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2013年3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温州市2013年3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2013-5-15 点击数:38 次 新闻来源:
3月全市土地出让共计29宗,金额共计413646.54万元,温州全市共计成功出让土地13宗,共计出让用地面积447865.16平方米,本月全市共计成交土地价格181723.9万元,较上月土地成交总价168765万元环比上涨7.68%。三月份全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为12.7%。
市区土地交易详情
市区板块3月全市共计挂牌出让土地5宗,共计挂牌出让土地面积100821.39平方米;其中鹿城区挂牌出让土地1宗,共出让土地面积8413平方米,共计成交起价16400万元。瓯海区出让土地3宗,共出让土地面积54585.9平方米,共计出让土地起价78615万元。龙湾区出让土地1宗,出让土地面积37822.49平方米,出让起价为10270万元。
成交方面,3月份市区板块共计成交土地3宗,共计成交土地面积93931.41平方米。其中鹿城区、龙湾区和瓯海区各成交土地一宗。鹿城区1宗成交土地面积44730平方米,成交总价为1160万元。瓯海区1宗成交土地面积10763.41平方米,成交总价为11345万元。龙湾区1宗成交土地面积38438平方米,成交总价为6100万元。
周边县市区域土地成交详情
3月份周边县市区域共计挂牌出让土地24宗,共计出让土地面积450028.08平方米。其中乐清市挂牌出让3宗,共计出让土地面积7067.07平方米,共计挂牌出让起价1197万元。文成县挂牌出让土地2宗,共计出让土地面积19694.07平方米,共计挂牌出让起价6435万元。瑞安市挂牌出让土地9宗,共计出让土地面积220457.94平方米,共计挂牌出让起价168452.54万元。平阳县本月挂牌出让土地7宗,共计出让土地面积178879平方米,共计挂牌出让起价为76604万元。永嘉县本月挂牌出让土地1宗,共计出让土地面积9045平方米,共计挂牌出让起价为5160万元。泰顺县本月挂牌出让土地2宗,共计出让土地面积14885平方米,共计挂牌出让起价为4635万元。
成交方面
3月份周边县市区域本月共计成功出让土地10宗,共计成交土地面积341947.75平方米。其中瑞安市共计成交土地1宗,共计成交土地面积102977平方米,共计成交土地金额11345万元。乐清市共计成交土地2宗,共计成交土地面积119423平方米,共计成交土地金额111028万元。平阳县共计成交土地4宗,共计成交土地面积106753平方米,共计成交土地金额34653万元。苍南县共计成交土地2宗,共计成交土地面积12794.75平方米,共计成交土地金额9468万元。
各地土地出让情况
市区板块:市区板块3月共计出让3宗,其中鹿城区一处为温州大道火车站北侧地下空间使用权由温州明大置业有限公司以高出起拍价120万元竞得该地块,最终成交价位1160万元,土地起始价为1040万元。
瓯海区:瓯海中心商务区一期D03地块土地使用权由温州市瓯海新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11345万元成交,土地起始价为10995万元。
龙湾区:温州市龙湾区天河 街道A5地块土地于2013年3月15日由温州汉瑄置业有限公司以6100万元成交,土地起始价为5930
万元。
周边县市区域
乐清市
乐清市乐清湾港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高出总价120万元竞得乐清湾港区乐商创业园配套用地B地块,出让起始价为8508万元;最终成交价8628万元。
2013年3月1日,由嘉恒置业有限公司以高出起始价19400万元竞得乐清市滨海新区H-a7出让地块,最终成交价位102400万元,起始价为83000万元。
瑞安市
江南新区站前区F-04-01、F-04-02、F-02-06地块于2013年3月21日成功出让,中标单位为:无锡五洲国际装饰城有限公司,中标地价款:10803万元,土地起始价为10803万元。
苍南县
苍南县灵溪镇百丈安置小区A01-1地块由苍南县灵溪镇新城加油站(普通合伙)以高出起始价20万元竞得该地块,地块挂牌起始价为820万元,成交价840万元。
2013年3月4日,由苍南佳华龙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高出起始价1452.9万元竞得苍南县汽车贸易园B2地块,最终成交价为2452.9万元,起始价为2200万元。
平阳县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 D08-01-01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3月7日由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总价25638万元竞得,起始价为25638万元。
南雁镇A14-1地块于2013年3月6日由个人单位柯上周以底价916万元竞得。
万全镇中心区A17地块在2013年3月6日由嘉兴万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底价6697万元竞得。
2013年3月4日,由温州万泉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1402万元竞得万全轻工园区家具园(一期)C25地块,出让土地起始价为1402万元。
永嘉县
永嘉县乌牛街道祥池村一宗国有建设用地由永嘉恒隆置业有限公司、温州市中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3342万元竞得
(一)全市商品房成交情况
本月温州全市商品房(住宅、商业以及办公)总成交量套数为465套,环比上升12.59%,合计销售面积为75310.38平方米。2012年3月温州住宅平均价格为15852元/㎡,环比上涨0.87%(2月温州平均价格为15715元/㎡),房价首次结束负增长的局面。在浙江八大城市中,温州是唯一上涨的城市,相比于上月以价换量的情形,本月成交量的增长跟某些买家主动出手入市有关。但是房价是否得到合理回归,还要拭目以待。从全市范围商品房成交情况来看,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交量排名第一,主要因为3月6日开盘的经开区商务广场房源是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回购,在均价6000元/㎡的成交价格下,办公和商业用房最终成交98套。本月成交量排名第二的是平阳县,成交总量为108套,销售面积15927.01平方米,除了泰宇花苑销售48套(包括A4西半幢6套、A6幢、A4东半幢19套、A5幢23套)之
外,遥遥领先其他县市的成交量还有赖于其他楼盘的推动,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于本月12号开盘的红墅湾家园,短短半个月成交总量为29套,日成交量2套,成交均价为13086元/㎡,销售面积4315.44平方米。乐清相比上月下降一位,成交量为56套,成交总面积为8551.58㎡。
(二)新开盘项目情况分析
据房管局上数据显示,3月份温州全市共开盘项目5个,共推出房源1275套,与上月的预售房源144套相比,本月预售房源大幅多出1131套。从推出的新盘来看,销量在淡市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其中苍南县的东鸥御景园成交6套,成交面积为928.67㎡;平阳县的红墅湾家园成交29套,去化率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达到13.5%,莲都锦园3月29号开盘便成交1套;绿城·海棠湾虽然前期宣传造势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其品牌的影响力,3月25号的尊享会仍是座无虚席,在开盘(3月31号)当日,剔除一些来不及登记的房源,房管局上显示其成交数据为3套。而紧跟其后的中梁国宾1号、凤凰城也打出即将开盘的口号,中梁滨江首府和京都府也分别选择在4月开放展示中心,宣传造势。一时间,温州市区楼市犹如天气一样,春意浓郁绿叶发芽。3月份全市共批准预售面积为168165.6㎡,和上月相比增加了144749.14平方米,环比上升幅度达618.15%,6倍多的推盘面积的增长,除了跟开发商迫于回笼资金的压力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某些开发商相比于去年对楼市低迷的信心之外,全国各大城市成交量的上升以及本市开春两个月有所提升的成交量也提升了他们推盘的信心。其中市区更是在去年年底之后首次推出新盘《绿城海棠湾》,推出房源为3幢、9幢、10幢、14幢、18幢、21幢、22幢,包括平层官邸和高层公寓,总计房源207套
(三)3月份楼盘销售排行榜
3月份温州楼市似乎见到了雨后天晴的彩虹,从单个楼盘成交数据来说,除去经开区商务广场,置信广场继续延续上个月的良好态势,以33套的成交量排名第二,作为鹿城区又一标杆性建筑(52楼),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品牌效应,再加上上个月成交的人气积聚,本月置信不孚众望,相比上月增加16套。本月润园销售量有所回落,成交套数为18套,相比上月减少73套;变动较大的是永嘉万鑫锦园,上月成交36套,本月仅成交2套,这也拉动整个永嘉县成交量的下降,其他各县市热销盘变动不大,本月中旬刚刚开盘的红墅湾市场反应相当不错,首月开盘便登上第4名的宝座,完善的配套设施,再加上2012年即将结顶,13000元/㎡的低价开盘让购房者看到实质性的利益,这些或将都是促使购买的原因。
第二篇:荥阳市2018年1-4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荥阳市1-4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4月份,我市商品房投放减少3成,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减少逾4成,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1-4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完成59.6亿元,同比下降13.5%。其中住宅投资43.5亿元,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3%,同比下降17.6%。
(二)商品房投放减少3成。新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52.7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07%;其中:新批准商品住房预售面积39.3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6.14%;新批准非住宅预售面积13.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64%。房地产开发新开工341.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68%;竣工124.7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3.38%。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8878套,同比增长0.83%;面积94.4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0.4%;商品房销售额71.37亿元,同比增长5.86%。其中:商品住房销售7913套、同比增长5.1%,面积86.6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0.05%,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447.2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6%。非住宅销售965套(间)、同比减少22.94%,面积7.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06%,销售均价8756.5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3.51%。
4月份单月,商品房销售2613套,同比增长31.9%,环比增长4.9%;面积28.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75%,环比增长8.01%;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560.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88%,环比增长5.07%。
(四)域外人士购买率逾5成。域外人士购房5090套,占商品房销售总套数的57.33%,与2017年(58.87%)相比减少1.54个百分点。
(五)商品房库存面积增长近5成。经统计,截至2018年4月底,我市已批准的商品房预售项目中尚未售出的商品房累计面积202.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05%。其中:商品住房9040套、面积132.27万平方米,商业70.12万平方米。
(六)二手房成交面积减少逾4成。二手房交易成交701套,同比减少15.75%;成交面积8.1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5.51%;成交金额2.94亿元,同比增长5.53%。
(七)房地产抵押贷款金额减少3成。房地产抵押登记(含商品房、二手房、在建工程)共办理4251宗,同比减少38.12%;抵押面积54.1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8.03%;贷款金额24.72亿元,同比减少32.81%。
(八)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减少3成。房地产用地出让共19宗,面积48.6万平方米(合728.95亩),同比减少37.4%。
(九)房地产行业税费征收减少16个百分点。我市房地产行业税费征收共计完成21.34亿元,同比减少16.35%。其 中: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金成交金额10.51亿元;房地产行业地税收入共计完成5.13亿元,占地税总收入9.14亿元的56.13%;房地产行业国税收入5.05亿元,占国税总收入9.96亿元的50.7%。房地产行业税收(10.1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19.1亿元)的53.3%。
二、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1-4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的特点
1.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下降。1-2月份,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1.5%,增速比2017年全年回落16.7个百分点;1-3月份同比增长32.7 %,增速比2017年末回落65.5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落48.8个百分点;1-4月份同比下降13.5%,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2.商品房投放连续4个月下降。1-2月份,我市商品房投放15.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2.31%;1-3月份,商品房投放36.4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3.8%;1-4月份,我市商品房投放52.7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07%,降幅比1-3月份增加7.2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房投放39.33万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6位,同比减少46.14%,降幅比1-3月份增加3.87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两个月实现单月同比增长。受2017年5月3日起实施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影响,我市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10个月同比减少,3、4两个月份实现单月同比增长;同时,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至 0.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商品住房销售86.67万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2位,同比减少0.05%,降幅比2017年末收窄17.19个百分点。
4.待售商品住房消化周期连续10个月处于供求平衡区间。截至2018年4月末,我市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202.3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132.27万平方米、商业70.12万平方米。若按前12个月商品住房月均消化面积20.53万平方米计算,我市待售商品住房消化周期为6.44个月,自2017年7月份以来连续10个月处于供求平衡区间(6-12个月)。
5.商品住房销售均价总体平稳。1-3月份,我市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399.59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6.67%,涨幅比2017年末下降4.08个百分点;1-4月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447.24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5.6%,涨幅比3月末下降1.07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780.37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15.62%,环比下降1.42%;2月份为7218.59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9位,同比上涨5.63%,环比下降7.22%;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195.66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1位,同比下降3.05%,环比下降0.32%;4月份为7560.67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9位,同比上涨0.88%,环比增长5.07%。
(二)房地产市场预测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五一”前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就房地产调控问题密集约谈了12个城市,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调控主体责任。5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8〕49号),要求“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认真落实稳房价、控租金,降杠杆、防风险,调结构、稳预期的目标任务,支持刚性居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表明国家将持续遏制投机炒房。
受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地铁6号线和10号线等开工建设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在住房限购的形势下,总体呈稳中趋升态势,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至近7个月来最低值,3、4月份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近10个月以来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考虑到限购政策在我市实行已满1年,市场主体已适应调控常态,并积极、有序应对,预计接下来,我市商品房投放将总体充足,商品房销 售将稳中有升,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将总体平稳,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将持续保持在供求平衡区间。
三、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具体落实地方政府稳房价、控租金的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有针对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给。切实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新建商品住房供应中的比例。要改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方式,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三是要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捂盘惜售、炒买炒卖、规避调控政策、制造市场恐慌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要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全面落实住房销售合同网签备案制度,定期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策解读和市场信息公开,及时澄清误读,正面引导舆论。严厉打击利用自媒体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炒作渲染房价上涨、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稳定市场预期。
(二)开发企业严格稳控房价、依法经营。开发企业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调控政策,合理制定销售价格,严格稳控房价,确保项目销售价格总体稳定。二是开发企业要认真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土资源部关于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购房贷款权益的通知 》(建金〔2017〕246号)文件要求,不得以提高住房 销售价格、减少价格折扣等方式限制、阻挠、拒绝购房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购房人签署自愿放弃住房公积金贷款权利的书面文件,方便购房人购房置业。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新修改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之规定,按时按质向购房人交付房屋。四是开发企业要加大荥阳城市品牌、开发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并采取适当的优惠促销措施,促进商品房销售。
(三)缴存职工依法合规提取住房公积金。缴存公积金的购房人要积极响应《住房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人民银行 公安部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通知 》(建金〔2018〕46号)精神,不伪造证明材料、虚构住房消费行为等手段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杜绝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避免个人信用记录受到损失或惩戒。
第三篇:温州市房地产市场情况问卷调查报告
温州市房地产市场情况问卷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购房热情不断高涨。为了解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并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发展工作,我们特开展了此次专项调查。希望能够听取广大群众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判断,以便我们研究市场提供依据,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此次问卷调查总量共计108份,并采取了没有针对性的随机调查法,所以调查结果更能普遍反映大多数人群对房地产市场情况的看法和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此次被调查人群大致可分为5各年龄段,20岁以下(16人);21—30岁(34人);31—45岁(30人);46—60岁(15人);60岁以上(12人),一个未填年龄.下面就针对各个年龄层进行分析。
供职部门:20岁以下的人群中44%的人从事机关、事业单位;19%的从事厂矿企业,12%的是个体经营或私营企业主,25%的选择其他。
所住房屋类型:44%的住商品房,31%为租住,6%为房改房,19%为自建房。
户属关系:44%属于温州本地非农户籍(温州市区),31%属于温州本地农村户籍(温州市区),25%属于外地户籍(温州市区以外)。
家庭每月收入:44%的人家庭每月收入为3000元以下,31%的的人家庭每月收入为3000-6000元,19%的人家庭每月收入为6000-10000元,6%的人家庭每月收入为10000元以上。
近期是否考虑购买住宅:37.5%的人近期暂不考虑买房;43.75%的人考虑在半年内购房;6.25%的人考虑在一年内购买;6.25%的人考虑在三年内购买;6.25%的人考虑在五年内购房。
能够接受的住宅总价:31.25%的人接受的住宅总价在50万元以内;12.5%的人可接受范围正在50-70万元;25%的人可接受范围在70-100万元;18.75%的人能够接受200万元以上;12.5%的人不知道自己可接受的住宅总价。
比较倾向的付款方式:25%的人倾向向亲戚、朋友借款后一次性付款;37.5%的人倾向于利用家庭储蓄一次性付款;18.75%的人倾向于银行按揭;18.75%的人倾向于商业、公积金组合贷款。
如需银行贷款,能够接受的每月还款金额:37.5%的人能够接受的每月还款金额是1000元以下;37.5%的可接受范围在1001-2000元;6.25%的人可接受范围在4001-5000元;6.25可接受范围在4001-5000;12.5%的可接受7001元以上。
如果要买房,优先参考搜索适合的房源的途径:68.75%的人优先参考找中介公司询问或请朋友介绍;31.25%的人会通过报纸、电视、房源广告或购买专业房地产杂志,上房地产网站搜寻等途径搜索。
20岁以下人群多数没有固定职业,基本收入没有保障,目前所居住的房屋基本属父母所有,所以就当前形势来看,他们暂不考虑买房。即使考虑买房也会倾向找中介公司询问,对房屋面积的要求也在60平米以下,并且付款方式多采取向亲戚,朋友借款一次性支付的形式,而所要购房目的大都出于改善居住生活条件。
供职部门:20%的人在机关、事业单位;16.7%的人在厂矿企业;50%的人属于个体经营户或私营企业主;13.3%的人选择其他。
所住房屋类型:43.3%的人住的是商品房;20%的人住的房改房;16.7%的为自建房;20%的人处于租住状态。
所住房屋的产权状况:66.7%的人有产权;33.3%的人无产权。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16.6%的人均居住面积为8-15;26.7%为15-25;20%为25-40;36.7%为40以上。
家庭月收入:23.3%的月收入为3000元以下;40%为3000-6000元;20%为6000-10000元;16.7%为10000元以上。
近期是否考虑购买住宅:63.3%的人暂不考虑买房;10%的人考虑在半年内购买;13.3%的人考虑在一年内购买;6.7%的人考虑在三年内购买;6.7%的人考虑在五年内购房。
若购房,所选择的房屋类型:33.4%的人选择高层住宅;33.3%选择多层住宅;13.3%的人选择别墅;13.3%的选择排屋;6.7%的人不知道。
购买住宅的目的:
想购买的住宅面积:
能接受的住宅总价:
倾向的付款方式:
能够接受的每月还款金额:
优先参考的途径搜索房源:
31—45岁之间的人群大多属于本地户口,并有固定的工作,而
目前所居住房屋大都以商品房居多,而且拥有一定的产权。这一部分人群因为当前居住条件较好,所以思想也大致相同,都一致流露出暂不买房的想法。因为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对购房的要求相对较高,购房目的都以首购自住为主,面积要求也在90—120平米以上。能够接受的住宅总价大多在100万元以上,而所要采取的付款方式基本可归纳为两类:利用家庭储蓄一次性付款和银行按揭。依据调查问卷分析这部分人群的购房途径也不再过分依赖于中介公司而趋向于多样化。
46—60岁这部分人群基本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地户籍人群的打工族,家居条件相对简陋,虽然有迫切改变生活环境的意愿,但由于子女带来的生活负担所以暂不考虑买房问题,即使买房,对面积要求也都在100平米以下,所能接受的住宅总价也都在50万以内,而购房目的大都用来馈赠子女。另一类则是本地户口人群,对现在所居住的房屋都有一定的产权。现对稳定的条件致使他们暂不考虑买房问题。而近期的购房目的以首购自住为主,所要购房的面积也都在100平米以上,所能接受的住宅总价也都在100万元以上。
以上的两类人虽然在条件上存在恒大差别。但所倾向的付款方式却出奇的相似:都是利用家庭储蓄一次性付款。而所参考的搜索房源途径却各不相同。
而对于60岁以上高龄人群基本都属于本地户籍,目前所居住的房屋也都是拥有一定产权的自建房。调查结果显示:这个一类人群也暂不考虑买房问题,买房目的虽是处于馈赠子女,但是对房屋的要求
并不高:大都是100平米以下的排屋,所能接受的住宅总价也都在50万元以内,因此都采取利用家庭储蓄一次性付款的购房形式。而购房途径也都采取中介询问的方式。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情况,我们基本能够掌握就眼前的房产形势下,大多数人对房产市场情况的看法,为我们更好的贴近市民了解市场提供了有效依据。
由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并结合国家和温州本地区政策,我们预言未来6个月温州房价会保持平稳基础上微张趋势。温州房地产本就和其他地方有所区别。市民多是拿房地产来作为投资,楼市不会出现市民持币观望状态,最多是投资者相对少。但不会出现楼市较清净状态也不会有09年的一房难求状态会好些。市民对市中心和一些环境好的地段需求更强烈投资也会多,这是我们百鑫开发公司对未来的预测。
第四篇:荥阳市2018年1-5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荥阳市1-5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5月份,我市商品房投放减少4成;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前7个月基本持平,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1-5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近3成。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完成69.9 亿元,同比下降28.6%。其中住宅投资额累计完成50.8亿元,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7%,同比下降33%。
(二)商品房投放减少逾4成。新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63.4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6.04%;其中:新批准商品住房预售面积49.9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5.76%;新批准非住宅预售面积13.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3.03%。房地产开发新开工353.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01%;竣工156.6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9.04%。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逾2成。商品房销售11754套,同比增长26.1%;面积12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37%;商品房销售额95.42亿元,同比增长35.59%。其中:商品住房销售10573套、同比增长37.31%,面积117.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54%,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419.8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22%。非住宅销售1181套(间)、同比减少27.14%,面积9.4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72%,销售均价8568.7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3.15%。
5月份单月,商品房销售2876套,同比增长457.36%,环比增长10.06%;面积32.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8.83%,环比增长13.28%;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343.1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4.27%,环比减少2.88%。
(四)域外人士购买率近6成。域外人士购房6953套,占商品房销售总套数的59.15%,与2017年(58.87%)相比增加0.28个百分点。
(五)商品房库存面积小幅增长。经统计,截至2018年5月底,我市已批准的商品房预售项目中尚未售出的商品房累计面积180.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6%。其中:商品住房7261套、面积111.91万平方米,商业68.47万平方米。
(六)二手房成交面积减少逾3成。二手房交易成交967套,同比减少6.57%;成交面积11.2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4.99%;成交金额4.27亿元,同比增长21.57%。
(七)房地产抵押贷款金额减少1成。房地产抵押登记(含商品房、二手房、在建工程)共办理4859宗,同比减少29.27%;抵押面积64.7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5.94%;贷款金额31.92亿元,同比减少13.24%。
(八)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减少4成。房地产用地出让共19宗,面积48.6万平方米(合728.95亩),同比减少41.05%。
(九)房地产行业税费征收减少20.21个百分点。我市房地产行业税费征收共计完成24.59亿元,同比减少20.21%。其中: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金成交金额10.51亿元;房地产行业地税收入共计完成6.7亿元,占地税总收入11.24亿元的59.61%;房地产行业国税收入5.88亿元,占国税总收入12.68亿元的46.37%。房地产行业税收(12.5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23.92亿元)的52.59%。
二、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1-5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的特点
1.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两个月下降。1-2月份,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1.5%,增速比2017年末回落16.7个百分点;1-3月份同比增长32.7 %,增速比1-2月份回落48.8个百分点;1-4月份同比下降13.5%,增速首次出现同比下降;1-5月份同比下降28.6%。
2.商品房投放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一季度,我市商品房投放36.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8%;1-5月份为63.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04%。其中:商品住房投放49.99万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5位,同比下降55.76%,降幅比1-4月份增加9.62个百分点。3.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前7个月基本持平。受2017年5月3日起实施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影响,我市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10个月同比减少,3、4、5三个月份实现单月同比增长;同时,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至0.4%,1-5月份商品房销售12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37%,与去年前7个月的128.55万平方米基本持平。其中商品住房销售117.69万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2位,同比增长32.54%。
4.待售商品住房消化周期为4.88个月。截至2018年5月末,我市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180.3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111.91万平方米、商业68.47万平方米。若按前12个月商品住房月均消化面积22.95万平方米计算,我市待售商品住房消化周期为4.88个月,低于供求平衡区间(6-12个月)。
5.商品住房销售均价总体平稳。1-3月份,我市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399.59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6.67%,涨幅比2017年末下降4.08个百分点;1-4月份为7447.24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5.6%,涨幅比3月末下降1.07个百分点;1-5月份为7419.81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1位,同比上涨5.22%,涨幅比4月末下降0.38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7343.16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2位、六县(市)第3位,同比上涨4.27%,环比下降2.88%。
(二)房地产市场预测
2018年,国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五一”前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就房地产调控问题密集约谈了12个城市,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调控主体责任。5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认真落实稳房价、控租金,降杠杆、防风险,调结构、稳预期的目标任务,支持刚性居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表明国家将持续遏制投机炒房。受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地铁6号线和10号线等开工建设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在住房限购的形势下呈逐步回升态势,至5月底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限购以来首次同比增长。考虑到郑州市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优先完成中牟、荥阳、新郑的撤县(市)改区;荥阳大力实施“四城联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之限购政策在我市实行已满1年,市场主体已适应调控常态,并积极、有序应对,预计接下来,我市商品房投放将进一步增加,商品房销售将稳中有升,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将总体平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提前超过去年。
三、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持续加强市场监管。职能部门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具体落实地方政府稳房价、控租金的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要切实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新建商品住房供应中的比例;改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方式,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三是要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持日常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相结合,严肃查处捂盘惜售、炒买炒卖、规避调控政策、制造市场恐慌等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正确引导舆论,稳定市场预期。
(二)开发企业要持续依法经营、稳控房价。开发企业一是要严格落实上级调控政策,合理定价,稳控房价,保证项目销售价格总体稳定。二是开发企业要认真落实住建部等四部委《关于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购房贷款权益的通知 》(建金〔2017〕246号)文件要求,积极与公积金管理机构对接、合作,为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购房开辟通道,拓宽购房群体,促进商品房销售。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新修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之规定,按时按质向购房人交付房屋,并严格落实《商品住宅质量保修书》《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持续提升开发品质。四是要积极响应行业倡议,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及时清欠农民工工资,杜绝非法集资,及时为购房人办理不动产权证,积极解决消费投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百姓安居宜居。
(房地产开发管理科)
第五篇:2006年绵阳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2006年绵阳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2006年,国家通过金融、税收、调整土地供应和住房供应结构等政策‚组合拳‛,直接综合作用于房地产市场的多方面。在这一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绵阳房地产开发投资呈逐月增长态势,商品房施工面积基本上与去年持平;房地产市场总体供需两旺,商品房销售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开发已形成规模。2006年城区共新开工项目62个,建设总规模103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竣工房地产开发项目92个,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目前,城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面积约220万平方米。
2、商业营业用房基本持平,住宅投资仍占主导地位。全年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3亿元,施工面积10万平方米, 同比持平;住宅投资完成28亿元, 占全部投资的90%,施工面积230多万平方米。
3、销售量增长快于上市量,全年商品房供应趋于紧缺。去年, 绵阳城区共批准上市商品房建筑面积124.2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155套共112.28万平方米);全年共销售和预售了各类商品房189万多平方米(其中:住宅15357套共178.55万平方米),与2005年销售的142.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130.44万平方米)相比增长了33%(住宅增长了37%),销售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不仅把当年批准上市的商品房基本上销售完,而且还逐步销售了历年接转下来的空臵商品房63.76万平方米, 商品房空臵率已由过去的29%下降到现在的5%, 除写字楼和部分商业营业用房外, 住宅销售基本上不存在空臵。
4、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扬明显,普通住宅涨幅较大。由于受销售量增长快于上市量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绵阳城区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基本上处在上升通道之中,其中住宅价格呈现逐月连续攀升态势。截止年底,绵阳城区范围内的商品房综合平均价已由年初的每平方米2800元涨到每平方米3550元, 住宅综合平均价由每平方米1480元涨到每平方米2030元,其中多层住宅每平方米平均售价1983元;高层电梯住宅每平方米平均售价2930元;商业营业用房每平方米平均售价9894元。
5、房地产市场供需的持续活跃,推动了二手房交易的升温。受税收政策影响,去年7-9月城区二手住房市场成交量明显下降。从10月份开始,由于市场逐渐适应了新的政策环境,被抑制的需求开始释放,二手房市场明显回暖,年末开始升温,全年二手房成交面积达到65.7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0.29万平方米),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43%(住宅增长了32%), 二手房成交面积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6、城市品牌的打造和宜居城市形象的提升, 吸引了大批外地消费者到绵阳购房安居乐业。去年, 绵阳城区每月销售的商品房有45%以上都是被外地人购买, 与2005年37%相比增长了8个百分点,主要购买人群为周边城市和西藏、新疆、青海等西部城市,也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者。
今后一段时期绵阳房地产市场的趋势预测
一、从国家大的经济环境方面来看,房地产作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的定位没有变。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要加强,另一方面也要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因此,房地产在我市仍然是极具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房地产市场前景广阔。
二、从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仍然是绵阳房地产市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旋律。
第一,我市商品房的市场需求仍然会非常旺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由于有效需求带动,我市房地产市场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运行态势。首先,新增城镇人口、拆迁回迁户和周边及省外来绵臵业引领住房需求。尤其是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商务周刊》近日发布的国内首个城市宜居指数《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5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为65.7分。该报告的出炉是基于今年对全国31个城市的3434名普通居民的入户问卷调查和对15个城市的1607名投资者的电话调查。宜居指数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大连、厦门、绵阳、成都、武汉、杭州、上海、南京、青岛和重庆。作为大城市的深圳、北京、广州,分别排在了13、15和16位。其次,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带动住房需求。特别是市委决定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使绵阳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加之,随着绵阳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市民不再满足于避风遮雨的基本需求,开始朝旧换新、小换大、追求功能全、质量好、品位高的方向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住房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时,现有城镇居住条件改善将产生大的需求,目前绵阳城市区人均住房面积为28平方米。第三、城乡居民购买力增强将支撑住房消费。绵阳城市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收入的提高将进一步带动对住房的有效需求。第四,绵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市民储蓄率非常高,在没有有效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不失为当前最好的投资方式,不小的社会闲散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也增加了社会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
第二,土地供应一级市场逐步规范。近年来,我市城区凡需盘活的开发用地,已实现了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供应。2006年政府通过招牌挂向市场供应土地1600多亩,今年供应量还将增加,供应方向主要是中低档商品房,将有效地保证房地产开发建设。
第三,我市房价基本属于正常水平。炒作和投机是目前国内房地产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表现程度不同。但就我市来看,炒作和投机的现象不明显,市民购房大多以满足自住需求为主。决定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包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利息、开发税费、开发商利润等,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市场供求关系。从2007年的市场来看,我市的房价涨幅可能趋缓,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三、从需求、结构和价格等方面来看。由于受到土地管理、供应结构、市场监管、税收政策、利率调整等多方面的组合调控。2007年这些政策的效果显现将会更加明显,房地产市场态势将进一步向调控目标靠近。将具体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购房者将逐渐趋于理性,重点以自住需求为主流。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政府更多地关注的是绝大多数民众住房条件的改善、住房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房地产市场在今后比较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一个以居民居住消费为主的市场。
2.市场供给结构多元化,中小户型住房供应将大幅增加。2006年房地产调控中对住房供应结构提出了具体的‚90平方米以下占到70%‛的政策标准,‚国六条‛和‚国十五条‛的导向也是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继续抑制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顿,住房供应结构将继续调整;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将增多;别墅等高端住房的投资和供给将受到限制;中小户型供应将成为今后几年的市场供应主流。
3.房价将平稳过渡,区域价格进一步分化。从当前的各类调控政策来看,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和稳定房价是核心要点。在房地产价格走势方面,从绵阳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方向来看,房地产价格增幅将会稳中有升。
四、‚十一五‛期内绵阳城区住房需求因素分析和实际需求预测
首先,从‚十一五‛期内绵阳城区住房需求具体因素方面来看:
1、构筑百万人口大城市框架和建成四川省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
2、中国宜居城市--西部水城主体城市品牌的打造,包括绵江快道的建成,特别是正在实施和打造的‚三江会客厅‛。不仅会进一步提升绵阳城市的品味, 增加绵阳城市的魅力,而且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3、绵—成—峨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和成绵第二条高速公路以及绵—遂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吸引更多的人到绵阳投资兴业。
4、购买力的增加将带动购买需求的增长。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04年基础上翻一番,突破8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城市化率提高到42%以上。
5、未来五年城市人口增加居住需求预测:(1)人口净增长每年2000人;(2)随着‚工业强市和培育三支集团军, 着力打造百亿企业‛目标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城市从事二、三产业, 每年将新增城市人口4.5万人;(3)外地人来绵阳臵业定居大约每年在8000人左右。
因此,平均每年将有1.8万个家庭需要购买住房,五年内将有9万个家庭需要安家臵业。并且,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比例还将不断提高,今后五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25.45平方米/人提高到28平方米/人。
对绵阳城区‚十一五‛期内住宅建设和实际需求的预测,依照绵阳市人民政府2006年10月制定并向全社会公布的‚绵阳城市规划区住房建设‘十一五’规划‛具体指标来看:
1、绵阳城市规划区‚十一五‛期间住房建设总量
绵阳城市规划区‚十一五‛期间共规划建设各种套型住房90000套,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 用地7000亩。
⑴五年内共面向市民提供的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630万平方米70000套。其中: 面向社会供应的普通商品住房576.5万平方米约64000套;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供应的经济适用房(包括企业集资建房在内)50万平方米5500套;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廉租房3.5万平方米500套,并落实实物配租每年100套。
⑵面向高收入家庭供应的9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270万平方米20000套。
2、绵阳城区每年商品住房建设的具体实施指标
见附表《绵阳城市规划区‚十一五‛住宅供应结构实施计划》
3、绵阳城区五年内住房建设的具体布局及结构情况
市政府根据绵阳土地的储备情况,一是在城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一次性规划5处共占地370亩、可开发建设50万平方米,并分三年开发完成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和廉租住房小区,主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二是结合市中心危旧房改造,规划建设供中等收入家庭购买的高层电梯公寓和普通商品住房,以缓解市中心土地紧张和建筑密度大等压力。三是结合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和打造‚三江会客厅‛,在‚三江六岸‛集中规划了5处约2500亩、开发建设270万平方米的非普通住房。
政府在住宅建设结构控制方面,依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的总体原则,首先,强调五桥以内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要尽可能保证在整个住房开发建设的50%左右。为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规划控制当中,要求五桥以内所有住宅项目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面积占项目住宅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85%,以充分提高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居住习惯和方便居民的工作及生活,保证城市的繁华和活跃城市商气;其次,是规划20%作为城区四周的经济适用房开发和廉租住房建设,以减少土地的成本来保证提供中低价位的住房和达到商品住房城市总量控制和均衡发展的目标。其余的30%以建设高档绿色生态景观社区为主,主要规划在五桥以外、‚三江六岸‛沿江地块第一界面、科创园区坡地等地段,建设90平方米以上的非普通住宅(具体结构布局规划见附图)。从而建立起绵阳城区住房供应的梯次结构体系,避免在2至3年后,因强行调控导致大面积户型供应紧缺,中小套型的普通住房过剩,并由此产生新的价格失衡等现象,以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