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大学生法制征文

大学生法制征文



第一篇:大学生法制征文

让法律成为信仰

被誉为“最伤心的调侃”感谢舍友不杀之恩起源于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对舍友投毒事件。这种戏虐得说法让人感受到几分悲凉的感觉。昔日同窗友情,今日却同室操戈。同在一片屋檐下,难免会有矛盾与纠葛,但这种简单粗暴要人性命的结决方式显然出乎我们对于一个大学生的预料与期盼。无独有偶,202_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三学生小蒋将舍友刺死,起因是小蒋没带钥匙。我们不禁要问了,如今的大学校园怎么了?为什么会在大学校园频现悲剧?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你是什么身份,终究难逃法论责任。林浩森,马加爵,药家鑫他们这种蔑视生命,价值观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的行为也为我们如今高校敲响警钟。法制教育不能再被缺失,不能再走形式,而应该确确实实让当代大学社成为知法守法并宣传法律的主力军。而大学就成为使大学生具有较高法律意识的主战地。

现代大学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开放的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教育内容会随着时代的要求吐故纳新,与时俱进。1999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被写进现行宪法,法制教育也被吸纳到教育系统中。这是高校教育的进步,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中,我们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这样的课枯燥无味,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使我们的法制教育形式化,样板化。某网络论坛曾发起过一次讨论“大学期间最爱逃哪门课程,许多学生回馈的是《思想道德休想与法律基础》,给出的理由是老师所讲内容大学之前就已学过,再次听到感到烦,没意思,也有同学表示对老师所讲“懂法守法”的要求毫无新意。虽然法制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在教育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不可或缺。我国高校必须加强法制教育,重视高校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

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对该门课程的投入却非常少。由于法律基础课的课时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法制教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够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对待,而没有将其看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修养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非政法院校的法律课师资是由社科部、学工处、德育处、团委或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法律课程不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三)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目前,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有的高校甚至把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唯一形式,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仅限于几部法律,缺少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的内容。

(四)法制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评价法制教育效果好坏的惟一办法是阅卷考试,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惟一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考完后就将法律知识放在一边了,并未真正的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会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大学生法律信仰,即大学生在现代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中居于最高理想层次。大学生法律信仰是大学生对正义公平民主平等人权效率公平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及其实现,从而实现法治,最终实现人类幸福的生活。大学生因其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地位而必须树立现代法律信仰。法治教育由此也至关重要,那大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教育?又是什么样的法制教育才能确确实实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 高校应该丰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与实践切实结合起来,教授大学生实用的法律知识和常识,通过开展讲座、游戏、视频等活动载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其中。同时,采取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加情景剧演绎模拟、法制辩论赛和普法演讲比赛等新颖的形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使他们主动学习,达到法律教育的目的。

我们期待更加与时俱进的法制教育,不再止于理论,让学生参与进来,营造更有兴趣的课堂氛围;我们期待更加全面的法制教育,不是某个学校,某个地区,而是全体高校都重视起来;我们期待更具特色的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在大学这片土壤里扎根、发芽、茁壮。

第二篇:法制征文

法制征文

在现在的社会,有着许多犯法和安全事故,而这些事故都是从生活的小事情发生,每当我们翻开报纸时,就总能看见一些事故登录在上面,讲述着许多危险事故,像这次的坠楼事故“最美妈妈”用她那最美的双手救了一个坠楼小孩,获的了最佳“见义勇为”奖。在一所小学里,因为拥挤造成了踩踏事故。

在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故中,让我们明白许多事情:要遵守交通安全,在每时每刻都会有不断地事故发生在我们面前,而且老师们也会一次次给我们提醒要注意安全。这个安全事故已经是听腻了。同学们,我们拥有美好家园,拥有美好的未来,然而一切事故都发生在“安全”事故上,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在操场上,许多 同学疯狂的奔跑,打闹,要是稍微碰撞一下就会发生事故,因此有些家长就会发生冲突,所以“小事情引起大冲突”。有时,就因为你的一个小小过错,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当你的父母知道了,你的父母又会怎样的伤心难过?你的父母又会怎样的责备你?又会让你的父母承受多大的打击?这些事情可能当时你没有想到,但是当事情发生了的时候,你才会觉悟到过错。

在这些事情中,你是不是也懂得了许多道理呢?让我们每个人都重视安全意识,对安全有个深厚的了解。

第三篇:法制征文

沉迷网吧酿犯罪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个典型案例的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然而,有些青少年为了上网,去抢劫;有些青少年为了喝所谓的“咳嗽水”,竟然去盗窃他人的财产;有些青少年,却因为一时冲动杀了人„„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因为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两年前,十五岁的小新开始迷上网络游戏,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辍学后,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但小新仍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还是父母赚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促使小新想到了偷。小新偷了爸爸202_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教训他以后,他死不悔改,变得愈加叛逆,上网的欲望就像一个大大的吸盘,紧紧地吸引着小新的心,渐渐的,小新对网络游戏越来越痴迷,天天想着上网。

几天后,小新得知爷爷那里有4000多块钱,他马上打定注意,要把这4000元钱偷到手,然后去网吧玩个痛快。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找钱。但心里一想,如果吵醒了奶奶,那怎么办?小新拿来菜刀,想把奶奶砍伤了再说。“呲”的一声,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小新一时冲动,没想后果,径直抡起菜刀,又砍向爷爷。爷爷受伤后,慌忙逃出 1

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他说,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他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他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人们都说,冲动是魔鬼。这个典型的案例中,造成小新一时冲动,而杀死从小最疼他的奶奶,又砍伤了爷爷的原因,主要就是小新那种强烈的上网欲望,不懂法律,鲁莽行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毁了前途,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少年缺乏法律意识,此时又是青春期,脾气暴躁,容易因为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邓小平爷爷早年就指出:法制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杜绝网络游戏与毒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随着我们成长。

第四篇:法制征文

拯救祖国的未来

某一天刚打开电脑,就看到一则令人心寒的报道:海口市发生一起抢劫案,疑犯是13名少年,而且主谋竟然是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我想不管是谁,看到这一篇报道都会为此感到震惊。但是感到震惊的同时,不知大家又有没有思考过是什么让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通俗来说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走上了犯罪这一条不归路呢?

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也许在面对这样的问题上,原因或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去挽救这样的青少年。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更是我们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研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始终是要常抓不懈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五篇:法制征文

普法征文:加强神华法制之我见(杨淑芳)

普法征文:构建神华特色的法律文化(杨淑芳)

在一个法制国家里,衡量和限制某一种行为的标准,通常是以法制观念来体现的。构建一个企业的法制文化,归根结底是要全方位地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依法治企的观念。

一、法制观念的常态化是依法治企的前提和关键因素。

依法治企,首先要加强法制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对法制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和可能性,退一万步讲,即使是要钻法律的空子,也必须要先懂法。

1、法制宣传要面向全体员工。企业内的层层管理人员是法制

教育的第一受众。管理下属时通常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绝不能违背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因此,掌握诸如《公司法》、《企业招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妇女儿童保护法》、《计划生育法》、《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等法律法规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素质。

2、法制教育要重视效果。《道路交通法》的实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了道路交通存在的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宣传教育是以惨重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为代价来体现的,直接后果是驾车人,不敢违反《交通法》,如果违反了,等待他的不再是不疼不痒的处罚,而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今酒后驾车、劝酒等恶习,正在餐桌上、酒吧里,遭到所有人的抵制。

二、改变有法不依的现状,树立有法必依的秩序,加大企业执法力度。

1、不安全不生产的安全观念,在神华系统的企业里正在生根,有待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井下可以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这“两个理念”的出台,就像一声春雷,震撼了哪些嘴上喊着安全第一,实际工作中只要产量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在基层许多地方,出现了以“先安全还是先生

产”为题的安全辩论赛,辩论赛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理念问题,却说明企业里已经出现了安全管理不再是倾向于生产一边倒的转机。如今,正在能源公司掀起的领导干部跟班制,对于提高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融洽干群关系,无疑是巨大的改变。

2、依法治企要做到有法必依。

从台湾旅游回来的人,津津乐道的一个现象是,那里的交通安全值得一提。简单说来,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连小学生都懂都会说。但是,在大陆真正做到的人有几个呢。在台湾就不一样了,所有的人和车辆,面对交通指示灯,只要红灯亮了,无论对面或者左右有无车辆行驶,都一律停止前进。只等绿灯亮起,就直冲出去,不用左右看,也不用管左右的车辆和行人,其实也根本没有什么左右的车辆和行人,因为所有的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了,没有违反规则的人。在台湾,不遵守交通法的人,撞死白撞。撞死白撞,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出现不人性的议论,但是,面对交通拥堵,面对违法必究,只能是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做好道路交通规则宣传这唯一的选择。

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71221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