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读书示小妹(5篇)

读书示小妹(5篇)



第一篇:读书示小妹

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每课一练

学习指津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腊月·正月》、《天狗》,长篇小说《浮躁》、《秦腔》,散文集《月迹》、《心迹》等。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是作者为妹妹过生日而写的信。妹妹比他小十岁,幼时靠他照看,兄妹俩有很深的感情。在“小妹”十八生日时,作者没有给她物质的馈赠,没有一般地致信问候、祝贺,而是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从信的内容上看,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作者在回忆读书、借书、偷书被打这些往事的过程中,向妹妹讲述了自己喜欢读书的原因、读书的体会和兄妹之情。第二到第三段为第二部分:作者阐发自己对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的理解,在记叙穿插议论,表达抚今追昔的感慨。第四段为第三部分:具体阐发读书的方法。第五段为第四部分:回到现实,表达对妹妹的期盼之情。显然,这封信不只是一般家书的私人话语,也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人文传统的一种捍卫与坚守;不只是作者对小妹的教诲,也是作者面对社会状况所作的一种价值宣言。

作为书信体散文,本文语言的特点首先表现为简练、多短语,畅达有力,富有内涵。作者有很强的文字功力,如:“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这样的叙述文字很简练,有感染力。内向,含羞,孤独,而只能以书为寄托,这读起来真让人难过!而议论说理之处,简要凝练,具有格言般的力量。如:“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

其次,语言自然、率真、鲜活。率真便自然,自然便鲜活。作者善于捕捉和再现精微与传神之处,于生动的生活琐事中传达真挚的情感。如:“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再如:“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3升包谷,借了3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

沙场点兵

一、文学常识练习1.贾平凹,陕西丹阳人,原名。著有长篇小说 《 》、《 》等,散文集《 》、《 》等。

2.文中写了借书的艰难,初中课文《 》也写了类似的内容。3.《红楼梦》的作者是,《西游记》的作者是。

二、课内阅读

兄在外已经10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2月21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才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能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的。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悟觉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的,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10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后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侈奢,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者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4.作者在第一段写夜读《西游记》有何作用?

5.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世上好书我们不可能读完,所以要学会精读。

B.精读就是要把书读上三遍,叫做享受、吟味和深究。C.精读要多读一个作家的作品,还要知其人,知其世。D.精读一个大家之后,就要丢开他不理,然后超过他。6.联系语境,解释下列三中读书的方法。

①拉到脚下读书: ②虚无主义的读书: ③全然跪倒来读书: 7.作后一段中“妇人之见”是指,“肥猪也哼哼”的意思是。8.第二段中,作者对读书之道做了阐发,具体可归纳为:

素材积累

1.贫穷不影响读书,读书也不失为富贵。贾平凹说:‚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少了浮华,少了物质的牵挂,人往往会专心于读书。贾平凹又说:‚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作官,以仕图之路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

2.诚心和毅力是追求知识不可缺少的两翼。

贾平凹说:‚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他就是从西天取经的故事中悟出了读书求知在‚诚‛、‚力‛二字。没有诚心便得不到真正的知识,而没有恒力则会半途而废。

拓展延伸

《爱书小语》导读

能憎能爱才能文。《爱书小语》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坚持日日读书、充实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体会。因为作者爱书,感悟深刻,所以才有开篇情真意切的呼告,才有‚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的隽语,才有尼克松、基辛格及西方哲人的名句的引用。作者对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世俗的感叹,对只爱物质财富,失去物质财富便一无所有的人的规劝,都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爱憎。

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人们可以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匀的文字,研读诗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可昼夜不停目不转睛地关注股票的张跌,却不爱翻阅唐诗宋词元曲;人们有了痛苦烦闷宁愿上麻将桌下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反思以寻求心灵的澄明……他们疏远了让他们返璞归真的心灵殿堂——书籍。他们宁愿用焦油和酒精来麻醉自己,却不屑光顾这片乐土。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他们的理想、情感寄托在哪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的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不仅指狭义的书报杂志,还包括教育性的电视和广播等等。说真的,现在坚持日日读书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人不能事事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能使人的心灵摆脱尘俗的纷扰,飞升到一个绚丽神奇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类的一切。惟有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16世纪一位西方哲学家说:‚当我有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和衣服。‛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与其花钱买到名牌时装美一时,不如投资书籍终生受益。

清贫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伧;小康处理不妥,便会陷入俗气。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如果你热爱知识,即使失去财富,你还是富有的;如果你只爱财富,失去它你会一无所有。

尼克松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不会寂寞的。实际上,读者更不会寂寞。一卷在手,神游天地,俯视苍穹,与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和自然界的万物沟通与交流,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读书,是充实生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已不是对知识宝库的科学估价。因为书籍不是名利场,所以在书海中漫游,不用费心计算美钞英镑与法郎。因为书籍不是物欲角逐圈,所以,在书山上攀登,只有需尽心享受自然与恬静即可。

【点拨】

《爱书小语》是读书人的心灵话语,这篇导语言简意明,层次井然。首段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作者的爱憎。接着引用基辛格的话语,印证了书籍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然而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作者在这里列举了网络、投资、娱乐等对于读书的竞争,表达了对精神家园失去和理想、感情无法寄托的担忧。第五段指出:“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作者指出了读书的多层价值。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然后通过正反对比,阐明读书可以使人“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最后引用尼克松话,进一步阐明读书可以充实生命,提高境界,读书与功利无关。

尼克松在《领袖们》中告诫未来的领导人要多读书,特别提倡读历史、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他说:“看电视是消极接受,而读书是积极吸收。”他认为读书可以开阔眼界,深化思考,摆脱眼前事务的干扰,使领导人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本文在语言上句法整饬,有隽语。如:“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与其花钱买到名牌时装美一时,不如投资书籍终生受益。”“清贫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伧;小康处理不妥,便会陷入俗气。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这些语言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每课一练

一、文学常识练习

1.贾平娃。《浮躁》、《秦腔》,《月迹》、《心迹》 2.《黄生借书说》 3.曹雪芹,吴承恩

二、课内阅读

4.告诉小妹读书为文需有诚心,有毅力,并叹息自己觉悟太晚,意在告诫小妹趁年轻多多读书。

5.C 6.①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②全部否定作者

③全部肯定作者(意对即可)

7.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有钱的人还说没有钱 8.读书要广泛,万万不能狭窄;

读书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在于精读; 读书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第二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教案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教案

贾平凹

【教学目标】

1、理解读书的真谛,了解读书的方法;

2、体会作品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中所传达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和人生之道.【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充溢着的作者对人生的诸多感慨.一、导入课

很快同学们都将走入自己的十八岁了,在18岁成人礼的时候,大家希望能够收到怎样的礼物呢?

二、教学过程

1.解析文体:示:动词,给„„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此处可理解为“教导、劝导”之意。

明确:在小妹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一封信让小妹明白读书做人的道理。2.阅读全文,思考与探究(体验文情,领悟文理)(1)简述作者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

(2)文章以回忆往事开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忆情、铺垫)

兄妹之间浓厚的手足之情;为下文说理做铺垫。

(3)阅读2、3、4段,概括作者希望小妹懂得哪些道理?(理:读书、为人)

做人之道:安贫乐道、位卑未敢忘忧国、珍惜光阴。

读书之道:读书要广泛览读,万万不能狭窄;读书还要讲究精读,注意寻觅大家的踪迹;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3.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4.归纳书信体散文的特点: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感人肺腑、情理结合 5.作业:

就文中你感触较深的的某句话,写一段文章。阅读麦家给儿子的信,感受父子间的深切。板书结构: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贾平凹

文体:书信体散文

示:教导、劝导

书:书信 叙往事(读书、借书、偷书)、忆亲情------情

畅谈读书、做人之道------理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读书:明理、做人

第三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

www.feisuxs

【教学目标】

.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验作者贾平凹苦难中的读书经历,体会兄妹感情、苦难经历和读书乐趣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从课文关键句中归纳出作者的读书之道;

3.借助本文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追求,热爱读书,精神立人;

4.通过本文具体体会贾平凹散文的特色

5.课外结合其他贾平凹的作品,进一步走进作家的经历、性格、人品乃至其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读书的方法,领悟读书的真谛与境界。

难点:1.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验作者贾平凹苦难中的读书经历,体会兄妹感情、苦难经历和读书乐趣三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本文具体体会贾平凹散文的特色

【教学设想】课前自主活动,课间有独立思考、有小组讨论、有佳句朗读品味。

【教学准备】读贾平凹的《祭父》、《初中毕业后》、《哭婶娘》、《月迹》、《商州初录》等散文作品,检索作家作品,制作以贾平凹为专题的;

了解周围他人的读书故事或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生展示近期阅读贾平凹作品的感受以及对贾平凹本人的了解情况(ppt展示)

有这样一位作家,台湾作家三毛得其书后,研读数十遍而衷心感佩。他就是出书百余部,屡获大奖的知名作家贾平凹。他在农村长大,历经苦难,在小妹十八生日的当天他曾写了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散文劝小妹珍惜光阴,好好读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借此来认识他,走近他。

1、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与作者的对话十分重要,了解贾平凹的经历、人品、个性和人格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让学生查找有关贾平凹的资料,可以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筛选信息的能力。

3、制作ppt的过程又是学生对作家作品加深了解的过程。

解题

1、“书、示”两个字的意思

2、信是在小妹生日这一天写的,十八岁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成大人了)。

3、以前小妹生日哥哥都作了些什么?(结合最后一段)

请学生理解课题

通过对题目的咬文嚼字,训练语感,同时整体感知内容,一箭双雕。

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会辛酸又温馨的回忆与读书的关系

1、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羞于在人前走动……也便爬在我身上哭。

2、我激动地抱住你,说:“我小妹也爱读书啊!”

3、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

4、“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

(这里的课堂内容应该是自动生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体验情感的方法,但不能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提问:阅读本文,你最感动的什么?

(动情之处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处教师可以点拨启示,帮助品味。要注意抓住语言理解情感,如作者在自卑时说“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或第一段中的两句话“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引导学生感知回忆中兄妹感情、苦难经历与读书的关系)

1、并非无情物,阅读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希望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2、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强烈的阅读感受,甚至是没有感受,这些应该都在教学的预料之中。教师应该发挥其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启发点拨补充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使学生心灵的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

从课文关键句中归纳出作者的读书之道。掌握读书的方法,领悟读书的真谛与境界。

1、“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阿。”

2、书之友不可一日不教。

3、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

4、读书方法

(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物,都应该予以肯定。如有学生对贾平凹人品和文品提出质疑,可以让学生争论)

讨论:贾平凹作为兄长对妹妹的读书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建议,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

(精彩片段让学生齐读)

1、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化情为理。让学生在品味咀嚼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作者关于读书的箴言,感受作者的人生境界。

2、经典语句反复朗读,铭记于心,受用终生。

借助本文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追求,热爱读书,精神立人;

学生结合周围他人的读书体会和自身读书经历编写读书格言;

可针对第一自然段关于读书的内容编写格言;

(小组讨论交流,阐释内涵,然后选择好的格言全班交流。)

让学生交流读书格言

(课前应提前布置)

周围人的经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有强劲的生长点,很有可能在课堂中发光出彩。

2、在编写格言中促进学生思考人生与读书的关系,提升读书的境界。

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含蓄蕴藉

2.首尾呼应,中心突出;

3.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

教师提示本文的三个语言特色请学生从文中去体会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通过鉴赏,让学生感受贾平凹对传统散文的继承和发扬,也能看出读书对人的作用与影响。

布置作业

.从文中选一句自己最有感触的话,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段话。

2.以本文为契机,多多读书,为“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作准备。

教师讲述作业设置的目的

说和写并非一会事,用笔记录下感受或许比课堂发言时的滔滔不绝更周密、更深刻。

【补充资料

(一)】

.关于课题: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本文指“劝勉”、“指导”。除了劝小妹读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在告诉小妹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方法。对于读书方法进行了指导。意思是作者以自己读书的经历和体会劝勉妹妹读书。

2.关于“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会辛酸又温馨的回忆与读书的关系”环节

前四段叙述了幼时读书的经历,抒写了昔日读书的快乐和因困顿而“无书”的辛酸。作用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兄妹两人相濡以沫的亲情,理解本文是作家贾平凹怀着真挚的亲情劝勉并指导其小妹读书的散文。同时,经历也唤起小妹温馨的回忆,知道读书有苦也有乐,有酸也有甜,为下文张本。兄妹情深体现在妹妹对哥哥爱书嗜好的了解,哥哥对妹妹爱书的自豪。艰苦生活中书籍是兄妹俩最好的精神伙伴和食粮。

3.关于读书之道

①“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

“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阿。”

一个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所走的路,读书不是求官、求财、求色,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不使自己浅薄。这两句讲了的读书的价值:能使人贫困位低却志向不贱,能有益于社会。

②书之友不可一日不教。

书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可是并不是什么朋友都可以抛弃,有些朋友,本身就是一本最值得阅读的书,是要一辈子珍惜的。)

③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

有一幅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意思是年轻时,无牵无挂,精力充沛,正好读书,然而谁愿好好读书,老来子孙绕膝,记忆减退,尽管知道读书的好处,怎好读书?这是作为大家的贾平凹在小妹十八生日时,劝勉小妹应好好读,好好思。其实我们也应如此。

④读书方法

读书要拨广博:“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

要注重精读,还要有层次性:“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阿。

4.关于本文的艺术特色

了解这封家书的语言特点写家书人们一般容易直抒胸臆,想到哪写到哪,往往留于直白。而贾平凹的这封家书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回避了一般书信写作中的上述局限,而且有意识地动用了诸多艺术手段。

作者对小妹的感情浓郁而炽热,但并未直白浅显地宣泄出来,而是将一腔热情含蓄蕴藉地表达出来。贾平凹的这封书信开头开始写自己小时候没有书读,引出小妹说的一句话“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表扬小妹,然后写家境贫苦,提到“你也立志写作,哥很高兴”,让小妹树立信心;接着谈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使小妹看到自己年青的优势;再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最后才借批邻人送钱之见表明送书不忘本之理。这样,将一腔热情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寓教诲于之中,无论是小妹还是其他年青读者都易于接受。

全文紧扣“读书”,先写少年时读书的不易,再写中年时读书的甘苦,继而写读书的方法,最后才写“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这样,既首尾呼应,又中心突出;

此外,作品中既有形象生动的生活细节的勾勒,亦有理性层面的深入浅出,较好地将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从而使读者不仅有感性的把握,而且有理性的领悟。

【补充资料

(二)】

.贾平凹写人散文选《朋友》编后罗玉平

想编一部名家散文已有些年。追索起来,实非偶然。艺术鉴赏中的偏嗜固多,但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则在鉴赏客体本身。--也许正是因为不少文学名家散文较为丰厚的文化蕴涵,以及字里行间时时显露出的睿智的思考,使我多年来对之情有独钟。编出好书可让读者在风晨雨夕,展卷在手,可广见识,可悦情怡性,别有其乐,与编那些寻常文字其趣自不可同日而语。

前不久所编贾平凹写人散文选《朋友》即是一例。

贾平凹是知名作家,出书百余部,屡获大奖。个人成就不仅于文,其书法绘画亦造诣很深,传媒多有评述。虽不少人也是对他之精髓知之甚少见其皮表,真正得其书后,研读数十遍而衷心感佩如台湾三毛者并不多。但平凹作品既超然高深,又通俗平易,故深得各类人士喜爱。

贾平凹写人散文《朋友》虽是他众多作品之一端,但所选240余篇,集中了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各个时期的写人之作,其质不言而喻。其中:《祭父》、《喝酒》、《哭婶娘》、《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我不是个好儿子》、《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等写亲人的和《序》、《小记晓雷先生》、《后记》等不少是新近之作,不论篇幅长至数千,还是短为几百,作者对待生活及友情的思考和认识,内涵深厚,思想深邃,形象鲜活而鲜明,均表现出了作家感情深挚之特质。他之所写,或记乡情、说友人,或言书画、论作者、谈秦腔,大都是地道的中国文化。信笔所至,见解精当。文中对亲情、友情、世情的感叹,以清逸之语道出,不枯燥,不卖弄,一腔真情实感,读来别是一番震憾与感悟。他的学养档次已到那般高度,又能由博返约,常常点到即止,如《上帝的微笑》、《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读张爱玲》等。不仅如此,读者还可从他对于书法艺术真知灼见的《释画》、《李杰民的书法》等中,得到意外的收益。

从小生活在陕西农村的贾平凹,自有他带着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他在艺术上也走着他自己的独特道路。

贾平凹熟悉具有地方特点的普通人的生活,而且他吸收了秦地的厚重的文化,他的作品除了写实之外,内容和手法都奇幻诡异。但不论是写实的,或是倾向于浪漫的作品都体现出贾平凹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个有着自己丰富经历的作家,他对农村、农民及普通老百姓的经历和命运的关注,对下层人民有纯朴的真挚的感情,他对于淳厚的民风,表现出倾慕和赞美,以及对原始的爱情和自由的歌颂,体现了他现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特点,以及语言的民族特性风格。

生活对每一个作家都是基础,都是创作的源泉,都是不可或缺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个道理,从贾平凹身上也同样得到证实。贾平凹因为有其广泛而独特的生活准备,而这部分生活又是这样斑斓、瑰丽,因而使他成为一个吸引读者的作家。

贾平凹虽为名作家,但并不避世离群。看到的和寻找的不仅是生活中和谐、欢娱、平静、轻快、迂徐、远离纷争的那一面,他在古城,那多少保持着远古的皇权和纯朴民风的遗存的土地上,找到了他的理想和寄托。在这方面,他在艺术上无疑达到令人惊异的诗意和真实,他像一座文化的碑林,而所有蕴涵,我们都能够在他的书中寻到答案。《朋友》这本书无疑是作者感情生活的最好诠释。

2.《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赏析

在新时期的作家群体当中,贾平凹是一个在小说、散文、诗歌诸方面均有所涉猎并具有自己的风格追求的作家。综观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从题材上看可分为三大系列:商州系列,城市系列,自叙系列。其商州系列奠定了他在当代散文领域中的地位,其城市系列较多倾泻的是一个“农裔城籍”的作家在种种城乡冲突中的价值选择,而其自叙系列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小说家的写作背景、精神状态,具有史料与资料的价值,而且在艺术上亦显露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即

本文是一封家书。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散文传统中,书信体一直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文体,也出现过许多影响甚广、成就较高的作品,如曾国藩家书,鲁迅的《两地书》等。一般说来,书信往往是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或交锋,而家书在其中又别具一格,它往往是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询问、求教或叮咛、嘱托,因而极具私人色彩。但如果写作者在信中所谈内容越出了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层面,而关涉到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等方面内涵并又内蕴着通信者之间那种天然而真挚的情感的话,则其大多可以进入公众领域作为一件艺术品流通。贾平凹的《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本来,在“小妹”十八生日时,作者完全可以遵从世俗的习惯给她以物质的馈赠或一般地致信问候、祝贺与勉励,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给她写去了一封凝聚着自己人生感悟与思考的长信,是给小妹生日祝贺的一件重要的精神礼品。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具言之,在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与价值导向中,如何升官发财、扬名天下均是次要的,读有益的书,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显然,作者这里已经越出了一般家书的私语层次,而上升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优秀人文传统的一种捍卫与坚守。而这,亦不仅仅是作者对小妹的教诲,也是作者面对世纪末精神状况持续沙化的中国社会所作的一种价值宣言。因此,其言虽浅,其意味则很深长。

书信写作由于要求写作者直抒胸臆、不加掩饰,因而往往流于浮泛的抒情、枯燥的说教或平直无文,而贾平凹的这封家书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回避了一般书信写作中的上述局限,而且有意识地动用了诸多艺术手段。诸如,全文紧扣“读书”,先写少年时读书的不易,再写中年时读书的甘苦,继而写读书的方法,最后才写“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这样,既首尾呼应,又中心突出;再如,作者对小妹的感情浓郁而炽热,但并未直白浅显地宣泄出来,而是将一腔热情含蓄蕴藉地表达出来。此外,作品中既有形象生动的生活细节的勾勒,亦有理性层面的深入浅出,较好地将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从而使读者不仅有感性的把握,而且有理性的领悟。

3.贾平凹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我二十七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她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做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的贫穷和坎坷,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女大当嫁,这几年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和她的母亲对孩子越发感情复杂,一方面是她将要离开我们,一方面是迎接她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未来?我们祈祷着她能受到爱神的光顾,觅寻到她的意中人,获得她应该有的幸福。终于,在今天,她寻到了,也是我们把她交给了一个优秀的俊朗的贾少龙!我们两家大人都是从乡下来到城里,虽然一个原籍在陕北,一个原籍在陕南,偏偏都姓贾,这就是神的旨意,是天定的良缘。两个孩子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们没有染上浮华习气,成长于社会变型时期,他们依然纯真清明,他们是阳光的、进步的青年,他们的结合,以后的日子会快乐、灿烂!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今天,我万分感激着爱神的来临,它在天空星界,江河大地,也在这大厅里,我祈求着它永远地关照着两个孩子!我也万分感激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婚礼的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在十几年、几十年的岁月中,你们曾经关注、支持、帮助过我的写作、身体和生活,你们是我最尊重和铭记的人,我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关照、爱护、提携两个孩子,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4.作家作品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

现出版的“贾平凹文选”把其作品分为《浮世卷》、世说卷、寻根卷、侠盗卷、野情卷、灵怪卷、闲澹卷、求缺卷等,贾平凹被称为自然之子、平民之子,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之子。他的文学追求的是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来抒写中国现代人的感觉和生存,痛楚和蜕变,他的创作之河是趋世界文学而动的,但那河床确实中国的,他立志要写出中国的气派,中国的味。贾平凹被称为大陆文坛独行侠。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以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以长篇小说《废都》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www.feisuxs

第四篇:贾平凹《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原文】

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生日,去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手里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们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诉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苞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就蹲在那里看起来,虽然并不全懂,但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书只看了五分之一,要回去,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过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

咱们可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做官,以仕途之望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堕。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兄在外已经十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属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方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篇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的。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觉悟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的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奢侈,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昔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练习】

1、文章题目《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加点的“书”应解释为。(1分)

2、你认为在第1段中作者之所以详细叙述早年事情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第4段中作者所阐发的读书之道是什么?请加以归纳。(3分)

4、你怎样理解第4段中“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句话?请以你的读书体会为例来说明。(3分)

5、在第2、3段中,作者将读书的境界和人生的境界联系起来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请概括出其中的一点并联系自我,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4分)

【参考答案】

1、(1分)书信

2、(2分)交代喜爱读书的原因;回忆在少年的读书中始终有妹妹相伴,兄妹情深贯穿其中,从而为后文阐述读书之道做好铺垫。

3、(3分)读书不可狭窄/读书要广泛;要精读;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弃皮毛

4、(3分)所谓“继承”就是指“师精神”,告诉我们读书不要一味的模仿,而是应该学为所用,要有发展。读书之例看例举恰当与否。

5、(4分)共三点,任选其一发表看法: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有益于社会;惜时

第五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获得教养的途径》《幼学纪事》学习指导[推荐]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获得教养的途径》《幼学纪事》学习指导

一、知识概述

余秋雨先生说:读书可以使人摆脱平庸。在中国当代文坛有一位著名作家贾平凹,他在农村长大,历经苦难,在小妹十八生日的当天他曾写了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散文劝小妹珍惜光阴,好好读书。那就是《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验作者贾平凹苦难中的读书经历,体会兄妹感情、苦难经历和读书乐趣三者之间的关系。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幼学纪事》选自《中国青年》1983年第5期。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于是之回忆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生活。作者回忆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表达对黑暗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

二、重难点概述

(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1、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2、你觉得贾平凹和她的妹妹关系如何?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提示: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和第五段。从读书,借书,偷书的细节描写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的传神之处。如“我”借到书后欣喜若狂,把妹妹的脸蛋都亲出了一个红牙印儿;又如幼小的妹妹当时的一句话就让兄长感动记念了多年。这封信正是建立在兄妹间这种深厚的手足之情上的,正是因为这种感情,所以哥哥要在小妹十八岁生日之时写给小妹这样一封信。

3、大家都应该写过信,我们写信一般是为了报平安,联络感情,解决问题,回忆往事等等,那么这篇文章和我们所写的信有什么不同?

提示: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还向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的人生经验。作者最喜欢读书,因此他向妹妹讲述了一些读书的经验和做人的经验。

4、贾平凹通过这封信对他的妹妹讲述了什么人生经验?

提示:读书之道

A.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B.读书在于精读,注意寻觅大家的踪迹。

C.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辨证的读书方法,要对大家的作品批判的继承,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读书境界/人生境界

A.安于贫困。

B.位卑未敢忘忧国,读书要有益于社会。

C.珍惜光阴。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

1、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等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2、理清思路

一(1):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真正的修养是什么?为什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经典?

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获得作家和思想家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4、作者指出了“生存手段”与“生存境界”的区别,文中有哪些分别指向它们的话语?生存手段: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生存境界: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努力。因此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

神„„”,而“具体的目的”是指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5、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为什么?这里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因为通过研读世界文学,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6、作者在第2节强调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7、既然我们知道了经典的作用,知道读经典的重要,为什么有人读了经典作品却没有发现他的价值,没有获得教养?作者在第3节提出一个获得教养的前提是什么?你觉得为什么和个性或人格有关?“爱的阅读”怎么理解?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这里倡导的是怎样的读书观?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阅读的本质不在于积累某些知识、提高某种技能,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一个人没有个性和人格,一切努力也是白费。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读书人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只有这样的人,才把读书看成是获得教养、获得生命意义的途径。

8、阅读第4节思考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

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杰作”)

9、第5节作者总括了前三节的内容,论述阅读经典(杰作)的作用。理解两种“价值”的含义。

“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这样才能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而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工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黑塞的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10、作者以儿童阅读不同发展趋势为例,形象地介绍了两类不同的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概括。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作者通过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本文论述的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段文字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读书可以使人进入美妙的境界,而这正是作者所阐述的教养的较高境界。

(三)《幼学纪事》

1、于是之,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于淼,天津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肄业。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华北人民文工团演员。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

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在《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舞台艺术形象。著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分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学上进。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

第1段,交代作者贫寒的家境,祖母、母亲寡居困穷,没有文化。第2段,交代作者家的环境——大杂院,同样没有文化,“出个小学生,就算得上个知识分子”。这一段,插叙了“我”帮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与文章主线看似没有直接联系,而旨在:

一、明确“我”的处境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处社会的最低层;

二、说明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痛苦。

第二部分,写作者幼年上学时,遇上两位良师。

第1段,从全文的结构上看,是个过渡段,概述在艰苦而无文化的环境中求学的困难情形,引出下文对良师益友的深情忆念。第2段,又是一句过渡,引出对小学时代的两位良师的忆念。第3段,回忆孔德小学一位忘了姓名的老师。这位老师给作者等几个同学诵读《罪恶的黑手》,引导作者接近文艺,并给予阶级解放、民主革命等思想启蒙。第4段至这部分完,回忆卫天霖先生教作者他们学画的事。文章还记叙了经过“十年**”,才真正认识卫天霖先生的价值,并借议论先生的自画像,抒发了对卫天霖先生深挚的敬意。他是“那样的平凡”,“他曾是一位默默的播种者,他曾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用他的艺术,更用他的人品。

第三部分,写作者少年辍学,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

这一部分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交代作者上学的经济来源和中途辍学的原因、经过,“上学是由本家供给的”,辍学则是因为穷本家们停止资助,要他自己去“找点事做”。第二层,写在茫然待业的时间里,作者母子俩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凄苦生活的情景。

这一部分不是文章记叙的中心,但少年辍学,是作者求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必须有个交代;记叙待业期间的凄苦生活,则是为下文记叙作者在这种境遇中苦心求学作了铺垫。第四部分,写作者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

这一部分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写在待业期间,侥幸进辅仁大学中文系旁听的经过。尽管过的是“一当二押三卖”的日子,尽管“混进”“高等学府”去旁听就像“做贼”似的,然而作者对听课仍是那样的“神往”。当他从教授们的精湛讲解里,领略到秦少游、辛弃疾等大词人的妙处时,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多么美呀,多少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表现了作者对祖国语言,对艺术的酷爱。

第二层,写找到职业后边做事边上夜校学法语的经过。作者称“这个夜校简直是一座法兰西文学的殿堂”,表现了对法兰西文学的仰慕,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文章详细记叙了上夜校时在厕所里烤窝头吃干粮的情景,表现作者刻苦求学的心志。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议论点题,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和怀念。

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明确了记叙中心:记幼年求学之事。文章便是围绕这一中心来选取并组织安排材料的:在什么情况下求学?环境条件如何呢?于是,首先有必要交代一下家庭及周围环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困苦的条件下,“我”为什么“还喜欢读点书”,并且终究学有所成,“没有胡乱地生长”呢?这“全靠我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于是,对“良师益友”尤其是启蒙老师的怀念,自然成了回忆的中心。正是志学之年,又遇上这么好的老师,本该可以好好读书了;可是,生活迫使“我”不得不中途辍学。这是“我”求学过程的一个转折点,必须有个交代。辍学之后如何继续求学呢?这一段经历是最难忘的,自然是最值得记一笔的。整个求学过程大体分两个阶段:先正规上学,后业余求学。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来记叙这一过程,二、四部分是记叙的中心,一、三两部分分别交代两个阶段的背景,与求学无关的其他往事,统统删去。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文章所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诉家常,亲切生动。作者幼年失怙,家境困穷,求学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今天,回忆这些往事,绝非百无聊赖而抚摸昔日的伤口以自哀自怜,而是出自严肃的时代责任感,对那黑暗年代作深沉的反思。辛酸的往事,严肃的反思,发而为豁达风趣的语言,形成本文幽默的风格。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或故意将笑话说得十分严肃,这是幽默的两种形式。本文则综合运用这两种形式: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得忍俊不禁;正待你想笑时,却分明听得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比如,文章第一段,交代作者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接着一个转折,“但只有一册”,再来个解释,“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历书”。这“笑话”说得多么严肃。又如文章第三部分,作者写到辍学后找事做的艰难,“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这是多么沉痛的往事!然而文章没有“哭”出声来,接下去便是一句轻松的俏皮话:“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这貌似“轻松”的“俏皮话”,却要比涟涟的泪水更沉痛。

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使本文的幽默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例如,恶劣的社会环境和“那么多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识的“我”,“花了钱”而旷课的“学子”和做贼般“偷窃知识的人”,“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和厕所餐厅,“雅人”与“俗人”,等等。这些对比,都是那么强烈,作者未加任何议论,自会引起读者认真严肃的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课文分四部分,各写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

分析:如果从记叙的时间、事件来概括,可以写成:

一、贫寒家境,二、短暂上学,三、不幸辍学,四、业余求知。如果从表达的内容、主旨来概括,可以写:

一、知识作用幼已明,二、读书习惯师育成,三、艰难辍学志不失,四、苦心求知得真趣。这四部分首先在时间上是先后联系的,其次在内容上由表入里,先写自己虽生长在没文化的家庭却怎么会重视文化知识的,这里既有环境的促使,更有老师的诱导,所以后来辍学求职了,还是不忘找机会学习,这在内容上是循序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

5、课文记叙了作者求学的过程,按常规应该有个总结,本文有吗?

分析:有的。“四”中最后一节为全文作了总结,也点明了主题,这节其实可以划为第五部分的,只是因为文字短小,所以并入“四”。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三、难点解析

1、《获得教养的途径》第7节中说“每一位思想家„„的共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举自己例子证明时说“它完全变成了另一本书”,“另一本书”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经典之美和魅力是无穷的,因而它能常读常新;阅读者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水平、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也使他在阅读经典时获得新体验、新认识、新理解。另一本书是指反复阅读后对书有了新的认识,看出了它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反复而认真的阅读经典能给我们带来巨大收获。

2、《获得教养的途径》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哪些人?“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什么?

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指通过阅读获得了教养的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新体现出来的人类共同的精神。如:爱、对生命的敬重等。

3、理出《幼学纪事》写了哪些材料?分别说明这些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最后归纳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材料:①贫寒的家境②周围环境:大杂院③两位良师④中途辍学⑤辅仁大学旁听⑥上夜校

与中心的关系: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明确了记叙中心,记幼年求学的事。在什么情况下求学?环境条件如何?这就需要交待家境的贫寒和环境的困难,所以文章首先写家庭贫寒,突出没有文化;写大杂院,也突出没有文化。这样就写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我”求学的艰难。为什么在如此艰难中,“我”喜欢读书,并学有所成呢?是因为“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尤其是两位启蒙教师。于是写两位教师的材料成了回忆的中心内容。中途辍学是求学生活的转折点,而且这段生活经历最艰难,也最能反映“我”苦学的精神,所以文章对旁听和业校学习生活做了细致地描述。纵观全部材料可以看到都是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的。

4、查查有关资料,先理解什么是幽默?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幽默写法?它的作用是什么?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风格。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本来很严肃的事情,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表达;轻松的笑谈却故意说得十分严肃。

本文第一段交待作者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没有书,作者却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接着一个转折“但只有一册”再接着解释“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书”。这笑话说得多么严肃,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得忍俊不禁,正当你想笑时,分明感到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催人泪下。

再如文章第三部份写作者辍学后找事做的艰难。“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文章在叙述这沉痛的往事后不再去写令读者“哭”的话,而接下来的却是一句轻松的俏皮话:“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这俏皮话,貌似轻松,却比涟涟的泪水更令人沉痛。这样幽默的语言就更深刻地表现中心思想。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一当二押三卖,手续虽不繁难,我和母亲的一间小屋可就渐渐地显露出空旷来,与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这句话用貌似豁达幽默的语言,揭露了旧社会对穷人的残酷剥削,生动地写出“我”家日益贫困的过程。

再如第一部分第二段中的这句“我替老郝叔起草的这篇‘通知’,无疑是一篇为人生的文学了,何况还分出去,也算是发表了的呢”,这两句都是写大杂院里的人们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辛和无文化的困苦,而作者却是以嘻笑的笔触向我们展示这些。课文第四部分第七段还有一句:“为了使上下水道不至于受冻,那里面安着一个火炉。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读后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笑声未落,却让人心中不免生出阵阵辛酸和敬佩之情,面对生活的穷愁,我们的人民不是潦倒而是执着,能够苦中作乐。

从以上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所叙述的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数家珍,如同与我们诉家常,读来倍感亲切。这不仅是因为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和口语,而更主要地是源自于文章幽默的语言特色。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豁达的气度,来描写那些幼年所经历的辛酸往事,使人读来感到有趣、好笑,而正待你想笑时,又分明感到阵阵辛酸、凄凉,几乎催人泪下。所以本文幽默的特点应作为学习的重难点。

除了以上两句还有另外六句,同样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分析其内涵,理解并感受文章文约意深和语言的精妙。

5、分别找出对比之处,然后分析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鲜明强烈的对比是本文表现方法上的另一个特点。“那么多好的教师和好的朋友”与恶劣的社会环境相对比,“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识的“我”形成强烈反差,花了钱而经常不听课的“学子”和“我”这个“偷窃知识的人”;“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和“厕所餐厅”;“雅人”与“俗人”等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作者虽未加任何议论,自会引起读者的认真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69766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