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儿科“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儿科“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第一篇:儿科“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儿科“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抓好我科基础医疗护理工作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三基三严”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按照医院质量管理年的要求,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全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特成立了儿科“三基三严”管理小组,并制定如下管理小组制度和职责:

一、管理小组负责鼓励及督导和检查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三基”基

本知识,督导全科人员必须参加“三基”培训,以便保障我科基础医疗质量。

二、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三基“理论知识的培

训和基本操作的培训和演练,每月1次,保证全科人员在“三基”知识方面能人人达标。

三、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全科医护人员“三基”知识的考核,每季度1次,85分考核合格,凡是考核不合格者,要重新组织安排学习和训练,务必做到人人过关。成绩优秀者可向科主任推荐给予适当奖励。三基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管理小组务必重视该项工作,以

保证我科医疗护理质量,促进科室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篇: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制度

为不断提高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院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根据医院业务发展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把‘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本培训与考核制度。

一、培训及考核目的

1、提高临床临床医(技)师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

2、规范临床医(技)师的基本操作流程

3、强化临床医(技)师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培训和考核对象

注册在医院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晋升主任医师职称三年内的主任医师、辅助科室的医技人员。

三、培训形式

1、以科室集中学习和医院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2、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体的‚三基三严‛训练管理小组。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三基‛训练内容,特别是针对本专业的薄弱环节和人员构成情况,年初制定适合本专业的实施计划,由科室组织实施。年末由医务科、护理部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考试及技能考核;

3、医院每月两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基‛知识学习,及操作培训,学习情况及考勤进行登记。

四、培训内容(各级、各专业)

1、临床基本技能:病历书写与全身体格检查、无菌操作技术、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气管插管术、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心电图检查、医学影像学阅读、超声诊断学、临床核医学等。

2、临床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各专业的临床诊疗常规、抗生素及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合理用血指征、检验相关基础知识等。

3、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4、医院规章制度:

5、医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本专业为主。

五、考核内容: 临床住院医师:

1、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临床基本知识

3、临床基本技能:病历书写及全身体格检查、无菌操作技术、临床常用操作技术、徒手心肺复苏、心电图、医学影像、抗菌素及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每年必考项目:其余项目每个考核周期抽2 项: 临床主治医师:

1、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临床诊疗常规和各专业知识、诊疗指南

3、临床基本技能:病历书写及全身体格检查、心肺复苏、临床常用操作技术、心电图、影像读片、抗菌素及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每年必考项目,其余项目每个考核周期抽考2 项: 临床副主任及晋升三年之内主任医师

1、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临床诊疗常规和各专业知识、诊疗指南

3、徒手心肺复苏技能

辅助科室的医技人员

1、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徒手心肺复苏技能

八、考核结果认定

1.临床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以满分100 分计分,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的医师考核达65 分以上,其余学科的医师考核达75 分以上则视为考核合格。

2.辅助科室的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均达75 分以上、技师达65分以上则视为业务考核合格,有一项不合格者则视为业务考核不合格。3.考核不合格者在考核周期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合格者则视为本考核周期业务考核合格,补考仍不合格者则视作本考核周期内业务考核不合格。

4.无正当理由擅自不参加考核者,则视作本考核周期业务考核不合格。

5.临床各级医师和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中,连续三年专项考核均达90 分以上者,该专项则可免试两年。

6.“三基”考核结果直接与医师定期考核中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挂钩。

九、考核管理

1、由医务处组织成立院内业务考核专家小组,并组建题库,负责对临床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试。

2、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务处通过院周会形式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

3、医务处负责将考核结果如实录入医师个人医疗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的依据。

4、医院把‚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训练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三基‛考试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根据情节轻重,扣罚科室质控分及个人绩效工资。

上述有科室主任监管,有质控小组实施并作评价及上报

第三篇: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是发展医学的基础和提高医护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对医护人员强化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三严作风,是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特制定 “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一、全体医护人员参入讨论制定各级医护人员分级培养目标、培训计划及考核制度。

二、各科室负责人和质量控制小组组织实施对各级医护人员的分级培训及考核。

三、三基三严培训教材以《三基训练护理分册》、《三基训练医师分册》为基础。

四、培训形式以自学、函授、专题讲座、个案护理查房等形式进行。

五、考核以理论知识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考试。

六、培训内容包括:规范化培训、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急救知识、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及技能培训。

七、对学习的时间、内容、培训和受培训者、考试成绩进行详细记录,对考试、考核成绩不理想的进行重新强化学习培训,直至掌握,考试合格。

第四篇: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加强护理人员三基三严的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特制定本院“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如下:

1.新上岗人员护理部要严格按照岗前培训制度进行 培训与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2.进院一年内护士,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培训手册的要求,完成各项培训内容且考核合格。

3.科室内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并落实每月工作的业务学习,一次业务查房及疑难病历讨论和护理会议工作。

4.护理部每年制定详细的“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5.“三基三严”培训内容以《三基训练护理分册》为基础,考核实行人机对话考试,成绩发院信息公布,对成绩差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6.培训形式以自学、函授、专题讲座、个案护理查房等形式进行。

7.考核方式以理论考试,晨会提问、技术比武等形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考试。

8.每次培训的通知、时间、地点、内容、受训者签名并有考试成绩总结。

9.理论考试60分及格,技术操作80分及格。

第五篇:儿科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儿科医师“三基”培训计划及实施细则

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轮转住院医师及本科医务人员“三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以培养一支基本功扎实、操作规范的医疗队伍的目的,特制定我科“三基”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与对象

医学临床“三基”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

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使医疗工作达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做到“三基”培训人人参加,“三基”考核人人达标。

二、培训方式方法

1、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培训两结合的方式方法。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要求本科人员利用一切时间(晨会交班、公休、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基础医学和本专业、急救知识及技术和理论知识。

2、定期参加医院继教讲座,扩展视野,熟悉各专业基础知识。

3、科室每周一次教学查房,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系统讲解,示范操作,分析总结,促进住院医师及实习医生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演变与实验结果分析,疾病诊治等临床基本诊疗技能的掌握,培养住院及实习医师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4、按照培训计划,每月至少1次三基理论、操作技能集中培训。

5、科室每月组织1次疑难病例讨论,有死亡病例时组织全科人员死亡讨论。

三、培训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水电解质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的抢救流程。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疾病诊疗规范;各种检验、检查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使用方法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术、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如《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及《病历管理规定》等。定期进行合理应用抗生素、传染病报卡、人文交流沟通、医疗文书书写、院内感染等知识讲座。

(5)急诊急救培训及演练:

1)儿童心肺复苏技术;

2)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技术;

3)气管插管技术;

4)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5)电除颤及转复技术;

6)桡动脉穿刺技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