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创业先进事迹
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
--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文财创业先进事迹
袁文财同志是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自一九九八年八月开始创办贵阳金糯咪冷饮厂以来,平均每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每年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全国城乡经济蓬勃发展,个体经济也孕育而生。袁文财同志借助这股东风,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一九九四年六月,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看准了当时没人看好的冷饮行业,跟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凑了1000余元启动资金,利用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佘原料,租设备,聘请了几十个工人,在黔阳县安江镇创建他的第一间工厂---金糯咪冰厂。他一边管理生产,一边开拓市场。当时没有冷藏车,就自制简易的运输工具,不分昼夜,走村串巷,每天都超额完成工厂的销售任务。在全体员工共同的艰苦努力下,当年就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创利税2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不但还清个人借款,还支付了工厂所有材料款和设备租金。为今天的金糯咪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
袁文财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但是念过高中。有近两年教师(代课)经历的他,有着他人没有的商业眼光和市场嗅觉,于
一九九五年初,利用第一年全部盈利作为前期投入,在当时冷饮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湖北沙市,租厂房,购设备,创建了他的第二间冰厂,生产线规模比安江冰厂增加近一倍。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创利税3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企业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张,他本人也完成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次资本积累。
“搏击商海,诚信创业”是袁文财的商业信条。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产品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次年二月,袁文财投资了近10万元购置一套先进的检验设备,聘请了专业人才,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从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不甘落后,争创一流
为了把金糯咪做成一流的冷饮企业,袁文财响应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于一九九八年二月,把三年以来的全部积累,投入到贵州,只身一人参与西部大开发,先后在贵阳钢厂、贵阳市白云区建设生产线。到二000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三年间实现平均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税200余万元。为当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促进了当地三产的蓬勃发展。
由于贵阳市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应贵阳市粮食局招商引资,于二00三年五月入驻贵阳食品工业园,从二00三年到二00八年累计投资3500万元,实现年均产值4000余万元。年均利税300万元。
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二00四年—二00八年连续获得贵阳市粮食局颁发招商引资贡献奖。“金糯咪”商标于二00六年—二0一二年被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袁文财多次被贵阳市评为先进民营企业业主称号。
四、饮水思源,报孝家乡
应中方县四大班子的邀请,袁文财同志于二0一一年回乡创业,在中方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糯咪企业入驻中方县文化产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1780万人民币,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800万元,占地36.5亩,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战,于二0一二年二月份建成投产,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设计生产线规模为年产雪糕、冰棒、汤圆、水饺10万吨。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4亿人民币,税金1000余万元。可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余人。为中方县经济贡献绵薄之力。
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二年五月
第二篇:创业先进事迹
2007年,从南京三江学院毕业的浙江xx姑娘xx,追随爱人来到xx区xx镇,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心心地拿着固定工资,双休、五一、十一&&法定节假日都有休息,悠哉悠哉地过着小资的生活。
然而不久,也许是身处寸土寸金的中国xx家纺城的原因吧,两个刚毕业大学生的心被火热的经济态势所点燃。当年底,小夫妻俩决定:下海!
下海创业
小夫妻俩商量了一下,把原打算在xx买房子结婚的50万元钱,拿出来买下了恒源祥企业要卖的一个拉链车间,成立了xx博源拉链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是艰难的。他们小夫妻既是厂长,又是车间主任,还是勤杂工。公司招聘了6个挡车工。对于拉链这一行,陈巧什么都不懂,又没有社会经验,怎么办?一切从基础做起,向车间里的员工学习请教,他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学徒做起,掌握熟悉每道工序的每一个环节。为了节约成本,创业之初,他们买了一辆三轮车,自己送货。
2007年,在xx市大学生人才服务中心和川姜镇政府的帮助下,陈巧他们在镇工业园区购了13 8亩土地,获得了xx市鹏欣大学生创业基金10万元,又在xx信用社贷款1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建设新厂房、购置新设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第三篇: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报1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报告
个人基本情况:
周香,女,1992年8月出生,汉族,群众,2010年七禧电脑学校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南皮乌马营镇许郎平村人;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文艺广告公司总经理;
于2010年成立文艺广告公司,累计固定资产15多万元,公司下属员工4人,都是高中以上学历。周香创建至今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先后与多家企业签定了长期合作关系,文艺广告公司正以蓬勃向上的精神,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创业历程
一、不让须眉
周香受家庭世代经商的影响,初中毕业后并没有选择高中大学继续深造,而是选择了先学习一技之长,然后再利用所学进行创业以达到经商的目的。所以在电脑学校里周香报的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这个专业在当今社会中找工作、创业都比较吃香。周香看到了这个趋势,经过他的努力学习,以非常好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周香先后在三家不同的广告公司工作,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在2010年经过深思熟滤并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周香的文艺广告公司成立了。由于经验丰富、稳重厚道、用心经营周香的广告公司很快就步入了进规,2010就实现了盈利,2011年收益更是翻了一番。认识周香的人都说,这姑娘比小伙子都强。
二、多元发展
香的文艺广告公司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以初见规模。这时的周香想到了多元发展,她看到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请婚庆公司做主持,敏锐的眼光告诉他,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于是又一个宏大的蓝图在她的脑海中成形了,何不让公司也加进婚庆服务呢?于是周香做调查,定计划,一步一步的向她的多元公司发展着,我们在此也祝愿周香的婚庆服务早日运行,为更多的新人服务,为社会添加更美丽的一笔。
第四篇: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
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深邃的观察力和前瞻力使他非常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企业稳稳占据广东制冷行业的科技制高点,成为执掌行业牛耳的人。何刚明,湛江水产学院制冷专业1982届校友,现任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以技术兴企业
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是由原广东省水产供销公司属下制冷行业各分公司的骨干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制冷工程有限公司,为广东省首家具有gc2制冷压力管道安装资格的民营企业。公司下设设备部,冷冻配件专卖部、商场、工程项目部、工程维修部和设计室等业务部门。
何刚明具有深邃的观察力和前瞻力,他看到制冷工程的不稳定性,决心从产品研发上打开制冷行业的新突破口。1997年他与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制冷设备厂,专业从事制冷空调设备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捷电冷机――蒸发式制冷设备、冷风机、冷水机组、风幕机、快速制冷冰机系列等制冷设备。
合资后的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在何刚明的精心领导下,经过5年的培育,研制生产的广华、广华夏乐斯等产品已成为制冷空调保温材料行业内的名优品牌,捷电冷机蒸发式制冷设备的节能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华德公司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成了国内市场的最新科技创新产品,有力地推动国内空调制冷行业的技术发展。2001年,何刚明凭着对国际保温材料技术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和公司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让华德公司率先引进日本设备,与欧美、日本几乎同步推出复合不燃铝箔的橡胶复合隔热材料,并在短时间内在华东、华南地区打开市场。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中国制冷空调暖通年鉴》中,广华夏乐斯作为国内隔热材料技术创新的代表被收录,成为国内铝箔复合橡塑隔热材料的原创者。2002年,华德公司与广州电器科学院组成联合研发新型a级防火隔热材料的实体,携手共同完成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4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全面展开。
二、向管理要质量
随着先进技术和专利产品及管理方式的引入,何刚明主导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了由英国皇家woa国际认证机构iso9001:2000质量体系的国际认证。2005年4月,公司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面对荣誉,何刚明与他的同事们始终保持冷静,他们决心要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继续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向用户献上性能更好、价格更低、服务更佳的空调制冷设备材料系列产品。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已覆盖到广东、湖南、上海、江阴、南京、北京、云南、广西等地区,涵盖办公大楼、大型商场、医院、药厂、酒店、会所、工业厂房和社会公共场所等。
何刚明还十分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目前,在何刚明所管辖的企业中,已有近40%的员工是残疾人士,2005年获得广东再就业先进企业和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全广东只有两家获得)的殊荣。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创业先进事迹
梦想,在沟壑里放飞
——记盐湖区上王乡郭村党支部副书记郭白娃
10月8日,秋日的阳光播撒在稷王山南麓的盐湖区上王乡郭村老猫凹的沟壑里。
湛蓝的天空,飘悠的白云,金黄的草木,黑色的鸡群,掺和着微微而来的秋风与此起彼伏的嘹亮鸡鸣,构成了一副令人迷醉的秋色。
这是大学生村官、郭村党支部副书记郭白娃放飞梦想的地方;这是启发和带领当地86户农民致富的基地。
“当村官就要为群众谋事”
郭白娃,男,中共党员,2007年9月作为大学生村官,他被组织选派到上王乡郭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当村官就要为群众谋事。”年轻的郭百娃心里这么想,更是这样做。进村后,他就开始了解郭村的村情,琢磨着群众致富的问题。
他在调查中看到:郭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种植小麦和杂粮。这里不仅产业结构单一,而且严重缺水,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
他明白,郭村穷在了沟壑纵横上,穷在了靠天吃饭上,而这里的地理条件谁也无法改变。
怎么办?郭百娃想到的是:事物有着两面性,沟壑纵横对于粮食生产是个不利因素,但它却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趋利除弊无疑是发展郭村经济的突破口。
郭百娃还发现,在郭村这个吃水条件差的地方,养牛、养羊、养猪水不好满足,但可以生态放养一些用水较少的鸡、鸭、兔。结合郭村土地宽广、沟壑纵横的特点,他把发展项目进一步聚焦到生态养鸡上。
“选择项目必须慎之又慎”
市场上鸡的品种有十多种,养那种鸡适宜呢?郭百娃确实感到为难了。他说:“项目选择的对与错是群众能否实现增收的关键,在选择项目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为了尽快给村民们选择出一条养殖增收的致富路,郭百娃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跑市里、上太原、去洛阳、到西安,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养殖信息。为了节省开支,每次出去他都随身带上饼子、咸菜和一壶水,常常是一天三顿饼子就咸菜,如果赶上火车晚点还要在候车室蹲上一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考察了解,郭百娃终于在陕西杨凌发现了一种产绿壳蛋的乌鸡新品种,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宝贵的特异性品种资源。绿壳蛋鸡的蛋壳为绿色,具有高微量元素、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胆固醇的特点,蛋内的主要营养成分都高于普通鸡蛋,一颗绿壳蛋在西安超市可以卖到两块钱,而在运城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
郭白娃倍感欣喜: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郭村农民致富的希望就在这个穿着黑色绸缎外衣的乌鸡身上。
“挣了大伙分,赔了没你们事”
从杨凌回来后,郭白娃顾不得旅途辛劳,加班加点地分析研究从杨凌带回来的乌鸡养殖材料,并用朴实易懂的话把养殖技术整理出来。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郭白娃在村里召开了乌鸡养殖推介会。会上,村民们你一言他一语,问个不停,不少人认为在郭村养殖乌鸡是可行的。
然而,在第二天定鸡苗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交购买鸡苗的钱。
一位村民还对郭白娃说:“你是大学生,又这么年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拍屁股走人了。万一养鸡失败了,让我们咋办?我们又从哪里找你哩?”这让满心欢喜的郭白娃心头一凉,但他觉得群众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村民们收入微薄,万一养鸡不成功,折了本钱,无疑是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
想着杨凌绿壳蛋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再看看眼前没有一个村民愿意投资的冷落场景,郭白娃焦急万分。思虑再三,他决定自己投资,带头搞示范,风险自己担,有了效益大家享。
为了带领村民发展乌鸡养殖,郭白娃从父母、亲戚、朋友那里凑来了四万元启动资金。郭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4月由郭白娃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以“发展特色养殖,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并与当年5月份购回6500只鸡苗,在老猫凹开始了生态放养。
为了把鸡苗养好,郭白娃吃住在沟壑里,昼夜观察,精心喂养。由于生活条件差,馒头就葱常常是一顿饭,几人轮流睡一张床,跳蚤咬得身上直痒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郭白娃摸索着养殖技术,认真记录每个细节。一开始,由于养殖经验缺乏,技术不熟练,不时出现鸡苗伤亡现象,最多一次死亡百余只幼鸡。郭白娃自责对不起这些小生命,对不起合作社的社员,更对不起支持他创业的所有人。
郭白娃是个不服输的小伙子。在养殖乌鸡中,他看书籍、上网络、到现场,多方学习,掌握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多,合作社的养殖场管理日趋科学化,养殖效益逐步得到提高。
“脚下的路还得好好走”
当手捧着第一颗绿壳蛋的时候,郭白娃百感交集,即高兴又惆怅,喜的是艰辛的努力总算有了收获,忧的是怎样才能使绿壳蛋卖个好价钱。
为了打开销路,进入高端市场,郭白娃为他们的产品注册了“上王凤”商标,鸡蛋外包装也申请了国家专利。由于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的很到位,上王凤绿壳蛋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绿壳蛋畅销到三门峡、太原、并打入了北京市场,乌鸡养殖前景一片大好。良好的效益,也吸引了周边乡镇的一些村民,他们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不到两年功夫,郭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有8个养殖厂,86家养殖户。同时,还在上郭乡、冯村乡建立了养殖基地,总放养量达到2万余只。
三年来,郭白娃扎根基层,积极创业,为郭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获得“运城市团市委青年创业明星”和“盐湖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称号,并在全市大学生村干部“闪光的青春”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