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1
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度工作汇报:
征地180.7亩,拆除合法建筑9户,共7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户;2011年完成了新街道的绿化、管网铺设及通信、通电线路预铺设工程,完成两座过河桥涵的桥墩工程,街道路网已行成。计划2012年3月份完成路面油化和亮化工程,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1314万元。
2012年度工作计划:
2012年1月份,镇党委、政府制定并下发了2012年度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规划,2012年的资金投入计划如下:
(一)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250万元进行原坐窝煤矿前235米二期街道建设;投入80万元进行河道改造;投入30万元进行公厕建设;投入68万元拆迁合法建筑;投入280万元进行旧城区街面油化;投入300万元进行新区街面油化;投入64万元进行旧城区排污管道安装;投入146.8万元进行旧城区人行道青石板安装;支付235米二期街道征地费用48万余元。
(二)房屋建设及建筑风貌发改造
投入328万元改造旧城区居民立面,以西北民居风格为主;投入416万元改造新城区居民立面,以西北民居并融合箐苗风格
修建。做到每一栋房屋都统一设计。规划区范围内附属设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风格与镇区的建筑风貌协调统一。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投入200万元进行车站建设;投入80万元进行农贸市场建设;投入100万元进行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政府行政中心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水厂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580万元进行幼儿园建设。
(四)绿化美化亮化建设
投入28.56万元进行旧城区绿化;投入150万元完成山体公园建设;投入150万元进行广场建设。
2012年小城镇施工计划如下:
(一)、2012年1月已完成二期征地22.878亩,2至3月:完成征地拆迁并支付相关补偿。完成政府行政中心、车站、农贸市场平场及一期油化亮化工程。
(二)、2012年4至6月:完成河道治理、旧城区排污管道安装、广场建设、山体公园建设。
(三)、2012年7至9月:完成旧城区立面和部份新城区立面改造、公厕建设、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旧城区人行道板安装、旧城区绿化、235米二期街道建设、水厂建设。
(四)、2012年10至12月:启动车站、政府行政中心、污水处理厂建设。
第二篇: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口播:为大力迎合毕节市城镇化带动战略,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味,纳雍县张家湾镇紧锣密鼓地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
纳雍县张家湾镇以“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为建设思路,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产业结构合理,具有现代化功能和设施,集“山、水、桥”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性集镇为建设目标,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三块同步打造,一是对新建经贸大街拟房屋统一规划,按照黔西北民居和张家湾镇箐苗独有的建筑风格及服饰元素进行建设,二是对新建维河小区统一设计,以现代化商住房小区风格进行修建,三是对山体公园的建设,让当地老百姓在闲暇之余休闲娱乐。【纳雍县张家湾镇党委书记 陈兰华 同期】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自去年5月份启动以来,按照“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目前路网建设基本结束,即将油化。今年,我们将围绕“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提升城镇化率的总体目标,强力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尽快完成路网的油化、亮化及延伸扩展工作,使新区路网达3.5公里;二是尽快规划启动经贸大街箐苗风情特色民居建设及维河小区现代民居建设;三是进一步改善长为一公里的张维山体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旧城区绿化建设,维河小区内河道治理绿化工作;四是全面启动小城镇内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张维广场和维河广场建设,推进已立项的车站建设、农贸市场建设、行政中心建设以及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建设;五是进行
旧城区改造工程,进行农贸街人行道建设、旧城区房面里面改造,全面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工程,使我镇城镇化率上升3%以上,为纳雍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截止目前,张家湾镇已累计完成投资1738万元。
纳雍台 邹阳 周礼江
视频在非3 2 月22日
第三篇:马场镇201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马场镇201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
工 作 总 结
一、马场镇基本情况
马场镇位于大方县城西部,距大方县城37㏎,东邻小屯镇,西抵鼎新乡,南与纳雍县接壤,北与高店镇相连,全镇总面积为132.16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182个村民组。全镇总户数12571户,总人口47286人,其中少数民族有:苗族、菜族、穿青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共16417人,占总人口的36.3%。马场镇交通便利,方纳公路、马九公路和牛场公路横穿我镇,11个村已基本修通通村公路。
我镇是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九洞天必经之路,境内风光优美的吱嘎阿鲁湖环绕而过,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生态畜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二、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
马场镇在2011年被列为全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以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富镇、科教兴镇的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小城镇建设会议,使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至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并把相关任务列入镇、村干部百分考核中,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以及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主要做好:“三个推进”:
1、会议推进。镇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每10天召开一次汇报会,加大对城镇化建设工作调度及经验总结。
2、督查推进。由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成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
3、考核推进。把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城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纳入目标管理,每月对城镇化建设工作严格考评,制定考核奖惩细致,对工作开展得好领导干部给予奖励,对完成得差严格追究责任。
(三)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委托毕节地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以积淀深厚、丰富的彝族民族文化为主题,挖掘和彰显其他民族文化,对马场镇小城镇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使其具有多彩的民族性、富含生态的旅游性、产业发展的长远性等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反复多次对马场镇特色小城镇定位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多次召开人代会和全体乡村干部会,广泛听取代表及群众意见,形成整体科学规划,群策群智抓建设,争取基层民意基础,增加规划的可行性。
(四)整合力量多方协作,干群一心狠抓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是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全体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建设户筹集资金,对资金短缺的建设户提供贷款方便,最大限度的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宣传促动、行政协调、政策带动、农民自建、商
户联建和投资者开发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并正确把握危改政策,注重危改资金与五园新村、黔西北民居、特色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完成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
(五)立足长远、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完善功能。在注重特色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积极完善功能,逐步推进城镇现代化,让广大人民享受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依托规划,注重产业发展,继续巩固烤烟种植产业、稳妥推进煤炭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及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拓宽第三产业规模,使小城镇住户住得起、住得好、会享受、会发展。
三、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区、全县城镇化推进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我镇特色的城镇化路子,以“工业强乡,城镇推动,加快发展,加快转型”为工作目标,认真部署我镇城镇化建设工作,目前,随着我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着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一棵树村、白泥村、马场村等公路沿线的街道房屋亮化改造得以整体推进,街道形象得以改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明显增加,各种市场经济贸易更为繁荣,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目前,黔西北民居农户改造及街道建设
步伐加快,黔西北民居实施800户,目前已完工360户,一律按照彝族风格和苗族风格来打造建设,街道两侧进行正立面改造,突出了民族特征,彰显了民族文化。
(二)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建设,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稳步发展煤炭开采、烤烟种植两大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养殖业、特色经果林种植产业,培育中药材产业,发展生态农业。
我镇是通往纳雍县、水城县、牛场乡、鼎新乡、猫场乡等县乡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境内有合法煤井2口,其中1口就在小城镇建设所在地的一棵树村,全镇有合法砂厂6个、大型养殖场4个、特色种植示范基地5个、经果林基地3500亩、中小型超市4家、各种商铺620余户,经济贸易活动较为繁荣,外来经商、务工等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可以说,发展的硬件需求推动了小城镇建设。
(三)小城镇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对镇区道路的建设,以及乡村通组道路硬化“一事一议”工程的实施,全镇街道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了98%,改善了交通,方便了群众出行;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新建和完善了水、电、路、讯、医院、文化广场、车站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了城镇化农户的生活水平,既推进了全镇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年来,我镇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的落实,安装了115盏路灯;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1座(基建中)、街道“白改黑”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小广场建设正在紧密施工中;完成了综合文化站、医院、老年公寓等的建设;改扩建了
410米长、13米宽的街道道路(另,农贸市场、小公园、垃圾处理站等项目已经纳入规划设计);实施生态文明家园 “黔西北民居”建设800户,目前完工360户,统一按地区规划设计院设计图集改造施工,准确定位,突出民族元素,注重创新及特色,永葆特色小城镇建设生机。
四、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贸易物流的开发。根据我镇处于连接纳雍、水城等县乡的交通要道之上的优势,我镇将加大对贸易物流行业的投资力度。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镇已成为周边县、乡农副产品的商贸集散地,在此基础上,我镇将继续发展,成为辐射更广区域的贸易物流中心。二是组织部分干部及群众到小城镇建设搞得好地方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信心,进一步充分认识狠抓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是进一步整合多方项目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小城镇的亮点工程,达到树点带面的示范带动效应,用实际效果感化群众,消除群众不支持不理解的抵触情绪。
我镇是九洞天风景区景点的交通要道、境内的吱嘎啊鲁湖景点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开发空间较大,随着大方至九洞天油路改造、马场村街道整治工程、马场至裸朵河(吱嘎啊鲁湖)的旅游道路等项目的开工,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必将迎来一个更为崭新的局面。
第四篇:XX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XX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XX镇地处临湘市中部郊区,距市区仅8公里,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6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密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建于明清的XX老街保存完好、荆竹山郁郁葱葱、千年古刹圣水寺古色古香。境内交通道路四通八达,紧邻长江航道,最江公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临鸭公路横穿全境。通讯、电力、医疗卫生、教育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我镇以此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城镇建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增强城镇综合功能,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小城镇开发建设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坚持把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完善了建设领导机制。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的中心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成立了由镇长牵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各项工作任务完
成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严格考核,重奖重罚,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和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2、着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共投入1300万元对全镇21个行政村,共100多公里农村道路进行水泥路面硬化,构建了一个涵盖全镇的乡村路网。二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2007年,镇卫生院投入20万元引进b超等多种医疗设备;2008年,投资100万元兴建住院楼。目前全镇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疗设备较齐全。三是突出软环境建设。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就小城镇的管理体制、资金、土地、户籍等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外地客商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进一步强化亲商、双赢、诚信、公正和人人都是环境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环境的改善,引来了项目和资金,目前共引进XX家具厂、飞翔龙舟等项目11个,引进资金96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XX镇的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小城镇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效
1、城镇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小城镇的建设在为农业、乡镇企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
展,极大地拉动了城镇经济的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9亿元,较上年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68元,较上年增长418元,完成财政收入455万元,较上年增长11%,社会各项事业得以全面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镇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意识形态问题,过去未得到开发,一直是一个传统的老农业乡镇。近年通过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建设,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加快,使旅游产业逐步走向正规,成为我镇的优势。
3、城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去年城镇化建设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其中完成新商贸市场建设,完成镇影剧院修缮维护工程,完成镇垃圾场建设,8名保洁员进行全天候保洁。通过实施 “见缝插绿”工程,在主要街道两侧栽植树木200多株、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城镇自来水改造工程已完成,城镇居民饮用水有了安全保障,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100%。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提升”。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我镇小城镇建设是成功的,效益是显著的,但是国家的扶持资金有限,吸纳民间投资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大量的建设资金是政府通过银行贷款、借款等形式举债筹集的,对进一步开发建设小城镇,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和问题。建议上级政府能在小城镇专向建设资金上继续给予一定的扶持,使我镇小城镇建设能全面完成。
第五篇:镇小城镇建设“两个100”工程汇报材料
**镇小城镇建设“两个100”工程
汇 报 材 料
今年以来,我镇以融城建镇为方针,以规划先行为原则,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充分挖掘内力,不断吸引外力,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就今年的城镇建设“两个100” 工程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安排情况
我镇坚持把小城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完善了领导机制。镇领导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及“四个一”工程,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规划、土地、城管、驻地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和“四个一”工程项目的实施。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至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并把相关任务列入村干部年终考核,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及以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工作进展情况
1、集中居住区建设。计划在我镇光荣院、兽医站两地进行地块开发建设,涉及土地总计75亩。目前,群众工作已基本做通,评估工作已经结束,近日将出评估报告,土地
测绘工作已进行实地测绘,下一步即可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5月底6月初一期工程可动工建设。
2、街道集中整治。镇区主要街道的下水道生态砖、路牙石、门头店招已开始清理,建设局专家已现场勘查完毕,并设计图纸,近日将优选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4月可动工建设,预计6月初完工。绿化已到位,增植女贞300余棵。
3、基础设施建设。下一阶段我镇将聘请相关专家对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三、存在问题
1、上级的扶持资金有限,给小城镇建设及“四个一”工程顺利推进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和问题。
2、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3、小城镇管理力度还需加大。
四、工作打算
1、严格执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城镇性能与职能,建立良好的城镇形态。
2、强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安排各项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
3、进一步改善城镇生活居住环境。加强管理,全面推行落实环境卫生治理目标责任制,提高居民卫生意识。
4、结合今年的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进一步做好新农村规划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