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简单的经历,不简单的体会
——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紧张的期末考试刚结束,我们就进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最后准备阶段,7月12号乘车驶往吴川市黄坡镇福岭小学,进行支教活动。
福岭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生活条件比想象中的还要差一点。我们要八个人挤到一个小房间睡地板,没有风扇,连手机充电都有困难,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水池,打水的话要到几百米远的地方,蚊子飞蛾特别多,我们的生活非常不方便。
我负责后勤组和晚会组,每天我都安排队员准备早餐、午餐和晚餐,米是小学生们从家里带过来的,我们吃的菜要到很远的市场去买,平时的饭菜都要我们自己亲手做,我们很多队员连厨房都没进过,更何况现在还是大锅菜、大锅饭,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充满挑战。晚会组的工作重要而复杂,每天我都会抽时间在各个节目排练的时候去看看,看着每个节目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进步,心里充满甜蜜。我们克服了学校硬件设施很差的困境,我们没有音响、没有正式的排练场地,只能在课室排练,口号节拍都要老师自己喊,在每天都是30度高温以上的煎熬下,我们坦然走了过来,看着小学生们每天都在进步真的很欣慰,看到队员们辛勤的汗水真的好感动。
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很多的感触和体会。
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总会有要分配的时候。通过这一次的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我还认识到了宽容和开朗的重要
性。紧张繁琐的工作会让人心烦意乱,我们要学会调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始终激情饱满和认真对待工作。
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下乡为的是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为出社会做了一条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够领略到当中的道理,不要为了三下乡而三下乡。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
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08机电:000
2010 年 8 月 29 日
第二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临床医学系 10口腔医学301 郭煜彬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为了响应学院的号召,践行“红色旗帜在我心,争先创优投实践”,暑期我参加了学院临床医学系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当初报名参加并不觉得短短几日里自己能得到什么锻炼,而是源于某总理的一句话:“我的大学暑期都是在乡村里度过的”。燃烧自己的激情青春,用热腾的热血,去浇灌青春之花,让自己暑期过得有意义,使这盛夏如金秋般硕果累累。如此想一想都能令人兴奋、激动,于是我下定决心参加。有些出乎我意料,“三下乡”虽然是时间短暂,但让我得到很多锻炼,获得很多欢乐,获益匪浅啊!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智慧和知识最终践行于社会才能用得其所,而且人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培养能力,弥补不足。这正是符合了我们这类学科的主旨,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在我们还没放假之前,我们服务队就开始着手筹备为7月9号那天义诊活动能够如期举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例如画海报、制作传单、制作调查问卷、准备器材、活动现场的采点等等。据社区管理中心的刘主任介绍社区里面有两个孤寡老人,为此我们准备了些礼物给这两位老人家。
9号早上8点义诊活动开始了了,最辛苦的是同学们,大家一大早6点从学校出发,7点到达铺前社区,这个社区是和我们临床医学系共建的,所以我们以前在商量义诊地点的时候,铺前社区优先考虑。经过了半个小时的精心准备还有社区管理中心刘主任的配合,“红色旗帜在我心,争先创优投实践”一开始就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关注。居民们都来询问你们一群小伙子是来做什么的呀?我们现场的同学解释了一番他们才知道我们的活动详情。此次活动内容有:测量血压、测血型、色盲检查、健康知识普及还有问卷调查。其中测量血压和测血型成为此次活动的最大闪光点,此外分发传单的同学们积极引导居民就诊,同调查问卷与义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位同学都竭尽所能,发挥平时所学,耐心的回答居民的提问,也为义诊增添了亮点,不少慕名而来的居民更是络绎不绝,同学们热情认真的态度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这其中有几个小插曲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有一个中年妇女明明知道了自己的血型,还是来给同学们试验一下,当然同学们所检测出来的结果与她所知道的结果一模一样,并受到了这名中年妇女的赞扬,这说明我们的技术是过关的。一个小朋友被他妈妈拉过来测血型,在我们同学正要扎手指头的时候,把手缩了回去,这小朋友经过这样的几次挣扎之后,直接跑回去了,挺搞笑的。还有两位年轻的男子路过时,也过来凑热闹,在面对测血压和测血型的时候反生了争执,到底谁先谁后呢?那个时候一个中年妇女直接给他们说有什么好争执的,一起测不就好了„„
看到居民在现场询医就诊的场面,做为医学生,我们心中感受颇深。虽然天气炎热,但我们愿意用我们青春、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位就诊者。无论有多么疲惫,老师和同学们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微笑,可以增强首次见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可以提高人的受欢迎度,就是这样的微笑、同学们的热心服务,让前来咨询的居民们个个满意而归。整个义诊,让我感动的,是大家的热情,更要感谢的,是当地居民们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他们给予我们的,有物质上的支持,而精神层面上的动力,更让我们干劲百倍。持续义诊了一天,我们十几个人,累了,但我们为大家服务,我们赢得人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我们更加明白到了当一名医生所需要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精湛的医术。白大褂只有一种最纯净的颜色,为我带来的,确实思绪万千„„
第三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今年的夏天酷热如旧,今年的雷雨急骤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拥有不同的感动。我们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院团委的支持和系党总之的带领下,肩负着实践党的重要思想,在xxxxxx附近一建筑工地的三下乡活动已经圆满结束。
下乡当天组织去工地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走到半路却已经是暴雨如注。然而恶劣的气候也没有阻止同学们的决心,在雨中,我们成功的完成了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施工的各个环节,混凝土的搅拌,砌砖,配钢筋,也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工的辛勤与伟大!
实践的第一天,工地的负责人向我详细地介绍了作为一个建筑工人应该了解的必要知识。使我初步接触了混凝土的制备与搅拌。混凝土的制备包括了混凝土的配制与混凝土的搅拌,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混凝土的配制还包含了混凝土的设计配合以及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是根据实验室的设计配合比提高一个数值,并有95%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施工配料计量必须准确,才能保证所拌制的混凝土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混凝土的搅拌,要获得均匀一致的混凝土,必须对其原材料充分搅拌,使原材料彻底混合。工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一般采用机械搅拌,一般要注意搅拌时间的控制,以及送料机时间的控制。当一名建筑施工员很关键的在于如何控制进度,如何及时地把配料配送给泥水班、钢筋班、木工班的工作人员,使他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施工员要做的事,就是要调合好三个班主的工作时间,不能出现一方停工的现象。比如一天内两栋楼一幢要浇筑柱砼,一幢要浇筑砼,应先安排浇筑哪一幢才不会使进度慢下来。只有先浇柱砼的方案会好一点,其实本应避开两幢楼一起浇混凝土的。在实践期间,我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尊重实习指导人的指导和安排。一进入工地,首先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看了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了工程的类型、结构形式、工程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的特点等,还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工人的素质,及目前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方案措施。通过看施工图,现场调查,与工人及技术人员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即知道工程已完成了那些任务,还有那些任务要完成。在任何工程整个建设过程中,土建施工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白整个施工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基础到主体,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工程稳定,基础打不好,主体干的再漂亮都无法改变整个工程的命运,基础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工程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建筑从立项开始就决定了它的使用功能,设计只是为了完成它的功能要求,施工才是实现它的价值时期,也是一个资金消耗的主要过程,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它的质量,所以遵守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要求。
在实践期间里,对我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工地现场施工员、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之下,以及自已的努力积极参与工作,让自己对整个基础的做法,标准层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而且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实际施工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整个实习的过程时间虽短,但让自己知道了如何当一名好的施工员。整个实习的过程也让自己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也让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充满了动力。工地虽说是苦了点,但也让自己明白了
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充实了我的暑期生活,更让我在活动中了解了国情受到了教育、服务了社会、增长了才干。同时,“三下乡”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也让我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要想尽快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绝不能只埋头于书本之中,必须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学会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土木09-1班
王涛(200910606127)2011-8-31
第四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学习党的精神,感恩党,以及借助新圩镇成为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之一的契机,我们**大学管理学院一行五人自行组建一支实践队“生态新圩队”,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新圩镇了解新圩的发展现状,然后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老师的指导,为新圩镇的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当代大学生,这次新圩镇之行让我大开眼界,了解了一些课堂上不曾学过的东西。
首先我们很荣幸进入银鹭集团参观生产线,在他们热情的接待下我们感受到了银鹭企业敢为人先、勤劳拼搏的精神以及温馨的企业文化氛围、负责任的企业形象。银鹭集团获得的荣誉如此之多让我们深深感叹,也为她所处的朝气蓬勃亦不失优雅庄重的环境所吸引,全然不见恶臭的溪流等环境污染!
之后我们在新圩镇文化部***主任的热情接待下参观了新圩文化展厅,了解了新圩的发展规划,以及在与政府工作人员的交流下了解了新圩镇目前在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存在的优势。蔡主任和蔼可亲的笑脸充满对新圩的自豪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新圩人对未来的憧憬。当然他们非常重视我们的实践活动并且希望我们的劳动成果能够对新圩镇有所帮助,我们将更加努力回报他们的热情接待!
另外,我们在新圩镇当地同学的带领下深入新圩几个村庄了解了农业的发展现状,呼吸农村清新的空气、感受农民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新圩将会为我们展现她更具魅力的面貌!
第五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一路在进步
2012年7月7日,在队长的带领下,我和我们服务队其他30多位队员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这片民风淳朴的土地——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寿场村寿场中学,我们高举着“三下乡”的旗帜,骄傲地在心里向自己大喊着“我们即将在这个骄阳似火的七月,这个挥汗如雨的季节,在这里开展我们8天无憾的征程!”
在举行了开班仪式后,我们各个队员都按部就班地开展了自己的工作,无论是第一还是我们的特色课程都进行地很顺利。因为学生们都很乖,通过和学生们的沟通,看着他们那张稚嫩的脸庞,我可以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无限激情,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的过去,曾经的我们也是在那样地朦胧、羞涩过,尽管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那种奋斗的青春岁月。
在上第一节课时,当我向他们询问道:“你们想上大学吗?”本以为会是得到鸦雀无声的回答的我被他们那洪亮的回答:“想!”所震撼。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我看来,单单为他们讲授我的学习经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课本的知识还是不应该落下,所以我还是利用了剩余的时间向他们讲授了新课。考虑到上课的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我先以设问的形式导入教学,同学们的积极回答让我的课堂气氛甚是活跃。同时,在教学过程,我穿插了其他相关的知识点,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为他们建立数学各个知识版块的联系纽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的课堂在愉快结束,也让我学习到一点:一节好的课堂,作为领导者,我们可以将授课合理分配为几个方面内容进行,各个方面的内容建立联系的桥梁,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同学们吸收、消化我们所讲授的知识。
那是我参加下乡第一节课,它对我的意义、影响很大: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义务、责任,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同的想法、观点。也是由于这一节课,帮助我安排的接下来课程,更提高了我个人的师范技能。而且,我也会不断检讨、逐渐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主动地融入我们的教学当中。
同时,在队长邱艳芳的师姐的委派下,我担任了调研组组长,在前期工作中,为吻合我们队伍下乡的主题 “奉献爱心,感恩社会”以及联系时下农村生活的热点,使得调研工作进行得更加有意义,我组确定了以“探寻科技踪迹,引领发展潮流”的调研主题,开展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科技进步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其中,调查方法有二:
1、调查问卷法:向村民们发放问卷,收集资料。我组决定将收集资料分为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中年、老年)以及不同职业(学生、老师、群众)进行分析总结。问卷总数为130份,有效问卷数为121份。
2、访谈法:走访村民,耐心与村民谈论相关问题,并细心做好笔记。
为收集到更广泛人群的意见以及更全面地开展调研活动,我们决定分两次外出进行调研——分地点挨家逐户地进行采访调查。可是,不管哪一条道路,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个别村民对陌生的调查抱有怀疑、猜测的态度。所以,我们在访谈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村民的拒绝,但是,我组成员并没有气馁、并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带去的130份问卷,当然其中包括作废、丢失等在调研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问卷。
很幸运地,第二次调研时出发后,我们首先在学校里的教师宿舍楼里进行了访谈,经过与老师的交流,我们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关于我们调研内容的,更有关于社会上的现象分析、关于处理现实中种种问题的方法。毕竟,作为师范生的我,老师的教学经验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老师的社会经历也为我日后涉足社会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两次调研的成绩并不相同,第一次外出的问卷回收率比第一次高,因此,我们猜想:也许是时间选取的问题,又或许是地点不同的原因等等。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很满足地大步迈回学校。因为在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开展一项工作所要考虑的种种因素。
然而,在调研工作的后期,统计数据是最为扰人的环节,因为时间已走到下乡的尾声,每位组员都有许多后期工作需要跟进,特别是准备14号的文艺晚会。因此,统计的工作只能暂时放下,最后是在结束下乡后,我把所有的调查问卷带回了学校,利用在回家前的时间,在宿舍里把所有数据统计好,并整理成表格发给组员们,为他们开展撰写调研报告提供方便……
我们的下乡方案中有10个特色活动,其中——组织队伍外出慰问老人。毕
竟,并不是每位队员都有机会外出慰问(每小组派两名组员出席),因为名额有限嘛,所以尽管是冒着烈日,冒着被暴晒的我,依然很是激动。
我们这次外出共慰问了3位老人,其中,最为我揪心的是第2位老公公,当我们看见公公时,他是从自己搭的一个小木棚里“爬”出来——那是他的厨房!而迎面扑过来了一阵味道,一阵发霉、腐烂的味道,当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我哽咽了。在我们为公公送上水果、大米时,公公用颤抖的手紧紧握着我们的手。那一刻,一切尽在不言中......总而言之,在这次三下乡过程中,我很好地利用了我的专业优势,担任了初三级的数学老师;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担任了舞蹈课的小老师;更为了全面地锻炼自我,担任了调研组组长,宣传组组员等。而我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在空余时间帮助其他组员。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的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
我相信,我们的后期工作一定会在圆满中落下帷幕!
我更相信:我们一路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