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中国社科院202_年古代文1

中国社科院202_年古代文1



第一篇:中国社科院202_年古代文1

中国社科院202_年古代文学(唐宋文学)

中国社科院202_年古代文学(唐宋文学)

一、名词解释(2乘5)

河岳英灵集 三十六体 赢奎律髓 过片 自度曲

二、标点并解释划线句子(10乘2)

1.原夫文章之作本于惰性

2.摸鱼儿 东皋寓居 晁补之

三、还原一首七律(10分)

牛卧春犁小麦低,层林叠衍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醉扶白叟杖青藜。步随流水赴前溪,望与游云奔落日。独绕辋川图画里,樵归野烧孤烟尽。

四、论述(六选三)(20乘3)

1.初盛中晚唐诗四分法成立吗?你的看法?

2.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诗艺术特色。

4.黄庭坚诗主张。分析黄的一首诗,从各个方面。

5.南唐词西蜀词的差异及其原因。

6.李清照倡词“别是一家”,你的看法?

陕西师大202_年文艺学(文化理论)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河与()河。

2.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是()、()和()。

3.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被希腊人称为()。

4.起源于中东地区的三大宗教是()、()和()。

5.佛教的创始人是()。

6.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7.《摩奴法典》是()教的一部重要法论。

8.犹太教与基督教共同的经典是()。

9.上古印度的两大史诗是()和()。

10.公元1054年,原来统一的基督教分裂,东罗马地区形成了()教,西罗马地区的基督教则称“()教”。

11.明朝末年,在中国最为著名的天主教传教士是()。

12.上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成员分为()、()、()和()四种。

13.被恩格斯称之为“悲剧之父”的古希腊剧作家是()。

14.在中国佛教史上,由中国僧人写的唯一被称为“经”的著作是()。

15.人类学的两大分支是()和()。

16.十字军东征是发生在()教与()教之间的一场战争。

17.东罗马帝国又称()帝国。

18.伊斯兰教的寺院被称为()寺。

1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三位艺术家是()、()和()。

20.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和()。

21.十九世纪物理学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定理。

22.()和()被公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基石。

二、解释名词术语(每题5分,共20分)

报应说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美索不达米亚主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

2.试论西方文化的三大主要来源。

陕西师大202_年文艺学(中西哲学史)

一、填空(每小题2分)

1.“兼爱”是中国先秦诸子之一的()的主张。

2.《老子》亦名《 》。

3.()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孔子自道:“„„五十而(),„„”。

5.()有言:“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6.《庄子》分()篇与()篇。

7.《六祖坛经》由()口述。

8.《正蒙》作者是()。

9.现象学的创始人是()。

10.《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作者是()。

11.《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作者是()。

12.《巴门尼德斯篇》是()的作品。

13.《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作者是()。

14.《新唯识论》作者是()。

15.《心体与性体》的作者是()。

二、简答(每小题6分)

1.康德“三大批判”代表作为哪三部著作?

2.试列出汉译西方哲学史三部(含作者、书名)。

3.试列出中国哲学史三部(含作者、书名)。4.朱熹《四书集注》“四书”是哪几种?

5.《大学》“三纲”是哪三纲?

三、康德区分“现象”与“物自体”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20分)

四、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命”的涵义。(20分)

陕西师大202_年文艺学(文史哲经典文献知识)

一、解释下列术语(20分)

开成石经 春秋三传 图书 起居注

二、什么是笔记小说?请举出几种(至少三种)重要的笔记并略述其价值。(15分)

三、简述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别。(10分)

四、查检历代典章制度资料可以使用哪几类文献,并简述其特点及使用价值。(15分)

五、如何查检古籍丛书?列举几种重要的古籍丛书,并简介其特点(至少列举两种)(10分)

六、什么叫伪书?辨伪研究的意义是什么?(15分)

七、标点并翻译下文(15分)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

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汉书 艺志文》)

陕西师范大学202_年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

一、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诸宫调 2.勾阑瓦肆 3.戏文 4.《型世言》 5.《无声戏》

二、试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评析(每小题6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评价晚明小品文的?有论者认为其中许多作品反映的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闲适生活”,回避了现实矛盾,故不可取。你对此持何看法?

2.在元散曲研究中,对“叹世归隐”类的作品一般估价不高,你的认识如何?

3.对《金瓶梅》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欣欣子序及廿公跋等评论多作肯定,而今人则多作否定,你的看法如何?

4.在《琵琶记》研究中,一般认为赵五娘的行为表现了劳动妇女的优秀品德。对此品德,你作何解释?

5.有论者认为薛宝钗的悲剧不值得人们同情,你的看法如何?

三、分析论述题(共55分)

1.你对“临川四梦”的哪一“梦”最感兴趣?试对此梦境作一诠释。(15分)

2.《红楼梦》是如何批判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它在这方面的打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15分)

3.《三国演义》本欲把刘备塑造成一个“明君”的形象,结果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水浒传》拟将宋江塑造成一个“忠义”的化身,金圣叹读出的却是“《水浒传》独恶宋江”,并用“奸诈”二字

概括他的性格特征。请你谈谈造成这种现象和歧义的原因何在?(25分)

第二篇:社科院

良乡高教园区到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调研整理材料

社科院研究生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从招生录取到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学位授予等一整套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体制机制,建立起了适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点的“按所设系、分片教学、集中办院、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

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直接领导下,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厚的研究力量和教师资源,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事业获得了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健全、拥有6个教学研究部、38个教学系的现代化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现任博士生导师400余名、硕士生导师600余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自主设置博士授权点9个、硕士授权点15个;还有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和法律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多方发展对外教育和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从1985年开始招收海外进修生,199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博士、硕士研究生,202_年开始招收港澳台地区博士、硕士研究生以来,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2100多人,其中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留学研究生100多人。截止今年7月初,研究生院共授予博士学位2809人、硕士学位4453人,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这些高级专门人才学成后分赴各条战线,并迅速成长为推动经济建设、深化理论探索、促进学术研究、带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

新校园情况:

目前在校生2490余人,硕士1590人; 博士900多人。一期近8万平米,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宿舍楼等。根据二期硬件的发展,要逐渐扩大。近期准备上报二期。座谈情况:

一、学校的需求:

(一)交通问题:需园区协调相关部门对园区的整个交通问题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包括其他入驻院校和CSD);良乡的红绿灯特别多,如何进行优化;东门的长于路需尽快解决通车问题,希望管委会与市政管委多沟通,到各部门调研时帮助学校提出来;学校学生目前反映最大的就是出行问题,如公交车增加车次、缩短时间间隔等问题。

(二)下水问题:雨水、污水排放问题,学校写过两个报告,请园区多考虑,尽快解决。由于处于自来水管线末端,水压较低,影响生活用水出现问题,消防也出现问题(消防要求6个压力,现在只有2个压力),一旦险情发生,由于水压不够,不能及时灭火。

(三)南门的电线杆问题,电线杆的位置非常不安全,我们要求电线要入地,但供电部门要求由学校出资,如何尽快解决此问题。

(四)公租房需要尽快制定分配方案。

(五)希望中央设施区尽快建成,以完善配套服务,早日看到美观的中央景观带。

(六)社科院研究生院是一校一址办学(市里校区不保留),自202_年4月26日揭牌以来,新校园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面临202_级新生招生确认和考场设置问题,主要是考生住所问题,希望园区给予支持。

上下水和电线杆问题是目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资源共享方面从

(一)讲座开始,房山区可以享受社科院的优质资源。开办了大师的讲座,社科院研究生院给房山区发了邀请函,来的还不是很多,希望房山区和周边学校都可以来听,享受这个资源,希望能够把阶梯教室(890人坐满)。今后有些专家课程也希望能够共享,特别是各学科前沿的一些课程、最热门的一些话题,如果有兴趣,可以与房山区共享。

建议:交流信息沟通要快捷,周边的学校学生来听课也有一个交通问题。希望今后能在中央设施区建统一的报告厅,由园区管委会牵头,整合入驻高校的讲座资源,挂以园

区管委会名义定期举办讲座,改变各个学校各自为盈的现状。

(二)利用社科院研究生院党校,听取专家关于自己研究成果的讲课。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不容易把控。

(三)房山区提出过博士、硕士毕业后到各单位挂职,但编制问题不能解决,操作有困难。每年博士的分配率是98%以上。

(四)社科院拥有资金的博士后流动站,设在院人事局。社科院研究生院二期工程规划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可以作为市人力社保局和房山区人力社保局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下设的工作站。

区内委办局的工作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进行工作,可以参加社科院的学位在职班,但最大的问题是考试,要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考试难度较高。

社科院老师没有涉及到法律、管理等方面做咨询公司的,但有法硕诊疗所,主要是做法律咨询,主要是老师指导学生,没有对外收费性质的,是一种实习和义务的服务。园区的创新实习实践基地,涉及法律方面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探讨与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所联合,如何实践需进一步推进。

第三篇:中国社科院主管期刊(最终版)

《中国城市经济》杂志征稿启事 《中国城市经济》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综合类国家级大型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的国家级重要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085/F,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8—9721,邮发代号: 2-549。

《中国城市经济》刊登范围涉及经济金融、工程建筑、经营管理、理论创新、财会审计、教育教学、科学技术、行业创新等各类学术稿件。具体征稿事宜说明如下:

一、征文形式与要求

(1)论文要求:论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可靠;条理分明,行文简练,用字规范;篇幅以四千字以内为宜,上交电子文件(word格式)。

来稿须为未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根据著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文字性和技术性的修改、删减。如有特殊情况请在稿件附言中注明。

(2)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二、投稿及联系方式

(1)邮政地址:北京海淀区车道沟8号居安写字楼428楼

(2)联系编辑:陈兴华吴 彤

(3)电子信箱:zhongguocsjjzz@sina.comzhongguocsjj@sina.com

(4)联系电话:010-80966890QQ:896958366

三、论文发表说明

投寄论文经本刊编辑部审阅通过后,将在《中国城市经济》杂志上公开发表。每篇论文收到后一周内给予答复(敬请及时询问,以防耽误),论文发表后,本部向每位作者赠送当期样刊,以便使用。

注意:所投论文,文责自负。

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官方网站:

《中国城市经济》

杂志社

第四篇: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之一

原始社会与夏、商朝战争

一、原始时期

年表

约公元前30世纪 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

阪泉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 涿鹿之战

约公元前25世纪 颛顼与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4世纪 帝喾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3世纪 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 舜攻三苗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 禹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 禹攻三苗之战

1.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相传神农氏时期(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部落进攻斧燧氏部落的作战。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族集团。神农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团的一个部落,生活于今河南东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已在冶陶手工业及交换市场。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另一古夷人部落斧燧(或称补燧)氏,发生利害矛盾,引起冲突。斧燧氏部落不肯屈服。神逐氏遂北上进攻斧燧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

2.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通过各氏族、部落的增殖、分化及相互通婚、联盟、战争及迁徙,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落集团。姜姓古羌人集团生活于今关中、豫西及晋南;古戎人集团生活于今豫中、豫北及冀南;古夷人集团生活于江、淮之间及山东;古苗蛮人集团生活于江、汉之间及豫南等地,相继进入军事民主制时代。以黄帝为首的轩辕氏部族迅速强大起来,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联盟。对内严密社会组织,对外加强武力开拓,对不肯归附的部族经常进行攻战。周边较小的氏族、部落,或被征服而加盟,或被驱逐而远走。黄帝逐渐成为一个较大部落的联盟领袖。专用于战斗的兵器,已从生产工具中分化出来,有了石矛、石钺、石戈、石殳及弓箭等。部族勇士组成的营卫队已形成,平时保卫首领,战时即为骨干。当时比较强大的还有炎帝部落联盟,不服黄帝号令。黄帝遂攻炎帝于阪泉之野(今河

北涿鹿东南,一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经过多次激烈战斗重又解仇结盟。风姓古夷人集团,此际已繁衍分化为以少昊及蚩尤为首领的两大部落联盟。蚩尤部落联盟,史称“九黎”,善制后器,战斗凶猛,曾征服二十余部落,控制了今苏、鲁、豫交界地区,积极向西、北扩展。黄帝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还有他说)擒杀蚩尤。少昊与黄帝结盟,听从黄帝号令。黄帝在泰山举行了联盟大会,古苗蛮人部亦有参加。“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点评:从此黄帝英明远播,“东至于海”,“西至空桐”(今青海固原,一说甘肃高台),“北逐荤粥”后至釜山(今河北怀来),“南至于江”此后一些不同血缘、文化的古羌、戎、夷、苗蛮部族加速了融合,为华夏族及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涿鹿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炎帝两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还有他说)的作战。

黄帝战胜炎帝(参见阪泉之战)在中原地区初步取得领导地时.活动于今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的以蚩尤和少昊为首的两个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壮大。蚩尤部落联盟,相传由81个氏族和9个部族组成,史称“九黎”。为争夺生存空间和领导地位,它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与主要活动于黄河以北的炎帝部落联盟首先发生冲突,并将其击败。炎帝向黄帝求援。炎、黄两大部落联盟,遂联合起来共同与蚩尤部落联盟进行斗争。经多次作战,最后在涿鹿之野展开决战。蚩尤战败被杀。九黎残余一部退向南方,一部归并于少昊部落联盟。此后,黄帝继续进行征服中原各族的作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

点评:黄帝在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加速了各部族的融合,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则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4.颛顼与共工之战

相传帝颛顼时期(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今河南北部)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率领部落联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

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终于击败共工。

5.帝喾攻共工之战

相传帝喾时期(约公元前24世纪),帝喾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约今河南辉县境)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黄帝之后,黄帝族部落联盟生活在中原东部高辛(今山东南部地区)一带。相传黄帝曾孙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炎帝族的一个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居其上流黄河西岸(约今河南辉县境),经常侵犯其他部落,不服帝喾管辖。帝喾遂进攻共工氏,将其一举击败。此战,给共工氏以沉重打击,巩固了帝喾及其部族的领导地位。

6.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相传帝尧时期(约公元前23世纪),帝尧部落联盟在丹水(今丹江,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流域进攻驩兜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尧成为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帝尧名放勋,因其曾为陶唐氏首领又称唐尧,初居冀方(今河北唐县境),后迁晋阳(今山西太原),再迁平阳(今山西临汾)。他领导的部落联盟,在当时有较高的文明程度和较强的力量。三苗族中一支以修蛇为图腾的部落联盟,生活在丹水流域,首领为驩兜。它日益强大,经常侵扰中原。尧率中原部落联盟向其进攻,在丹水岸边与之大战,终于击败驩兜,迫使三苗求和。尧将驩兜及其部族驱赶到崇山(今河南登封嵩山)一带,缓解了矛盾冲突。

7.舜攻三苗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舜部落联盟在江汉地区进攻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舜继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帝舜姓姚,名重华,因其曾为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相传是颛顼七世孙。三苗部落联盟逐渐南移于江、汉一带,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常和舜领导的部落联盟发生冲突。舜遂率本部落联盟进攻三苗。经过激烈作战,将三苗击败。为防再发生冲突,又把三苗迁徙到偏远的三危(今甘肃敦煌东南,还有今四川、云南等说)。但其相当部分退至南方地区。

8.禹攻共工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禹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部落联盟(今河南嵩县北黄河附近)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中原地区生活着黄帝族系的部落联盟(今山西南部),舜为首领。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人民。舜命禹治水。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联盟,长期与舜领导的部落联盟争夺生存地域,并为治水发生冲突。于是,禹率领本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将其击败并驱离治水地区,以便治水。从此共工氏再也无力与黄帝族系部落联盟抗衡。

9.禹攻三苗之战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禹部落联盟进攻三苗部落联盟(今湖北、湖南、江西交界一带)的作战。

帝禹姓姒,名文命,继舜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生活在南方的一些三苗(又称有苗氏,或苗民)部落再度发展起来,侵扰中原。禹率部落联盟进攻三苗。战前,禹率众誓师,宣布三苗“敢行称乱”(《墨子·兼爱下》引禹誓)的罪行,以激励士气,然后与三苗进行决战,大败三苗。三苗部落从此逐渐衰落。

二、夏、商时期的战争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

(约前21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伯靡灭寒浞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攻东夷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葛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韦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昆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鸣条之战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王河亶甲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商河亶甲攻蓝夷班方之战

商王阳甲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末)商阳甲西征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甫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沚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周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巴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下危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武丁攻宙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缶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子方攻基攻缶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亘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荆楚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归、佣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虎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土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洋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羌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北羌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龙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震攻鬼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人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攻召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西落鬼戎之战

商王武乙二十四年(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灭程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攻商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乙帝辛攻盂方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辛攻东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灭商的战争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攻犬戎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二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密须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四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攻耆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四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邗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灭崇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1.夏禹攻有扈氏之战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帝禹部落联盟进攻有扈氏(今陕西户县一带)的作战。

禹在完成治水及战败三苗(参见舜攻三苗之战)后,实力更强,威势益增。曾在涂山(今安徽蚌埠西,一说今浙江绍兴境)召集中原各族系部落首领聚会,以确立其最高领导地位。有不从者,如曹、魏、屈、骛等族,俱被禹以武力征服。此际,禹的权力已超出部落联盟领袖具有的公共权力范围。在会稽之山召集部落首领集会时,防风氏后至,竟被禹杀。与禹同为姒姓的有扈氏,是位于禹所在地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西方的强大部族,对禹的权力膨胀,颇为不满。禹遂召集所属部落进攻有扈氏。经多次交战,终未能将其彻底征服。

2.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所属部落在箕山(今河南登封境嵩山)南击灭伯益的作战。

禹任部落联盟领袖时,因治水及战败三苗(参见舜攻三苗之战),得到各族系多数部落首领的拥戴,“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尚书·立政》)。禹生前向联盟会议推荐伯益为联盟领袖继承人。伯益(亦称益、伯翳或大费)是东夷的部落首领,曾佐禹治水,但时间不长。禹死后,禹子启受到大多部落首领的支持。益则“辟居箕山之阳”(《史记·夏本纪》)。启凭借其氏族远远超过其他氏族的强大实力,立即率部向暂居于箕山的益进攻,将其杀死,夺取了中原地区的领导权,并迁居于夏(今山西夏县西北)。

3.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夏军在甘(今陕西户县境,一说河南今郑州西,或说今洛阳西南)与有扈氏军的一次交战。

启击杀益(参见夏启攻益之战)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首领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首领转化为诸侯、贵族,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原先就对禹的领导不满的西方大族有扈氏,此时对夏启的夺权及改变制度更为不服,起而反抗。启遂调集配属战车的王室卫队及诸侯族军数干人,西渡黄河,进攻有扈氏,双方对阵于甘。启在交战前,对军、政六卿及部队下达动员令进行誓师。借口“威侮五行,总弃三正”,作为有扈氏的罪行,宣布“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规定作战纪律:“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御非其正”,即为“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有命,戮于社”(《尚书·甘誓》)。然后下令进攻。夏军初战小胜,后又经多次作战,方彻底击败有扈氏,进一步巩固了夏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地位。

4.夏启攻河西之战(资料不足)

5.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资料不足)

6.夏相攻东夷之战(资料不足)

7.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指挥有虞氏、有鬲氏军在中原地区与寒浞的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

夏王太康

时期(约前20世纪中),都斟寻(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归。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率领部族军乘虚进入斟寻,夺取政权,拒绝太康回都。太康死后,后羿立其弟仲康继位,实由自己执政。仲康亡,后羿赶走其子相,自立为王。后羿也迷于田猎,将朝政交部属寒浞代理。寒浞培植自己势力,趁后羿田猎之机,联合后羿家臣杀死后羿,逼死其子而称王。

寒浞极欲消灭夏后氏势力,以铲除后患。相逃到同姓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处,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的力量,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立国。寒浞有浇、殪二子,分别封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和戈(约在今河南中部)。他派浇率领有过氏(居过地)军进攻斟灌氏、斟寻氏,将其攻灭,杀死相(参见浇灭相之战)。

相妻后缗是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女,逃到娘家有仍氏处生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又派兵攻打有仍氏,欲杀少康。少康逃至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少康在有虞氏积极准备复国。他做了有虞氏庖正,并娶有虞氏二女成家;不断积蓄力量,“有田一成(方圆十里),有众一旅(500人)”(《春秋左传·哀公元年》)。

夏朝遗臣伯靡曾在后羿手下任职,后羿死后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积聚力量,并和少康取得联系,准备配合攻打寒浞。少康和伯靡乘寒浞频繁用兵,内部矛盾加剧之机,终于发起复国之战。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攻打过地浇的有过氏军,一举灭浇(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又命其子季杼领兵于戈地击败豷军,杀死豷(参见夏季杼灭豷之战)。寒浞两翼被剪,伯靡即率有鬲氏军大举进攻夏故都斟寻,大败寒浞的有穷氏军,灭寒浞(参见夏伯靡灭寒浞之战)。伯靡遂立少康为帝。少康回到夏初都阳翟(今河南禹州),恢复了夏后氏的统治。

8.浇灭相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浇率领有过氏军攻灭相及其领导的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斟寻氏(今河南巩义西南)的作战。

东夷有穷氏(今山东西部)首领后羿推翻夏后氏。不久,其部属寒浞又篡夺政权。仲康子相跑到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避居,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力量,进行有限统治。浇是寒浞长子,被封在有过氏部族的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寒浞为铲除后患,命浇攻相。浇率有过氏军进攻斟灌氏及帝丘,一举击败斟灌氏军,攻克帝丘。相再逃到斟寻氏处。浇又率军进攻并击灭斟寻氏,杀相。相妻后缗已怀孕,急从小洞逃出

,跑回娘家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处避居,生儿子少康。

9.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率领有虞氏军在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攻灭浇的有过氏军的作战。

寒浞夺取政权后封长子浇于有过氏的过地。太康死后,位传经仲康、相至少康。少康一家经浇追杀,几经劫难,只剩少康一人逃至有虞氏处(今河南虞城东北)立住脚跟(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有虞氏是原始社会末中原地区部落大酋长舜的后裔,首领虞思不忍夏朝奠基人禹绝后代,便任命少康为庖正(厨官),封于纶(今河南虞城东南),并将二女嫁给少康。少康积极聚集力量,有一支500人的队伍,准备复国。他布施恩惠,施展才华,收笼夏朝遗民,安抚夏朝遗臣;又和在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的夏朝遗臣伯靡取得联系,共同行动。少康先派亲信大臣女艾到浇那里作间谍,分化瓦解浇的势力,刺探情报。然后,亲率有虞氏大军突然进攻过。浇忙率有过氏军迎战。有虞氏军一举攻灭有过氏军,为复国打下了基础。

10.夏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之子季杼率领有虞氏军于戈(约在今河南中部)攻灭豷所率有穷氏军队的作战。

寒浞篡夺王位,后封次子豷于戈地。少康只身逃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聚集大批力量,开始复国之战。他先攻灭寒浞长子浇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条)。又令儿子季杼率军进攻戈地的豷。季杼先至戈地,引诱、麻痹豷,使其丧失警惕性。然后,率领有虞氏军队突然进攻戈,一举歼灭豷部有穷氏军,杀死豷,为少康复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11.夏伯靡灭寒浞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夏臣伯靡率领有鬲氏、斟灌氏、斟寻氏军于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攻灭寒浞所率有穷氏军的作战。

后羿篡夺夏权,寒浞又取而代之。夏朝属臣伯靡,先转为后羿服务,后因受寒浞所逼,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避居。他依靠有鬲氏力量,收笼被有穷氏攻灭的斟灌氏、斟寻氏等夏朝遗民,组织力量,准备为恢复夏后氏统治而战。此时,少康已在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积蓄力量,准备复国。伯靡和少康取得联系,配合作战。在少康攻灭寒浞二子浇和殪(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夏季杼灭豷之战条)之后,伯靡率领有鬲氏和斟灌氏、斟寻氏大军,进攻斟寻,与寒浞率领的有穷氏军队决战。伯靡

军声势浩大,战斗力强,一举攻灭寒浞有穷氏军,杀死寒浞。寒浞政权随之瓦解。伯靡进入斟寻,立少康为帝,恢复夏后氏统治。

12.夏季杼攻东夷之战(资料不足)

13.洛伯与河伯之战(资料不足)

14.洛伯与河伯之战(资料不足)

15.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资料不足)

16.夏不降攻九苑之战(资料不足)

17.夏桀攻有施氏之战(资料不足)

18.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桀率领夏军进攻有缗氏(今山东金乡东北)的作战。

夏桀荒淫无度,残暴异常,致使人民怨声载道,诸侯时有反叛。某日,夏桀为炫耀权力,命诸侯在有仍氏国(今山东济宁东南)盟会。有缗氏是夏朝东部较大的诸侯国,一向不满夏桀的残暴统治。其国君于盟会中途,愤然归国。于是,夏桀便征调大批军队进攻有缗氏,将其击败。夏军也遭受重大损失。有缗氏国君被迫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夏桀纳二女,而将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冷落之。妹喜因此十分不满。商国名臣伊尹乘机与之交结,离间夏王朝,终使夏朝灭亡。

19.商灭夏的战争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出兵攻灭夏属国,然后在鸣条(今山西运城东北,一说今河南封丘东)击败夏军,灭亡夏朝的战争。

夏朝末年,夏王桀政治腐败,暴虐无道,一面大兴土木。造寝宫、瑶台享乐,耗尽民脂民膏;另一面穷兵黩武.连年用兵四方,致使民众怨恨,诸侯方国纷纷叛离。此时,在中原东部崛起一个古老的部族商,相传是始祖契的后裔。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商王汤在国力日渐强盛,但与夏相比仍处劣势的情况下,为求得向中原发展.表面上臣服于夏朝,实际上积极进行灭夏的准备。他对内励精图治,“以宽治民”(《国语·鲁语》),轻赋薄敛,发展生产,得到百姓支持;对外广行仁义,大力发展同周围方国的关系,扩大影响,使“诸侯皆归商”(《史记·夏本纪》)。商族很快发展成为有相当实力的国家。夏桀对商的强大十分恐慌,下令召商汤至夏都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欲加谋害,但慑于诸侯拥护商汤,故闪禁不久又将其释放。商汤回毫后,为进——步查明夏朝虚实,任用贤人伊尹为相,出使夏都。伊尹目睹夏朝政治腐败,夏桀失道寡助,内部矛盾尖锐。九夷之师不服从调遣,即回亳报告。商汤组建了一支有勇士6000人、战车70乘的装备精良而又训练有素的大军,作为攻夏的突击力量,并召集各国诸侯在景亳(今河南商丘北)会盟,宣布:“夏德大乱

”,夏桀残暴,自己“受命于天”“奉桀众以克有夏”(《墨子·非攻下》),得到各国诸侯拥护。这就是著名的“景亳之命”。

商汤基本完成灭夏准备后,即与伊尹、仲虺等制定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除其羽翼,再攻夏都的灭夏战略。商汤首先发兵攻占了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今河南宁陵东北),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继之,调动大军向西北进攻,又先后攻灭了夏属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和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保障了侧背的安全。位于商西南的夏属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较有实力。为扫除这一障碍,商汤亲率全国军队和各国诸侯联军,向昆吾氏国进攻,一举将其攻灭,使夏处于正面受敌地位。接着,商汤集合商军和诸侯联军进行誓师,指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揭露夏桀的暴虐,声称执行上天对夏的惩罚,并宣布作战中的奖惩规定,激发了士气。随即。亲率大军绕道从西方出其不意地进攻夏都斟寻。夏桀害怕被歼,带领夏军向故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方向退却。商军紧迫不舍,击败夏军。夏桀率军退至鸣条,欲与商军决战(参见鸣条之战)。商汤指挥大军列阵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夏军主力。夏桀只带数百人奔往三?(今山西中条山中),不久再被商军攻破,逃至南巢(离三?不远,一说今安徽巢湖一带),后亡于该地。夏朝灭亡。商汤班师回都,建立了商朝统治。

点评:此战,商汤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相结合,以及先翦除夏桀羽翼,孤立削弱敌人,后进行决战以取而代之的战略,对中国以后战略战术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20.商汤灭葛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汤灭葛之战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的作战。

夏朝末年,国家衰败。位居黄河中下游的商族,原是夏属小方国,到商王汤时国力逐渐强盛。为实现灭夏的战略目的,商汤决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其君主葛伯放纵无道,给商汤提供了进攻的机会。葛伯不祭祀祖先,商汤便派人前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牛羊做牺牲。商汤使人送去牛羊,葛伯却将牛羊宰杀食之。商汤再派人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粮食做祭品。商汤又使入去帮助耕种粮食。葛伯却派人袭击给耕者送饭的人,抢夺酒饭,甚至残杀儿童,激起了商族民愤。商汤以此为借口,乘机率领大军进攻葛国。商军同仇敌忾,一举将其军队击败,灭亡葛国,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

21.商汤灭韦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韦国(今河南

滑县东南)、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的作战。

夏朝末年,商王汤兴师攻灭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之后,继续展开了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他移兵西北,将矛头指向韦国和顾国。韦国是彭姓小诸侯国,顾国是已姓小诸侯国,均为夏朝盟国、商西北的忧患。为拔掉这两个钉子,扫除侧背后顾之忧,商汤采用各个击破战法,率军首先进攻韦国,一举歼灭守军,灭亡韦国。接着向顾国发起进攻。顾军力弱,抵挡不住商军进攻,大败国亡。

点评:此战,商汤翦除了夏朝的两个羽翼,鼓舞了士气,为夺取灭夏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22.商汤灭昆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的作战。

夏朝末年,中原东部崛起的商王汤,在相继灭亡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和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参见商汤灭葛之战、商汤灭韦顾之战条)之后,决心乘胜举兵西南,攻灭昆吾氏国。昆吾是夏桀最亲近的盟国,东南方面的主要屏障,实力较强。为翦除夏朝最后一个重要羽翼,并随后立即攻打夏都,商汤亲率全国军队,在众诸侯国军队协同配合下,浩浩荡荡进攻昆吾氏国,一举将其攻灭。

点评:此次作战,连同灭葛、韦、顾之战,商军四战四捷,扫清了灭夏道路上的障碍,在进攻夏都、灭亡夏朝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23.鸣条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军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东北)进行的一场决战。

夏朝衰落,商将取而代之。商王汤都居亳(今山东曹县东南)。他和丞相伊尹等制定了除其羽翼、后攻夏都的战略,逐个攻灭夏朝盟国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清除了灭夏的障碍,完成了各项准备。接着,商军开始大举攻夏。

灭昆吾后,商汤即集合商军和各国诸侯联军进行誓师,指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有夏若兹,今朕必往”(《尚书·汤誓》)。他还宣布了必须服从的纪律。然后,他手持铜钺亲率商军武士6000人、战车70乘和各诸侯国联军,浩浩荡荡进攻夏都斟寻。夏桀也调集军队准备迎战。

此时,被夏桀冷落的元妻妺喜向伊尹提供情报,说夏桀梦见东西方两日相斗,西方日胜,十分迷信。商汤据此把军队调到斟寻西面再向东进攻夏都。夏桀害怕,连忙指挥夏军撤出斟寻,向故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方向退却,至有贼(约在今山西永济境)迎战商军。商汤率军紧追不舍,在河

曲渡过黄河,经邴(今山西中条山麓,永济境)至有娀,击败夏军。夏桀率军退至鸣条,摆开阵势欲与决战。

商汤赶到鸣条将大军列成左、中、右三军阵,自己在中军,指挥军队各横列看齐,向夏军阵发起进攻,史称“鸟阵雁行”(《墨子·明鬼》)。商军士气高昂,阵容整齐,协同良好,战斗力强。夏军则士气低落,抵挡不住商军攻势。商军一举击败夏军,歼灭其主力。夏桀只带500人仓惶逃至三腹(今山西中条山中)。商军追到,击破三腹。夏桀最后逃往南巢(离三?不远,一说今安徽巢湖一带),被困死在该地。

点评:鸣条之战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歼灭了夏朝军队,灭亡了夏朝,确立了商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是最早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一次使用阵法的作战。

24.商中丁攻蓝夷之战(资料不足)

25.商河亶甲攻蓝夷班方之战(资料不足)

26.商阳甲西征之战(资料不足)

27.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军在中原地区进攻周边敌对小国,镇压属国叛乱的战争。

商王朝在盘庚即位前,历经九世之乱,人民怨恨,属国叛离,国力大衰。盘庚努力“行汤之政”,加强王室统治,将都城迁于殷(今河南安阳)。经小辛、小乙二王,国力渐强。至武丁开始,为振兴殷商王朝统治连年用兵。首先以武力迫使周边时服时叛的小国完全臣服于殷,然后,陆续攻打甫、衔、缶、蜀(皆在今山西南部)等国,将其地并入商王朝版图;镇压了让(今河南陕县附近)、亘(今山西南)等国叛殷势力,并使之成为商王朝的统治支柱。又进攻周、畀、宙方、下危等周边小国,迫使其臣服,初步巩固和加强了殷王朝的统治。

28.商武丁攻甫之战(资料不足)

29.商武丁攻甫之战(资料不足)

30.商武丁攻沚之战(资料不足)

31.商武丁攻周之战(资料不足)

32.武丁攻巴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中,商军进攻巴方(今湖北西南)的作战。

武丁即位后,四方用兵攻打敌对方国,消除外患,扩大疆域。巴方是南方巴人的方国。巴人出自巴氏、樊氏、相氏、郑氏等五部族,生活于山水纵横地区,发展较快,不服商朝管辖。武了征调军队,亲自率领并与其妇妇好一起出征。参与攻巴方的贵族有作先锋前导的沚?及

其他侯伯等。战前,武丁还曾谋划,令妇好领兵预先布阵埋伏,自己率军从东面进攻敌军,将其赶入妇好阵内围歼。

点评:此战中的伏击、围歼的思想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已见最早的文字所记载的。

33.商武丁攻下危之战(资料不足)

34.武丁攻宙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中,商军进攻宙方的作战。

宙方是商朝周边的一个小方国,与商为敌。武丁征调步卒,配备战车,进攻宙方。癸亥一战失利。经整顿,于甲子日再战,商军一举击败宙军。

点评:此战,是 中国战争史上已见最早文字记载的使用战车部队的作战。

35.商武丁攻缶之战(资料不足)

36.子方攻基攻缶之战(资料不足)

37.商武丁攻亘方之战(资料不足)

38.商武丁攻荆楚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武丁率领商军进攻荆楚(今湖北荆山、江汉流域)地区诸部族方国的战争。

商王朝经“九世之乱”,国力衰弱。南方荆楚地区一些部族、方国纷纷反叛,不贡商廷,时尔侵扰商境。武丁即位后,重整朝政,加强实力,调集大军进攻荆楚,以征服他国,消除外患。荆楚地区山林水泽纵横交错,路途艰难。武丁指挥商军,突破荆山(今湖北荆山)险阻,攻打归(即夔国,今湖北秭归)、■(归国附近),夺取雩方,又与南方属国相配合,击败虎方、■方等,取得重大胜利,抓获众多俘虏,征服一批部族方国,消除了南方威胁。此战,促进了各族的融合,巩固了商王朝的大国地位。

39.商武丁攻归、佣之战(资料不足)

40.商武丁攻虎方之战(资料不足)

41.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军与西北众多游牧族(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军队的战争。

武丁通过对周围小国用兵,镇压叛国、争取与国,扩大了四土,使商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武丁开始对西北劲敌——游牧民“多方”的作战。当时商王朝势力范围大致西达今陕西西部,北至河北北部,与游牧民活动地域接壤。夏商时在今甘肃、陕西北部、山西北部至内蒙古河套广大地区,以游牧为主的古族日益强大起来。社会发展正处于“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后汉书·西羌传》)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因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商人常将他们视为异族,统称为羌、戎,将其大量掳掠作为奴隶和人祭的牺牲。而经济相对发达,富裕的商

王朝也成为崇尚武力的游牧民侵暴目标。其中,“强种”如土方、羌方等,有时单独行动,有时结成联盟或互相配合,经常突入商王朝边鄙或属国,掳掠人口、庄稼、牲畜,袭击奴隶劳营,造成奴隶逃亡,对商王朝构成很大威胁。为消除边患,武丁集中力量连续多年对西北用兵,以倾国之师征?方、土方,又帅师协同蒙侯虎大军攻诸方,通过对于西北“多方”的进攻,基本解除了游牧部落的威胁。其部落有的被攻灭,首领被擒杀,土地被夺占,在那里建立起商人的邑落,有的因战败降服于商或远徙他乡;也有的一度衰败,久后崛起再度与商为敌。此阶段战争至祖庚时才基本结束。

点评:武丁对西北游牧族多方的战争,使商王朝基本解除了边患,扩大了疆域,将中原王朝的统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中原与西起甘肃,环内蒙古河套以北的地区进一步加强了联系与相互影响。

42.武丁攻土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商军进攻土方(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部地区)的作战。

土方是商朝北方强悍的游牧部族,时尔侵入商境攻掠。某年,上方军队突然攻入商朝西北边境,攻打城邑,抢夺庄稼,掳掠人口。还与占方配合,由东路侵入商境,攻克二邑,进行抢掠等。为消除北患,武丁多次征调数千人的大军,亲自率领进攻土方。还曾派贵族沚■率部为先导。其配偶之一的女将妇好也曾跟随协同作战。■和一些贵族军也参加过进攻土方的作战。经过多年战争,商军终于战胜土方,使北边得安。

43.商武丁攻洋方之战(资料不足)

44.商武丁攻羌方之战(资料不足)

45.商武丁攻北羌之战(资料不足)

46.商震攻鬼方之战(资料不足)

47.商武丁攻人方之战(资料不足)

48.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资料不足)

49.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军于西部边境地区(今山西、河南西部)抗击西北羌方侵扰的战争。

商王武丁时,曾对活动于今晋、豫、陕之间的羌方进行过一些小规模的战争。羌方受到打击后部分降服,部分向西退去。经祖庚、祖甲二王至廪辛、康丁时,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商王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由于采取积极防御

策略,康丁时抗击羌方的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擒杀羌方伯,占领羌方部分土地,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并未被攻灭,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周武王攻纣时,羌方更参加了灭商的联军。

50.商武乙攻召方之战(资料不足)

51.商武乙攻人方之战(资料不足)

52.周季历攻西落鬼戎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季历率领周军,进攻西落鬼戎(今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作战。

周国(今陕西境)是商王朝西部迅速崛起的诸侯国。周王季历在位时,国都已踞岐(今陕西扶风、岐山交界处)。季历继承父王古公遗业,修明政治,发展经济,开拓疆土,国力大为增强。西落鬼戎是北方强悍的游牧部族鬼方的一支,分徙西部,经常侵商、攻周,掠夺人畜财物。武乙三十四年,季历先朝拜商帝武乙,得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并娶商境内挚国任姓女为妻,得到商朝的支持。三十五年,季历便调集大批周军,进攻西落鬼戎,一举击败西落鬼戎军,俘获其20个部落首领,保卫了周国的安全,确保了商朝西部的安宁。

53.周季历灭程之战(资料不足)

54.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资料不足)

55.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资料不足)

56.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资料不足)

57.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资料不足)

第五篇:中国社科院舆情调查实验室成立

中国社科院舆情调查实验室成立

202_-3-2 5:07:13来源:《 光明日报 》(202_年03月02日 03 版)光明日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李海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日前在京成立。

据介绍,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中心联合成立。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由60万概率样本库构成的国内最大舆论调查平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71986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