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
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
方城县四里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七(11)班 刘春贤
感恩是一部深奥的书,直到现在,我才真正读懂了它。
——题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家喻户晓,但其中体现的精神,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一个《蚂蚁报恩》的故事,不知大家是否听过?故事为:
从前有一只小蚂蚁,在外出觅食时,不幸落入一个水池。它歇斯底里地嘶吼道:“谁来救救我,谁来救救我……”终于,一只小鸟听到了,衔来了一片树叶,救起了筋疲力尽,奄奄一息的小蚂蚁。后来,丛林里来了一个猎人,看到树上的小鸟,悄悄地举起了枪,小蚂蚁看到了,爬到了猎人的腿上,狠狠地咬了他一口。“啪”的一声,子弹打歪了。小鸟听到后马上飞走了,而蚂蚁却不幸受伤了。一只小蚂蚁都知道感恩,而我们有些人类,自然界的佼佼者,却全然不知。为此,我为我之前不知感恩,不懂感恩,而惭愧。
为了能让我们懂得感恩,学校想方设法为我们注入感恩的血,于是一种专门输入感恩的活动——感恩大会,赫然而出。那一天,阳光炽热,灼烧着每一个人的双眼。地上、树上、楼上、身上都是发烫的,就连水杯里的水似乎也要沸腾。尽管天气炎热无比,我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忽然,台上走来了一个高个子,身体微胖,戴了一个眼镜的人。那是谁?噢,那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他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跳进我们的脑子,带走一串又一串晶莹的泪珠。“下面,请同学们写出你最爱的人,最爱你的人,最不舍的人,你的理想四个问题,夹在笔上,放在左手手背上。对!就这样,坚持一个小时!”同学们一个一个吓得目瞪口呆,但还是举起了左手放在上面。刚开始几分钟,我的手臂似乎一点感觉也没有,十分钟,手臂有点酸痛了,15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手臂已经摇摆不定,不由自主地往下落,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手臂疼的就好像被砍了下来……终于一个小时过去了。
主持人说:“这是左手,象征的就是父母,而那四张纸就是我们。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手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越来越大,有千斤,有万斤,压得父母喘不过气。可是我们不但不感恩他们,还处处与父母作对,吵架。生气时摔门而去,留下暗暗流泪的父母。”
听到这里,我十分惭愧,向父母索取一直是理所当然,却不知他们的不易,却不知道要去感恩他们,更不知道要学会承担责任!
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一切,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指导老师:陈建锋)
第二篇: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
“嗯,这次画得挺不错的。你已经入门了。”这是老师对我画的素描的满意评价。一听到老师的好评,我就十分高兴。这几天的辛苦没有白费,自己画的素描总算让老师满意了。回想起前段时间妈妈对我的严格要求,我终于理解了妈妈。
我以前绘画技术不好,严重缺乏艺术细胞,于是暑假时妈妈给我报了一个素描班,希望我的绘画技能有所长进。绘画前,老师总会画张范画供我们参考。此时妈妈也会在旁边看,自然而然也掌握了一些知识。而我呢,虽然就坐在旁边听,但是仍然有一些知识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没掌握好要领。于是在画画时,那些没掌握的知识,就凭直觉我行我素。所以,我画出来的画,真是漏洞百出。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觉得慢慢来我可以画好的,可一上课我就又忘了,我有些着急了,一心想改正错误。可是我又因为没有吸取前车之鉴,一直找不到错误。于是这着急反而让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于是就一错再错,一错再错。
当然,着急的不止是我,妈妈还更着急。每当看到我那不堪入目的画时,妈妈都会一边教导我,一边在心里为我着急。当我在画画时,妈妈就在旁边时不时地指出我的错误。可是由于我着急,画画时心情浮躁,总想又快又好地把画画完,所以我把妈妈的好言相劝当作瞎指挥,总是不理不睬的,有时还会反驳妈妈。最终,妈妈忍无可忍了。在一天晚上,我被妈妈骂得狗血淋头。这一狠招竟然奏效了,从此我画画再也不敢疏忽大意,放松心态,认认真真地画。这样下来,我的画越来越漂亮,老师也批评得少了,偶尔还会表扬几句“大有进步”。但是,我还是有一些错误未曾改正。妈妈见此情形,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既然对我的大进步给予表扬。但是,妈妈认为,既然我已经有所进步,就不能再退回去了,应该一鼓作气把错误一次性地更正。妈妈开始让我在其他时间多画多练,让我不断地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终于,在一次上素描课时,便有了开头的这样一目。
不仅是学素描,我的学习、生活上,妈妈也为我操心着,经常会对我好言相劝。可是我总认为我已经长大了,无需妈妈为我提醒太多。所以妈妈提醒我时,我经常显得不耐烦,甚至觉得妈妈太啰嗦。现在我终于理解了妈妈,知道这是为我好。我感到很愧疚,真对不起妈妈的这份爱。
那一次,我受益匪浅。我不但懂得了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还理解了妈妈对我深深的爱。妈妈,谢谢您!
第三篇: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
珍珠记住了蚌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次无瑕;蝴蝶记住蛹的恩情,汇报给了它一段轻舞;花都记住了土的恩情,汇报给了它一季盛放......天地奉献给万物生命,父母奉献给孩子养育,陌生的人们奉献给你我善良的帮助、温暖的笑颜,这世间一切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教会了我们会学感恩,懂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施恩者常常不图回报,因为施恩者的心是善良的、博大的、无欲无求的。他们不需要你蛹任何物质的华美回报他们的付出,因为正真的付出是高于善良至上的,没有一个父母是为了你的养老送终而给你无尽的关怀,然而乌鸦反哺却是你发至内心的回报;没有一位老师是为了你的他日回报而给你谆谆教诲,然而功成名就是你给与老师最好的礼物;付出的人是无怨无悔的,但接受的人却不能无动于衷!当初捐助希望小学的小李也许并为奢望任何回报,但我相信,那少之又少却又重如千钧的十元钱将如春日和风,为躺在病床上干涸的心灵送去慰藉与感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开天辟地之时起,感恩的美德耕织与每一个人的每一寸心田。我们的先人做的很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祖国的培育之恩,勿忘;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有人的知遇之恩,勿忘;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的哺育之情,且莫忘!时空流转,付出的阳光依旧普照。然而,回报的雨露却越发减少,于是,感恩的大地慢慢的龟裂那句很没面子上来丛飞的心,也冰冷了那许多曾经火热的付出。
感恩的昨天叫明理;感恩的今天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冷漠的眼冰冷了付出的火种,只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施恩不图报,但每一个施恩者都希望这爱可以传承下去,生生不息,真爱呼唤感恩!正如冰心奶奶所说,我们将爱的种子撒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像话弥漫......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了善良,为了爱。
第四篇: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
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
熊倩蓝
有些事,过去得越久,在心灵深处便越清晰。每每想起那件事,我的心,就仿佛受到了重重的撞击„„
那年三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妇女节,老师留给我们一个特殊的作业:为妈妈做一件事。接到这个作业我一点儿也不兴奋,脑海里机械的想到:为妈妈洗脚。
于是回家后,我便开始忙碌起来。烧水、拿盆子、拿毛巾„„“不亦忙乎”。爸妈看到后问我:“怎么这样勤快了呢?”我都笑而不答。
不一会儿一切准备就绪。衣服湿了一大片的我端出大半盆热水,放在沙发前,响亮地却没有感情地喊道:“妈,过来。”母亲走了过来,疑惑的看着我,问:“干什么呢?”而我抱着应付的心理,用到了那干燥冰冷,没有感情的开场白:“今天是母亲节,为了表达我对您深深的感谢,为您洗一次脚。”当我面无表情的说完这一席话之后,母亲愣了一下,接着一抹红霞泛过她脸庞,她如初恋的少女一般羞涩地坐了下来,又缓缓将脚放入水中。这时,我看见母亲的脚,蓦然间,那原本平静的心却像翻卷的海浪一般,波涛汹涌起来——这是一双怎样的脚啊!暗黄的肌肤松弛下来,略显干燥。十根指头又粗又短,指甲虽修剪过,却仍不美观。更令我惊讶的是:母亲的脚掌竟有一层老茧,上面还有一颗水泡!而这就是长期辛苦奔波的结果!
看到这些,我的眼圈红了,而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飞快地往下落,先前那种应付作业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自责和愧疚。而这种痛苦的滋味袭遍了我的心,平时我对母亲的爱是多么的少啊,少得几乎看不见!我轻柔的为母亲搓着双脚,尽量让母亲舒服,以减轻自己心中的负罪感。而当揉到那颗又大又亮的水泡时,我的泪不禁像决堤的海,喷涌而出。我哽咽着,抬头问母亲:“妈,疼吗?”母亲摇了摇头,嘴角挂着一丝微笑,是甜蜜?是满足?还是欣慰?让人难以捉摸。更令我震惊的是,母亲居然早已泪眼朦胧,脸上泪痕斑斑,她全身微微颤抖,泪像是又要掉下来了。
后来,母亲逢人便夸我长大了、懂事了,都给她洗脚哩!街坊邻居都会对母亲投来羡慕的眼光,母亲脸上也洋溢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幸福和自豪。
可每每这时,我的心情和母亲却截然不同。我感到心酸,而更多是深深的思考:从古至今,感恩就是一种传统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大自然中,动物都知道感谢父母,而我们呢?我们这些学生每天因为繁重的学习,巨大的压力从而淡漠了感情,忘记了感恩。而我,若不是妈妈那泪痕斑斑的脸庞,让我震撼的举动,唤醒了我那颗沉睡的感恩之心,我也不会醒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感恩其实很简单,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沏一杯茶,给同学一声问候,给陌生人一个微笑……
感恩,其实就是那些小小的举动,并不惊天动地,却又总是带着一丝芬芳,温馨了人们的心灵……
第五篇:那一次,我懂得了
那一次,我懂得了要乐观面对
忧凄的天气,仿佛只要伸手就可以抓到一把湿漉漉的忧郁。世界正在暗下来、暗下来,我所剩的体力,也只能在噩梦中乱抓乱蹬地反抗几下了。
即使是昏睡,那些可恶的事也不愿放过,索性坐了起来。默想:默写乱七八糟,考试一塌糊涂。老师眼中那原来熊熊的希望也在一点点缺氧,变得气若游丝。本来优秀的我,怎么回事,幽幽的月光溢过飘窗,洁若白霜,想舔舐伤口自我安慰,才发现连唾液也被折磨得干涸了。
在黑夜中的寒冷会将你冻得清醒,审视自己的内心,渐渐发现,光明躲在那窗后,看着我,眼中流落着叹息。
即使那轻轻的一声叹,表面若无其事,内心无比挣扎。力挽狂澜的海啸冲击那薄薄的最后的一道防线。其实只要稍微坚强那么一下,再大的灾难也会平息。却始终鼓不起一点勇气。
深叹一口气,让微凉的空气冷却燥热。看着窗外的叶片被暴雨冲刷后仍倔强地高昂着头。桀骜的泪水闪烁着我懦弱的假笑。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努力了。今天透过窗户的是铿锵的信念,希望的窗户就此打开,光明在窗外欣喜地收回叹息。
我打开台灯,开始背诵没有通过的课文及明天要默写的英语,把数学的错题一个个啃下,丢到错题集上,心中擦然了一抹久违的阳光。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位老画家在历经折磨后被关进了黑屋子,他却在墙上画了一扇窗,仍旧乐观的生活着。
这位老画家,无疑是智者。虽经历了肉体和精神的打击,竟豁达乐观地画了一扇通向自由的窗户。对于艺术家来说,最快乐的事是在自然中嬉戏,然后像孩子对母亲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向自然倾述。
那扇窗是怎样的一扇窗啊,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希望,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待逆境的心态,一种至高无上的品质。
我们不是画家,但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着一颗不泯灭的心。面对困难只要心灵之窗开着,必定会有明天的希望。即使在无奈与崩溃的边缘,能否打起精神,画一扇窗,看到的是鸟语花香和那跃跃欲起的太阳!
看着窗外微露的晨曦,我微微笑:看来,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画一扇窗,在黑暗来临之时,给自己一些鼓励,一点慰藉!
那一次,我懂得了理解
小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我们即将奔向一个新的起点。此时,我是多么留恋这绚丽多彩的小学生活,多么留恋我们的班集体啊!那一幕幕动人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刚开学不久的一个班队会上,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管理,让我们自己先来讲一讲开学后自己的表现。
一开始班级里静悄悄地,都在等着别人的发言,谁是第一个发言者呢?我心里想着。
教室的后排突然发出一阵桌椅的碰撞声——是她,这个班里最沉默寡言的人。她说:“我学习不好,总是给班里拉后腿,平时也总抬不起头来。”她顿了一下,接着说:“这次,我经过认真复习,在期初考试中取得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可是一位同学却说我是„抄别人的吧‟!我很伤心……”她的声音哽咽起来,我也分明看见她的眼睛里在闪动着泪光。这一番大胆的表白,就像一面镜子,照得我们脸上火辣辣的。是啊!我们何曾想过当最后一名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又何曾去理解过她的苦衷呢!我们又何曾去帮助过她呢!
一位男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低着头说:“那个泼冷水的人就是我。我对不起你,真的,遇事我很少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想。请原谅我。今后,我一定改正,真的。”
这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女同学再一次地站起来说:“谢谢!”我们都看见她的头抬起来了……
是啊,谁不愿得到别人的理解呢!是理解让我们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是理解让我们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幸福……
那一次,我终于懂得,同学们之间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
那一次,我懂得了倾听
学会倾听,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完美,会倾听的人,总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总会得到别人的赞美。
记得有一次,我“主修”的语文竟然低于了90分,原本娓娓动听的语文课变得严肃,安静的让人“窒息”,从那天起,倾听便越来越远离我,原本亲近我的倾听,变得如此的疏远。
下课了,同学们就像听见了解放令一样,冲出了大门,在教室外,聊天的聊天,玩游戏的玩游戏,只有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着:为什么?为什么我会低于90分?是我不过努力吗?我越想越烦,恨不得找一个洞把自己藏起来,我只好走出教室在小道旁散步。
小鸟那原本婉转动听的歌喉听进我的耳朵却变成了“乌鸦二重唱”,原本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却变得像那枯燥无味的人教版的读书声。
朋友们来找我玩却被我无声无息的拒绝了,同学们对我越来越不满,老师也找我谈话,我却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同学们对我的意见就像耳边风。“他们对我怎么有这么大的意见?管他呢!我还不需要他们呢。”我关上了心门。
我回到家,心烦意燥地打开电视机,那电视里的阿姨正唱着我最喜欢的歌,可是,越听越别扭,这时,妈妈已经出现在我面前:“龙龙,今天老师找妈妈谈话了,听老师说你变得很少跟同学们玩了,同学和老师给你提的意见你都没当听见,你的分数我也知道了,龙龙,没考上90分不要紧,分数固然重要,但是失败了也不要气磊。”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那“乌鸦二重唱”又变回了清脆的鸟儿的歌喉……
同学们又与我玩耍,因为我学会了倾听。
那一次,我懂得了敲门
有人说,生活是调色板,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特别的感受,而我那次的经历,如醒目的红,时刻提醒着我;有人说,生活是五味瓶,每一种味道代表一种体会,而我那次的经历,如甜蜜的糖,在我心里慢慢化开。夏日里盛开的月季在窗外尽情沐浴着阳光。而我,在冰冷的房间里看恐怖小说。不知不觉,自己进入了故事中,随着手机短信深入到每一层地狱中,冷汗直冒,感觉凉飕飕的。“砰‟,门突然被打开了,我吓得猛地一回头,当我得知妈妈是为了叫我吃饭时,仍然不住地抱怨她,惊魂未定的我一边扶着胸口,一边责怪着妈妈,”你怎么进来不敲门?”你怎么这样!“之类的话脱口而出。
窗外的月季摆了起来,似乎是刮起了微风,衣架上晾晒的衣服也轻轻荡了起来,五颜六色的格外显眼。
妈妈似乎觉得自己无辜又觉得自己平白无故地被”批评”而委屈,无可奈何后终于忍不住生气起来,我也不甘示弱地边喝水,边与之“舌战”,两种尖锐地声音在空气中飞扬。
月季的腰轻轻弯了下去,早上晾晒的衣服也飘了起来,红红绿绿的不再好看,而是跟天空对比起来的刺眼。
一场因敲门而引发的争吵还在继续,吵闹声惊动了爸爸,他赶忙过来劝架,争吵才得以平息。饭桌上,我与妈妈干瞪眼,谁都没有说话。
回到我的房间,窗外的月季静静地开在那儿,衣服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爸爸走了进来,亲切地说:“妈妈刚才不是故意要吓到你,可你也想想,你平时是否也把妈妈吓到了呢?”
我坐在电脑前,面对密密麻麻的字,却一个也没有看进去,脑海里尽是闪过一张张我推门而入,爸爸妈妈惊恐的眼神,以及他们欲言又止的表情。过去的回忆涌上心头,一幕,幕让我懊悔,内疚。
本是阳光最强烈的时刻,可天却阴了下来。月季似乎变得更有精神了。
被空调吹得发冷的我反而更加清醒了。我过去忘了敲门,忘了礼貌两字,忘了换位思考。我没有想过我是门内人会怎样,是愤怒?是惊恐?还是厌烦?我觉得我错了,我应该伸手去叩门,去轻轻敲敲他人的心门。
晚上,我向妈妈认了错,意外的是,她早原谅了我。
第二天,我早上起来,“咚咚??”“进来。”妈妈微笑着端进来早餐,还不忘加上一句“早上好!”
原来,敲门声是这样动听,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