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精选)
文章标题: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市农业发展银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承担着**地区的粮棉油收购、存储、调销资金的供应与管理,为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04年,我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在继续做好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业务的基础上,从客户所有制、业务
范围两方面进行了突破,积极稳妥地支持了一批当地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多方位、更全面地履行着支农职能。
一、近期支农工作情况
2005年,我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5.88亿元,比上年多投1.74亿元,其中对农业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增长53,年末贷款余额达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005年全年实现利润508万元,扭转了连续亏损的局面。今年1-4月,已投放信贷资金1.99亿元,月末贷款余额11.22亿元,旬均贷款增幅23.7,排全省农发行第1位;各项存款余额2.59亿元,旬均存款增幅38.55,排全省农发行第2位;前4个月帐面亏损10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83万元,按照对表外核算调整要求,实际盈利532万元。
1、持之以恒抓好传统粮棉油收储业务,切实履行粮棉流通职能。根据储备粮油储存计划调整和仓容设施建设情况,1-4月我行累计发放各级储备、轮换及调控贷款5273万元,仓储设施贷款6340万元,改善粮油储备条件,继续支持各级储备粮棉增储和轮换,保证储备贷款资金的足额投放。
2、积极做好夏粮收购资金的需求预测和资金调度工作。预计2006年**市小麦和油菜籽种植面积约95万亩,总产量32500万斤,预计需要收购资金4000多万元。我行将积极做好资金投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市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信用方式发放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生产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进一步调动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稳定地产储备粮轮换及最低周转粮库存粮源。截止目前嘉善农发行以“订单粮食”形式发放预购定金30多万元,主要用于种粮大户采购粮种、农药、化肥等资金所需。
4、积极开展新办商业性信贷业务,有力支持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根据目前农发行的业务经营范围,我行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和客户营销,并加大对各基层行的考核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粮棉企业的信贷支持。截止目前已建立信贷关系的(除国有粮油购销企业外)客户36家,1-4月已累计发放商业性贷款8257万元,最近又与南湖区政府签订了年内提供2.5亿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作意向书,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5、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4月末,我行不良贷款绝对额比年初下降14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8.84,比年初下降了2.28个百分点,已显“双降”形态。积极做好1998年6月1日后粮食政策性亏损挂账清理认定及剥离工作。我行通过主动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目前除所辖海盐支行挂帐剥离工作尚未完成外,全市27953万元的挂帐已成功地进行了认定和剥离。同时加强对新开办的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风险防控,组织开展了商业性贷款检查,对全市商业性贷款逐笔进行了贷款操作和贷后管理工作的检查。
二、2006年我行支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思路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因此从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分析,2006年是农发行全面发展之年。一是新农村建设将迈出有力的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为我行今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农村金融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将迈出重要步伐,实现重大突破。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村贷款难的矛盾相当突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十分重要而紧迫。这将使我行的体制机制、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解决。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我行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有利于我行改革发展的外部条件变成实实在在的动力和成果。
下一阶段我行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加强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确保本地区粮食安全;
2、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信贷业务,争取试办农业开发性贷款;
3、围绕年初制定的“旬均贷款增长20、旬均存款增长20、中间业务收入增长50、实现利润600万元、力争1000万元”的工作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切实加大客户营销力度,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巩固传统业务,加快商业性贷款业务和中间代理业务发展。
下阶段工作的具体措施是:
1、继续做好储备粮油的轮换、补库、增储工作,确保储备粮油资金的及时足
额供应,维护地方粮食安全稳定。
2、认真做好春、夏、秋三季粮油的收购信贷资金的筹措、发放工作,保证资金的供应,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3、积极支持中心粮库仓储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需求,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确保粮油的质量。
4、进一步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努力争取商业性业务、存款组织工作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新的突破
。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统一思想,形成全行上下一心抓业务的良好氛围;继续努力挖掘现有企业资源,加强服务的力度,客户管理做到稳定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加大存款组织工作,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努力发展中间业务,争取多渠道营利。
5、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支持政府中长期项目投资中资金不足。积极做好与南湖区政府全面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工作。
《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第二篇: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文章标题: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市农业发展银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承担着**地区的粮棉油收购、存储、调销资金的供应与管理,为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xx年,我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在继续做好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业务的基础上,从客户所有制、业务范围两方面进行了突破,积极稳妥地支持了一批当地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多方位、更全面地履行着支农职能。
一、近期支农工作情况
20xx年,我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5.88亿元,比上年多投1.74亿元,其中对农业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增长53,年末贷款余额达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0xx年全年实现利润508万元,扭转了连续亏损的局面。今年1-4月,已投放信贷资金1.99亿元,月末贷款余额11.22亿元,旬均贷款增幅23.7,排全省农发行第1位;各项存款余额2.59亿元,旬均存款增幅38.55,排全省农发行第2位;前4个月帐面亏损10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83万元,按照对表外核算调整要求,实际盈利532万元。
1、持之以恒抓好传统粮棉油收储业务,切实履行粮棉流通职能。根据储备粮油储存计划调整和仓容设施建设情况,1-4月我行累计发放各级储备、轮换及调控贷款5273万元,仓储设施贷款6340万元,改善粮油储备条件,继续支持各级储备粮棉增储和轮换,保证储备贷款资金的足额投放。
2、积极做好夏粮收购资金的需求预测和资金调度工作。预计20xx年**市小麦和油菜籽种植面积约95万亩,总产量32500万斤,预计需要收购资金4000多万元。我行将积极做好资金投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市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信用方式发放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生产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进一步调动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稳定地产储备粮轮换及最低周转粮库存粮源。截止目前嘉善农发行以“订单粮食”形式发放预购定金30多万元,主要用于种粮大户采购粮种、农药、化肥等资金所需。
4、积极开展新办商业性信贷业务,有力支持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根据目前农发行的业务经营范围,我行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和客户营销,并加大对各基层行的考核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粮棉企业的信贷支持。截止目前已建立信贷关系的(除国有粮油购销企业外)客户36家,1-4月已累计发放商业性贷款8257万元,最近又与南湖区政府签订了年内提供2.5亿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作意向书,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5、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4月末,我行不良贷款绝对额比年初下降14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8.84,比年初下降了2.28个百分点,已显“双降”形态。积极做好1998年6月1日后粮食政策性亏损挂账清理认定及剥离工作。我行通过主动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目前除所辖海盐支行挂帐剥离工作尚未完成外,全市27953万元的挂帐已成功地进行了认定和剥离。同时加强对新开办的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风险防控,组织开展了商业性贷款检查,对全市商业性贷款逐笔进行了贷款操作和贷后管理工作的检查。
二、20xx年我行支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思路
20xx年中央1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因此从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分析,20xx年是农发行全面发展之年。一是新农村建设将迈出有力的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为我行今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农村金融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将迈出重要步伐,实现重大突破。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村贷款难的矛盾相当突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十分重要而紧迫。这将使我行的体制机制、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解决。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我行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有利于我行改革发展的外部条件变成实实在在的动力和成果。
下一阶段我行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加强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确保本地区粮食安全;
2、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信贷业务,争取试办农业开发性贷款;
3、围绕年初制定的“旬均贷款增长20、旬均存款增长20、中间业务收入增长50、实现利润600万元、力争1000万元”的工作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切实加大客户营销力度,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巩固传统业务,加快商业性贷款业务和中间代理业务发展。
下阶段工作的具体措施是:
1、继续做好储备粮油的轮换、补库、增储工作,确保储备粮油资金的及时足
额供应,维护地方粮食安全稳定。
2、认真做好春、夏、秋三季粮油的收购信贷资金的筹措、发放工作,保证资金的供应,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3、积极支持中心粮库仓储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需求,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确保粮油的质量。
4、进一步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努力争取商业性业务、存款组织工作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新的突破。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统一思想,形成全行上下一心抓业务的良好氛围;继续努力挖掘现有企业资源,加强服务的力度,客户管理做到稳定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加大存款组织工作,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努力发展中间业务,争取多渠道营利。
5、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支持政府中长期项目投资中资金不足。积极做好与南湖区政府全面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工作。
《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来源于查字典范文网网,欢迎阅读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第三篇: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市分行是我市唯一一家国有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支持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目前下设 个支行、个营业部,至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其中商业性贷款 亿元。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农发行政策支农作用明显增强,党中央、国务院也对农发行寄予厚望,特别是近3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农发行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支农力度做出明确指示。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发行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行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经营中不以盈利为目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用款成本较低。并且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支农惠农手段日趋丰富,目前贷款品种40多个,覆盖了农业各个方面,涉及农、林、牧、副、渔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科研等多个环节,既能支持我市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农机制造、造纸行业、水库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网、路网、电网“三网”改造,又能支持涉及有机蔬菜、卤制品加工、板栗购销、种猪繁育、畜牧养殖及宰杀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我行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市”的目标,围绕我市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发提升旅游资源、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以及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安排部署,明确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目前我行支持的客户中,有 家贷款规模过千万元,家过亿元。在贷款3亿元支持“ 综合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亿元对 “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两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支持,从而优化了 整体旅游环境、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信贷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了 食品有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家竞争力强、效益好、辐射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 限公司、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成长型小企业,增添了新农村发展活力;发放贷款4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科技力量较强的企业,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增强了农村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对23家企业核定授信额度超过 亿元,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银企、农民实现“三赢”。
下一步工作中,我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经济工作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在继续做好粮棉油购储销信贷业务,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重点支持地方政府有规划、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并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目前已储备项目 个,其中市级4个、县级4个,贷款意向 亿元。二是大力支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推广计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为加大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我行将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资金。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政策
信息、农业规划和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对我行的指导力度,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以利于我行及时、充分地掌握信息,实现银企对接、项目对接,全力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
特此报告。
第四篇: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市分行是我市唯一一家国有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支持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目前下设 个支行、个营业部,至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其中商业性贷款 亿元。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农发行政策支农作用明显增强,党中央、国务院也对农发行寄予厚望,特别是近3年中央1号文
件以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农发行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支农力度做出明确指示。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发行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行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经营中不以盈利为目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用款成本较低。并且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支农惠农手段日趋丰富,目前贷款品种40多个,覆盖了农业各个方面,涉及农、林、牧、副、渔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科研等多个环节,既能支持我市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农机制造、造纸行业、水库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网、路网、电网“三网”改造,又能支持涉及有机蔬菜、卤制品加工、板栗购销、种猪繁育、畜牧养殖及宰杀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我行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市”的目标,围绕我市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发提升旅游资源、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安排部署,明确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目前我行支持的客户中,有 家贷款规模过千万元,家过亿元。在贷款3亿元支持“ 综合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4.5亿元对 “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两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支持,从而优化了 整体旅游环境、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信贷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了 食品有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家竞争力强、效益好、辐射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 限公司、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成长型小企业,增添了新农村发展活力;发放贷款4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科技力量较强的企业,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增强了农村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对23家企业核定授信额度超过 亿元,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银企、农民实现“三赢”。
下一步工作中,我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经济工作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在继续做好粮棉油购储销信贷业务,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重点支持地方政府有规划、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并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目前已储备项目 个,其中市级4个、县级4个,贷款意向 亿元。二是大力支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推广计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为加大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我行将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资金。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信息、农业规划和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对我行的指导力度,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以利于我行及时、充分地掌握信息,实现银企对接、项目对接,全力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
特此报告。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靠发展凝心聚力 共同致富建强村
大高庄村位于秦皇岛市东北方向,102国道新旧线之间,属于城市近郊村。有耕地893亩,人均收入4880元,全村263户,765口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自“强村工程”建设活动实施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强村工程”的创建标准,结合村里的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城市化”新农村正在形成。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几年前,大高庄曾是一个远近有名的穷村、乱村,并于2001年被海港区列为倒排5%后进支部。村子穷,村班子散,群众的心寒了。
2001年11月,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国上任后,组建了新的两委班子。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新一届“两委”班子决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为了改变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现状,新班子上任后,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图书室,购买了电视机、VCD机、音响等电教设备和5000余册图书。依托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取信于民。村委会办公室以前经常“铁将军”把门,他们拿下“铁将军”,改为村干部8小时上班工作制,这样一来群众遇到事情或难题,能够随时找村干部解决。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
“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大高庄村甩掉了“落后”帽子。2002年底,大高庄村党支部荣获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且各项经济指标跨进全镇前三名。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大高庄893亩耕地上种植的多是玉米、大豆,产值低、收入少。村干部与群众共同分析临近城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怎么调、调什么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务上。2001年12月,村支部带领群众赴山东省寿光等地参观、学技术、启思路。同时,村里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电线拉进地头,在缺水的地块开挖了一座10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为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准备工作。转年开春,全村共建起50多亩温室大棚,许多村民搞起了绿色蔬菜种植,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的种植结构。~年被区政府评为蔬菜种植先进村。
为了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在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村干部号召村民种植“中华寿桃”,走特色种植业之路。村干部把从外地学习来的经验传授给村民,并与群众一起总结栽培、管理经验,提高了寿桃的质量和产量。该桃个大肉甜,晚秋时上市,市场价每公斤可达五元。目前,全村果品种植面积达500亩,每亩年收入近两千元,经济效益可观。
为了拓宽致富门路,村干部号召群众发展养殖业,开始群众怕有风险,不敢养,持观望态度。于是,村干部带头办起了养猪场、蛋鸡养殖场,并注册了全区第一家农产品品牌“秦皇高庄”鸡蛋。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纷纷养殖猪、鸡、羊来增加收入。~年,村两委响应镇政府的号召,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牛业,肉牛养殖和奶牛养殖在全村百姓中逐渐兴起。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规模大的奶牛养殖户每户养牛十余头,年产奶收入可达两万。~年村两委谋划在村外闲置地兴建养殖小区,做强做大牛经济。
在富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年,102国道新线铺就,为大高庄村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102国道新线与大高庄村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广泛招商引资,吸引了中油沥青厂、吉百利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百权商贸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落户于此,年工业总产值可达2500万,并为村里安置40余人就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年底村集体收入达30余万元,比~年增加近十倍。
三、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大高庄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为改变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村干部头脑中逐渐形成——建一个高标准的文化广场。这一想法虽得到了党员会及村民代表会的支持,但农村建广场毕竟是件新鲜事,这对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百姓来说,多多少少有些不理解。随着工程的推进,百姓风言四起,村干部顶着压力继续施工。2002年6月5日,占地2500平方米的广场竣工时,群众欢呼雀跃,老老少少走了出来,唱歌、跳舞、扭大秧歌,齐声称赞建广场好。广场建好了,群众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秧歌队、篮球队、夕阳红艺术队等文艺团体相继成立,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年,大高庄村荣获市级宣传文化示范村、市级文体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乡村青年文化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村干部于2001年筹资10万余元为村里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面达100%。2002年协调网通公司为村里接通了光缆,村里现有电话240户,占总户数91%,方便了群众与外界联系。村干部还组织群众先后去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地游览,了解外面的世界。大高庄人日子过的滋滋润润。
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这是大高庄村貌的真实写照。村干部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组织村民修筑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当修路资金不足时,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群众慷慨解囊,263户累计捐款2.3万元。同时,群众自己动手建家园,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拉土铺路,修筑了2.7万平方米水泥道路,实现了村内水泥路面户户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