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厂三十周年演讲稿---家春秋
家—春—秋
——朱小培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社会的步伐毫未疲倦,转瞬间蓦然回首,宇龙已是负重的大山,那沧桑的步伐,已然越过三十载的春夏秋冬,历经三十年的风雨、辉煌,宇龙集团和着改革的步伐,一路走来;举着特色发展的大旗,一路走来;带着与时俱进的青春气息,一路走来。
来到公司的这两年中,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在宇龙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大家始终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发动机”文化。由于团结,宇龙才能迎风破浪,才没有出现“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尴尬局面;由于团结,宇龙才能高歌猛进,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些都清晰的体现了宇龙人团结一致的家的气氛。
宇龙三十年春夏秋冬的发展,成就了每一时刻的链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理念,打造了宇龙发展的广阔平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认识,造就了宇龙知识化年轻化的朝气蓬勃,从老一辈人的无私奉献,到第二代人的锐意进取,再到新一代人的奋发图强,宇龙人始终贯彻着团结奉献的精神,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家的气息,让整个企业在一片欣和的环境中腾飞。古人云:家和万
1事兴。宇龙在如此和谐的环境中,在员工团结一致的奋斗中,成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厂庆三十年,老员工更多的是感慨,新员工更多的则是想法,但是有一个心愿我想大家是共同的,那就是:愿我们的宇龙越来越兴旺发达,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幸福!
正因为有着这样一群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我们宇龙公司才得以站稳根基,迅猛腾飞。
记得去年公司组织出去旅游爬山的时候,岳总一个人在前面走的飞快,连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叹不如,我们的领导者都是这么有活力,这么有激情,他领导下的企业该是怎样一个历经考验的企业,该是怎样一个开拓创新的企业,该是怎样一个活力四射的企业,该是怎样是一个放飞希望的企业,与这样的企业同行,我们美好的愿望还难实现吗?
当一个企业历经了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后,她,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她已然升华为一个有内涵、有风格、有精神、有信仰的巨人,升华为一个事业,一种境界!
三十年的春雨夏风,三十年的冬洁秋实,三十年青春的千锤百练,三十年气息的烈火燃烧,宇龙在不经意间实现和实践了社会的最大情怀——宇龙精神,历经30年风雨洗礼的宇龙,此时
正像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在这里,新一代的我们除了感叹与崇敬宇龙辉煌的历史,还应当深刻感受到职责的重要性,传承宇龙精神的接力棒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三十年心潮澎湃,抒豪情再创辉煌,在这快乐的时刻,激情的时刻,让我们在这个时代中充分发扬“务实、勤奋、超越、服务”的宇龙精神吧,让我们在大浪淘沙的洪潮之中去寻找我们心灵的呼唤吧!
明天,宇龙人播种的土地上将硕果芬芳!
第二篇:建厂三十周年讲话(范文模版)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员工同志们:
在这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庆祝华电福建安砂水电厂建厂3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安砂水电厂全体员工,向莅临本次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30年来为安电的发展、壮大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老领导、老员工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30年来关心、支持安电发展的兄弟单位、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也代表厂部、厂党委向全厂员工和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30年的创业足迹,30个春秋的风雨传承,汇聚了一部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发展史。回顾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翻开安砂电厂建厂30年来的辉煌历史篇章:——三十年来,安电人艰苦创业,默默奉献,使电厂旧貌换新颜。
1969年6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九龙溪上建设安砂水电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安砂水电站是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中拉开序幕的,1970年3月,“三通一平”工作全面展开。1974年5月,开始第一台机组的安装。1975年8月8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福建省安砂水电站”。1975年11月1日,#2机组经试运行后正式投产发电。从此,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九龙溪畔诞生了!1975年12月26日、1978年10月22日#
3、#1机组相继投产发电。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儿女走进了安砂水电厂,从此,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安电人”。
作为一个离永安市区45公里的山区水电厂,投产运行初期,员工住的是茅草屋、干打垒,喝的是九龙溪水,吃的是粗茶淡饭。生活区四周荒草芜坡,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一片苍凉。建厂后的十几年间,“安电人”面对极其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毫不畏惧、勇往直前,默默无闻地开掘着这片热土,无怨无悔地履行着神圣的光明使者之职责。
“草帽、背壶、锄头、镰刀”是安电人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4件宝。30年沧桑巨变,通过安电人的艰苦创业,如今电厂已旧貌换新颜。往日的荒凉变成了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果实累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温馨家园;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果园;茅草屋、干打垒变成了整齐美观的员工福利公寓房,员工喝上了经过净化处理的清洁水,吃上了富有营养的工作餐。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健全完善。自1989年起,我厂先后在永安城区建成了6栋员工住宅,生活基地和办公场所搬迁到了城区,解决了员工及子女生活居住、入托入学、就医看病等困难。从此,安电人过上了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活。几辈人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此,我代表全厂员工对曾经为安电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巨大贡献的各位老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三十年来,安电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安全生产是企业稳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基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企业始终不变的宗旨。安砂水电厂历任厂领导都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的高度来认识,不管电力体制怎样改变,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念好安全生产“老三篇”,树立“安全在于规范,规范在于落实,落实在于细节”的管理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1986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1989年,被省经贸委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被省经贸委授予安全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1994年,获省电力系统抗洪抢险先进单位称号;
1996年,获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1993年到1999年,连续7年获省电力工业局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单位称号;
2000年,首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称号;
2001年,发电部获国家电力公司“九五”期间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安全生产获国家电力公司表彰;
2004年获华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3月,被华电福建公司授予安全生产四星级企业„„。
截止2005年10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192天,累计总发电量近170亿kW.h。为福建省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安砂水电厂几辈人的大量心血,在此,我代表厂部、厂党委对曾经为我厂安全生产工作作出贡献的老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仍奋斗在安全生产工作一线的员工同志们表示深切的慰问!
——三十年来,安电人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设备整治,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安砂水电厂机组原始自动化水平低,基础自动化元件不可靠。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设备也逐渐老化、陈旧,缺陷不断暴露,严重影响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的状况,三十年来,历任厂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把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入厂长任期目标,在狠抓设备检修质量的同时,坚持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积极与科研单位、院校、生产厂家合作,实施以“无人值班工程”为龙头的一系列技术改造。先后对发电机辅助设备、变压器、开关、继电保护及自动化、通讯、水工、大坝设备、公用及其他设备、信息系统进行了143项次的技术改造。通过对陈旧设备的改造,设备的健康水平、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安全文明生产提供了保障;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改造,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1水轮发电机改造将于今年年底实施,它拉开了我厂机组增容改造的序幕,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厂将逐步完成#
2、3机的增容改造,挖掘发电潜能,提高水能利用率和增加发电效益。
——三十年来,安电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安砂电厂受历史、地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投产初期新招入厂的员工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为了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历届厂领导都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人事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员工要具有不断学习、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本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分别与原泉州电校、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在厂内举办中专、专升本学历函授班各一期。同时,按“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组建“双师型”专业技术队伍,编写《生产专业技术题库》8分册共40多万字,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专业讲课、以师带徒等团队学习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获取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86 人、中专学历31人。员工中有8 人拥有高级职称,29 人拥有中级职称,7人拥有技师职称。坚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治事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良好敬业精神,掌握过硬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技术创新的生产技术、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十年来,我厂先后向省电力公司、华电福建公司、水口水电厂、棉花滩水电厂、沙溪口水电厂、眉州湾火电运营公司、厦门嵩屿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以及厦门供电局、永安供电局等许多兄弟单位输送了自己的优秀员工,有的已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为我省电力事业传播了星星之火,为我省电力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十年来,安电人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作为一个老厂,有许多好传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进行,其内部机制的弊端就逐渐显现。1982年初,根据原省电力局的部署,开始企业全面整顿工作,查找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顿实施计划,在完善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方面下苦功,形成“任务——责任——考核”的管理系统。1986年10月,遵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着手开展企业升级工作,以“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为指导思想,组织发动全厂员工,从抓管理、抓基础、抓班组入手,全方位、广角度、多形式地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1988年12月被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由于在创建活动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1990年,被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和生产委员会批准从省级先进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起,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和用工与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动
态考核、岗位轮换、提前转正、末位降级、绩效挂钩、效益工资定额承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等管理考核办法,逐步建立起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动态管理”的科学用人机制和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三改”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1996年初,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制定了“1996—2000年五年创一流规划暨厂长任期目标”,通过实施科教兴厂、文明建设、安居乐业三项工程,推进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两个转变,2000年元月,首家通过省电力系统“一流管理水电厂”验收。2004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在1997年建立的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组织人员重新修订各种规章制度200多项,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于严格落实,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形成工作有标准、行为有准则、办事有程序、考核有依据的良性格局。实施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行内部模拟市场,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营运改善和创优秀发电企业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原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陆延昌视察安电时曾称赞道“厂小志气大,厂小贡献大”,“年年有进步,年年有贡献,年年有创新,年年有变化”。安砂电厂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成绩面前找差距、永不停步创一流,紧紧围绕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形成了机关抓作风、生产部门抓安全、后勤部门抓服务、综合产业抓效益的良好氛围。
——三十年来,安电人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综合产业。
大力发展综合产业是安电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安电是一个“老、小、偏、多”(电厂老、容量小、地处山区、人员多)的发电企业,发展综合产业存在着许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主辅分离、网厂分开”、新科技的投入使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必然要出现富余人员。安电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发展综合产业,行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综合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主业安置富余人员提供就业渠道,为全厂员工增创了效益。
安砂电厂综合产业始于1984年成立的劳动服务综合公司,早期主要从事服务性工作以及种养殖业,属于福利型、安置型企业,以解决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为主。1994年,为了促进综合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原先的大集体性质的劳动服务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公司——福建省安砂水电厂经济发展总公司,主要经营水力发、供电,机电设备及零星材料的批发和零售。此后,我厂综合产业开始走上民营化的道路,广大员工顾全企业发展大局,出钱出力支持综合产业发展,在员工的理解支持下,安砂电厂综合产业渡过初创阶段迅速成长起来。
多年来,综合产业依托主业资源和技术人才优势,着力打造水电支柱产业链,在水电资源开发、水力发供电、机电设备安装检修、水电站承包运营等环节实施专业化运作。先后承包了2个水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控股收购了2个小电站;控股开发了5 个小水电站;参股开发了4 个水电站。工程技术人员,面向生产、面向市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自行或合作开发了“计算机监控系统”、“无触点动力开关”、“微机准同期装置”、“微机测速装置”、“微机电话录音系统”、“微机大屏幕信息显示系统”、“热工仪表微机自动检测及管理系统”、“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在电力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利用永安生活基地作为综合产业走向市场的战略平台,积极发展制作销售办公民用家私、广告装潢等商贸服务产业。
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安电综合产业已形成集小水电开发、运行维护管理、科技产品研发、机电安装、工程测量、物业管理、商贸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实体。综合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企业的人员分流、提高员工收入、稳定员工队伍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在今后的综合产业发展过程中,安电将以华电集团公司“坚持以电为主、综合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中心,坚持调整、整合、培育、提高”的综合产业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开拓综合产业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三十年来,安电人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努力构建和谐安电。
多年来,安砂电厂历届党政领导十分重视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成果同时要。先后荣获“国家二级企业”、“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福建省文
明单位”、“福建省首家一流管理水电厂”、“福建省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标兵”、“华电福建安全生产四星级企业”、“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福建省质量优胜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涌现出许多先进英模人物,有国家抗洪抢险劳模、省级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部优秀共产党员、三明市劳模等,他们是安电人的骄傲。
企业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共青团工作、武装保卫工作和离退休工作等,编织成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后防网络,保障了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蔚然成风;各类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社区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系一方稳定。这一切,促成企业工作稳步向前。
安砂电厂经过多年的发展,沉积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精神文化,在融入华电大家庭之中,安电如何做华电人、说华电话、创华电业、凝华电情成为我们新一轮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我们以厂庆三十周年活动为契机,积极培育提炼先进的、富有安电特色的理念、精神、道德和作风。形成了“学习、创新、务实、诚信”的企业精神,“主导产业做精、综合产业做强”的企业目标,“精心做好每件事”的工作理念,“胜任岗位就是人才”的人才观,“凡事有人负责 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有人监督”的管理观,“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安全观,“敬业精业”的职业道德观和“学以致用”的学习观等。这些经过长期实践提练出来的企业文化,是安电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自强不息的群体意识、科学进步的经营哲学、服从大局的价值观念、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厚重的文化积淀,其深层内涵已一脉相承地融入安电人之魂,将对凝聚人心、安居乐业、促进安电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十年来,安砂电厂的隶属关系虽几经变更,发展过程几经考验,但企业精神始终承续,企业文化代代相沿,创业激情永褒活力,创新意识与日俱增,追求光明和发展的步伐至今不变,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增强,企业上下逐步形成“爱己爱人爱企爱国做优秀员工,做实做新做强做大创优秀企业”的良好氛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这支队伍的独特魅力。
纵观安砂电厂三十年的历史,既是艰苦奋斗的历史,又是竞争创新的历史,更是与时俱进的新篇章。新陈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不会忘记,30年来为安电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的领导和员工们;不会忘记地方政府、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和华电福建公司对安电的亲切关怀和鼎力相助;不会忘记所有为安电的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倍感自豪;展望未来,虽任重道远,但我们信心百倍。承载昨天的辉煌,我们仍要只争朝夕;着眼于光明的未来,我们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再创佳绩。因为,我们有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华电福建公司的正确领导,我们有地方政府和兄弟单位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我们有一支团结进取、敬业勤奋、诚信开拓、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我们有一支能征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我们还有企业30年来积累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面对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稳步发展的新形势,安电人将以昨天的成绩为新的起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为安砂电厂这块热土洒下辛勤的汗水,成就美好的未来!不论是在岗还是退休,不论是家属还是子女,每一位成员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在为生活美满、家庭幸福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努力把我们的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安电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能也一定会再创新业绩,再谱新篇章!
祝安砂电厂前程似锦、兴旺发达!
祝员工家属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员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篇:家春秋
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
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
第四篇:家春秋
《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被人们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在我读完后,我觉得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像是现代版的《红楼梦》。整部小说诉说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的故事。
整本书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巴金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较合拍,而发生冲突时的语言刻画,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可恶的觉英和淑华的对话,觉民和克安的对骂,让读者为正面人物的命运牵挂,恼恨反面人物的语言,无论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人物都被写活了。
还有就是人物的性格写得十分鲜明:淑华那种性格与勇气,她在那种环境下什么都不怕,说话直来直去,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说,又关心别人,在高家女性中是少有的,她的很多举动都是证明;琴,在里面扮演的角色不同一般,她给别人以动力与勇气,不论是周家还是高家的年轻人都能从她那里得到信心与生活的希望,她是别人的求世主吧,你看不论是死去的淑贞、惠、剑云,还是淑华、芸、觉民、觉新等,都希望从她那里得到安慰。觉惠与淑英的离开多少有她的支持与鼓励,没有她或许这班年轻人早已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觉新在弟妹中奉行作揖主义派,爱是他为家庭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的压力,万事都让步,为弟妹考虑。很是任人玩弄,做了周家、高家旧势力的帮凶,不敢于起来反抗,值得高兴的是最后终于在四爸、五爸面前起来反抗了,但这已接近故事尾声了;还有就是最最顽固的最最愚昧的人物了:
周伯涛代表旧势力,害死了惠及枚少爷,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不管年轻人的死活,把它们的婚姻推进深渊,至死也不反省。巴金先生笔下的这个封建社会的家庭最终走向了灭亡。
二
《家》、《春》、《秋》的主要内容: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
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三
看《家》,虽然仅仅看了几页,但是一个简洁、明快、大气的笔触已经跃然纸上了,景物的描写,对于月光的注释,令我耳目一新。没有家长里短的叙述,有一种大家庭子弟的眼光,比较脱俗,我可能不喜欢觉新,但是我有点漠视觉新,有点漠视自己平常的处事如此的类似,巴金在觉新身上投入弄笔重墨,不管是他处理事务也好,还是
他的感情生活,觉新的身影总在读者的眼前挥之不去,而且有时候搞得读者胸口发闷,对于自己一个恨的人这样牵挂,简直是一种折磨,巴金的觉新,自然成为文学人物里面一个经典形像象,语言描写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巴金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较合拍,而发生冲突时的语言刻画,令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可恶的觉英和淑华的对话,觉民和克安的对骂,让读者为正面人物的命运牵挂,恼恨反面人物的语言,写活了。不过我觉得,对于觉民的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特别在平常的叙述中,有些理想化,少了生活的积淀,不是微笑就是冷笑,略显脱离生活,和觉慧比较起来,差异性不大,
第五篇:建厂五十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
你们爱北钢吗?
你们一定嫌我罗嗦。心里会说:身为北钢人,哪个会不爱北钢呢?可是,你想过吗,你为什么爱她?
我也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并在求索答案&&
带着历史的记忆,北钢从半个世纪前一路走来。1953年2月17日,建设者们迎着风沙,冒着刺骨的寒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踏上了沉睡千年荒无人烟的红色江岸。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住着四下透风、冬天返霜的干打垒土坯房,吃着咸菜、粗粮,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工作。回眸之间,我们仿佛看到了前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冲天豪气。
1957年11月3日上午,北满钢厂落成开工典礼大会的举行,让历史在这一天被凝固成永恒。11月3日它是北钢的生日,是每个北钢人都应铭记的一天。那一天,是北钢拉开了五十年风云岁月的序幕,是北钢人以强劲的步履追赶着时代车轮的开端。北钢的创业者,以拼搏奉献的精神,为祖国建设了一五期间的第一座特殊钢厂北满钢厂。
1989年的金秋,我踏上了北钢这片热土,当时的十里钢城正一片红火,北钢人以同样的拼搏奉献精神,使掌上明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茫。
但当岁月之河流淌到九十年代末,北钢却在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特殊时期败下阵来。到了2003年,达到了停产的地步。那块伤疤我们不忍碰触,那段历史我们不堪回首。我和所有北钢人一样,与企业一同体味到了痛楚、无奈和彷徨的滋味。但那浴火的痛楚,却最能彰显北钢人的顽强,最能体现一种精神。
面对社会上轻蔑的传言,刺耳的杂音,有的北钢人拍案而起,有的默默无语。他们都咬紧了牙关,攥紧了拳头。他们知道,只有行动和结果,才是证明北钢人不是孬种!抓住了重组的契机,北钢人励志弥坚,以一种昂扬奋进的姿态,迎着外界疑问的眼神,再次昂起高傲的头,以拼命的劲头,扛起了二次创业的大旗。
全员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处处精打细算,自己能干的决不外委。所需各种备件,尽力在全公司范围内寻找,凡是厂内有的或是可以替代的,决不加工新的,能厂内加工的决不外部采购。如钢渣回收项目,汇集各单位之力,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边角余料和库房积压物资,除主体设备外,只花费几万元的采购费用。120吨汽车衡土建工程施工时正是三九隆冬,室外滴水成冰,土建施工难度较大,基地打算外委,并进行了召标。但为了节省这部分外委费用,最后,由靖海筑炉公司承担了施工任务。他们不负所望,采用搭建暖棚来做混凝土养生的方式,创造性地如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只花去了6万元材料费用。
为赶月末上交进度,冷拔热处理公司的干部和机关人员,白天完成日常工作,晚上大部分人员还要深入到生产一线,或是在台架上修磨,或是打包、倒料,和员工一同挥汗出雨。各生产厂的员工扛着热料干,手套搭上去还冒着烟,而且常常是白班连二班、二班连三班地连班作业。
为了美化环境,北满基地物资供应部辅料作业区员工拣废旧的耐火砖铺作业现场,坚持不懈地忙了几个月,使万余平方米的现场地面得到硬化。装卸大班除了不惜力气、牺牲个人时间进行环境整治外,还自掏腰包买来材料和装饰品,有的还从家里拿来了漂亮的壁画,将休息室布置得像如同温馨的家。
有的单位、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几天几夜吃住在厂里,打开他们的箱柜,你会以现,里面几乎都有为随时充饥而准备的饼于、方便面。即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也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质量部员工郭书洪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他身患直肠癌,于去年8月中旬手术。但他仅休息了一个多月,10月初就重返了工作岗位。当时,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为了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人,含着眼泪离开病床上需要照料的亲人;有的人,一次次狠心地拒绝孩子请求,竟不能满足他们出去玩的小小心愿&&
是他们钢筋铁骨不知疲惫吗?是他们无情无义没有家庭观念吗?不是的!没有他们的顽强拼搏,北钢怎能渡过那最危难的时期?!没有他们为大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北钢怎能起死回生?!他们有情,他们有义,他们把这情和义都奉献给了北钢!
从脏活累活大部分外包,到自己能干的决不外委;从工程备件完全依赖采购,到员工凭借双手,到在废钢堆和5s拆扒工程中去拣;从到点下班,到加班加点工作不讲任何代价;从把办公用品拿回家,到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单位来用;从不管大事小事有事儿就请假,到坚守岗位,为了大家舍小家&&北钢精神在二次创业中得到放大、升华,除了无私奉献,还有自强不息!
有的时候,苦难是一笔财富。经历过艰苦的二次创业的北钢人,都成为了经过锤炼的坚韧好钢。在大家的努力拼搏下,生产纪录不断被刷新,产量节节攀升;北兴生命线、锻钢效益线、轧钢大圆材生产线等各条生产线优势逐渐显现;一个个新品问世,一个个难关被攻克;员工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使厂区环境发生了巨变。北钢这只浴火的凤凰不但在烈火中获得了重生,而且愈加美丽!
北钢的振兴,吸引了年轻大学生们的加盟。他们年轻的面庞,是岁月长河里升起的又一轮朝阳。十里钢城因此更加增添了熠熠生辉的无穷魅力。这里,正闪耀着理想腾飞的光彩;这里,我们正同舟共济,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二步目标而奋斗;这里,有一种精神在激荡。
拼搏奉献的北钢、自强不息的北钢,经历了五十年的磨砺和奋斗,穿过五十年的坎坷和沧桑,走过五十年的挫折与辉煌,它就像一首歌,有着高低音的旋律;就像一条河,后浪推着前浪前进&&
回顾北钢风雨兼程的50年历程,我终于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