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合集五篇)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合集五篇)



第一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省、市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渑池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股室根据河南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南村乡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区涉及南村乡仁村、南村两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4000亩,经济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484万元,财政投资361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项目修建拦水坝1处,埋设PVC管道36.9公里,衬砌渠道0.5公里,建渠系管系建筑物305个。改良土壤4000亩,新开和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道路边及田间栽防护林10000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栽玫瑰)。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3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万公斤,年新增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年农民纯收入总额新增15.91万元。

2、果园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果园乡展庄村,总投资58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省财政资金10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148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3500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项目计划新建小

型水库1座,提水站1处,输变电线路0.6公里,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PVC管道13.9公里,建渠系建筑物238个等;通过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3500亩;新开和整修项目区道路4公里,栽防护林8000株,发展经济林1500亩,其中核桃1000亩,花椒5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4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项目全面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产量52.5万公斤,新增干果17.5万公斤,年新增农业产值3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年新增35.7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2010年7月23日,渑池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县农开办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一方面指导项目区干群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局领导反映灾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把三门峡唯一一个损毁项目批给渑池县。该项目确定在段村乡实施,涉及上涧、四龙庙、赵沟三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24万元,三门峡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2万元,渑池县财政配套资金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万元。计划建截留坝2座,整修混凝土渠道4620米,埋设pvc管道9515米,整修道路2000米。项目建成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000余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5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12.5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年新增70.44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资产管理股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独山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下司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县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下司镇、甲里镇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贵州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下司镇新同村新场组和铁山村板栗树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该项目区涉及新场村、铁山村27个村民小组,计划改造道路2500米。项目总投资25万元,财政投资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这条道路的修建极大的改进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有力的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有效的促进了新农村事业的各项建设。

2、甲里镇整乡推进项目:该项目涉及全镇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13000人,其中贫困户1045户,贫困人口4331人。产业发展项目主要以板蓝根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和本地青脚麻鸡养殖项目为主导。项目总投资49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3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00万元。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板蓝栽培在显著增加农民经济

收入的同时,对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方面将发挥

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美化、绿化都珠江源头,防止水土流失,调解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极好作用。从而实现产业发

展与环境治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良

性循环。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等,可保护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促

进生态农业发展,增加产业发展后劲。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贫困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

长,项目区人纯收入增长1700多元,使项目区群众收入快

速增长,贫困农户彻底摆脱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生

产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项目区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

意识增强、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

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

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

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

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

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

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

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

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

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

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

题。

三、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协调组织编制项目规划及实施方

案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

组织验收和总结工作;指导好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

施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二)强化宣传发动,向群众认真细致的广泛宣传项目的范围、任务、管理方式、政策、制度等。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

项目按期完成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四)建立技术、社会服务体系,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区群众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

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五)建立市场服务体系,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

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

调研和网络平台搜集市场信息、发布产品信息,建立农户与

市场的联系,形成利益链条,提高基地、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

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

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

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

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

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

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

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

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独山县下司镇财政分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独山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下司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县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下司镇、甲里镇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贵州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下司镇新同村新场组和铁山村板栗树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该项目区涉及新场村、铁山村27个村民小组,计划改造道路2500米。项目总投资25万元,财政投资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这条道路的修建极大的改进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有力的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有效的促进了新农村事业的各项建设。

2、甲里镇整乡推进项目:该项目涉及全镇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13000人,其中贫困户1045户,贫困人口4331人。产业发展项目主要以板蓝根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和本地青脚麻鸡养殖项目为主导。项目总投资49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3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00万元。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板蓝栽培在显著增加农民经济

收入的同时,对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美化、绿化都珠江源头,防止水土流失,调解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极好作用。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等,可保护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增加产业发展后劲。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贫困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项目区人纯收入增长1700多元,使项目区群众收入快速增长,贫困农户彻底摆脱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项目区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

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三、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协调组织编制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组织验收和总结工作;指导好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二)强化宣传发动,向群众认真细致的广泛宣传项目的范围、任务、管理方式、政策、制度等。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四)建立技术、社会服务体系,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区群众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五)建立市场服务体系,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调研和网络平台搜集市场信息、发布产品信息,建立农户与市场的联系,形成利益链条,提高基地、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独山县下司镇财政分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教育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评价机构:

**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县2014年教育建设项目资金 县教育局 县教育局 2015年11月 ******

目录 摘要

●概述

“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既面临机遇,更充满挑战。新的历史时期,质量问题成为我县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投入和公平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体制机制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还不高,校舍面临很多问题:

1、教学用房进入“质量报复周期”,绝大部分教学用房为九十年代初“普九”期间集资建造,全是砖混结构,质量较差。近几年来,我们拆除重建了部分教学用房,还有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用房需要维修加固,部分还需拆除重建。

2、小学食堂条件很差,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基本没有就餐桌椅。

3、学生宿舍条件较差,多数没有卫生间,洗浴设施基本没有。

4、学生如厕条件差,农村小学多为旱厕。

5、教学点整体条件落后,房屋急需维修改造,功能室、食堂等设施几乎没有。

6、部分乡镇还没有建成中心幼儿园。

积极争取各项资金,统筹使用,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按以下原则安排项目:

1、优先解决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和C级危房的维修加固,确保校舍安全;

2、优先解决上一建设项目缺口资金,统筹工程进度,按合同要求付款,确保稳定;

3、优先解决因布局调整需要新建的项目,新建项目必须是布局调整中保留的永久性学校;在坚持以上原则顺序的基础上,适当倾斜边远山区、湖区及小规模乡镇的中小学。

●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县2014年教育项目资金评价得分为98分,按照等级评定标准,该项目属于“优秀”档。

●经验教训和建议 主要成绩有:

1、项目的设定符合县政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批严谨健全,建立了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并得到执行,项目的完成符合要求。

2、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落后现状,保障儿童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起点和优越成长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的城镇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3、解决了历史建设资金缺口4432万元,确保教育项目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消除D级危房5000平方米,使用资金1167万元。濯港镇小、小池大桥小学、分路镇二小等3所学校D级危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5、完成13所学校校舍维加固任务。

6、启动了新开镇二小等项目建设,为提高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打下基础。

7、完成四所幼儿园建设,启动了1所幼儿园建设,学

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存在的问题有:

1、项目手续办理非常艰难且周期长,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

2、项目的申报可行性有待改进。一是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规模同申报的项目规模不一致,并且未履行相关的报批程序,实事上造成了隐性的财政债务;二是个别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3、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合理分担还需要改进和调整。

4、项目管理还需改进和加强。

5、对幼儿教师的配备管理还需要加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立项背景

我县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依然存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部分项目还存在资金缺口。为稳妥推进项目建设,不形成债务,编制整体项目方案。

2.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具体有:(1)完成县一小教学楼建设,建设规模面积3787平方米;(2)完成杉木乡烟铺小学教学楼及食堂等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面积1300平方米;

(3)完成县五小续建任务,学校如期开学,总建筑规模11000平方米;

(4)完成县第二幼儿园建设任务,学校如期开园,总建筑规模9800平方米;

(5)启动濯港镇中心小学迁建项目,完成投资额980万元,占总投入的50%;

(6)完成小池镇大桥小学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额1300万元,占总投入的70%;

(7)完成分路镇第二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额150万元,占总投入的70%;

(8)启动新开镇第二小学新建工程,完成投资额500万元,占总投入30%;

(9)完成县第六小学教学楼扩建和食堂楼新建工程,完成投资额600万元;

(10)完成县特校康复楼的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00万元,占总投入70%;

(11)启动小池教育城建设工程,完成设计和基础施工,占总投入30%;

(12)完成下新镇中心幼儿园、刘佐乡中心幼儿园、濯港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投资565万元;

(13)完成杉木乡柘林小学教学楼、独山镇快岭小学教学楼、下新镇一小食堂、苦竹乡油铺小学教学楼、大河镇一中教学楼、宿舍楼、孔垄镇第一小学厕所、小池镇板桥小学教学楼等维修改造项目。

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2014年共到位资金9543万元。

1、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1562万元;

2、“两费一金”2500万元;

3、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1000万元;

4、全面改薄中央资金资金3606万元(共4657万元,其中1051万元用于装备);

5、学前教育专项875万元。所有项目资金均按要求拨付到位。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主要考核项目过程是否规范,项目手续是否完善,资金是否按程序支付到位。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为督促各项目学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投入到位、项目建设规范实施、促进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整体提升和根本改善。

(二)绩效评价设计过程:县财政局、县教育局联合出台《**县教育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具体评价细则。

1、学校自评:9月15—20日各乡镇、县直学校组织专班进行自评。

2、集中评价:9月25—30日县财政局、教育局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项目进行逐个评价。

(三)绩效评价框架,包括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见评估表。

三、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制定了县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包括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风险防控、应急机制、责任追究等内容。

2.项目管理

项目实施程序和步骤是否明确,报批报备材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规范;校舍建设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是否落实到位;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现场等是否规范管理;设施设备购置类项目采购、验收、监管等是否规范。

3.项目绩效

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规章制度及采取的措施、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二)评价结论 1.评分结果:见附表 2.主要结论:优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项目的设定符合县政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批严谨健全,建立了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并得到执行,项目的完成符合要求。

2、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落后现状,保障儿童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

一个良好的教育起点和优越成长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的城镇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3、解决了历史建设资金缺口4432万元,确保教育项目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消除D级危房5000平方米,使用资金1167万元。濯港镇小、小池大桥小学、分路镇二小等3所学校D级危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5、完成13所学校校舍维加固任务。

6、启动了新开镇二小等项目建设,为提高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打下基础。

5、完成四所幼儿园建设,启动了1所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项目手续办理非常艰难且周期长,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

2、项目的申报可行性有待改进。一是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规模同申报的项目规模不一致,并且未履行相关的报批程序,实事上造成了隐性的财政债务;二是个别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3、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合理分担还需要改进和调整。

4、项目管理还需改进和加强。

5、对幼儿教师的配备管理还需要加强。

(三)建议和改进举措

1.政策建议:建议建立教育建设项目立项、审核、建设、验收绿色通道。

2.改进举措:加大校舍建设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落实力度;加大对校舍建设类项目的检查督办力度;加大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力度。

第五篇: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自查报告

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自查报告

根据《**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对**年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行业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乡**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对**年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行业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乡**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的规划,其中:

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4.7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联户路建设400米,补助资金178.5万元;茶叶种植200亩,补助资金16.8万元;新建农房3户、改建农房32户,补助资金34.7万元。

一、项目变更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由原规划的200亩茶叶16.8万元产业项目调整为100亩乌头雷竹项目,其中雷竹种苗7500株6万元;产业道1公里3万元;机耕道600米3万元;蓄水池2口100立方米,Ф20mm

PE材质引水管道1500米,4.8万元。

2、公路建设项目。由原规划的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4.7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联户路建设0.4公里,补助资金178.5万元调整为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3.71公里,新建泥碎石路

1.035公里,联户路0.4公里,补助资金178.5万元。由于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3.71公里项目原设计有效路面由3.5米变更为4.5米,增加资金共需12.1万元;增加安保设施,增加资金共需36万元;增加浆砌卵石水沟,增加资金共需29.7万元。导致资金尚有缺口,正在多方争取和整合资金,设计变更函已上交**县交通运输管理局。

二、项目执行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100亩乌头雷竹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整理工作。

2、公路建设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经过公示公告,确定了3.71公里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和新建泥碎石路

1.035公里的施工单位。公路建设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工,现已经完成公路路基调平工作。

3、农房新建、改建项目。现已完成农房新建1户,农房改建18户。

三、存在问题。

1、项目进度滞后。由于进行了项目变更,项目建设还处于实施阶段,下一步工作中,将根据规划,进一步抓紧建设、抓紧验收、及时报账。

2、资料完善不足。对相关项目的资料整理、归档不完善,下一步将抓紧完善,及时归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81782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