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柔肠一寸愁千缕
柔肠一寸愁千缕
吹拂了千年的风,吹不老画卷上红颜的脸。微扬的嘴角,带着一丝挑衅的味道,瘦比黄花的身体,傲然挺立着,从不畏惧封建的畏言与议论。在诗词的不朽的浩宇,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定留下了李清照三颗永不坠落的宝石。露浓花瘦,薄雾的清晨,空气里氤氲着少女的羞涩。青丝随秋千的荡漾慵懒飘扬。他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少女闲散的心境。慌乱的一扭小蛮腰,朝霞染红了少女的双颊,一脚已踏门内,还不忘回首,偷瞧一下误至庭院的男子,也不忘嗅青梅来维持矜持。寂寞深闺,本是无忧。腼腆的少女时的李易安,娇媚可人。
光阴无痕,转眼洞房花烛已然成往事。夫妻相敬如宾,却也不乏小小情趣装点生活。那日正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云鬓斜簪,她向夫君撒娇,试问奴面好还是花面好?不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亦不怕千古的争议,依然留下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的夫妻真实生活写照。婚后的李易安,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封建礼数的挑战,逐渐成熟的她,带着一丝桀骜不驯在诗词鼎盛时闯出一片天。
世事无常,往事如烟。想当年丈夫赵名诚出门探寻金石,李清照用一句莫道不销魂,连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寄相思,让丈夫连日做词几十首,却都比不上这两句的绝佳。世事无常,丈夫的死让这个纤弱女子肝肠寸断。生死离别,让她留下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销魂之句。丈夫死后的生活,悲悲伤充斥着,以至于觉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有情有意的良妻。
但她并没有就此在丈夫之死中沉沦,而是将爱博大,寄情与国家,于是有了豪情万丈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志向与气概,让许多男子也远远不及。
在那**的年代,一生坎坷的才女花摇曳在风雨中。物是人非,社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千百年前她感叹的悠悠愁丝,穿越了使历史,感动了后人。
第二篇:千缕怨(霸王别姬观后感)
千缕怨,一腔痴
华丽的戏服乱花迷眼,一对凤尾眸子细抹着水红胭脂,精致的油丰哀怨欲绝。落泪的戏子在台上,细碎的水步灵动,低眉转眼,挥手舞袖,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殇。
台上,他是豪情万丈的霸王,他是柔情似水的虞姬;台下,他是平凡的段小楼,而他是带着虞姬的心的程蝶衣。
他终究是不知道他的心思吧。他的眼里满满的都是另一个女人的影子,他看不到他眼里的落寞,他看不到他眼里的泪光,他看不到他心里的酸楚。
他为他画眉,他在他耳边细语呢喃,说不尽的情愫,道不明的眷恋。他想和他唱一辈子戏,想做一辈子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虞姬。他问,虞姬是为什么而死?他执念 从一而终,而他却嗔笑他是不疯魔 不成活。
他,还是会怨他的吧,狠心说出不再和他演戏的话。可是,终究还是不舍的吧,还是不由自主的靠近他。
他成婚的那天,他素颜散发,独自坐在镜前,眉梢是抚不平的忧愁,眉中是化不开的哀怨。是不是他的霸王已经忘记了那个给了整颗心的虞姬?还是他从来就没有看到那个虞姬?
或许心远了,再近也是距离吧。就像是那坤戏说:这霸王和虞姬说个话,中间还隔着一条乌江啊?这距离怕是拉不近了吧……
就像小楼自己说的,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是啊,霸王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豪气冲天的霸王了,已不再是那个一旦发生什
么事情总会把他好好地护在身后的霸王了,已经不再是那个唯蝶衣不可的霸王了……
千缕怨,一腔痴,还君明珠双泪垂,愿如鸳鸯比翼飞,问君归不归?
十一年后
他们再一次站在一起唱戏。凤眼朱唇,胭脂红泪。唱的依旧是霸王别姬,唱的是依旧是千缕怨,一腔痴,却终究是敌不过这现实的滚滚红尘。
蝶衣最终是选择走了,最终是做到了和霸王唱一辈子的戏,留下这霸王孤单的站在这世俗的舞台上,好不凄凉……
第三篇:一寸相思
牵挂
外公
近日,偶感风寒,农历九月二十六,夜里寒风凛冽,在黎明的曙光尚未到来的时刻,我站在窗台,看着落叶凋零,心中已是悬崖百丈冰。
记忆中,母亲很少在我面前落泪,似乎母亲自从当上妈妈起,便无所不能。兄弟姐妹一声声悦耳动听的妈妈,束缚了母亲本该自由幸福的一生。而母亲的父亲—— 我的外公,那个坐在哪里都一身正气凛然却不过是勤勤恳恳一生的老木匠,也牵挂了他幼女的无数个日夜。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同学们都在热闹的讨论着今晚的万盛狂欢夜收到哪个男孩子送来的糖果,我坐在书桌前,接到母亲为数不多的电话,在我看来,母亲虽遗传了外婆的能说会道,却也继承了外公沉默寡言的性子,平常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很少会联系子女。电话里,母亲眼睛红红的,颗颗泪水落在那张饱含沧桑的面容上,说着外公不太理想的检查报告。一瞬间,我才发现,原来,母亲只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才变得坚强自立,在得知老父亲病情状况的她,竟然也是一个无助的小女孩。
说起我的外公,那个上了年纪却还倔强的老爷子,他不怎么爱说话,却有着自己独家的道理,当然,你不能反驳他。我对他的记忆不多,印象里,他总是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和他说话,对我而言,如临大敌,似上战场,去送命般痛苦。我害怕他,每逢过年,母亲说要带我去外公家,我都惶恐不安,我怕外婆的唠叨,也怕外公的眼睛。
可是近几年来,我突然特别思念老爷子和老太太,每逢放假回老家,总是要去到他们那儿坐坐,再也不会像儿时那样,前脚到后脚想着快点离开。我想,这也是一种成长吧。可是,外公的病情不太好,舅舅姨姨都很伤心,他们都瞒着在外地工作或成家的表哥表姐们,只是母亲藏不住心中的委屈,这才叫我知道她的忧伤。我明白,没有谁能真的陪伴我们度过这漫长而又枯燥的一生。成长是一个残忍的过程,还没有得到什么,就注定要先失去,我真的害怕,失去的话该怎么办,我不敢想象,若神明菩萨存在,外孙愿平凡一生,换外公外婆长命百岁。
去年过年的时候,外公还没检查身体,看起来也很不错。院子外的凳子上,外公教着我家小朋友打着他那个老物件---算盘。四岁的妍妍学起来有模有样,这对相差近一个世纪的祖孙,不仅仅是血脉的传承,更是生命的延续。
业绍箕裘,光明磊落,是我外公的名字。
外婆
儿时的夏天特别漫长,蝉儿在枝头拼命的啸叫,似乎像极了小时候的我无忧无虑,欢快的叫喊着嬉戏着。其实对于外公外婆的感情,我想我是深爱并牵挂着的。小时候,外婆每周三要去听教堂讲座,就在我们村,一个离我家不远的大院子里,一个我不敢推门进去的院子里。儿时的我戏称那个地方叫传销组织,因为每次进去的人出来大多都像是发疯一般,痛哭流涕的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外婆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在那个神秘的大院子和到我家的那段小路上,外婆总是能调成好自己的状态,然后在看见我和弟弟时候,变魔法般的从兜里掏出点心来,有时候是糯米糍粑,有时候是牛奶,还有时候是我最爱的金丝猴糖果。那时候我很开心,因为弟弟不爱吃零食,外婆给的惊喜通通变成我口袋里的独食。那时候母亲很忙,却是每周三总能抽出时间和外婆聊聊天,我不懂,为什么每周都会见面,还会那样期待。如今已经年满二十岁的我,终于明白,母亲是我的母亲,是我的依靠,外婆也是妈妈的母亲,是妈妈心心念念惦记着的人。就像《请回答1988》里说的那样“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能触动心弦。”
……………………
未完待续
第四篇:一寸友情
一寸友情,一寸金。
朋友,你过的好吗?工作累吗?
这一声声的问候是朋友对你的一种牵挂、一份担忧、一份关怀。
那是一种希望永久的朋友,在信任里找到了人生中幸福的种子——友情。
那是彼此间情感寄存的空间,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在路上,口渴难耐时见到的一杯清茶,即使是清淡也会留有余香;像一杯咖啡,虽然味道苦苦的,但它会令你兴奋,振作精神。
朋友,会在你孤独寂寞时,安慰你、鼓励你,给你一份心灵的慰藉。那种微妙的感觉就像一杯满满的清水,我们的身体需要它,清清凉凉地喝下去,那是一份健康与愉悦,你会把它当做你人生的一个好习惯,愿意日日夜夜重复,这种感觉是世间最美的彩虹。茫茫人海里,能够彼此遇见、走在一起的朋友太少,在我们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聚散分离的人生旅程里,能够相聚相逢算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在我们的人生中,可以没有了爱情,但不可没有友情,更不可没有朋友,那种彼此相互的认识,相互的了解,相互的走近……这过程是我们彼此深情交往的真诚情感展现,也是人生中最绚丽、最珍贵的宝藏,是最最宝贵的一份财富。
朋友之间的牵挂、思念、关心、依靠,就像人生中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一片温柔飘渺的流云、一阵淡雅别致的花香,也留下了淡淡的永恒回忆。在这种默默关爱中,我们感受那份彼此的关照、彼此的鼓励、彼此的相望,我们在友情里产生了一种淡淡的共鸣,那是用心接近的感觉,没有任何压力,那份真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人生路上最浪漫、最动人、最真挚、最永恒的情感。
你有过这样的朋友吗?能与你心心相印,能为你祈祷平安幸福,能在你伤心时给你一份安慰,孤独时给你一份依靠,骄傲时给你一份忠告,失败时给你一份鼓励,得意时给你一份镇定,失意时给你一份阳光,成功时默默为你祝福……
在匆匆的人生路上,你注意过这种朋友吗?也在意过这种朋友吗?会用心去珍惜这份纯洁的友谊吗?在漫漫的一生中,朋友会与你相扶、相承、相伴……它是金钱买不来的,唯有真心才可以换来这世上最可贵、最真实的朋友!
第五篇:槐花深一寸
槐花深一寸 丁立梅
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嘴福,把槐花当正餐吃的。
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作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它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作镇城之树的吧。
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是渐渐加深的,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赏花变得纯粹,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白花。
伸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
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
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人家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的,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
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14.文章第二段写道:“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为什么说“心怀甜蜜”?(4分)
15.如何理解“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在文中的含义?(6分)
16.文章写“一对老夫妻散步”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17.作者以“槐花深一寸”为题有什么妙处?(6分)答案:
14.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做成的槐花饼、槐花糖,甜。15.土地被槐花覆盖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说奢侈;槐花不仅表面是香甜的,而且能使人的内心感到香甜,它包含了人间的情思,爱与幸福以及许多与槐花有关的故事,所以说是香甜的魂。
16.烘托出了“我”赏槐花的投入,也写出了路人对槐花的关注,同时也强调了老年夫妻生活的幸福、美满。
17.①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为题,说明古人就特别喜爱槐花,强调其历史底蕴。②突出槐花的多,槐花的浓。③更能体现作者对槐花浓浓的喜爱之情。
作者是突出表达了那份安逸的幸福在槐花里寄托了一种情感写了山西名歌里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又写了一对老夫妻平淡、凡俗的幸福最后想起白居易的诗薄暮宅门前 槐花深一寸那方土地也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