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成长故事》刘桂君
我的成长故事
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妈妈送去学舞蹈,所以身材很好。一开始,妈妈把我送到那里时,我看到那些学生们练习的很苦、很累,我胆怯了,不想学了。那时舞蹈老师来了,她很热情,而且我看到了那双红舞鞋,我的心又回到了原点,我坚定地想:“我一定要学,不论多苦,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我就这样一级一级地炼,我不和那里的同学说话,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练自己的,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城里的,还说着那普通话,我又特别内向,还感到自卑。有一次,在吊腰的时候,老师数秒数的很慢,我坚持不住了,憋得满脸通红,我哭了,老师让我稍微休息一下,我觉得自己没用,别人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
以后,我做什么都很认真、压腿压得很好,劈叉劈得更好了,老师夸奖我了,我当时特别高兴,心想:我一定会做得更好。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更刻苦了。特别是蹬腿,120秒,就像在地狱里煎熬了一个世纪。
可是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好好学习,无论多苦,最好我考上更高的一级,拿到许多证书,登上更大的舞台,向着我的舞蹈梦前进,前进!就在妈妈怀了妹妹之后,她就不能送我去学习了,爸爸更没有时间了。就这样,舞蹈梦破灭了,我的学级在七级的时候断开了,其实我只有三级就能毕业了,我很开心,又很伤心,开心是我有妹妹了,伤心是我不能跳舞了。之后,我发现妹妹的柔韧性很好,我就让妹妹学基本功,让妹妹也学舞蹈,以弥补我的遗憾。
我祝愿我的妹妹能够完成我的梦想!
学校:冶源镇冶北小学
班级:六年级一班
姓名:刘桂君
指导教师:张雪芹
第二篇:刘桂月
“侍候”瘫痪儿媳的好婆婆刘桂月
演播室:[体味百样人生,感悟大爱无私。观众朋友,本期《吉县好人》栏目为您播出《侍候瘫痪儿媳的好婆婆刘桂月》。六十五岁,本来是颐养天年、饴儿弄孙的年龄,理应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桂月,却用对家人不离不弃的亲情和血浓于水的感情,五年如一日尽心竭力侍候照顾有病的儿媳妇,成为全县一段佳话。]
解说:五月春光明媚,在中垛乡中垛村一幢整洁的二层小楼房内,三十四岁的孙培珍静静地躺卧在床上,虽然因病瘫痪已经近五年了,可她身上没有一丝异味,整张脸容光焕发、神态安详,她配合着婆婆刘桂月的动作,正在做康复训练。因为得病影响了语言功能,孙培珍已经不能连贯完整地叙述事情,但刘桂月无数次不厌其烦地和她沟通,最能懂得她的心情。
同期声:刘桂月
[说妈我总全凭你了,不是你早没有我了,说咱一家人好,你和我爸好,心眼好,我要是搁其它家里早没有我了。]
解说:
202_年之前,孙培珍是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家里经营着果园,自己和丈夫在乡宁县打工,一儿一女由婆婆照顾,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同期声:刘桂月
[我这媳妇是好媳妇,能干,精干,能理料了家务了,这是他的特长,特长多,没有啥缺点。][脑子也好,人也精干,人也能受苦,光景过得好,还开门市,包果园,媳妇精干,娃也能干,光景好着哩。]
解说:天妒英才,202_年9月28日,孙培珍突患脑出血,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
同期声:刘桂月
[娃打回电话来,我在葛家沟停着了,电话打着知道了。我和大娃去乡宁,她已经进手术室了,这下乡宁不行到临汾请一个专家,三个小时把手术做了,一直就昏迷,52天才清醒过来。]
解说:
从乡宁到临汾,从西安到吉县,孙培珍住院五个月,刘桂月就在她病床前守护照顾了五个月,她不相信世界上会有看不好的病,也不相信精明能干的儿媳妇会真的一病不起。
同期声:刘桂月
[刚得了,我就不相信这得下病就看不好,不管西安的护士怎么收拾我,我就不相信。人还没回来,就打电话把住院手续办好,就不问大夫看人能好不能好,信心大太太哩,过年都在医院过哩。]
解说: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是残酷的现实很快摆在全家人面前。孙培珍变成了会说话的“植物人”:她整天躺在床上,四肢萎缩,纹丝不动,吃喝拉撒全得人来照顾。看着儿子愁眉不展的样子,善解人意的刘桂月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儿媳的重任,让儿子后顾无忧,可以再次出去打工谋生。
同期声:刘桂月
[家里没地,包出去了,就是做饭,侍候这病人,做饭洗衣服,她不停点,洗尿布就够我受了。喂吃,喂喝,洗衣服,挖痒痒,最大麻烦就是挖痒痒,左脚不活动,一天得活动脚,整整一天不停。] [这媳妇得这病,整天没瞌睡,白天不睡,黑间不睡,这儿痒,那儿痒,就不让你消停,我是中垛村最忙的人。]
解说: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孙培珍卧病在床五年了,近五年来,刘桂月想着法的照顾儿媳妇,保持着病床的干净和孙培珍的个人卫生。
同期声:刘桂月
[洗得好,翻身翻得及时,一天拍打不停,四年了啥都没有,照呼好,天天洗,洗净净的,洗身上,到房里也没啥味,咱总尽量招呼。]
演播室:[有人善意地告诉刘桂月,你媳妇的病看不好啦,你不要管她了。刘桂月只是淡淡一笑,她说,我活一天,就要照顾她一天。她对孙培珍的照顾,近似溺爱„„]
解说:采访进行到一半时,正值午饭时间,为了饭菜合乎儿媳的口味,刘桂月又去问询她的意见:
现场声:
刘桂月[培珍,今天中午想吃啥啦?]
孙培珍:[饸饹面。]
解说:儿媳妇要吃饸饹面,刘桂月马上到村里的饭店去报饭。
现场声:
刘桂月[小,我媳妇可要吃饸饹面,你做一碗端过来啊。] 解说:儿媳妇想吃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这是刘桂月五年来奉行的准则,她尽心竭力地照顾儿媳外,坚信儿媳妇的病一定会好起来。
同期声:刘桂月
[只要是看报纸,看电视,只要打听到有一点点希望,我都不放弃。现在咱养着看着,看以后研究下有好药咱就积极看。]]她爸看报纸,在报纸上看那增力再生丸,一盒880元,我买她吃了半年,说明书上吃一星期就见效了,浑身跟针扎似的,吃半年我觉得不顶事,就停了。]
解说:刘桂月已经65岁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为了照顾儿媳妇,她天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做饭、喂饭、洗衣服、做训练、翻身、按摩,老人爱干净,总是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单被褥也经常拆换,这让年纪越来越大的她
感觉越来越吃力。
同期声:刘桂月
[我血压高,高压165,低压140,头晕,这一天这么忙一天下来,就受不了,心脏也不好,心跳得,黑间睡眠不好,本来一天苦重,你寻思从早上起来到黑就不得停。]
解说:这么苦,这么累,灰心吗?想过放弃吗?听到我们的问话,刘桂月眼睛里泪光闪闪。
同期声:刘桂月
[没有想过,一心一意好好照呼,看伢有个好转吗,哪怕只是会坐。][伢总是咱娃的妈哩,她多活一天,我娃就有妈了,伢一家人总团圆了,心劲大太太哩,一天总要好好侍候她了,伢在咱家功劳苦功都有了,不灰心。] [我要是倒了,这家人不是就完了?我就鼓个心劲,有信心!]
解说:五年如一日,刘桂月象疼爱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疼爱着孙培珍,让邻里亲戚们很是感动。
同期声:邻居
[„„]
同期声:孙培珍大姐
[„„]
解说:五年来,刘桂月对儿媳妇不弃不离,用亲情温暖着她,守护着她。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202_年3月,县妇联组织在全县开展首届“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刘桂月被授予“吉县好婆婆”荣誉称号,提起这个称号,刘桂月百感交集。
同期声:刘桂月
[咱侍候咱媳妇了,县上给咱这么高的荣誉,咱总感觉国家好,咱侍候咱的人,伢给咱这么高的荣誉,咱心里头怎么能不高兴了?那天上台的时候,我心里头非常难过,想上级领导对咱这么关心,反过来想,要不是家里有这么个人,咱咋能跑到这里来呢?也非常心酸,上台时候,好象脑子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人家连着叫我两次,我心都糊涂的,心里难受得不行。]
演播室:[人常说,婆媳难相处。但刘桂月用实际行动颠覆了这句话,她没有将孙培珍这个儿媳妇当作外人,当作他人,而是当作亲人,当作女儿,用慈母的爱关怀着她,用亲人的爱守护着她,用自己的坚持护卫着全家人的幸福团圆,她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喝采。好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咱们下期再见!]
第三篇:刘宜可成长故事
刘宜可二三事
吾家有儿,小名牛牛。肤黑、个高,极自信。对妈妈穿着打扮经常提“建设性”意见。对老爸身材时常嘲讽,自诩演讲从来不紧张。
也叫”牛牛”
儿子小名叫牛牛,我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长得壮实一些,健康一些.果然,小家伙不负我望,长得结实健康.为此,我颇得意:起了个好名!
前年搬家到了新小区,没几人认识我们。一天,我们一家三口散步,忽然有人在我们后面喊:“牛牛、牛牛”,儿子急回头,既而脸上惊愕:不认识啊!可人家还是一个劲地喊牛牛,脸上笑容热情异常。我和妻皆纳闷,正欲询问。一只小宠物狗摇着尾巴,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儿子郁闷异常,从此看那小狗眼神有些异样。
家务活做不做?
上学期思品考试,儿子错了一道题,判断题。
题目大概是这样的:“小朋友学习好就行,家务活可以不做()”。儿子的判断是对,打了个勾,我和妻都有些讶异:这孩子平时最爱和我们一起干活,为何判断错呢?问了一下,水落石出!昨天在奶奶家,儿子要干活,奶奶说,干活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搞好学习就行了,儿子牢牢记在心上,遂选错。果然事出有因。
自此,儿子心中多了一个疑问:家务活到底做不做。
蒸饺子
我和妻聊天,吹牛:小时侯,日子苦,穷人孩子早当家。我那时七八岁就烧火做饭。有一回,菜刀掉脚上,一鞋窝的血,吓坏了,以为脚趾掉了。一看还在,破涕为笑。
妻感慨:现在孩子什么也不会!
儿子一旁听得认真,几欲发问,欲言又止,却若有所思。
次日一早,朦胧中,儿子叫醒我们。起来一看,餐桌上摆着一盘蒸饺。居然是他自己起来蒸的!
我的第一反映是后怕,这么小的孩子,万一煤气泄露该有多危 险。欲责之,不忍。
转念再一想:孺子可教。欣慰不已。
第四篇:开发区三联 刘珍《我的成长故事》
我的成长故事
开发区三联学校 刘珍
班级德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感情不断地交流,呼应,共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体会到,班主任除了做到无条件的关心学生,对学生倾注真情,以理服人,有时候还要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必定会有感知,而学生一旦体会了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诚心,爱心,他们对班主任的理解,信任之情便会油然而生,那么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能够较好的开展,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了。
一天晚上回宿舍,我打开微信,正好胡同学的妈妈在微信上跟他说话,孩子可高兴了,聊了一会,老师:到点了,我喝点水就睡觉,一会我们班扣分了。我心里一喜,孩子懂事了。这孩子脾气较执着,认准的事谁说都没用,曾记得考评老师说他折纸,不是他做的,跟考评老师吵。一直追着说就不是我。我正想着,听到外面声音很大,跑出去一看,他跟宿管阿姨吵架,了解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第二天夕会,我走进教室,到胡同学面前问他:“昨天的事,检讨书写了没有?”他说:“老师,还没写完呢?”突然我有一种想法,让她到讲台去当着全班同学检讨,想到此,我又对她说:“要到讲台上去检讨!”听到这句话,那位同学突然脸上一阵红说:“老师,不会吧?”我就说:“有什么不会啊!就是要上讲台去说!”说完就走了。
过了10分钟,我又走进教室,用眼神暗示胡同学上讲台检讨,我本以为他会拒绝的,但是他还是走上了讲台,进行了检讨。可是,我突然发现她的检讨讲得也有一些道理,他说,他去倒水,正准备喝时,发现杯子里有一只飞虫,就把水到了,结果阿姨正好看到,就说他浪费水,他心里委屈,就跟阿姨吵起来了,如果这样就要扣班级量化管理评分。听此,他就觉得宿管太过分啦,就跟宿管争吵起来。他又说,虽然有错,但是宿管也有不对的地方,动不动就拿扣分来压他们。他认为宿管素质那么低,不会尊重我们学生,因此根本不值得我们尊敬。听到此,台下的同学都笑了,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觉得台下有部分同学是认同她的看法的。此时我觉得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这样做会不会给她造成心理伤害„„
此时,我觉得该如何评定这个学生非常难,既不能否定他做得不对,又不能完全否定她做得对,因为无论持哪一方面,我觉得都会给学生伤害。因为如果说学生不对,那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觉得班主任不讲道理;如果说学生做得对,那就会助长这种不好的风气。所以此时我先肯定她说得有道理,确实宿管有时候确实不了解情况,做得不对。但是胡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宿管老师毕竟是老师,即使她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要尊敬她。如果按你这样的想法,对你不尊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尊敬他了是吗?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沟通的方法和语言,本来这件事可能你没有错,但是你与宿管老师发生冲突后,你肯定就有不对的地方,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多点忍让,体现自己的品质。最后,我还说,胡同学让你上讲台来检讨可能会伤害你的自尊心,在此老师向你道歉。讲完这些我就走了。第二天早上,我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胡同学站在我办公室门口,当我走到办公室门口时,他向我说一声“老师,昨晚我想了好久,发现自己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不该跟宿管吵架„„”我发现他一夜长大了很多。
从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因为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犯错误不在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学生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呢?我认为,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起到的效果远远甚于惩罚。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来学生犯错误有其自身原因;二来对其犯的错误也要分析程度是轻是重;第三惩罚往往会伤及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也可能会对学生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首先做的是帮助他树立改正错误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我更是注意运用宽容教育来帮助他改正错误,接着我会从他自身的闪光点来说服教育他,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得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还有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起到的效果远远甚于惩罚。同时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教师还要进行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年轻心,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真实的心理世界。
第五篇:我的教师成长故事 2 刘芬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达岚中心小学 刘芬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相视,竟已在教育这个行业里耕耘了五载了。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我一直秉承的理念。我曾多次对我的学生说“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勉了。
多年以前,我曾经读过臧克家先生写的一段话:“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幼苗的人,他会欣赏到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工作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永远鲜活;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臧克家先生的诗句正是我从教多载心声的写照。1997年从宁夏银川师范毕业,我走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岗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开始体会了那诗句的甘甜。冬去春来,花谢花开,转眼间踏上讲台已五载。流逝了却是永远难忘的岁月中,我经历了喜怒哀乐,也品味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无怨无悔,也乐在其中!
202_年9月,刚从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在达岚学区岩屋口小学任教。那是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条件简陋。现实与理想的强烈落差,我觉得一下子心情跌到了谷底,也曾怀疑自己成为教师的选择。可当我面对那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目光,面对勤劳朴实的家长的殷切希望,我那彷徨、迟疑的念头顿时烟消云散了,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没有工作经验,我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生成绩不理想,我就放弃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学年统考中,我所接的三年级二班的成绩在全镇由第十四名上升至第二名。教只短短的两年,但也就是那两年的经历,让我从此进入了教育这“美丽的新世界”。还记得当年执教的三二班中有一位女学生,姓田,是个土家族。该生经常衣着不整洁,头发凌乱,上课总是一言不发,下课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学习成绩极不理想。经过多方了解,我知道了她同学父亲早逝,家境困难,又有严重的自卑心,曾经不小心在教室里拉裤子,同学们嫌她脏,都不愿意和她玩。同时我还惊奇地发现这位同学智商并不低,学习上只要一点拨就懂。于是,我就经常和她“套近乎”,请她帮老师收发作业,请她帮老师批改作业,„„作为回报,我送她一把木头梳子,并告之老师希望见到漂亮的她。我还暗地里嘱咐同学们玩耍时邀请她。“丑小鸭”终于变了,曾同学的衣着变整洁了,头发也不乱了,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了。一番“良苦用心”下,她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期末考中取得了81分的好成绩,欣慰不已中我终于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伟大,至今我还能记得她那羞涩笑容中落出的两个浅浅酒窝。
在农村有太多的孩子需要老师的爱心浇铸他们脆弱的童年,而这决非仅靠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所能办得到的。五年多的工作中,这样的故事经历过许多。我相信只有无私地奉献爱,处处播洒爱,我们的学生才会在爱的激励下不断进取,成长为撑起祖国一片蓝天的栋梁。
《墨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作为农村小学教师,面对当前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瞬息多变的课堂局面,“武装”自己势在必行。一直以来,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潜心钻研,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活动,积极学习并实践着,努力提高着自己的专业水平。回首一路走过的点点滴滴,概括的说一句话: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让自己厚积待发
面对时代的“变化”,只有不断地扩充、更新知识储备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的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现代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社会,而农村教育教学信息滞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学习迫在眉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学习教育专业理论。专业的教育理论是教师立足之本。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阅读学习,涉及到了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纲领性的文件、学科标准、教学杂志等。作为在一线的教师,学习理解学科标准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阅读教学杂志则可在其中与同行们共同研究教育教学,也可以领略名师独特的教学艺术。
2、广泛涉猎。博学使人聪慧,可令教师的形象更加完美。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名人传记、唐诗宋词等都是我阅读的对象。我很是喜爱浏览文学著作,背记一些好诗、妙词,上网查询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趣事,也爱欣赏书法,唱歌下棋。广泛的学习让我在面对学生时能应对自如,也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年来我一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活动,抱着谦恭之心向专家、同行学习。在教改春风深入人心的今天,我积极学习新课程理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领略了同仁们高超的教学艺术,着实让我受益非浅。
二、实践实践再实践——让自己有感而发
1、实践活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能力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承担公开课教学活动成为了我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认真查找资料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进行课前准备——认真听取评课意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几个环节一点儿都认真对待,毫不含糊。在其中,我曾为如何更好地展示学生创造成果而伤脑筋;曾为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更精练而反复修改„„在这一切辛苦之后,我也得到了可喜的回报。
2、反思提升。反思令人警醒,促人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科研论文等,让实践中的“感触”通过文字进一步提升。多篇论文在课改成果评比中获奖;经常性自觉地进行自我教学反思、教学总结使我进步不少,同时让我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督促着自己不断前进。
五年讲台,昔日伙伴尽成“骄子”畅游着大千世界,而我却愿坚守着三尺讲台,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去灌溉祖国未来的花朵。因为“这里有天真的孩子,还有姑娘的酒窝,这是个美丽新世界!”终身学习是我的信念,破茧而出是我的心愿,不断进取是我的承诺,为教育服务是我的目标。点点滴滴的成绩与进步,源自于信念的力量,也是领导、老师、亲人、朋友像一块砖石铺砌成一级又一级的台阶,让我迈进这个“美丽新世界”。我将更加努力习文、躬行、诚信、尽忠,以爱岗敬业为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