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街道无公害蔬菜板块发展规划(5篇)

街道无公害蔬菜板块发展规划(5篇)



第一篇:街道无公害蔬菜板块发展规划

xx区xx是xx市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依照xx区十五规划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要求,结合xx街发展建设蔬菜板块的具体需要,特制定新洲区邾城街蔬菜板块发展规划方案。

一、蔬菜板块建设的发展规划

xx街蔬菜板块位于新施公路、刘大公路、凤刘公路贯穿的举西平原,总体规划面积三万亩,分三期建成。第一期,至二00五年底,建成邾城肖桥蔬菜板块。即在肖桥、詹河、易窑三村范围内,新发展二千亩,形成五千亩的蔬菜核心板块基地。第二期:于二00六年度,在新施公路以刘大公路为轴线,以肖桥蔬菜板块幅射,连片带动吴榜、新港、邱桥、站桥、陈先,刘集六村,基本形成刘大公路蔬菜板块,总面积达1.2万亩。第三期:于二00七、二00八年度,主要是建设凤刘公路板块和进一步扩大延伸刘大公路蔬菜板块,最后建成邾城蔬菜板块,该期建设面积为1.8万亩,其中凤刘公路蔬菜板块包括陈先,程湖、铁甲、城西、陶刘、饶菜、大渡、章程、巴徐、永立等十村,面积10400亩。刘大公路蔬菜板块扩延部分涉及联合、破月、东港、邱桥、新港、吴榜、钱寨七村,面积8000亩。

二、蔬菜板块主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

(一)第一期工程。

1、第一期工程

1、水泥路(4米×0.18)6800米;

2、碎石路(4米×0.3)6000米;

3、电力线路(8米电杆、Φ25钢芯铝)16000米;

4、∪形渠(1米×1.5米)18000米;

5、过路涵(Φ500~800)120处;

6、小机井(Φ1.5-2寸)1000口;

7、植树1万棵。

(二)第二期工程

1、水泥路(4米×0.18米)8000米。

2、碎石路(4米×0.3米)7000米

3、电力线路(8米电杆、Φ25钢芯裸钻线)2000米;

4、∪形渠(1米×1.5米)2000米;

5、过路涵(Φ500~800)800处;

6、小机井(Φ1.5-2寸)1200口)

7、植树1-5万棵。

(三)第三期工程。各项工程(规格同上)

1、水泥路20000米;

2、碎石路18000米;

3、电力线路Φ50000米;

4、∪形渠4200米;

5、过路涵1800处;

6、小机井4000口;

7、植树5万棵。

三、蔬菜板块主要配套工程建设规划

(一)加工园区

进一步做大做强常想集团,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企业,不断壮大肖桥、联合、刘集、大渡等本地加工企业,形成一批年加工量2万吨的蔬菜加工企业集团,带动整个蔬菜板块建设发展。该项目投资预算为500万元

(二)蔬菜农资服务区

在刘集街,形成蔬菜专用农资批发中心,为蔬菜板块全方位,全周期提供服务。该项目投资预算为150万元。

(三)科技及信息服务网络

努力搞好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广大菜农科技种菜素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科学引导菜农依托大市场,建成科技含量高、市场机制灵、商品效益好蔬菜板块。该项目投资预算为50万元。

(四)蔬菜营销网络

充分利用邾城现有各大菜场营销优势,不断拓宽境外销售渠道,壮大蔬菜运销队伍,切实有效地带动邾城蔬菜板块的建设发展。该项目投资预算为100万元。

(五)保护设施

蔬菜板块保护设施建设涉及1万亩蔬菜大、中棚投入,预计投放2000万元。

四、蔬菜板块主要基础设施投资概算及奖金来源

(一)第一期,共投资485.8万元。其中:

1、水泥路108.8万元;

2、碎石路60万元。

3、电力线路96万元;

4、U形渠144万元;

5、过路涵12万元;

6、小机井50万元;

7、植树15万元。

(二)第二期,共投资580万元。其中

1、水泥路128万元;

2、碎石路70万元;

3、电力线路120万元;

4、∪形渠160万元;

5、过路涵20万元;

6、小机井60万元;

7、植树22万元。

(三)第三期共投资1441万元。其中

1、水泥路320万元;

2、碎石路180万元,3、电力网线路300万元,4、∪形渠336万元;

5、过路涵30万元;

6、小机井200万元;

7、植树75万元。

以上三期工程投资共5306.8万元,其中配套工程建设和小机井部分共3110万元由街财政及农户自筹,其余2196.8万元,请求上级政府拔款支持。

五、蔬菜板块品种耕作布局规划

1、积极推行保护设施栽培,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以茄果类为主。

2、大力发展加工品种,以豇豆、雪里蕻,包心芥萝卜等为主。

3、规模种植西芹、青花菜、杭椒、樱桃番茄等特色蔬菜。

新洲区邾城街道办事处

第二篇:紫云自治县2011—2015年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紫云自治县2011—2015年无公害蔬菜

产业发展规划

紫云自治县由于处于边远落后山区,历史上蔬菜生产以零星种植、自产自销为主,品种多为本地大众菜,精品菜极少,种植管理水平较差,产量较低。不过由于时代不断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质量和数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紫云自治县工业发展极为落后,基本上无工业污染,2009年起有蔬菜种植大户和企业开始看重紫云这片净土,2009年有一个蔬菜种植大户进入我县种植外销番茄,远销广东、武汉、长沙等地,2010年又有两个种植大户和一个蔬菜协会进入,种植番茄远销广州、香港,种植辣椒销往四川;2011年重庆三五八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我县坝羊乡建立蔬菜基地,种植辣椒、儿菜、大头菜销往重庆。这对我县蔬菜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作好蔬菜产业布局规划,促使我县蔬菜产业逐步发展到“包装规格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客户会员化,交易电子化”的现代蔬菜发展的五化模式。以蔬菜产业发展促进我县广大农户思想观念的三个根本性转变(即种植方式从单一种植粮油作物向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的根本性转变;农产品销售从在本地自产自销向远销外地大市场的根本性转变;农户意识从落后的小农意识向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做大做强紫云的蔬菜产业,从而促进我县农业结构大调整,农民大增收,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跨越式发展,切实为农民增收致富。

一、资源总体状况

(一)自然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2280平方公里,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国土祥查资料,全县耕地面积103701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42%;其中灌溉水田91001.85亩,占耕地面积的8.78%;望天田94646.7亩,占耕地面积的9.73%;旱地850224.75亩,占耕地面积的81.98%;专用菜地1143.9亩,占耕地面积的0.01%。水源条件好,交通便利,最适发展蔬菜种植的坝子有猫营牛场坡田坝,火花槽子,洛河槽子,水塘镇羊场岩脚田坝、沙戈田坝、坝寨田坝,松山镇的海子干桥田坝、小牛场田坝,耕地总面积344510.亩,适宜发展多种特色蔬色蔬菜,火花槽子海拔650—800米,属低热河谷地带,最适发展早春蔬菜和秋延蔬菜,猫营、坝羊、板当片区的旱地和猴场片区的旱地适宜种植特色辣椒。

2、气候资源

本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具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由于受地势变化的影响,气候地域差异明显,为蔬菜生产提供较宽的适种种类范围。

(1)日照与辐射

本县绝大多数地区多年平均日照1455.3小时,变率为9.4%;年太阳辐射量平均值为39.24万焦耳/平方厘米,变率为5.06%。低热河谷年日照时数1233—1407小时,年辐射总量36.24—38.51万焦耳/平方厘米。

(2)气温变幅、无霜期

年平均气温15.3℃,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2.7℃,极端最高气温33.6℃,极端最低气温-7.3℃。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大,变幅40—48%。春季气温上升急骤;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冬夏两季气温变化不大,变幅8—15%。全县平均无霜期284天,大部分地区在281—289天。火烘槽子年平均气温16.7℃,最冷月气温7.1—8.3℃,最热月24.1—25.3℃,≥10℃积温5114——5643℃,无霜期317—328天。

(3)降水与空气资源

年平均降水1337.1毫米,最多年达1738.6毫米,最少年为1002.3毫米,降水变率为16%,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全年有明显的干、雨两季之分。11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平均降水135.2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0.1%;4—10月为雨季,平均降水量120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9.9%,雨季中5—8月降水量为878.7毫米,占雨季降水量的73.1%。火烘槽子年降水量1100—1150毫米,冬春季干旱少雨,是我县冬、春季干旱最严重的地方。

本县空气相对湿度为79%,春季最低,为76%;夏季最高,为82%;秋季为80%;冬季为78%。7月至8月均为83%。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户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意识

由于我县属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和贫困县,因而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广大农户非常缺乏现代市场意识,小农意识很严重,对外面的国际国内市场很陌生,对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存在抵触情绪。这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

2、缺乏科技种植大户和销售企业带动

蔬菜生产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产、供、销都是由市场决定,都应做到无缝衔接,生产出的农产品才有畅通的销路。这就需要具有种植经验和市场经营经历的大户或企业进入,针对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我县现缺乏较多的种植大户和销售企业进入,假如没有种植大户和销售企业进入,单凭行政干部和农户的盲目热情发展蔬菜产业,就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会给种植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会给党政部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市场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缺乏

现代蔬菜大市场以其“包装规格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客户会员化,交易电子化”作为中国蔬菜流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现在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刚进入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生产标准、缺乏检测检验设备、缺乏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缺乏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因而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上远远落后于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这给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形成很大的制约因素。

(三)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发展潜力

1、紫云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我县低热河谷地区反季节早热蔬菜的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低热河谷地区一般海拔在650—800米,年均气温17.6℃,是我县发展春提前、秋延后及冬蔬菜的适宜区,我县绝大多数耕地海拔在1000—1200米的地带,6—8月平均气温在22℃左右,是发展夏秋反季节生产性喜冷凉的叶菜类、根菜类和葱蒜类等蔬菜的适宜区域。生态环境较好,工业污染小,适合多种蔬菜生产。我县特殊的环境和地域,生产蔬菜对解决全国春淡和秋淡大市场起着十分重大作用。

2、域外市场空间大,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我县蔬菜外销目标主要市场是港、澳、东南亚和珠三角、长三角及重庆、武汉、长沙等内陆地区,这些地区因夏秋自然灾害频繁,夏季气温很高,使喜冷凉蔬菜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给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成长空间,加上我县处于黔中区位和交通条件相应较好,蔬菜市场拓展潜力很大。

3、紫云已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紫云县水塘镇羊场村、落科村速生蔬菜基地产品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火花乡的落成蔬菜基地生产的番茄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坝羊乡蔬菜基地正在对其基地负责人进行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加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标志等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规范,严格控制、增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其不断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迈进,并不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争取达到“五化”,从而不断提高我县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该产业向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规划的依据、原则、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规划依据

以国际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支持开展的服务内容、《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等为规划依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原则;

2、坚持农户参与原则;

3、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农业技术推广原则;

4、坚持与市场无缝对接,以市场推动持续发展原则。

(三)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优先支持发展农业的战略思路,抓住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大好机遇,为我县在近几年内修通“两高”作好农业产业化飞跃发展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为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达到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而奋斗。

(四)奋斗目标

1、规划年限:2011年—2015年。

2、奋斗目标

在2011年全县蔬菜面积8.12万亩,建立优质蔬菜0.72万亩,蔬菜总产量7.56万吨的基础上,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9万亩,其中:特色辣椒面积0.95万亩,食用菌面积150亩,优质蔬菜示范面积达到2.0万亩,蔬菜总产量14.4万吨,蔬菜总产值力争达到2.41亿元;2013年全县蔬菜面积9.5万亩,其中:特色辣椒面积1.0万亩,食用菌面积150亩,优质蔬菜示范面积达到2.4万亩,蔬菜总产量14.5万吨,蔬菜总产值力争达到2.64亿元; 2014年全县蔬菜面积10.0万亩,其中:特色辣椒面积1.0万亩,食用菌面积250亩,优质蔬菜示范面积达到2.8万亩,蔬菜总产量15万吨,蔬菜总产值力争达到3亿元; 2015年全县蔬菜面积18.0万亩,其中:特色辣椒面积1.0万亩,食用菌面积500亩,优质蔬菜示范面积达到2.8万亩,蔬菜总产量27万吨,蔬菜总产值力争达到5.4亿元。

三、项目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一)合理规划布局

遵照“交通便利、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实现“线、面、点”结合,尽力打造蔬菜发展产业带。

1、低热河谷冬春错季节蔬菜产业带

本产业带以火花槽子为主,涉及火花乡的红山、落成、纳容、江纳、田坎寨、甲西、破关、火烘、弄河、懂桑、平寨、这角、交坪、联合共14个村,四大寨乡的噜嘎、牛场2个村,达帮乡的纳座、兴河、红星、关坪克田共5个村。

⑴、该区域的有利条件: ①有较为丰富的耕地资源

本区域内现有耕地119700亩,适宜发展蔬菜种植的有36000亩,规划面积35800亩,占耕地面积的29.91%。

②热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16.7-17.9℃,最低月(1月)气温7.1-8.3℃,最热月(7月)气温24.1-25.3℃,≥10℃的积温5114-5643℃,年降水1100-1150毫米,无霜期317-328天,热量丰富。

③水源条件相应较好

纳容片区上有在建的噜嘎水库和从四大寨乡牛场田坝的长流水源,从槽子中间穿过,水源条件较好,完全能满足种植冬春错季节蔬菜生产时对水的需要。

火烘片区冬春水源条件相应较差,但由于地势低洼,干枯的河床底下也有相应的水源,也可基本满足蔬菜对水的需要。

⑵、存在的制约因素

①交通运输条件相应较差,不能完全满足大货车运输的需要,虽然已修通贯通整个槽子的乡村道路,现在正加宽修建火花至达帮的公路,但进度缓慢,造成交通不便,给该产业带的发展形成很大的制约因素。

②梯田较多、田块较小,不适宜大、中型机械化来耕作

火花槽子大田较少,梯田较多,田块较小,不适宜大、中型机械耕作,只能适宜小型机械耕作,对大面积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因素。

2、夏秋蔬菜产业带

本产业带涉及五镇一乡72个行政村,即松山镇的海子、干桥、磨南、石头寨、马鞍、坝当、红岩、团丰、青枫共计9个村,猫营镇的牛场坡、猫营、翁弄、大平寨、龙井、普卡桥、牛角井、长兴、黄土、龙场、狗场、打扒河、聂不拢共12个村,板当镇的河边、沙坝、新场、鸡场坡、河边青山、沙子哨、尅卜、井同、三河共9个村,坝羊乡的红院、大坡、新羊、山嘎、板桐、四联、下坝、茶英、平塘、基塘、下关共11个村,水塘镇的坝寨、羊场、格丼、沙坝、落科、塘房、小猫场、沙戈、桥头、长田共10个村,猴场镇的三合、坪坝、猫场、克座、猴场、平洋、小湾、大田、打联、马寨、曙光、黎明、打哈、坪上、高山、瓦厂、茶山、麻丝坪、藤道、田堡、新龙堡共21个村。

⑴、该区域的有利条件: ①耕地资源丰富

该片区现有耕地596100亩,是我县的粮油、烤烟的主产区,适宜种植蔬菜的耕地近160000亩,规划蔬菜面积1442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19%。

②交通条件较好

区域内均通公路,有安紫、惠紫、紫望公路从中穿过,乡镇间均通油路,村与村之间均通乡村公路,交通条件较好,完全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③水源条件好

我县最大的河流格凸河的上游河网密布,水源点多,是我县水源条件最好的区域。农田水利设施相应完善,为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④该区是我县现在外销蔬菜的重点示范区

从2008年起,有蔬菜种植销售大户进入该区,经过3年的发展,现2010年已建成500余亩高产外销西红柿的生产基地,2011年重庆三五八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坝羊乡建立2000亩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种植辣椒、儿菜、大头菜销往重庆市场。虽然在自然灾害不断的情况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对其产业发展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良好的示范效应定会对该区域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规划的建设内容

(一)加快火烘槽子公路建设进度,确保大货车能直接进入生产基地 在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生产基地中,目前除火烘槽子的一部分地方大车不能直接进入外,其它规划生产基地均完全能满足产业发展的交通需要。现在火烘槽子的公路虽然正在建设中,但进度极为缓慢,致使今年夏季懂桑生产基地的40万斤西红柿运不出来,给种植大户造成了40万元的损失。因而为了该产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应督促施工方加快公路施工进度,确保顺利畅通,才能打造出我县低热河谷蔬菜产业带。

(二)完善水利设施,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蔬菜均为大水大肥农作物,要使蔬菜产业正常发展,水源条件必须满足基本需要,因而各规划的生产基地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生产对水的需要。

(三)通电设施建设

蔬菜生产虽然对用电量需要量相应较小,但为了生产上提水浇灌,无害化诱虫(频振式杀虫灯)等用电的需要,因而应配备相应的电力设施。

(四)创建“五化标准园”

蔬菜标准园创建主要内容是达到“五化”。

第一,规模化种植。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开展创建活动,推动规模化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结合我县实际,露天蔬菜生产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并达到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第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蔬菜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避雨栽培、防雾滴棚膜、高温闷棚等10项病虫害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使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蔬菜标准园100%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第三,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蔬菜产品分等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对于不能在常温下长距离运输的时鲜蔬菜,要建立冷链系统,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

第四,品牌化销售。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等申请认证和登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品牌扩大影响,开拓市场,提高效益,蔬菜标准园的产品做到100%品牌销售。

第五,产业化经营。以种植大户或营销企业为主体,把一家一户的农民土地流转过来,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产品订单生产。

五、加强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队伍建设

要使我县蔬菜产业顺利发展,必须严格按“五化”标准执行,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必须组建一支懂种植技术,能为蔬菜产业种植环节提供科技服务,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田间生产档案,并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管理制度,配套检测设施,配备检测技术人员。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控,并逐步建立以生产到消费终端的可追溯机制,积极开展安全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六、建立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

1000亩以上蔬菜集中产区建立一个蔬菜整理集散点,对蔬菜进行整理分级装箱,做到按不同级别标准销售,积极争取各种农业产业发展建设资金,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蔬菜储藏保鲜库的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蔬菜冷链物流体系,促使蔬菜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争取国家农田基本建设资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国家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对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水、电、路)配套完善,确保达支国家蔬菜标准园的基础设施要求。

2、争取国家道路建设资金,加强公路建设确保蔬菜产品运输快速、高效

目前我县已取到国家“两高”过紫云的项目,但通往各蔬菜基地的道路有些还不太适宜运输蔬菜的大货车动行条件的标准要求。

3、建立完善扶持政策

县委、县政府制定有关扶持种植大户和营销企业的扶持政策,从农业产业化长远发展着眼,从促进产业化发展着想,在土地协调、技术服务、宣传推介、销售渠道畅通等方面土地给予大力支持。要让广大党政干部和广大农户保持正常的心态,要用发展的思路和眼光来支持产业的发展,绝不能犯红眼病,鼠目寸光,处处与大户企业为难,人为制造不必要障碍,阻碍产业的顺利发展。

4、加强农产品无公害检测体系建设,确保蔬菜产业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申报农产品质量无公害检测项目体系建设,充实、培训质量检测队伍,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并结合蔬菜标准化生产、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责任机制

1、县级党政部门负责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交通、水、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保鲜设施和冷链系统,优化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2、技术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的培训与督察,并按上级业务部门有关要求,报道相关产业发展资料。

3、乡镇党政部门负责作好宣传发动,协调处理好土地流转投资大户或企业与当地广大农户的关系,使其关系融洽,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摘要:总结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如生产基地的选择,茬口安排和栽培设施;提出了常见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如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合理施肥等,希望能在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栽培设施;生产技术;施肥

公害がない野菜を生産する技術

要点:公害がない野菜を生産する技術のポイントをまとめます.例えば、野菜は輪作の順序、施設の選びがあります.それに、野菜にある病虫害を予防する技術を提案します.例えば、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物理学を利用して病虫害を予防する技術と合理的に肥料をやることがいろいろあります.そのため、公害がない野菜を生産する技術を推し進める時に役に立けるのだと思います.

キーワード:公害がない野菜;施設の選び;生産技術;肥料をやること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的产地环境、栽培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蔬菜产品。现根据对几种常见蔬菜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基地的选择

无公害蔬菜基地应选建在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没有环境污染、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蔬菜主产区、高产区或独特的生态区,并具有可持续栽培能力的农业栽培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备一定的栽培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方向,均没有对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远离污染源,一般要求远离污染源3千米以上。另外,应尽量避免公路主干线,并距离主干道40米以上。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二、主要茬口安排

1.露地栽培的茬口

在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可以采用直播栽培的方式,栽培无公害蔬菜产品,一般由北方向南方随着气候资源的丰富,栽培的茬口逐渐增多。如黄瓜在哈尔滨只能露地栽培春茬,郑州可以露地栽培春茬、秋茬,武汉则可以栽培春茬、夏茬、秋茬,广州则可以栽培冬春茬、春茬、夏茬、秋茬、冬茬。

2.设施栽培茬口

在我国北方地区,欲增加栽培茬口,延长鲜菜的供应期,就必须采用设施栽培。

(1)冬春茬

是日光温室栽培难度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茬口。一般于“十一”前后播种或定植,入冬后开始收获,翌年春结束栽培。

(2)春早熟栽培

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主要栽培茬口,以栽培喜温性果菜类为主。前期均利用温室育苗,保温性较好的日光温室可于2~3月定植,塑料大棚可于3~4月定植产品始收期可比露地提早30~60天。

(3)越夏栽培

利用温室大棚骨架覆盖遮阳网或防虫网,栽培一些夏季栽培难度较大的果菜类或喜冷凉的叶菜类(白菜、菠菜等),于春末夏初播种或定植,7~8月收获上市。

(4)秋延后栽培

是塑料大棚的主要栽培茬口。一般于7~8月播种或定植,栽培番茄、黄瓜、菜豆等喜温性果菜类蔬菜,供应早霜后的市场,也有相当一部分叶菜类的延后栽培。

(5)秋冬茬

是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一般于八月前后播种或育苗,九月定植,十月开始收获直到春节前后。以栽培喜温性果菜类为主,前期高温强光,植株易旺长,后期低温寡照,植株易早衰,栽培难度较大。

三、主要栽培设施

蔬菜栽培的园艺设施栽培是人为地利用有关保温或降温材料,改变设施内的小气候环境。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有地面覆盖、风障畦、塑料大棚、小拱棚、巨型棚、温室、遮阳网覆盖、防虫网覆盖。这些设施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主要依气候条件和不同作物生长的需要而定。

1.阳畦 阳畦又名秧畦、洞坑,是由风障畦发展而来的。它是利用太阳的光能来保持畦内的温度,没有人工加温设施,所以又称冷床。阳畦由畦心、土框、覆盖物和风障四部分构成。畦心一般 1.5米宽、7米长。土框的后墙高40厘米,底宽40厘米左右,上宽20厘米;前土墙深10~12厘米,东西两边墙宽30厘米,按南(前)北(后)两墙的高度做成斜坡状。由于阳畦建造方便,成本低,技术易于掌握,目前仍是瓜类蔬菜早春育苗,特别是在蔬菜保护设施不很发达地区常用的方法之一。

2.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是在烟田土壤表面覆盖作物秸秆或农用塑料薄膜等,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调节土壤温度等的农业措施。地膜覆盖可以涵养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水的贮蓄量,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可以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率;此外,还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目前应用较广的是采用作物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

地面覆盖主要应用于果菜类、叶菜类和瓜菜类的春提前栽培,并和塑料大棚及阳光温室结合应用与蔬菜的促成栽培。

3.巨型棚 巨型棚是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乡从山东省寿光县引进的蔬菜塑料大棚新模式。一般每个棚室面积均在15亩左右,主要栽培黄瓜、番茄等蔬菜。大大降低了塑料棚室每亩地的成本。巨型棚的结构为竹木结构。每个棚的跨度20~90米不等,长度因地块而定,高度

2.6~3.5米。立柱间距1.2~1.3米,膜外用8~10号钢丝压膜,早春多采用二膜、三膜或四膜覆盖,外膜多采用7~8丝聚乙烯防老化无滴膜,内膜采用无滴地膜。巨型大棚与常规大棚相比,11月份与3月份棚内日平均气温提高了1.3~1.6℃左右,白天平均气温增幅在0.8~1.2℃,夜间平均气温增幅在1.8~2.4℃。巨型大棚的主要栽培茬次为早春和秋延迟栽培,春季可以在2月上旬进行喜温果菜的定植,秋延迟栽培收获期可持续到11月下旬。

4.防虫网的覆盖栽培

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具有抗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的特点。蔬菜防虫网是以防虫网构建的人工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于网外,从而收到防虫保菜的效果,应用此项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5.遮阳网覆盖栽培

遮阳网是以聚烯烃树脂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防老化剂和各种色料,经拉丝编织而成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耐老化的网状新型农用塑料覆盖材料。遮阳网覆盖栽培,具有遮光、调温、保墒、防暴雨、防大风、防冻融过速脱水坏死、防病虫鼠鸟害等多种功效。遮阳网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平均亩产量、亩产值、亩纯收入分别增长26%、34%、38%;每茬可少喷一、二次农药,节省开支16—32元;十字花科蔬菜育苗,省种30%;秧苗成苗率提高20%—60%;与传统的芦帘覆盖栽培比较,每亩省工8个;年亩覆盖成本降低450元,节本75%。

四、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指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抗生素防治病虫害或以各种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可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成功运用的有: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已取得实效,用菜青虫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或与苏云金杆菌混用防效更好,或用斜纹夜蛾核形多角体病毒防治斜纹夜蛾,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等。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茎尖脱毒快繁既可有效防治病毒病,也可加快作物繁育速度,这项技术已在马铃薯、草莓、大蒜、苹果等作物上推广应用。

五、应用物理防治技术

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意指通过栽培设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作物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它可通过病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的反应能力,用调控办法来控制病害发生,杀死、驱避或隔离害虫。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如在设施栽培中可通过控制温湿度,遏制病菌的生长和浸染,减轻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等的危害,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及线虫。

六、慎用化学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在于要科学合理地用药,既要防治病虫害,又要减少污染,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2)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3)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4)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七、合理使用肥料

(1)肥料的使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等级的化学和生物肥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等)。一般要保证七天的安全间隔期,氨肥要保证15天的安全间隔期。

(2)合理施肥原则和肥料选择

合理施肥原则: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改善施肥技术,因土、因菜平衡协调施肥,以地养地。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在农田施用肥料应遵循如下原则:1.施用肥料中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不致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施用肥料不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污染。(3)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产品的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际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蔬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蔬菜日益受到亲睐。此外,发展无公害蔬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增强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加出口创汇也具有重要意义,食蔬菜生产的必由之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宋建华,石东风.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黄广学.设施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陈杏禹.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吴志行等.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M].北京: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5] 段昌群等.无公害蔬菜生产理论与调控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 葛晓光,张智敏.绿色蔬菜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7] Bandana B,Srivastava H S.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itrate in plants: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1

[8] Engelstad.1985.Fertilizer Technology and Use.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Inc [9] Dilip M,Rommens S M T,Beachy R N.Resistance to disease and insects in transgenic plants:progress and applications to agriculture,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1995

[10] Weaver,Robert J.1972,Plant Growth Substances in Agriculture,U.S.A.

第四篇: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

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

一、项目内容简介

六安市裕安区永伟蔬菜种植生产专业合作社位于六安沿淠湾区传统无公害蔬菜种植片区之一——裕安区顺河镇谢圩村境内,是全市首家由大学生村官牵头创办的农业特色专业合作社,共筹集资金100万元。合作社挂牌成立之初,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和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吸收正式社员12户,带动周边农户35户,发展蔬菜种植基地168亩,其中规范化钢架大棚达到近150亩,主要种植青椒、毛豆、香椿、豇豆、西葫芦、西红柿、扁豆、瓠子、小白菜和西瓜等20余个无公害果蔬品种。永伟合作社将传承沿淠湾区无公害蔬菜的传统种植方式,秉承“传播绿色,回报社会”的宗旨,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名优品牌,创办一流的蔬菜直达配送业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新鲜、健康、安全”的蔬菜保障。

二、市场分析和竞争分析

当前,我国蔬菜业发展较快,但多以普通大路蔬菜品种为主,以量取胜,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了了无几,以高科技进行反季节和名、特、优、稀蔬菜无公害生产,取代目前蔬菜消费市场大路菜过剩的现状,符合人们消费观念更新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近几年来,六安市城镇建设和道路建设日新月异,优化了投资环境,一些有识之士和独具慧眼的朋友纷纷到我市投资建设,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就本地区而言,以高科技生产的无公害反季节和名、特、优、稀蔬菜,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空间广阔。同时,由于顺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运输条件便利。例如无公害蔬菜可以直接与市区农超对接,既可以降低城市居民消费成本,又保证蔬菜质量,让城市居民大胆放心消费,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该项目的开发和投产,有万利而无一弊。

冬季在我市市场上无公害蔬菜数量很少,且多是由外地进入的,主要是供应城镇居民和餐馆消费,平常百姓因其价格高、品种少、选择性低,未被普遍接受,尚未占据一定的市场规模。作为食品,“无公害”是一种基本要求。但目前市场上蔬菜,要么有农药残留,要么是亚硝酸盐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饮食结构、营养知识的不断改善,无公害蔬菜将逐步取代传统蔬菜。由于顺河镇辐射周边多个乡镇,并且距离市区十分近,消费人口达5万人之多,年蔬菜消耗量在2000万公斤以上,而目前,我镇周边建成暖式大棚尚少,蔬菜供应出现了空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蔬菜供应淡季,大部分蔬菜靠外调供应。急需生产1400万公斤自产“反季节”蔬菜才能满足淡季居民消费需要。因此,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市场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

本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的创新、优质带动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销售水平,推动产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为推动全镇乃至全区无公害蔬菜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作出新贡献。在无公害产业发展规模的指导思想上,尽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二是无公害蔬菜产业生产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的群众生产相结合;三是食无公害蔬菜产业生产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四是无公害蔬菜产业生产的近期开发与远期规划相结合。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5-1统筹协调

在项目基地租赁承包过程中,顺河镇党委政府、谢圩村都大力支持,为本项目制定了优惠政策,减少了合作社的投资经费。

5-2资金到位

建设资金及时筹措到位是本项目能否按计划完成的关键。各级政府及银信部门在政策上、经费上给予扶植和支持。

5-3全面规划

在下阶段工作中,要对基础规划、给排水规划、安全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及管理人才培训规划等作出详细规划。

5-4宣传发动

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使当地人民群众人人皆知,积极参与,做到互惠互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搞好项目开发。

5-5深入研究

食用菌(香菇)生产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产业。现在我们生们生产技术知识不多、不够、不深,许多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有待探索和研究。因此,要加大总结和科研力度,总结出一套具有实际、实用、实效的生产技术规程,并及时

推广到农户,确保生食用菌(香菇)产健康发展。

5-6争取投入

应充分利用食用菌(香菇)产业在全镇乃至全区人无我有的优势,充分发挥食用菌(香菇)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积极争取镇、区、市、省和国家投资。

五、主要设施规划

六、运作管理

七、管理体系

八、公司战略

九、公司发展计划

十、投资分析

十一、风险投资退出战略

十二、公司财务管理

十三、风险与问题

十四、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五篇:常德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常德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4-01 【生效日期】2002-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常德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

二00二年四月一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的无公害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增强我市蔬菜商品的市场竟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的无公害管理工作。办法中所称无公害蔬菜,是指有害物质残留量未超过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152―2001)的蔬菜。

第三条第三条 禁止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规定标准的蔬菜。

第四条第四条 市和县级人民政府蔬菜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蔬菜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定无公害蔬菜、科研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对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的无公害检测,并组织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专营场所、无公害蔬菜加工企业实行认证、登记、授牌、考核管理;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农业、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的无公害管理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常德市无公害蔬菜监测中心及各区、县(市)检测站为蔬菜质量专业检测机构,负责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的无公害检测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鼓励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开发、建设标准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列入蔬菜生产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建设在土壤优良、灌排畅通和无有毒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污染的地区。

第九条第九条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按照省制定的无公害蔬菜地方标准生产无公害蔬菜。

第十条第十条 蔬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蔬菜生产技术人员和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蔬菜生产单位和个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检测水平,并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的监督、检测。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蔬菜质量检测机构受蔬菜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监督检测,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蔬菜生产主产乡(镇)、村或生产示范园区管理单位,应配备相应技术人员,负责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生产的蔬菜农药残留量不超过规定标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农业、蔬菜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推广安全、高效农药,监督、指导蔬菜生产单位和个人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公布用于蔬菜生产的高效、新特农药和禁止使用的农药目录。

在蔬菜集中产区(5000亩以上的乡镇、500亩以上的村、100亩以上的组),不得销售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蔬莱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用农药应按照规定的用量、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倡施用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生物肥料。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禁止在菜田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农药。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禁止向蔬菜生产基地排放废气、废水、废物,禁止利用废水灌溉菜田和清洗浸泡采收后的蔬菜。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蔬菜集中产区的环境监督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从事蔬莱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到当地县级以上蔬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无公害管理登记,加工蔬菜必须达到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并主动接受、配合蔬菜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测。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蔬菜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防腐、增白、染色等化学合成物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蔬菜加工单位和个人不得加工农药残留量超标和腐烂变质的蔬菜。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蔬菜贮藏、运输方式必须科学合理,禁止为了贮运保鲜在蔬菜上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建立蔬菜销售检测制度。蔬菜批发市场主办单位应在市场内设立蔬菜无公害检测点,自行配备检测仪器设备,培训检测人员。按统一规定的标准,对进场交易的蔬菜实施农药残留量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禁止销售下列蔬菜:

(一)施用过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

(二)未过农药安全间隔期的;

(三)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过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催熟、防腐、增白、染色等化学合成物质或激素类物质的;

(四)用污水清洗和浸泡过的;

(五)腐烂变质的;

(六)经营者拒绝接受检测的;

(七)经检测农药残留量超过规定标准的。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必须设立无公害蔬菜专营区,实行挂牌亮证经营。在专营区销售的无公害蔬菜要注明产地、来源。

超市、宾馆和酒店销售的蔬菜必须是无公害蔬菜。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蔬菜质量检测机构受蔬菜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酒店经营的蔬菜进行检测,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蔬菜质量检测机构应定期将检测结果向蔬菜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将检测结果和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经蔬菜质量检测机构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的蔬菜,销售时可使用市蔬菜行政主管部门监制的无公害蔬菜专用标志及专用包装带、袋。

禁止伪造、冒用无公害蔬菜专用标志。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对食用有害蔬菜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在蔬菜基地及其附近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违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或拒绝接受监督检测的,由蔬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直至取消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称号。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无公害蔬菜专营点(区)销售不合格蔬菜的,由蔬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直至取消其无公害蔬菜专营点(区)的称号。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予以销毁,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负责无公害蔬菜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82525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