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破工业发展半年总结
2011年上半年突破工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教立本”和“突破工业”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思路,高点起步,超前工作,努力推动创新型眉县建设和工业突破发展。组织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任务6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得宝鸡市科学技术奖5 项,眉县科学技术奖励15项;协助申请专利15件;征集上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7项,列入13项,争取国家投资142万元;承担的玉全公司、皇城集团等四个科技重点项目建设已完成进度的67%。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产业带动,积极实施科技重点建设项目 今年我们实施科技重点项目四项,年度总投资504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380万元,占任务的67%。具体进展情况分别为:
1、总投资4500,2011年度投资2500万元的新型节能烧结保温空心砌块挤出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征地款已付清,厂区、车间设计方 1
案已完成,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2、总投资540万元的皇城业务综合大楼项目,已完成投资180万元,项目建设的所有手续已办理完毕,正在进行基建。
3、投资1500万元的中宝牧业养殖屠宰及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 900万元,厂区围墙大门已完工,车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4、投资500万元的猕猴桃深加工项目已全部完成,占地10亩的一条现代化猕猴桃等果品深加工生产线已建成投用。
二、实施项目带动,加强企业项目申报和经费争取 半年以来,我们抢抓机遇,广泛动员,严格筛选,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技项目27项,列入13项,争取国家投资142万元。其中,“JKY55-77系列高压硬塑制砖机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得支持70万元;组织上报省科技计划项目15项,“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陕科6号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等7个项目列入计划,争取科技经费57万元;组织上报市科技项目10项,“秦川牛优质高效高产规范化示范养殖技术推广”等5个项目列入计划,争取投资15万元。同时,积极协助市科技局、财政局组织验收已实施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与加工产业化开发”等宝鸡市“6333”科技创新工程项目4项,均顺利过关,为下一步申报项目打下良好准备。
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积极组织实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重点区域。一是落实好专利申报奖励政策,发放省、市、县三级专利申请69项专项补助奖励5.1万元,以此促进全县专利申报工作。二是对重点企业专利申报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发挥专利申报的主力军作用,全县下达专利申报任务104件。三是和教育体育局联合,对学校和学生青少年创新大赛中作品邀请市知识产权局专家现场办公,进行专利申报,以增加全县专利申报的新亮点。四是组织开展全县“知识产权周”活动,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省知识产权讲师团团长杨行云同志为全县1000多名干部作“知识产权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观念。五是组织开展全县农民发明创新大赛活动。下发了正式文件,召开会议专题进行了安排辅导,在电视台发布了公告,已收集作品16件。半年来,全县专利申请15件。
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工作 一是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按照“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的总体要求和“培养、成熟、发展”的思路及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半年以来,新培育发展认定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宝鸡天道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眉县秦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眉县富良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4户民营科技企业,推荐上报陕西新兴建材机械有限公司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使我县科技型企业的数量稳步增长,不断壮大。二是加强企业研发工作。下达新产品开发任务10项,已完成6项,进行成果鉴定2项。2月23日,组织陕西平阳风机有限公司“隧道砖瓦窑轴流通风机”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隧道砖瓦窑轴流风机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3月6日,组织陕西宝深机械(集团)有限公司“ZMP690×2×3自动码坯机”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电气设计和旋转翻坯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加强科技奖励工作。获得宝鸡市科学技术表彰5项,其中“JKB50/50-3.0双出口浮动轴真空挤出机”、“秦川牛三元杂交改良及优质高档牛肉生产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海沃、德猕猴桃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3个项目获得宝鸡市科学技术二等奖,“JKRD40/40-2.0单级真空挤出机”“、乙肝清热解毒片”2个项目获得三等奖;表彰眉县2009—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15项,宝深公司林纪功获得眉县首个最高科学技术奖,县政府奖励2万元。四是开展科技成果展活动。利用全县科技暨创新型眉县建设工作大会召开之际,组织企业制作眉县科技成果展牌40多块,进行了宣传展示,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下半年突破工业重点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以创新型眉县建设为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抓好企业研发工作,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科技成果鉴定2项,推荐省市科学技术奖励5项;二是抓好知识产权工作,实施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开展全县农民发明创新大赛活动。三是抓好项目经费争取工作。建立企业科技项目储备库,组织申报项目,全力争取项目和经费。四是抓好科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开展科技交流和宣传,做好科技招商引资工作。
第二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工作,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第三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结构调整,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名优产品,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使现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和上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二是提高现有品牌“含金量”。加大对现有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宣传力度,逐步把“玉叶”化肥、“山寨旺”食品、“坝道”水泥、“犟哥”素食、“宝川”连杆、“村姑”拖拉机等产品培育成全市、全省的名牌产品,并积极做好现有名牌产品的系列开发,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份额。支持“坝道”水泥进行“湖南省免检产品”认定。支持“田园”磷肥、“村姑”拖拉机、“宝川”连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三是借力发展新品牌。要引导企业同国内外知名牌企业的合作联合,采取嫁接移植等有效措施,促成强盛公司、特水公司与国内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生产新产品,创出新品牌。积极引入名牌产品落户石门,借助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发展我县的名优产品,提高我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四、构建示范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工业园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构建示范点,就是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总体设想,优化工业生产力的区域布局,不断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效益,发挥其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有限投入向园区集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力争“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突破5000万元。并统筹安排城建、农业综合开发、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园区路网、电网、自来水网、下水道网和通讯网络,为现有入园企业和引进新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建设的领导,实行县领导联系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入园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业园建设及项目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开发区领导班子和班子,提高队伍战斗力。三是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入园。实行项目向园区聚集,今后除资源性产业和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可就近布局外,引导其它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政策向园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激活园区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在土地使用、税费收取、电力供应、技术创新、环境保障上实现新突破,给予最大优惠。真正把湖南石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工业发展的洼地。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引进入园企业的责任考核力度,坚决兑现项目入园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壮大园区工业规模。
第四篇: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如何突破瓶颈
如何加快全县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力突破。
一要在解放思想、对外开放上强力突破。当前,我们最大的县情就是发展落后,要坚决破除“缺资源、难发展”的狭隘资源观,牢固树立开放搞活的市场观。
二要在招商引资、引才引智上强力突破。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专业队伍招商和委托招商相
结合、情感招商和政策招商相结合的办法,引进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要在创优环境、政策扶持上强力突破。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努力实现办事效率大提速。要从税收、财政、融资、排污费收取、项目实施、环保治理资金等方面给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激活民间资本。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短、小、急、频、快”等特点的信贷审批流程。
四要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上强力突破,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五要在企业自主创新、挖潜增效上强力突破。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
六要在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推进上强力突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工业增效、农民增收。
七要在节能减排、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上强力突破。绝不把别人不要的污染项目当宝贝,决不引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努力确保夏县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和谐。
第五篇:工业发展情况总结
xxx工业发展情况总结
近年来xxx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xxx实际,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盘活闲臵资产为突破口,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推进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
一、xxx工业发展情况
(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xxx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11.09亿元。2010年,石化工业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市属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3.2%;完成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4.5%;完成销售收入124.15亿元,增长12.4%;上交税金19亿元,增长24.4%;其中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38亿元;上交税金2540万元。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占下达任务2.57亿元的100.1%;油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2010年,石化工业区完成原油产量50万吨,加工量230万吨。
“十一五”期间,石化工业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
产值11.4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0.75亿元,上交税金1.07亿元,石化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4亿元。
(二)、企业数量增加,总体实力增强
2006年xxx市属企业共有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350万元,工业增加值3950万元,销售收入8520万元,上缴税金218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250万元。至2010年底,市属企业共有9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2050万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483.11%;工业增加值61230万元,增长1450.56%;销售收入63840万元,增长694.69%;上缴税金2540万元,增长16.14%;固定资产投资32340万元,增长1337.33%,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市属规模以上企业由2006年的6家上升为2010年的14家,为xxx各项经济指标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传统石化产业主导地位明显,其他产业崭露头角 2010年底xxx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3亿元,占2010年xxx工业总产值的94.5%,占有明显主导地位。其他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6年的1.25%上升为2010年的5.5%,取得较大进步。以xxx、xxx、xxx、xxx等公司为代表的铁合金、机械加工、矿选冶炼、建筑建材等一批发展强劲的生产项目,为xxx的经济发
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新上项目规模小,档次不高,难以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和融资比较困难,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张。二是闲臵资产权属问题影响招商引资。业主利用闲臵资产新上项目只能租用,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影响业主的投资信心和发展壮大企业的决心。三是企业运行质量不高,生产开工不足。企业发展受资金、原材料供应、运输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扩大规模。四是项目安评、环评等手续办理难度加大,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今后五年的思路、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与管理并举”的总体要求,实行“相对独立、封闭运行、一站式服务”,依托资源、运输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建材、冶炼、选矿等重点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通过扶强扶大现有企业,招商引资新建企业;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优质服务等措施,为投资者创业、建项目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以石化、建材、矿产品加工和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体系,把xxx
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经济运营质量较高的新型工业区。
(二)发展目标
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15亿元。
2、项目建设10年内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仟万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
采取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方式,在2009年以前完成工业区总体规划,建成四十万吨特种水泥技改项目、5000吨燃料油生产建设项目、2万吨蜡油生产项目和玉门油田水电厂、炼油厂16项技改项目并投入运营。今后五年,xxx、xxx、xxx、xxx等重大项目,逐步扩大xxx项目建设规模,使工业区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到2015年把工业区初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集石化、建材、冶炼、铸造、矿产品加工、运输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区。
(三)发展重点
依托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周边矿藏资源和闲臵资产,积极发展石化、建材、冶炼等工业项目。“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石化、建材业,扶大扶强xxx、xxx、xxx等重点企业,指导、协助其做好产品的更新换代;扶持建成以四十万吨特种水泥生产线技改、5000吨燃料油生产线、2万吨蜡油生产线为主的龙头企业;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和xxx的技术优势,完成炼化厂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8万吨/年苯分离项目,15万
吨/年气体分馏和液化气脱硫项目,西部管道玉门支线汽、柴、原油三条管线工程等16个项目,重点争取实施xxx、xxx、xxx项目、xxx等重大项目,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建立起集石化、建材、冶炼、运输为一体的新兴工业体系。
三、2012年工业经济方面的重点工作
2012年,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xxx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部署和“三城一区”、“五翻番三突破一提高”的目标任务要求,紧密结合xxx客观实际和辖区单位、市民的期望,谋划整体工作及重点,策划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争取市上及各部门关心给力,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不动摇,强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借力中石油、玉门油田帮助支持,不断推动x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三、签约项目全面跟进。
四、闲臵资产盘活力度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