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王建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全文5篇)

王建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全文5篇)



第一篇:王建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相关历史事实

2、认识三大改造的意义

3、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评价历史事实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ppt1

二、揭示课题:ppt2

三、自主研讨:ppt3

四、整体把握:ppt4—ppt5

五、分析归纳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ppt6—ppt11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ppt12

(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ppt13—ppt25

六、总结回顾:ppt26—ppt27

七、巩固练习:ppt28—ppt29

八、拓展思考:ppt30—ppt32

第二篇:第五课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板书)

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巩固,练习。

1、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掌握应该识记的基本史实,没理解的内容举手提问,时间为三分钟)。

2、完成课堂训练题。

3、完成《自学指导用书》本课练习

附:板书设计

教后感:

第三篇:第五课三大改造

第五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讨论:对农业改造采取了什么方式?

3.讲讲“鸡毛上天”的故事

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的高潮,----年农业、手工业改造完成二、公私合营

1.讨论:什么是公私合营?

2.-----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出现了-----高潮

3.-----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说说当时全国公私合营的情况

5.到-----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6.讨论: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一、良好开端与失误

1.-------年,中共八大召开

2.简述中共八大内容和意义

3.----年,党提出了“-------、-------、------”总路线

4.讨论:如何评价总路线?

5.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失误有哪些?严重失误和主要标志是什么?

6.介绍大跃进、人民公社代运动的有关情况

7.探究: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失误原因有哪些?有哪些经验教训?

8、分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我国是怎样度过这个难关的?

9、讨论:课本动脑筋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在全面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涌现出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第四篇:第五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草案)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二、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学习过程:

㈠ 自主学习导学

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

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

4、阅读理解三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合作交流

对以上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互相帮助对方不会问题小组选派代表收集共性问题交给老师,最后巩固记忆。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

①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③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三、拓展延伸

如何评价三大改造?

四、系统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节问题

原因:形式: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 形式:意义 政策:结果:

五.当堂检测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人民公社成立

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A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A 1956年B 1954年

C 1955年D 1956 年

4、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

A.1952年底B.1954年初 C.1955年底D.1956年底

5、“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A、公私合营B、赎买

C、建立生产合作社D、全行业公私合营

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7、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理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10、下列事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企业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D.工商业公私合营

11、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A、市场需求增大了B、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政治环境变了D、实行了公私合营 六.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掌握了

第五篇:第五课 三大改造

第五课 三大改造

by初二六班王忠晟

1、到国家基本完成了对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转变为的任务。

2、土改后,当时的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还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建立、参加。

3推动了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从国家对逐步发展企业的5、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即按全行业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7、在农业改造中,土地等生产资料的8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答案:

1、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业合作化手工业1956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5、赎买政策公私合营和平过渡

6、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所有权8、1955合作化1956年初公私合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