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3月24日,我执教了《小鹿的玫瑰花》这一课。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第四册第4课,是一个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了一丛玫瑰,还常常去松土、浇水,十分用心,也很辛苦。他非常珍爱自己种的玫瑰,天天盼望着玫瑰花开。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却跌伤了脚,他为自己没能看到玫瑰花开而感到惋惜。但当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小鹿和鹿弟弟都高兴地笑了,认为“玫瑰没有白栽”。课文就从“白栽”到“没有白栽”这两句话中引发学生对课文较深层面含义的思考。故事的表层,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情趣。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一人种花,飘香万家”的道理。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但是,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在充满童话意境的课堂氛围中,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一、抓住重难点展开探究。

引导学生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图:鹿哥哥和鹿弟弟正在亲热地说话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然后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鹿弟弟的话,读读这两句话,想

想你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说:“鹿弟弟为什么开始说玫瑰白栽了,可后来又说玫瑰没有白栽呢?”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体会在玫瑰生长的漫长过程中,小鹿对玫瑰的精心栽种和喜爱。让学生读中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从“常常、松土、浇水”体会到了小鹿种花的辛苦,从“慢慢地、渐渐地、过了些日子”体会到了玫瑰生长过程的漫长,从“数了数、高兴”体会小鹿对玫瑰的喜爱和憧憬。

接着让学生再读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说说小鹿把脚跌伤后在家养病时,会想些什么呢?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小鹿看不到玫瑰的失望和惋惜的心情。

随后,请学生朗读后面课文,不断地想象和体验,重点讨论“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呢?”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朗读体会,说说:黄莺看到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要是你看到了这么美丽的花,你想做什么?微风先生闻到的玫瑰花什么味道?如果你是微风先生,当别人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启发想象,进入情境并进行说话训练,充分感受到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欣赏到了小鹿的玫瑰花?答案丰富多彩:小蜜蜂跑过来了,它说:小鹿,我见过你家的玫瑰花,真是太香了!我每天都过来闻一闻呢!小鸟说:“小鹿,你家的玫瑰可漂亮啦,我真想住在里面!”蝴蝶说:“小鹿,你家的玫瑰花可真美丽啊,我真想让你送我一朵呢!”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小鹿听了伙伴的话后,知道了些什么?心情怎

么样?学生知道了是因为他栽的玫瑰给森林里的动物带来了快乐,虽然他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玫瑰花,但别人都欣赏到了,都很高兴,很快乐,小鹿也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快乐,因此他的玫瑰没有白栽。接着在朗读中领悟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美化环境,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二、注重朗读。

从读的层次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读的形式上,根据学生实际,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别采取了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男女生读等。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如:细心地揣摩小鹿没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从中感悟“惋惜”一词的含义。接着又是“黄莺”“微风”的出现,体会小鹿心情变化。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体验,体悟到小鹿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同时,文中鹿弟弟的两次说话具有拓展性,在教学中也进行了重点指导朗读。

另外,我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去激发学生兴趣,去激活学生思维,这是深化阅读的有效“灵方”(从动作、表情、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感悟过程。

三、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首先,对话的关系是平等的。

《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四、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会想些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看到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滋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五、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飞来了,她说── 蜜蜂飞来了,它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鸟、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第二篇:《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拓展思维,发挥想象的平台:除了黄莺和微风看见过小鹿的玫瑰花,还有谁也看到了小鹿的玫瑰花?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什么呢?给学生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小组内自由讨论,《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执教者:富都小学 何笑欢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我在教学本课时,重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把随文识字贯穿其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通过“以读代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尝试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纵观我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品词析句,情感朗读。

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应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定教。所以在 字学习,我取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由词展开想象说话。例如:我紧扣“渐渐地”、“静静地”进行造句、想象说话;紧扣“惋惜”,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看图观察鹿弟弟的表情,提出“惋惜”一词,再通过换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并在回环朗读中感悟,从而落实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三、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课文

第四篇: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学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了让学生感受鹿弟弟种了玫瑰却因养伤看不到花开的“惋惜之情”,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言:“鹿弟弟辛辛苦苦种了玫瑰,结果一朵花也没看到。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大多数孩子说:“我会很伤心,那么漂亮的玫瑰花都没有看到,太可惜了!”这样的回答正合我心意。我满意地准备顺势而导:让学生准确地将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谁知,一声清脆的“不可惜”不合时机地冒出来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孩子们“唰”地把目光投向发出声音的赵琬滢,继而又扭头看着我,似乎在猜测老师将如何处理这个异样的声音。

是啊,小鹿辛辛苦苦种了玫瑰,就盼着花开呢,想不到在花开的季节摔伤了腿不得不躺在床上,眼巴巴地错过了花期。看不到花开的美丽,怎么可能不可惜?但我明白,如果我贸然地否定她的说法,那么我否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想法,而将是所有孩子头脑中潜在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的火花!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我们所期盼的是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个性化的见解。这一声“不可惜”,难道不是点燃个性思维火花的契机吗?

我想,她这一声毫不含糊的“不可惜”后面肯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于是我面带笑容,满含鼓励地说:“这是你的想法,是不是?老师相信,你这样想肯定是有理由的,能给大家说说吗?”我的诚恳,让孩子们托起下巴眨着眼睛期待着琬滢的回答。“今年看不到玫瑰花开,明年还可以看呀。花儿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嘛,小鹿没有必要伤心。所以我觉得不可惜。”多么乐观的态度!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精彩的回答!这一声“不可惜”为大家开启的是另一扇快乐之门。我不禁为她的回答所感动:“你能这样想,太好了!老师相信,你永远都会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

我知道,这一声“不可惜”之后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鼓励和赞赏,它开启的是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不该是单一的。

第五篇:《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学反思

本课中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有12个,而且有几个比较复杂,在教学写字中有几个感觉指导的比较好的。

“渐”:这个生字可以说是左中右结构,也可以说是左右结构,书写这个字的时候出了要跟学生强调合理布局意外还要注意中间“车”字的笔顺及笔画。我们学过“车”字,在第3课中也学习了“轰”,在这两个字中“车”的笔顺都是“横、撇折、横、竖”,而在“渐”这个字中却发生了变化,首先在笔画上,下面的“横”变成了“提”,其次就是笔顺变成了“横、撇折、竖、提”。由此总结出,当“车”变成左右结构的生字的一部分的时候,下面的“横”要写成“提”,而且“提”是最后一笔。

本课中的“躺”和“谢”字中都有“身”,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联系到了第一课中学过的“躲”字,强调“身”在变成左右结构的字的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最后一笔的“撇”不能出头。

要求书写的字很多,要求会认的字也不少,有的字在教学中处理的也还不错。

“骨”这个字我们平时见到的很多,而且都是读“gǔ”,在这篇课文中出现的词是“花骨朵儿”,我读的时候是一声,在心里以为是轻声。在教学中,我看到了拼音是“gū”,我想:是不是加错拼音了,亦或是这个字是多音字?我不敢轻易下结论,我鼓励学生查字典来证实,通过学生的时间,我知道了这个字原来是多音字,读音分别为“gǔ”、“gū”。

在识字教学中,我也有处理的不好的字。

题目中有一个词“玫瑰”,这两个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在课文的下方都有拼音,“瑰”读“guī”,虽然与我们平时的读有些区别,这我还是知道的,于是在教这个词的时候,我一直都读一声。课后通过查字典,我才发现自己教错了,这个字单独的时候读一声,而在“玫瑰”这个词中应该读轻声,下一节语文课时我指出了自己的错误,把正确读音读给学生。

本课的生字教学有得有失,我意识到有些字我们虽然认识,有时候我们的认识确实错误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遇到疑问要通过请教其他老师或者查找工具书的方式加以确认,要传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