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XX镇XX村文明生态村创建计划五篇

XX镇XX村文明生态村创建计划五篇



第一篇:XX镇XX村文明生态村创建计划

XX镇XX村文明生态村创建计划

为了响应省、市、镇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号召,根据我村实际,制定本创建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目标要求,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深入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共创文明生态村,并力争在全镇起示范作用。

二、组织领导

成立“XX村创建文明生态村领导机构”,组长:xxx(村支部书记),副组长:XXX(村委会主任),成员:XXX(村支部副书记)、XXX(村支部副书记)、XXX(村委会副主任)、XXX(村委会副主任),XXX(村党支部委员)。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由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内容

(一)生态经济建设。创建无公害瓜菜基地3000亩,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香蕉、海水养殖等产业。兴修水利,开荒造田300亩,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二)生态环境建设。编制新村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好4横8纵村道,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种花植树,美化环境。绿化庭院;特别是重点建设好两条主道排水沟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工作,造建设整洁的村容村貌,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民房,完成改水改厕任务,推广沼气使用。

(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高标准的村级文化中心(包括办公场所、文化室、广播室、图书馆、蓝球场、排球场、宣传栏等);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建设标准化的村务公开栏。开展以生态文明、社会公德、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崇尚文明,反对邪教,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创建项目及完成时间

(一)生态经济

1、创建北沟园反季节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3000亩。2010年以市级标准创建,2011年以省级标准创建。

2、高标准高质量在公道坡开荒造田300亩,2010年3月份开始,8月份完成。

3、引导发动群众种植香蕉1000亩,2010年6月份完成。4、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

(二)生态环境1、2010年计划实施项目

(1)硬化3条主道的排水沟,须浆砌石720M3,(每条主道长400米),约需资金10.82万元,8月30日前完成。

(2)绿化村道共10条,种树1500株,投资2.25万元,8月30日前完成。

(3)村道填土方,10条道路共长5200米,各宽6米。填土20公分厚的红土,需土方62400M3,约需投资 6.24万元,8月30日前完成。

(4)日供水50吨的自来水塔工程,今年内要完成挖井及塔体工程,需投资20万元。

(5)民房建设,要求靠国道边一行今年内盖上新房,且建好的民房,家家户户院内种花植树。

(6)完善村文化中心设施,补种花草树木。

2、2010年计划实施项目

(1)新村内4横8纵道路两边挖排水沟,硬化两条排水沟,需要资金9万元。

(2)完成自来水工程,把自来水管道拉进家家户户,需要资金20万元。

(3)两条主道边要盖上民房,且新区内所有农户都完成改水改厕,多数农户使用沼气。

3、2011年计划实施项目

(1)硬化两条村道排水沟,需要资金9万元。

(2)新村安排的基地有80%农户用地都要盖上新房,每户庭院都植树种花草,改水改厕,使用沼气。

(三)生态文化

1、建立标准的村务公开栏,实行村务财务公开。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

2、全村拉通广播,设村广播室,6月30日前完成。

3、建立村图书阅览室、宣传栏,6月30日前完成。

4、全村用上有线电视,12月30日前完成。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领导机构成立以后,按目标、项目落实到人,逐项完成。村书记、主任直接抓文明生

态村建设的具体落实,负责发动群众集资投劳,自力更生,群策群力把自己的家园装扮得更加靓丽。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广泛参与。从4月份起,要利用广播、标语、墙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让群众懂得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好处,积极主动地参与共建设美好家园。

(三)落实创建资金及筹措来源,确保资金落实位。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初步计划总投入150万元。我们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发动社会各界和包点单位捐款、捐物支持,做到以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让XX文明生态村早日在全镇起到示范作用。

第二篇:天堂镇天堂村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天堂镇关于创建省级生态镇 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

天堂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建生态镇的精神,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牧业规模化、村庄小康化、旅游生态化的协调发展之路,开展了生态镇创建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创建,达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目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10年人均纯收入4150元,高于创建标准中西部的4000元标准。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85%,全镇3251户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全镇多数村民安上各种封闭式的清洁厕具,全镇卫生改厕率不断提高,全面取消了露天粪坑。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为80%。村内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并送县城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5、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5%。全镇多数农户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管网,排入天堂镇污水处理场。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天堂镇为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禁止引进一切工业型项目。

7、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0%。全镇以发展农村沼气为重点,普及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实现太阳能等多种能源互补,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8、农膜回收率达90%。天堂镇针对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中农膜使用污染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引导限制使用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以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二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推广一膜两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三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9、天堂镇大力实施秸秆粉碎饲料、秸秆沼气原料等综合利用工程,努力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10、大力新建沼气池,以点带面来发展沼气池建设,以减少畜禽粪便的污染。养殖废物通过沼气池和还田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11、为提高我镇绿化覆盖率、绿化水平和河道的综合整治,我们通过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在道路和村庄规划区、河岸实现全面绿化,以达到绿化、美化、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以上措施,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8.6%以上。

12、天堂镇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依托优势产业带建设,实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加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比例已达到标准。

13、天堂镇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连续多年低于全县水品。

14、全镇在改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采取了系列措施:对耕地,除增施厩肥、有机肥外,还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经县农业部门检测,我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

15、全镇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生态保护认识加深,对生态镇创建工作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对现阶段生态镇创建工作非常满意。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9%。

二、结论及分析

以上数据显示,天堂镇通过生态镇创建,使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规范。村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改水改厕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水冲式厕所的使用,不但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地,而且对净化水质、防止传染病、阻断传染源意义重大。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居住环境。

第三篇:XX镇XX村创建生态村工作总结

XX镇内学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

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县环保局、城建规划局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XX镇内学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村里建起了文化室、卫生公厕等一批公共设施,改造了主要道路,村巷道及排污管等一批基础设施,村里环境质量和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全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计划生育率100%;饮用水合格率100%;清洁能源利用率7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l00%;绿化覆盖率64%,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村民生活舒适,平均寿命达70多岁。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马山县XX镇,距县城2公里,距离XX镇政府2.5公里,210国道公路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村委会辖1 6个自然屯,16个经联社,31个村民小组,1013户,人口4302人,农村劳动力2200人,耕地面积2470亩,其中水田900亩,旱地157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05元,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

二、主要措施

一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指标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做到“五到位”。

1、重视到位

为抓好抓实内学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书记、镇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导和协调创建工作,村里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党支书任组长,其他村委委员和村民代表为领导小组成员,切实抓好创建工作指标和措施的落实。同时,县、镇有关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宣传到位

为了调动村民参与创建生态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镇的有关领导召开村民大会,讲明创建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使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多次利用晚上的时间,开会布置创建活动具体工作,并为村民加油鼓劲,增进了他们开展创建活动的信心。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精心组织了“争当文明内学人”,“美德在农家”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村民对创建活动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

3、投入到位

按照镇、村总体规划要求和建设环境优美生态村的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入投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内学村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屯路改造顺利,屯貌改变,生产生活改善,社会安定有序。

4、参与到位

在县、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取了灵活的措施,组织广大村民投工投劳,全力参与村容屯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建设村庄巷道、硬化排污暗沟、改厕改厨改水、沼气池建设、清理卫生死角,修筑村屯道路等工作中,村民集资达13万元,义务献工达1 2 000工时,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动手,以实际行动创建生态家园。

5、管理到位

为了加强环境管理和优化生态资源,有效促进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我们采取了几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按照生态建设规划,调整农业产品布局,把闲置的旱地改造成生态园,把低洼地改造成鱼塘,建立田地综合开发复合生态系统。(2)帮助村民建立生态农业管理规程,实行人畜粪便综合利用,做到猪进圈、牛进栏,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和作物桔秆经有机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合理使用农药根治病虫害,并采用鱼塘养鱼、塘泥作农业肥料,形成一个生态物质能源分级利用模式,促进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焚烧桔秆和杂物。

(3)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工程。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在全村实施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厨改水项目。目前,全村已有7 5 5户农户建好沼气池。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农田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了,同时以沼气为纽带,实现了“沼、猪、粮、菜、果”良性循环发展,对种植业、畜牧业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4)制订生态保护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护鸟队,制止猎杀小乌等野生动物、随意砍伐树木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使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三、主要工作成效

1、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对创建生态村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村民的创建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村屯环境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个个讲文明的社会风气。

2、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 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105元,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计划生育达标率达100%,村庄建设布局合理,村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有一个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3、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村庄巷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化,垃圾清运率达100%,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和沼气,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4%,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4、生态农业发展良性。全村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率达86%,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82%,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逐步形成资源利用合理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5、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方面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把闲置的荒地改造成种养基地,把低洼田地改造成鱼塘,建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一方面采用立体种养方式,建立养殖场一鱼塘—种植的物质能量分级利用系统,进一步提高农业废物的资源利用率,优化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

1、群众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2、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3、生态环境信息闭塞。

五、下步设想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自己的潜力,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把生态村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使全村变得更加美丽、宜人。

第四篇:XX镇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汇报

西港镇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总结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西港镇党委政府首先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克服重重困难,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谋划方案,找准思路,高标准起步,扎实推进,不断加快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建设。全镇村容村貌大大改观,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工作明显进步,成绩显著,受到各级领导好评。

一、基本概况

西港镇位于素有“夏都”和“渤海明珠”之称的秦皇岛市中心区---海港区西部,南临渤海,北倚燕山,西近避暑胜地北戴河,东靠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镇拥有32.1平方公里的土地,16个行政村,总人口17228人,有耕地面积18892亩,有近4公里海岸线。全镇邮电、通讯、供水、供电设施齐备,信息传输便捷。

二、健全组织、狠抓宣传

镇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明生态村领导小组,镇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联动。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和责任。创建核心确定后,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目标、措施。每户一张明白纸,沿街还书写大小标语50余条,宣传画30余幅,做到了家喻户晓,各村村民对创建活动认识观念更新。不断激发他们爱美、求美的意识,调动村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全力推进“三化”建设 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文明生态村创建中的重要一项任务就是村中实施“三化”工程,通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共计筹措资金51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首先,为改变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响应上级关于文明生态村的号召,开始实施道路硬化、街院净化和村庄绿化。各村村民们纷纷参与到硬化道路工程中来,共出义务工5000多人次。转眼间,8个村村内道路27500延长米的硬化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全村无土路。其次,加大村庄净化力度。建设沼气池58座。每个村村中卫生做到每日专人清扫,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证了村内卫生整洁。为使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镇共栽种各种花草树木55万多株,现已完成了绿化任务。镇机关工作人员也都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共出动2000人次,深入各村,帮助村内净化、绿化。各村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共安装路灯165盏。在“三化”逐渐达到标准的同时,镇里还建立了“西港镇文明生态村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并分发到各村,让群众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教育。而且,结果与“五星级”家庭评比相结合,不断提高村民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保护好已经取得的成果。现在全镇的五星级文明农户已达到90%。

三、抓文化阵地建设,村民生活多姿多彩

为改善办公环境和新建文化娱乐地点和设施,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8个创建存进一步完善了“两室”建设,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定期开放。村务公开栏、宣传栏、科学普及栏等标准高,并做到及时更换。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中各项制度得到健全,“三会一课”开展更加规范,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工作通过省、市级验收检查。共建成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6个,正在筹划中的3个。并全部配备健身器材,供村民健身、娱乐。这将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明显的改观,村民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在市、区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西港镇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能居功自傲,为了力求达到更高标准、更快速度,力争做到最好水平,使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更加深入、扎实,力争走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

第五篇:大何庄村创建文明生态村情况介绍

大何庄村创建文明生态村情况介绍

我村现有人口1282人,331户,耕地3128亩。作为第二批创建村,我们结合村里实际,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在县、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县直包村部门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使创建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到目前,共投入资金36万元,硬化村内街道3500多米,修建两侧护池1000多米,街道两侧栽种绿化带1800多米,绿化苗木30000多株,风景树300株,改造旧房框子、坯墙头240米,建垃圾池8个,修建排水道3个,街道两侧墙面全部涂成浅黄色,一部三室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一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明确创建思路,制定创建规划。我们首先组织村两委干部及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到县内五公、尹村及景县、武强进行了参观学习,增强了直观认识,确定了“六化”进村、“一场”出特的创建思路,并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反复研究制定出了符合我们村实际的创建规划和方案。

二是搞好宣传发动,多方筹措资金。我们在村内进行了广泛发动,组织干部、党员带头集资(2万元),广大群众出义务工(800多个),全村群众的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另外,县财政局在指导帮助我们村规划创建的同时,又向上级部门积极跑办,为我村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三是建立完善创建机制,巩固创建成果。我们把全村分成了8个片,每片由一名村干部分包,明确责任。同时每户都实行“三包”责任制,负责清扫房前、屋后及门前的卫生、杂草及花草树木的浇水、管护,成立了卫生清理小组,定期清扫、运输垃圾,使全村较好地保持了干净、整洁的良好环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