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北关小学 鱼红娟
一、指导思想 :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
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知识点梳理:
(一)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②能正确读、写小数。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
2、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1.2+3.4 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20.6+3.7 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12.75+2.25 71.13-16.55 ④位数不同。16.3+2.75 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2.8×1.1 ②乘数中间有“0”。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1.06×470 ④积末尾有“0”。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3.混合运算。要求:能简算要简算。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3、方 程①会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②会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公式及运算律。③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方程。④ 会解方程: 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程的格式)⑤ 会找等量关系,利用等量关系准确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4、解决问题(见书中例题和练习中的解决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一)认识图形 1.总的可以按平面和立体来分类。2.三角形的分类: ①能通过目测、测量来识别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分类。②按角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知道每种三角形的特征会判断。③按边分得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内角和。⑤三角形三边的关系。3.四边形的分类 ①什么是平行四边形。②什么是梯形。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辨析。4.作图 ①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 ③梯形 ④综合作图(先画一梯形再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5.数图形中的学问
(二)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图形中的规律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及其他们各自的特点。学情分析 “数与代数”部分,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能很好的迁移,学生都能明白小数各种运算的算法、算理。存在的问题是,计算的准确率不高。“图形变化”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有待加强,学生基本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识别。但在观察物体方面,空间观念还不强,观察也还需要更仔细些。“可能性”部分,学生总体情况较好,能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规则。由于“认识方程”部分,刚刚上结束,学生已基本掌握用字母表示数、以及认识方程和列方程接应用题,在复习中不做重点复习。
三、复习策略
(一)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的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利用课间时间和教研组活动时间,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收获,介绍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总之,做到教材心中有数,学生情况心中有底,检测方向心中清晰。
(二)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要求。复习课既要能够沟通前后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和系统,又要有新意。杜绝把复习课上成纯粹的练习课,保证在课堂中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学习相对滞后学生的关注,为课后辅导缩小人数,缩短时间。
(三)及时有效的进行综合检测,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适应综合练习的题量,更好的把握答题时间。通过综合检测,发现学生掌握较好的地方,减少着力时间,寻找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加以突破。
(四)保持良好心态,不因为期末的来临而打乱自己的教学节奏,从容的面对学生出现的一切情况,用耐心和爱心加以疏导,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而不失紧凑的参与到复习和考试中去。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二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刘月梅
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厘米,分米,米,有余数的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和克,四边形的认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分 秒。
2、运算: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4)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3、应用题:
1)解决租船的问题。
2)三位数的加减三位数的解决问题。
4、认识图形
1)四边形的认识
2)长方形的特征。
3)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4)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五、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2、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切忌简单粗暴的行为。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交朋友,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课内的友情提示与课外的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天作业当天反馈,要继续发扬作业评语制,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解题策略。
4、继续采取“结对竞争”的方法,既合作又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合作中取胜,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复习期间与家长的沟通率至少达80%,加强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期盼事半功倍的效率。
第三篇:小学数学四年级复习计划
北师大第八册数学总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一个学期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要能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实抓好复习工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制订出以下几点复习计划:
一、学生的知识状况。本年级共有有116名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本学期的知识要点,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慢,不能很好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导致计算慢,易错,答非所问等情况的发生,极个别学生如:谢玥、谭伟兴、刘啸、黄萧等需要在家长老师的辅导下才能完成一般作业。
二、复习内容。1)倍数和因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观察物体;5)认识正负数;6)长方体和正方体;7)解决问题;8)统计与可能性。
三、复习重难点。1)倍数和因数概念的巩固复习;2)分数的加减计算;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以上三块为付息的重、难点。
四、复习措施。
(一)、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是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教师要能够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
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解决问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分类整理,梳理、张扬网络,强化复习的系统性。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异分母分数分数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间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质数和奇数的比较;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分数的通分和约分等。
(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数学问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
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五)、复习题的设计不搞拉网式。应做到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六)、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特别要做好补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最后的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教材提出的应该达到的要求。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
五、复习时间。从第十七周起,分块复习(概念、计算、解决问题、统计)。十九周起全面总复习。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有学生21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
效率低下,比较浮躁和骄傲,有爱做小动作的现象。需要对其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2、个别学生因生病耽误一些课,知识前后学习不够系统,因此,除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本学期重点基本题的训练外,还应对班级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二、复习的目标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
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
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
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
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三、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
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
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注重对个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策略与方法
1.查漏补缺.复习前进行摸查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册内容掌握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复习.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帮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3.在复习,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复习练习,采用先做后讲再强调,再反复,变化练习,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精心设计复习课,练习题,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和灵活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4.关注后进生,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找准问题,分类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让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
到提升.5.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二,复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复习内容:
(一)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2课时)
1.掌握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律进行一些简算.4.会进行连减,连除的简便计算.重.难点:
1.正确计算两步,三步式题.2.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2课时)
1.小数的加减法
2.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3.会比较小数的大小.4.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5.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制复名数的相互改写.6.能根据要写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重.难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2.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3.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4.正确的进行复名数的改写与换算.5.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三)位置与方向:(1课时)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四)三角形(1课时)
1.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正确测量和画出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应用.(五)统计(1课时)
1,画折线统计图,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2,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六)综合测试与评讲反馈(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