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上半年钢铁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上半年钢铁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钢铁产业生产继续保持高位,市场供大于求状况没有明显缓解,钢材价格波动下行,由于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济效益呈逐月下降趋势,钢铁行业盈利状况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一、产业运行情况
(一)钢铁生产处于高位。1—6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累计产量分别为35754万吨、38987万吨、5169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7.4%、10.2%。上半年,全国平均日产粗钢215万吨,相当于年产7.86亿吨粗钢的水平。
(二)钢材出口继续增加。1—6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8%;累计进口钢材683万吨,同比下降1.8%,进口钢坯30万吨,同比增长53.5%。材坯合计折粗钢净出口2508万吨,同比增长21.3%。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1—6月份,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035亿元。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同期回落
6.1个百分点。
(四)钢材库存有所减少。钢材库存自3月末达到高位后,连续三个月回落,6月末全国主要市场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691万吨。虽然第二季度的钢材库存环比出现下降,但6月末的库存比年初仍增加469万吨,增幅为39.46%。
(五)钢材价格继续下行。从2月份开始,钢材价格不断下滑。截至6月末,钢材
综合价格指数连续18周下跌,降至98.52点,比年初下降6.4%,比去年同期下降14.7%,是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六)经济效益逐月下降。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逐月减少。1—6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830亿元,同比增长0.94%;实现利润17.39亿元,同比增长30.40%,销售利润率0.10%;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35家亏损,亏损面为40.7%。
二、后期趋势预判
(一)粗钢产量高位运行。6月份,全国日产粗钢215.5万吨,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回落,但仍处于高位。由于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环比下降,6月份全行业可能会出现亏损,预期下半年粗钢产量将有所下降,全年粗钢产量约7.8亿吨。
(二)市场压力依然较大。今年一季度钢铁需求启动较慢,二季度需求有所放大。目前宏观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对钢材需求不会有明显拉动。因此下半年国内需求增幅不会太大,钢材价格上涨缺乏支撑。
(三)钢材出口难度加大。美国继5月份对我国预应力钢丝发起反倾销调查后,6月份又对钢筋征收反倾销税。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对我国镀锌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特别是东盟各国,已全面抑制我国钢铁产品。在这种背景下,下半年的出口增幅会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出口钢材6150万吨,增长10%左右。
(四)低盈利状况将持续。6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去年年底下降6.4%,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比去年年底上涨8.3%。虽然炼焦煤、焦炭等原料的降价幅度
较大,但仍不能完全抵消铁矿石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下半年,钢铁企业降本增效任务艰巨,预计全年处于微利状态。
(五)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5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高达12813亿元,同比增长7.54%;负债总额已突破3万亿,资产负债率为69.39%,同比提高1.41个百分点。随着亏损企业的增加、负债水平上升,金融机构加强了对钢铁行业的监控,企业贷款难度和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相应将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受宏观经济形势趋缓、钢铁产能过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经营依然不容乐观。值得注意的是,雾霾天气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环保治理将对钢铁行业形成倒逼机制。在当前的市场形势和政策环境下,钢铁行业要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规模、品种、效益、节能、环保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2014年1-4月钢铁产业运行情况(范文)
2014年1-4月钢铁产业运行情况
2014年1-4月,我国粗钢产量27186万吨、同比增长2.7%,铁矿石原矿产量42780万吨、同比增长8.7%。进口铁矿石 3053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0.7%,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124美元/吨、同比下降12美元/吨。出口钢材258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9%,进口钢材490万吨、同比增长9.0%。钢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采矿)1102亿元、同比下降6.7%。钢材价格指数95.97(1994年钢材价格定基为100),同比下降9.78个百分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亏损11.4亿元、同比增亏44.2亿元。钢材社会库存1671万吨、同比减少353万吨,钢材库存量连续回落。
当前钢铁产业运行出现的新特点:一是铁矿石价格呈下降趋势。截至5月22日,进口铁矿石价格98.3美元/吨,月平均价格101.7美元/吨,较去年大幅下降25%,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行业利润下滑的困境。二是钢铁产能进一步释放。4月份平均日产粗钢229.5万吨,刷新单月粗钢产量历史最高水平,但产量增幅有所收窄。三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下降。钢铁行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7%,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且投资主要用于钢材深加工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没有新增产能。四是钢材出口以价换量。1-4月,钢材出口大幅上升,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出口价格仅为795美元/吨,同比下降8.1%,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第三篇:钢铁产业
观点一,1.汪凤娇 第27卷第5期晋中学院学报76~79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金融危机下我国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从国家角度。我国主要钢铁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应当在原材料采购方面 增强上游原材料环节的可续性,提高我国的铁矿石进口议价能力,同时着力增强钢铁生产方 面的可持续性。
2如何提高我国钢铁产业议价能力苗建防(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 510632)目前我国钢 铁企业数量众多,但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大钢铁企业很少,而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钢铁企业众多,它们产品档次低,效
率低,浪费资源,环境污染严重,仅靠市
场自身的力量进行产业整合将比较漫长,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去调控。新钢铁产业政
策的出台将会抬高钢铁业的进入门槛,推
动钢铁企业的优胜劣汰,加速钢铁行业的整合,从而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地位和议
价能力。77-88《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午2期
荆竹翠,李孟刚,王冲
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状况的评估与应对策略目前,我国铁矿资源的禀赋差、开采成本较高,扩大铁矿石的进口量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矿定价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的接受其价格。因此,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参股或直接投资
国外钢铁企业或开采铁矿,进而提高话语权,参与国际铁矿石的定价。经济纵横·2012年第12期 44-47
观点三,从企业角度
1.何记东史忠良产能过剩条件下的企业扩张行为分析》上述重在说明了产业重组中的工厂规模经济与降
低产业产量的冲突。如果并购重组后在企业内部的不同
子公司(或工厂)之间进行产品分工,总的生产规模在不
同的企业得到合理调整,发挥各自的优势,则对产能过
剩问题有正的影响,使原来并购前的同产品间的竞争消
失,价格和产量回到正常的范围;如果企业并购重组后,只是延伸了优势并购企业的管理能力,则被并购企业在兼并后,由于管理能力的提高,盈利能力加强,企业产能
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钢铁生产所带来的总的负外部效应
并没有降低,反而有可能加大,产能过剩问题也在市场
需求增长和还没有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的条件下
难以解决。
2.张庆芝,何枫,赵晓 基于超效率DEA的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研究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建立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的能源效率,衡量了 企业的节能空间,同时测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效率的变迁过程。结果
显示:首先,自2007年以来我 国钢铁产业平均能源效率有所提升,企业之间效率差距较大;其次,钢铁产业的节能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平均每年能源消耗仍有20%左右的可降空间;进一步,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而非 技术进步,这反映了整个产业能源效率差距在缩小但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本文着眼于微观层面,运用SBM—VRS模型、超效率 SBM—VRS模型及MPI模型对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 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以 来我国钢铁产业平均能源效率有所提升,但企业之间效率 差距依然明显;(2)我国钢铁产业节能潜力巨大,节能降 耗的重任十分艰巨;(3)从能源效率变迁过程来看,2002~2008年间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提升了14.3%,但这 主要归功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而非技术进步。这一方面反 映出我国钢铁企业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逐步缩小,但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严重不足。今后,不 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更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我 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观点二,从行业角度
1.马云俊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路径转换研究 比较我国和日本、韩国的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路径可以发现,我国产业竞争力落后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路 径转换过慢。为此,建议我国钢铁产业应从多方面努力,尽快实现技术进步路径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孔刘柳和王勇从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出发,通
过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分析方法对钢铁全行业进
行分析,提出改善钢铁行业结构,建立金融规避风险机制,促进产业I;i『向整合 对策34。吴印玲和沈化森认为我国钢铁产业在蓬勃快速发展的背后,其产业
组织结构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状况,主要表现为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性差,进入壁垒低等方面,使得产业的市场绩效低下,必须从市场和产业组织政策两
方面着手加以解决35。叶琪专门对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通
过对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企业规模、企业效率等方面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钢铁行业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水平36。
【34】 孔刘柳,王勇,中国钢铁业;结构、行为和绩效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9):31-35 [351 吴印玲,沈化森,我国钢铁产业组织结构浅析.湖南冶金,2004,(9):3-6 【36】 叶琪,我国钢铁行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湖南工业学院学报,2005,(12):30—32
第四篇:钢铁产业分析报告任务分配(teniu推荐)
钢铁产业分析报告
1.总体整合;目录;摘要;
2、关于钢铁产业(包括定义、性质、特征)——刘丹莉
3.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包括总体生产情况;销售情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概况;钢铁行业经济地位;行业景气现状与前景等)——廖捷、陶龙燕
4.钢铁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包括市场结构特点;各主要产品产量、需求量;各主要产品出口情况;价格走势预测等等)——黄梧倍、梁小兰
5.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包括公司基本情况;在钢铁行业中所处地位;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对策与建议)——劳励
PS:由于该报告要求最少15页,所以各位可结合数据、图表、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引入时需附上数据来源或参考文献。
第五篇:九江市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九江市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钢铁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的基础行业,同时也是我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我市规划好钢铁产业的布局,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钢铁行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我市钢铁企业的经营现状作出调查和分析:
一、我国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2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低迷,总产量为15.47亿吨,较上年增长1.2%,我国2012年粗钢产量为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我国2012年粗钢产能8.4亿吨左右。如果按粗钢产量在7.16亿吨左右计算,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约为86.38%,比2011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如果按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为122%,产能过剩约2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在建产能难以统计,我国实际粗钢产能可能更大,产能过剩压力可能随着结构调整日趋加大。
目前,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不放松,房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在下滑;二是欧债危机继续困扰全球经济运行,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三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对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预计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需求压力,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要求行业自身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实施兼并重组,以应对总体环境不利带来的冲击。主要下游需求行业增速持续放缓。另外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力实施,城镇化、基建设施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开始转型,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钢铁行业就需要围绕产业链大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制造业结构和水平实现重大变化。
二、我市钢铁行业初具规模、在全省的行业地位突显 2012年,我市钢铁企业共17家,产钢392万吨,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224.6亿元,同比=8.9%。我市的主要钢铁企业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1、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座落在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内,厂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螺蚊钢、普通线材、板材的生产,现有生产能力550万吨,企业员工7122人。2012年,形成钢铁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
公司的发展已经历10年历程,2003年,福建来乐集团公司通过招商引资,由江西奉新县移入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命名为九江钢厂,通过三年的改造,2005年形成年产钢35万吨的能力。2006年8月中旬,由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九江钢厂,并于2006年9月21日正式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从而,原九江钢厂已成为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口的全资子公司。拉开了九钢快速发展的序幕。该公司投资10亿元,通过等量淘汰和以新换旧等途径进行了第一期技术改
造,使企业产能提高到100万吨;2007年10月,投资65亿元开始二期建设。其中:投资28亿元的150万吨线材改造项目于2009年2月竣工投产,投资37亿元的150万吨板材生产线改造项目于2010年4月竣工投产。2010年8月公司再投资25亿元,对老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再增加产能100万吨。到2012年,形成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2012年产钢377万吨,其中,线材285万吨,板材92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54亿元。
2、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
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位于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注册资本1.8亿元,总资产4.7亿元,现有职工112人,主要产品有预应力光面、镀锌、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光面、镀锌、刻痕、螺旋肋钢丝等二大系列七大品种,是国内同行业中品种、规格最全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如桥梁、大型建筑、码头、大坝、飞机场候机楼、体育场、高层建等工程中,已形成年产5万吨能力,公司2012年生产预应力产品5万吨,销售收入3.4亿元,利润5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500万元。
公司生产桥的梁缆索镀锌钢丝,今年供世界斜拉桥排名第六位的九江长江二桥3500多吨,该产品是国际桥梁最新发展要求的高性能镀锌钢丝。公司生产的无粘结预应力镀锌钢绞线860多吨应用到台湾的竹林大桥、贵州乌江三桥,高扭转镀锌钢丝应用到韩国的白石大桥、仁川大桥、贵州六冲河大桥、福州鼓山大桥、河南桃花峪大桥、马鞍山大桥等重
点工程上,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出口到巴基斯坦、沙特、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预应力钢绞线供应给京福高速、马鞍山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形势困难,原来的欧美市场几乎进不去,只能积极开拓东南亚及日本、韩国和非洲、南美市场,国内的铁路工程回款困难,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不小。
该公司运行较好,主要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出国际预应力行业所需的新产品,在生产制造中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不断挖潜降耗,采用陶瓷内加热镀锌技术,不停机接头镀锌技术,双张紧稳定化处理新工艺、稳定化处理带头技术等,使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预应力行业今后将向高强度、大规格、高扭转、低松弛、高防腐、高性能方向发展。
3、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浙商投资建立的集特殊钢冶炼生产和型材锻打为主的企业,隶属于华林特钢集团。公司于2003年12月在江西省九江县注册成立,注册资金9018万元,现有总资产3.9亿元, 生产厂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厂房面积53000m2,公司座落于九江县沙城工业园,紧傍福银高速公路出口,交通极为便捷。公司于2005年投产运营。主要产品有:模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不锈钢、锻件、钢管、汽车配件生产等,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各种型材锻打能力8万吨。2012年产各类型钢1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77亿元,利税7045万元。
公司生产各种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胶模具钢、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弹簧钢、合金钢等几十个精钢品种,并可根据客户特殊要求制作钢种。承接各种大型锻打件、圆钢、板材的加工和制造。公司产品和服务在长江以南的特钢、模具钢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产品供不应求。
公司计划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现有年产10万吨的基础上,再新增规模10万吨,至 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吨模具钢和锻打各类型材15万吨的能力。总体投资大约
1.2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化高速钢生产线,2015年产值可达17亿元,上交税收1.2亿元,利润1.5亿元。
三、打造企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钢铁产业 按照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钢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生产粗钢3000万吨、生铁2500万吨、成品钢材3000万吨,全省形成两家产能超千万吨级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其中,规划在九江湖口建设以船板为主的千万吨级新型钢铁工业基地。我们要主动对接好省里规划,抓住机遇,逆势而上,把九江的钢铁工业打造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一要抓住全省钢铁重组机遇,促进产能沿江布局。要利用好沿江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发挥沿江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全省钢铁重组的机遇,促进钢铁产能沿江布局;利用省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置换产能,使九江钢铁工业基地产能达1000万吨,新增主营业务收入
400亿元,利税新增40亿元。二是加快钢铁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避免同质化竞争,大力发展新材料,延长产业链,以九钢中厚板生产线为基础,发展高强度船板和大线能量焊接船板,延伸造船用钢产业链;以奥盛(九江)电线电缆公司的钢绞线生产线为基础,发展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延伸金属制品产业链,以华林特钢为基础,发展生产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腐蚀等特种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