失去市场份额,这是企业最不愿见到的。2013年,该行业平均亏损幅度大约为300元/吨,而2014年新一轮价格下跌后,PTA生产企业的动态生产亏损幅度已超过500元/吨。在亏损加深和库存高企双重压力下,行业开工率被迫下降。Wind数据显示,2014年1月3日PTA所处的生产行业开工率为87.7%,此后开工率稳步下降,截至2月28日开工率已经降至73.4%。

低迷仍将持续

PTA价格持续走低,并没能改善下游聚酯生产企业经营状况。

聚酯化纤的价格随着原料PTA价格的下跌而下滑,聚酯生产企业的利润并未因此而改善。市场所期盼的聚酯行业开工率大增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据调查,聚酯行业目前同样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成本降低对聚酯行业增加生产的帮助有限,而聚酯价格重心的下移相比而言更加明显。

对于聚酯行业来说,生产利润提升的基础非常薄弱,企业缺乏加大开工率的积极性。与此同时,PTA行业“跌跌不休”的状况令聚酯行业在原料采购时选择了观望,“买涨不买跌”是聚酯生产商现下普遍的态度。

专业人士做出估算:截至2月28日聚酯行业开工率为70.6%,按照每生产1吨聚酯要消耗0.858吨PTA计算,PTA开工率仅需在72%左右就可满足聚酯市场需求,这意味着后期PTA的开工率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而且,聚酯行业对PTA的需求还存在“水分”。范燕文表示,由于聚酯行业购买的PTA价格一般低于期货价格,而这个价格差存在套利空间。一部分聚酯生产企业买入PTA现货后,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如此获得的利润比生产加工成聚酯更丰厚,如此操作虚增了一部分

PTA的需求。

今年1月份以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PTA仓单以及预报仓单数据快速增加,2月份平均仓单数量一直在6万张以上,高于2013年以前历史最高水平近两倍。但这部分需求目前还只流转到期货库存中,并没有被消化,最终仍要流转到现货市场中去。

某PTA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已经进入非理性状态,只要开工就会亏损,但企业被迫咬牙坚持,除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外,维持现金流转也是重要原因。无论如何,亏损经营的状态毕竟难以持续,最后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倒下”。

2014年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资金成本上升以及经济增速下滑令人担忧。在工业品集体走弱的情况下,PTA已经成为年初以来第二大跌幅的大宗商品品种。业内普遍认为,行业低迷的状况将会继续,需求的低迷将令供给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而当供给过剩状况严重到一定程度,部分企业无法继续维持生产,行业洗牌才会真正开始,到那时整个产业也才有“冬去春来”的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