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双汇镇茶叶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双汇镇茶叶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第一篇:双汇镇茶叶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双汇镇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 建设性质:农业种植

建设内容: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管理运行模式,引进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实行标准种植,新建优质茶叶示范基地500亩

生产能力:优质绿茶50吨、名茶5吨

投资总额:概算投资4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25万元,流动资产25万元

经济效益:销售收入500万元,税后利润350万元,可带动社员年增2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地方财政扶持、企业自筹

项目地点:旺苍县双汇镇桥安村

建设单位:双汇镇桥安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项目法人代表:赵飞

一、总论

1.1.1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双汇镇桥安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双汇镇桥安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现有资本金万

元。现有社员76户,其中农民占总数的95﹪95%,专业合作社由现任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该社组织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专业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民有”“民管”“民享”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科学发展、规范管理,带领广大农民为建设 新农村,为农民增收走出路子。专业合作社已建成示范基地茶园面积500亩,辐射茶园面积300亩。1.1.2财务状况

目前茶叶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1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0万元,流动资产30万元。1.1.3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赵飞现27岁,中专文化,该同志曾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多年,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本着诚信、务实、创新、自强的经营理念为民办实事,求发展。经营中遵纪守法,无破产、无信贷等不良记录。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双汇镇桥安村5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

项目地点:双汇镇桥安村 建设性质:农业种植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在桥安村标准化建种植基地500亩,同时辐射周边发展茶叶300亩

产品方案:引进优良品种大白茶,实行标准化种植,实现年采优质鲜叶吨

1.2.3技术、设备及建设期

技术:基地建设的茶农有丰富的茶叶栽培和管理经验,在项目实施中,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主要依托旺苍县农业局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加上本专业合作社内有从事茶叶种植的5名专业技术人员,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项目建设期:2年。即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450万元。茶叶基地建设425万元,流动资金25万元

资金来源:上述资金以争取各级财政补助扶持和企业自筹解决 1.4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地由于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环境条件优良,加上茶叶品种改良,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达产量55吨,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基地农产可曾加收入2万元,同时可安臵60人就业,年平均工资可达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明显。

生态效益:双汇镇桥安村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茶叶生长良好,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广,发展潜力大,建设标准化

茶园基地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重要的是能通过发展茶叶改变生态环境,保土保肥,保护生态平衡,生态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项目建设地120户农民年人均增收,同时可安臵60人就业,年人均工作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缓解地方就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积极作用,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背景及必要性

2.1.我县高度重视茶叶生产,提出了农村经济“四大产业”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政策背景。

2.2具有优越的地理、自然、气候条件 2.3良好的市场:

目前,我县米仓山茶叶正以特有单位品质畅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茶饮料的追求日趋迫切,对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建设条件

从中央到地方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农民积极性高,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项目建设土地多、路面广,适宜茶叶生长,自然条件优越。目前,公路水源改造已快完工,基础设施完善。桥安村茶叶优质,声誉在外,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可观可喜。

四、市场分布与销售方案

五、投资概算与营业收入

概算总投资150万元。其中固定125万元,流动资金25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产优质鲜茶叶22万公斤,可加成名优茶55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销售利润350万元。

六、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的,将对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是扶持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双 汇 镇 茶 叶 种 植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计 划 书

二0一三年五月

第二篇:有机茶叶种植基地简介.

有机茶叶种植基地简介

有机茶叶种植基地位于 ***,紧邻井睦高速、龙厦公路、319国道,距离新城区二十余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 分便利。境内群山纵横, 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 昼夜温差大, 非常适于有机茶叶的栽培,为发展规模化、高品质的有机茶 叶提供了天然的自然条件。

基地占地面积 500余亩,未来将扩大到 1500亩,承租 年限 30年,以种植台湾乌龙茶和原生狗牯脑茶为主,并成 立了井冈山市茶源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基地已完成一 期投资 1000多万元,其中种植茶叶、油茶五万多株,近500亩,兴建办公和加工厂房 3000平方米、蓄水池 160立方米, 进出主干道硬化 2000多米,并完成了喷滴灌系统建设。基地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发展经营,以公司 开发、基地建设、农户参与的方式, 吸引附近群众前来务工, 尤其注重接收贫困户,目前已吸收红、蓝卡户 36人就业, 每年发放劳务资金 1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山 场 500多亩,以山场、土地租金的形式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可 观的经济收益, 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是我乡扶贫开发中 “输 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基地的经济效益,基地还积极发 展立体种养业。一是依托优越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壤资

源, 在茶叶种植的基础上套种了油茶, 二是成立养鹅合作社, 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养殖业,把“集中养”和“分散养” 相结合,吸引贫困户入股,降低个体养殖风险,帮助贫困户 致富,今年以来,带动了 47户红、蓝卡户主攻白鹅养殖业, 全乡养殖规模已达到 10000多羽,短时间内实现收益十万多 元,未来还将进行多元化养殖,如养牛、养鸭、养鸡。下一步基地将从广度、深度和多元化三个方面入手,开 创茶叶基地新局面。积极配合鹅岭乡开展征地工作,把经营 面积扩大到 1500亩,购置制茶先进设备,把传统制茶工艺 与现代化加工技术相结合,实现有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 一条龙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养殖,如牛、羊、鹅、鸭、鸡等, 依托秀美风景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休闲娱乐项目,努力把基 地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观光、自助采摘、垂钓与开发农家乐一 体的体验式农庄。

第三篇:(十一)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

(十一)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

受理机关: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决定机关: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主办处室:法认处

会办处室:卫食处、开发区办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对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管理的通知》

申报对象:出口食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 申报材料:

以下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1.《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申请表》,此申请书由企业点击杭州检验检疫局网站获取,网址: www.teniu.cc/认证认可/政务公开;

2.出口茶叶卫生注册企业能对茶叶基地进行有效管理的证明文件,如茶叶基地使用或承包的有效证明、租地合同、供货合同或与农民签订茶叶种植合同的复印件等;

3.茶叶基地茶园管理制度,农药、化肥管理制度,鲜叶采收、运输管理制度,原料批次管理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控制度,可选农药清单,出口茶叶卫生注册企业对茶叶基地生产茶叶的溯源制度及对加工环节的控制措施等相关材料; 4.出口茶叶卫生注册企业植保员、茶叶基地负责人和植保员的相关证明材料;

5.茶叶基地平面图及地块组成清单; 6.土壤检测报告;

7.浙江省辖区内基地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出口蔬菜、茶叶和保鲜柑橘原料种植基地推荐表》; 8.其他需要的材料。收费情况:不收费

办理时限:57个工作日(不包括企业整改等因素所需时间)发文类型: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 有效期限:三年

流转程序:窗口受理→杭州局法认处组织现场考核→杭州局法认处审查→杭州局领导审核→浙江局食监处审批→窗口发证 窗口编号:

咨询电话:89955160

第四篇:崔木镇千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崔木镇千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况

千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位于我镇崔木村,计划投资500万元,采取资金自筹的方式,以宝鸡宏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于2014年6月建成占地1450亩的文冠果种植基地。

二、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由崔木村具体负责施工,人员配备,苗木引进、技术指导、施工便道等前期准备工作于2014年3月31日前全面完成,为项目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项目于2014年3月上旬全面开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县级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通过项目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截止2014年4月1日,该项目投入资金350万元,其中土地款100万元,土建50万元,苗木购置100万元,栽植苗木750亩,完成计划任务50%。

第五篇:XX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创业计划书

XX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创业计划书

一、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及现实可行性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鼓励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党委、政府对发展中药材种植给予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对中药材野生变家种,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发展绿色药材等“三农”政策的制定、出台更是让农民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好处与市场需求。发展中药材种植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野生中药材已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种植中药材好处很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首先对于农民来说,可以增收;对于生态来说,有利于环境保护,解决农作物轮作问题,使土地能够休养生息,可以过几年再种粮食。

(三)XX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一是XX地处塬面,属黄土高原残源沟壑区,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平均气温7—10℃,最高32.5℃,最低-31℃,无霜期155天,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二是XX村位于XX镇西北面,距镇政府XX公里,临近XX路,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交通便利。三是XX村XX村委属于纯农业村,全村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中药材、薯类、杂粮等其他作物为辅,有中药材种植基础和传统,随着玉米收入慢慢滑坡,寻找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产业支撑,特别是能全部实现脱贫不返贫,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中药材的种植,点燃了我村新的经济增长和脱贫致富的希望,群众种植积极性普遍高涨。

二、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的指导思想

(1)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建设基地。

(2)扶持专业合作社,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

(3)将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人紧密结合。

(4)将项目与示范推广,并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二)基地建设原则

1、基地要建设在立地条件好,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方。

2、尽量集中连片建设,便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与管理。

3、基地要建在无公害的立地环境中。

4、交通、供电、供水条件良好。

(三)项目名称及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XX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镇XX村委。

(四)项目具体建设内容

1、种植基地工程总规模1000亩,每年统一组织提供种子及种苗发放给种植农户。种植基地种植费用、管护费用及采收费用由农户自行解决,采收所得干药材由合作社按保护价统一收购。

2、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五)建设期限:

2019年5-9月份选址选种;9月份播种。

(六)项目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项目运营模式为: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具体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种子及种苗给农户,同时承担培训、提供技术等费用,农户自行种植、管护、采收。农户与合作社达成干药材收购协议,产品统一由合作社进行收购,收购价实行最低保护价。公司通过对项目投入获得优质原料,并通过加工统一标准、品牌集约化销售获得效益。

(七)项目辐射范围、带动能力及经济和社会效益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辐射XX、XX、XX三个村民小组。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可吸收村内100余名劳动力打工,使全村120户农民直接受益。

3、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渠等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县各个乡镇辐射。

(八)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建帐,不得挤占挪用、转移、截留。资金支付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坚持验收制度,凭单据报帐,同时接受上级和国家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二)中药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由于农民多为单家独户生产,各种药材多为两三亩乃至几分地,小而散,不能形成规模;

(三)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技术支持等专业部门没有。对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服务体系未建立,种植技术力量及科技支撑较薄弱,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已成为制约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的“软肋”。

(四)群众获取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等、靠、望”的思想严重,存在盲目种植、一窝蜂式发展种植现象。

(五)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具有资源优势的深加工产品。

(六)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四、发展建议

一是在种植规模上要“由点向面”铺开。要注意抓好地道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同时在药材品种开发上求突破,实现品种地道化,栽培规模化。二是在政策配套支持上力求到位。建议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科学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出台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三是在运作模式要进一步稳固。通过与药厂、商家建立供求关系,发展基地化种植,实行订单种植,合同种植,风险共担机制,切实保护药农的利益,激发种药积极性。四是在种植技术支撑力上要给予扶助。开展好种植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加强对药农开展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力度。五是在产地初加工上给与相应的政策及项目支持。做好产出药材的手工精选、手工切片。

综上所述,我XX村委中草药的种植可行性操作较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推广中药材种植,对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高龄化农民的就业和日益增多的荒山荒地的充分利用,都将是一个好的途径。如能大规模集团化种植黄芪和甘草,将具有极好的社会效应和很高的经济效益;是利国利民、永不过时的极佳投资项目;希望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种植,政府部门也能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将这一产业发展壮大。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