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序_研体验磨练究性学习的挑战与我们的应对

序_研体验磨练究性学习的挑战与我们的应对



第一篇:序_研体验磨练究性学习的挑战与我们的应对

序:研究性学习的挑战与我们的应对

概括起来说,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泛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的所有学习,这种学习可以贯穿于各门学科和各类活动之中,它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特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对其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这个研究过程被明确定义为是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操作思路是:教师推荐研究课题——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课题——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探索——教师分阶段进行指导——学生小结展示研究成果。

在美国,制定以探究为本的科学教育计划是《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教学标准的核心原则;在中国,教育部新的《课程标准》(教育部教基[202_]6号文件)规定,从202_年秋季开始,中小学须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据《中国青年报》202_年7月11日报道,研究型试题已经露脸上海高考,在三大门语数外中全面开花。其中,文科综合能力考试第十九大题中有这么三个小题:“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的原因考”,“上海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缴现象调查”。上海的学生对此并不感到陌生,许多学生认为“有意思”。

面对这种发展态势,如何汲取别国数十年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深刻理解与把握研究性学习,切实有效地保证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超越。这是每个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话题。

由此,研究性学习向教师提出了深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对于学生探究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这种变化让更多的教师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二是教师第一次真正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境地。教育观念新、知识结构新、施教能力强、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普遍受欢迎,反之就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三是需要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孤芳自赏的教师不再适合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之前,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合作。上述三个挑战是一种范式的根本转换。因此,以研究性学习为契机,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应当具备较高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素养,要求教师在知识价值的理解上超越学科的界限,去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说,研究性学习既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是教师提升素质,扩展自身生命力的良好契机。研究性学习也对学生提出了挑战。我们的学生学得太苦太累太乏味了——年复一年地呆在单调的教室里用单调的方法单调地重复着单调的知识,知识的训练陷入了繁琐哲学,字纸篓、书呆子越来越多,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高中生,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简单的重复之中,所谓的“知识”确实是越来越丰富了,但是,探究与创造的源泉似乎是日趋枯竭了。

“老师怎样讲,我们就必须怎样听,而且要一字不差地记下来。特别是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一字不差地按标准答案写,写错一个就全错。比如,‘紧张’的反义词一定要答‘放松’,写成‘轻松’就错;‘犹豫’的反义词一定要答‘坚决’,写成‘果敢’就错„„我真担心,这样下去,教出来的学生,有可能会变成一群丧失个性、别人怎么讲就怎么说的应声虫。”

这是一个学生的担忧。这种担忧道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望相当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还给学生一片蓝蓝的天,一块绿绿的地。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性而言,这种设想是有依据的。首先,研究性学习具有整体性特点,因此必须立足于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中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切身体悟,从而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心向。再次,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特点。它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目标与内容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积极探究的欲望。最后,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特点。研究性学习把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为其个性发展腾出了巨大的空间。据此分析,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一是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学用结合的良好品质;二是激发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精神;五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六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精神;七是可以掌握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另外,如同对教师的要求一样,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认知能力以及积极的态度。

假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基本不失真,上述方面目标基本能达到,则有望在莘莘学子身上孕育无限生机,充盈无限之生命力,让探究与创造之源汩汩流淌。

研究性学习对课程的挑战。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上讲,其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也就是说,课程目标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从课程内容上讲,呈现出综合、弹性等特点,可以这么说,综合性与弹性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从课程组织形式上说具有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从课程评价上说,淡化目标评价,注重过程评价。这些特点表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区别: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教育的终极目标,重视人性化,关注师生生命力的发展从而使课程本身具有更加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由此而论,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一个“人”字,在于人的生命力的发展。为了保证人的生命力的有效发展,就必须防止我国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通病——“失真”。

政策执行的失真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它常常导致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据《北京晚报》202_年7月24日的文章《老师学生

雾里看花——素质教育陷入误区》报道,72%的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名不副实。如果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研究性学习里面,那么又会有一种新鲜事物被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如何克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真,保证研究性学习自身的生命力,就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失真的可能因素首先在于教师。由直接教学模式过渡到研究性学习模式,势必要求教师的观念作出重大的变革,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定势。研究表明,教师是接受还是拒绝某种教学模式,与模式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具有重大关系。特别是那些喜欢发号施令的“权威型”教师,很可能会拒绝接受研究性学习,即使勉强接受也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保守型”的教师也往往不喜欢新事物,因为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较慢或者干脆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改革的阻力;“懒惰型”教师也往往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因为他们懒得去学习、去研究,他们喜欢的是老一套,虽然他们中的好些人都知道老一套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因此,如果这些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作出这种相应的改变,就极有可能导致研究性学习的失真。从课程编制形态而言,由原来单一的课程设计发展到学校中的各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就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如果固守于早先的模式,即按照现成的教材和教参组织教学实施课程,那么,有些教师甚至会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可能成为一门课程;觉得新课程的容量太少了,难度太低了,觉得她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生两节课的内容;有的教师担忧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升学率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此,教师能否顺利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编制过程之中并使课程的内在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对于许多教师而言,不是缺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是观念的陈旧以及更新的困难。从这个层面上说,观念是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学识与能力决定着一位教师能否快速而正确地理解与把握一种新生事物,接近它,理解它,并推进其发展。研究性学习的研发,必定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价值观和主观意图——探究性课程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这种潜能的开发者。这种开发能否有效地进行,则取决于教师的对新事物的态度、学科知识的储备、对课堂情境的感受能力以及课题研究的意向和经验等。森纳尔所提出的证据表明,形式思维能力较强的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会更加有效。其实不难发现:同样的一门探究性课程,在有的教师手上可以极尽开发之能事,犹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趣味盎然,卓有成效地引导学生增强探究的意识,提高探究的能力,而在有的教师手上就有可能大变其样,无法挖掘新课程的内在潜能甚至曲解原意,导致研究性学习成为变相的选修课或兴趣小组活动,最终导致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功败垂成。从这个层面上说,知识与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失真的可能因素还有学生。在学生眼里,研究性学习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它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地位?该花多大的精力去参与这门课程?参与这样的课程对自身的高考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上述问题的不同思考与回答决定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可以预想,积极参与者会有积极的收获,消极应付者只能是一无所获。

外部其它条件也会引起研究性学习的失真。外部条件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不论做什么事,都同客观条件有关,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研究性学习重在通过研究达到预想的目的,而不论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还是创新发明设计等,都需要更多外部条件的支持。如果外部条件不足,理所当然会导致研究性学习的失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上教师的主观参与,过于强调客观,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可能会严重变形了。

根据以上分析,必须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首先是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转变教师的思想,提高教师自身探究意识与能力。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对研究性学习存有诸多认识上的偏差。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不是中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应当作必修课程。这是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基本出发点认识不足,其实,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试图让人们认识到:普通高中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还应该为激发学生的原创力,为学生参与未来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很难搞出名堂来。必须指出,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其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不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而后出成果,而是使教育教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洋溢着浓郁人文色彩的儿童人性的复归。还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如果上升到民族发展的高度来评判,这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担忧就是短视的、肤浅的、多余的,因而是不值一驳的。

在解除误解,转变观念的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必须重新建构自身的知能体系,提高探究的水平与能力。

其次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同感。在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知能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同感。认同感越强,参与的热情也就越高,参与的热情越高,越有可能把研究性学习内化为自身的积极主动的行动,内化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还得认真计划,创造条件,稳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正处于探索实验阶段的课程,对于一所具体的学校而言,必定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预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在施行研究性学习之前,必须先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扎实推进研究性学习生根开花结果。

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开展至少还存在着以下困难和矛盾:研究性学习与人才选拔体制之间的矛盾;理论研究队伍与实践操作队伍不同理念之间的矛盾;实践操作队伍本身的课题研究意识和能力与研究性学习辅导需要之间的矛盾;学生、家长等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矛盾;凭一时兴趣一哄而上与长期坚持真抓实干之间的矛盾。

对这些困难和矛盾的深刻理解并千方百计去争取克服应该就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认识统一,措施有力,坚持不.......................懈,研究性学习就有望获得成功。这首先是因为,探究是人的天性,研究性..............学习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研究性学习要求把学生置于能培养其探究意识的教学背景中,让学生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的愿望。其次是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施是以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的倾向,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为主旨的。它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给予每个学生以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关于这一点,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早就充满感情地指出过:“我屏弃任何主义与政治主张。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

无独有偶,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总结60年代研究成果时深刻指出:“我们已经发现,原来我们真正感兴趣的那种创造性的根源”,“是深蕴于人性内部的”。可以这么说,原初的探究力根源于深层的自我,是所有儿童都.....................具有的天性。让其不断生发,抑或慢慢枯萎泯灭?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中国的教育..............在这个关键的核心的问题上一直显得懦弱无能。特别是在升学、应试等方面,几个世纪以来都没能找到治病良方。由于走的太远,陷的太深,虽然大众惊呼之声不绝于耳,但无奈“轻舟已过万重山”,回头实属不易。值得欣慰的是,蓬勃兴起的研究性学习重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直面儿童原初的探究力,着力发挥探究的灵感,提高探究的意识。让中国的学生在知识有效增长的同时,以探究能力为龙头的能力群也得到同步有效的发展。

应该说明的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弱化或取代基础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它是在强化基础知识的综合与灵活的运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创新形式,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教学的一种超越。它将有效地引导我们的学生奔向这样两个目标: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这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应然性选择。

本书重点是描述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其基础在于作为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四年的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螺旋式的过程,我们的研究仍然在继续,在以后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将不断修订本书存在的不足。

本书所用案例基本来自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作品,没能一一当面联系,谨致歉意。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和浙江江南书社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本书顺利出版。

本书获得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著与教材出版基金资助。

著者

202_年春于紫藤阁

第二篇:高一作文: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高一作文: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高一作文: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1)班的王天娇,我演讲的题目是: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一转眼,冬天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我们走进“澄衷”、踏上高中学习生活的旅程已经三个月了,相信每一位高一年级的同学都还记得今年暑假中的军训生活吧!就是在这块场地上,在烈日之下,从小娇生惯养的我们,度过了一段既美好,又充满挑战性的日子,这段日子充满苦味,却又带着甜味。但是,无论它有多精彩,这也只能成为一段回忆了。因为另一个挑战正在不远处等着我们,这就是在东方绿洲举行的军训。

记得在第一次军训刚开始时,严酷的训练就暴露出我们的娇气和平时缺少锻炼,但在教官与老师的严格训练与谆谆教导下,大家都能很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直到军训的最后一天,几乎没有几个同学退出军训,大部分同学都坚持到了最后。虽然,经过6天军训后,大家的肌肤都晒得黑黑的,人也瘦了,但是,大家都有了组织性、纪律性和责任性,都忘掉了个人利益,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其实,在那短短的6天之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我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团结一致。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只有不断磨练自我,体验挑战,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经得起考验的高中生。其实,这次在东方绿洲的举行军训就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磨练自我,体验挑战”的平台,让我们高一的同学们能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我们还要参加这为期3天第二次军训。

这次军训是一次对身体和意志的磨练,这样的生活对我们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是十分有益的。它对我们的好处有很多。首先,这次军训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和坚持到底的精神,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勇敢的挑战体验,让3天之后的我们成为更经得起考验的澄衷学子。其次,军训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让每一位同学都拥有更健康的身体,用全新的面貌去面对今后三年中紧张的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此次军训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结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彼此熟悉的同学更加深刻地体会团结的重要性,学会互帮互助,从而把“集体”二字深深地刻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为今后精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一种团结的气息。

与上次军训一样,我想,“坚持”和“听从”依然是参加此次军训必备的两个条件,无论在军训的过程中,我们高一同学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把坚持到底的精神发挥到极至。在这次军训期间,我们也要像上次军训一样,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指挥。总之,不到3天军训的最后一刻,我们决不能自作主张,轻言放弃。

由于此次活动是在东方绿洲举行的,所以,在活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个人的形象,在体验挑战的同时,要时刻把个人的形象与“澄衷”二字相连,相信在这次为期3天的军训中,我们一定可以拥有一段人生中美好的回忆,在磨练自我,体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体会到乐趣。

第三篇:谈作文体验磨练立意的价值性

向善,向真,向美

——谈作文立意的价值性

湖州中学 蔡爱凤

价值性,是作文立意的命脉。

杜牧曰:“以意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立意高远文自胜,何为立意的价值性?那就是所立之意,能反映作文题旨的主流本质,能显示作文试题的最大价值取向,能展示作文试题的最新视野。具体来说,在切题的前提下,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能探求事情发生的原因;能预见事情发展的走向;能烛照焦点,披露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惩恶扬善,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能创新思维,展示自己对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反叛式思考;能立足现实生活,给人以思想的道德的人性的等理性思考和有益借鉴;能着眼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文化的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感受。一言蔽之,向善,向真,向美。

向善

关注现实,感悟生活

“新课标”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为此,高考作文题力求切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现实生活。这应该是一种作文命题趋向,而且这种命题方向近期不会改变。专家认为:“202_天津《话说90后》这个题目,现实意义比较强,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有话说,但要写出一定深度也不容易,这才能反映考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杨建宇说,202_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不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到“不陌生”,“有话说”,“这些语文作文的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路,学生不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必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王大绩认为,山东的“见证”、江苏的“品味时尚”、四川的“熟悉”等题目都很“宽”,在方向上很一致,都非常明确地要求同学从过去那种死背作文材料的模式中出来,去关注现实生活。

高考作文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的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高考作文题审题时,能联系当前社会热点,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体验、去理性思辨,找到有价值的立意的。附202_年山东高考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

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附202_年高考天津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当前,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90后”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人对他们赞扬嘉许,有人对他们表示担忧,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的青春„„不管怎样,“90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请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我说90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_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为“这也是一种_____”,要求考生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02_福建高考优秀作文表现出“关注生活,触摸时代的脉搏”的特点,如:《这也是一种承诺》一文从5·12汶川地震中,吴家芳骑摩托车将亡妻背回家的照片说起,起先吴家芳曾作为偶像,事迹被广为传颂,后来却因新婚被网友责骂。对此现象,作者不人云亦云,有着独立思考,指出,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观点不同凡响,这是这位考生平时具有深度思考的表现。而《这也是一种危机》一文则从满目琳琅的书籍,看到表面现象的后面:因为商业利益和功名利禄的驱使,我们的作家们“产量”越来越高,文坛看似繁荣,其实荒芜。能从现象看本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一种问题》一文,从三鹿奶粉享受国家免检说起,指出: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虚伪的完美令我们胆寒,有瑕疵的东西我们反而能接受。作者始终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结尾说:“近日,国家取消了食品类免检制度。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哀怨而悠长,令人动容„„忧国忧民的感情跃然纸上。所以说,让作文与生活结合,我们才能让自己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

202_福建高考优秀作文表现出“感悟生活,探索人生哲理”的特点。如:《这也是一种永恒》一文,歌咏昙花,说:“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书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却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最终感悟人生:“以真行走于世,以善放歌于世,以美馈赠于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间,成就大世之永恒。”托物言志,以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人生之美,其感情是健康向上的,因它并无人生苦短之叹。人生何时不美?当你有着发现美的眼睛时,就会在万物的探寻中发现人生之美!《这也是一种力量》一文从地震时一个小孩的微笑中,从奥运会的志愿者们的表情中,从温总理那慈祥的笑容中,看到了中国正在向全世界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力量!这种感悟就具有启发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美国的华特﹒B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青年学生只有把目光投向富有生机的社会,关注时代,关注生活,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写作思路才会豁然开朗,文章写出后才会感人。

关注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是人生之道,也是作文之道!视角独特,挖掘深刻

高考作文评价,多年来实行“等级评分标准”。其中“发展等级”的第一条就是“深刻”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句有启发性”;“发展等级”的第四条是“创新”要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形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深刻”: 指提升思想。考场作文立意深刻,不外乎考生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见人之不见或少见、言人之未言或少言,并能给人以启发。考场作文应该有挖掘生活底蕴、反映事物本质的追求。这固然有来自“发展等级”的深刻性要求,更是古今“文以载道”的一般性法则。

“独特”即“新颖”,文贵创新,应当“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的文章方能给人以新鲜的生活感受和教益。“新”是建立在作者对事物独到、深刻的认识之上的。文章还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文章的立意,贵在高远、新颖,为此,作者就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积极开掘生发,以寻找材料的深层意蕴。提炼主题、开掘意蕴的成败,关键在于意蕴的高低深浅。

比如有道作文题提供了如下材料:

有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揣着一摞证件到电脑公司求职,但由于某种原因没被录取,他在三思后决定以一名普通打工者的面貌出现,很快被一家公司录用。他从一名电脑程序员做起,由于成绩突出被老板提升为经理,这时他亮出学士证书。后来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老板又指定他为系统软件开发的负责人,这时他又亮出硕士证书。再后来,老板又根据他的潜力,提拔他为公司副总经理,这时他才亮出博士证书。从打工仔到副总经理,他只用了两年多时间。人们在称赞老板有眼力的同时,更欣赏博士不怕被人“看低”,坚持从“低”做起的开拓精神。

对于这段文字,如果仅仅看到了求职的艰难、求职的策略,虽然并没有什么不妥,但终究由于太直接、太拘谨,开掘不够深入,精神升华的幅度太小,而使人感觉立意平淡、无味。但如果能引导学生积极开掘生发,认识到“博士的光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显示其价值”、“低”是通往“高”的必由之路这样的意义,就更令人深思、耐人寻味了。

又如:1.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上海考生《他们》)

这是202_上海卷满分作文,这篇文章开头犹如一帧摄影画面,视角独特,选取了社会的热点话题,直奔题目要求,如纪录片般引人关注农民工子女,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2.都说十八九岁的女孩如初升的太阳,轻轻地走出地平线,亭亭玉立在澄澈的海面,沾着雾气,漾着柔波;都说十八九岁的女孩如刚刚绽放的百合,缓缓扬起嘴角的笑,乖巧地含着小巧的下巴,带点稚气,透着娇媚;都说十八九岁的女孩如透着灵气的小公主,轻跳着扯出裙角的顽皮,爱扮可爱的鬼脸,有些调皮,有些任性……我也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从小娃起,跌跌撞撞地成长为大姑娘。女孩的成长很奇妙,女孩的成长滋味多。(福建考生《女孩的成长滋味多》)

这是202_福建卷优秀作文,本文在铺陈了他人对十八九岁的女孩的种种理解后,作者话锋一转,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女孩的成长很奇妙,女孩的成长滋味多。”由此进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谓言此意彼,欲擒故纵,曲径通幽,韵味悠长。

再如:202_江西作文题:

202_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籍。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满分作文《且看“天道好还”时》一文,立意高出一筹,作者以“天道”批“世道”,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点来揭示现代环保问题的根源——违背了“天道”世人的价值观走入歧途。

202_辽宁卷58分作文《一份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稿》作者巧借新闻发言人入题,切入点小巧,将读者带入新闻发布现场的情境之中,这种精巧别致的构思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是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的。从独特的视角审题立意,需要敏锐的思维判断,敢于“不走寻常路”,作者机敏的才思和勇于突破的胆识都是值得肯定的。

如何“新颖”“深刻”?

一是大处着眼。我们写的常常是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这并不就是决定了文章必然立意低下。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比如,你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你可以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弘扬时代精神。

二是纵向开掘。所谓的“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三是挑战旧论。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比如,对不顾自己身体重病在身而忘我工作的行为提出异议,表达应该善待自己的思想;对送给贫困户钱财而不是技术、岗位的做法提出批评,表达扶贫还是要扶根本的看法;如此等等。这些表达了与传统观念全然不同的主题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需要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

当然,作文思想的深刻与否,当然要看惩恶扬善了没有,但说到底还是考生认识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深刻是一种洞察的力量。无论人情事理,总是比别人看得深,识得透,想得远。

启迪人生,完美人生

高考命题者本着“文以载道”的原则,将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因此作文立意要有价值,须与“人生”关联,作文立意要提升,须感召读者,启迪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完美人生。

如:202_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站在__门口 请以“站在____的门口”为题写作文。(60分)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4)不少于800字。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

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作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人生。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学习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学习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他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

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驶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

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把船长的位臵留给我!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它让我们在“十八岁的门口”,见到了他的青春风采,才情理想。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旋律昂扬,很有感召力。

向真

真情流露,亲情永恒

《考试说明》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所谓“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叶老明确提出作文的目标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

作文是心的律动,是思维的智慧、情感的智慧、心灵的智慧,因而感情真挚是非常重要的。文贵真实,情贵真诚,只有真实才会动人。写作应该有真情的渗入,有真情渗入的写作才是充满快乐的精神张扬。在写作时,应该心随笔动,意至笔随。因此应关照真我,以情驱文,影照自己的主观情感,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真实事情、从身边的人写起,如亲情、师生情、桑梓情(热爱家乡、乡愁)、爱国情(游子、爱国赤子)感恩等情感,是永恒的主题,是佳作的源泉,是感人的泪腺。

202_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考查的是考生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思考、感悟和真情。可以写成一种平凡生活和成长中默默的隐形的力量,比如自己的信念、理想、坚持、想象力、求知欲,父母默默的关爱、师友的关怀和帮助乃至陌生人、社会的无私奉献等等。

202_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当前,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90后”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人对他们赞扬嘉许,有人对他们表示担忧,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的青春„„不管怎样,“90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请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我说90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2_年甘肃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些作文的命题者均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202_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列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个题目可以让人联想到个人与祖国、与亲人之间的联系以及感激、感恩等很多话题。

202_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翅膀,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树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依然挣脱,任风飘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向外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知道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致,远去了春雨下撑起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的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们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们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 “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思乡的文章容易落入无病呻吟的俗套,本文作者用心灵去感应,用睿智去认识,在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中感知绿叶对根的强烈的情愫,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什么人,面对真挚的情感,都会被深深打动。因此应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情感的触发点,积累丰富的情感,学会用各种技巧将这些情感用语言抒发出来。这样你就能在高考作文的方寸之地上尽情展示你的情感魅力,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向美

讴歌人性美,赞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有人把阅读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不错,在那些精彩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采撷前贤的智慧,收获内心的感动,沉积纯洁的情感,磨砺审美的眼光,久而久之就可生成阅读能力。凭借这种能力,我们去俯瞰生活万象,观察人情百态,或许可以在别人茫然迷惑时领略到“至真”,可以在别人无动于衷时体悟到“上善”,可以在别人视而不见时发现“大美”。让我们怀着一份挚爱的心去审视精彩纷呈的生活。当一颗细腻的心不断撞击精彩的生活时,我们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的灵感,就会激起表达的冲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与善,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关注”的眼睛。我们关注了,就会有发现;我们发现了,内心就会经久震颤,就会不吐不快,就会写出充满实感和质感的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是被反复验证的一条写作之道。

作文如做人,人要追求情操高尚,文要追求真善美好。因此,在考场作文的写作中,一定要高举美好人性的大旗,毫不隐藏地追求真善美。善良、正直、诚信、亲情、扬善疾恶、百折不挠,这些正是人性中最重的砝码。在写作的天空里,这些思想的火种能让你的文章具有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以,当你坦然面对高考作文题的时候,请记住,你一定要用一颗善良诚实的心去抒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人性。唯有这样,你的真诚、善良、悲天悯人、终极关怀才会唤起阅卷者的情感共鸣。

如:202_福建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_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品江南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

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气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凑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没有诗,不成江南;没有诗意的语言,不足以表达诗意的江南诗的心灵画意淋漓。一把胡琴,一泓月光,一缕会意的微笑,可以编织出江南美丽的经纬,丝绸一样的温婉质地。撑篙的身影,斜风夕阳,松语长歌,亦可以描画一幅隽永写意的山水图轴,人生的况味于此作悠然的南山之见。而长鸣的金鼓,烽火的长路,也被诗意轻轻地拥入心怀,熨烫成一壶江南雪夜里劝慰心灵的美酒。江南,从画意里走出的江南,水比酒还醇,意比画更深。开落的莲花和季节一样的美丽,掉落在人生溪流里,点画出生命江南一样的诗意闲适与追求。

文采胜花,才情似水,才或可与江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写作的人如何能不时时翻检自己的心怀,去与美丽的人生签订一份永生灵性的同行之约?

总之,要使立意向善、向真、向美:应关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三个向度,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更要注意思想认识个性的涵养。要从客观真理、道德标准、文化审美等方面,对标题或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发掘其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要思接时事,关注媒体,思考国内外热点。要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汲山水灵性,解自然法则。要见微知著,披沙拣金,倍加珍视诸如善良、亲和、仁慈、友爱、互助、谦恭、感恩、诚信等人性中最重要最美好的德性的弘扬。要预测大众新心理,另辟蹊径,大中求小,俗中求新,出奇制胜。

第四篇:小学个体验磨练性化作文教学(范文模版)

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徐小娣

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谈到个性化作文,先要说说个性与个性化这两个概念。

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个性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关注,成为他们研究的重要对象。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特征;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成预期目标。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有所创新的文章。“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小学个性化作文是小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每个孩子本来就有着独特的个性。小学生年龄虽然还小,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人。应当说,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强化小学生作文的个性指导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培养学生“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听记“下水文”、“范文”,这样做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人的个性制约着作文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不同,必然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热情的学生,写出的作文会充满激情;内向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流露抑郁情绪;幻想的学生,作文中想像一定是十分丰富。个性的不同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行色,产生不同个性的作文。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写,靠学生自己改,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表达形式,尊重他们的表达内容,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就已成功了一大半。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的,也可能是琐碎的、不那么高尚的,但却是实在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难忘的,它总比那些虚伪的、杜撰的、摘抄而来的东西来得亲切、感人。当然,在强调写真实的同时,也应该避免写那些扯淡的、庸俗的、不健康的文字。

由于学生写的内容都是真的,作文也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那种前言不搭后语,假大空的语言,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几乎销声匿迹。笔下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人物形象也丰满起来。当学生将自己眼中、心中的生活真实地、艺术地再现进作文,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从而才会显现其个性。积极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教学方法上应强调:⑴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⑵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指导学生学习作文,主要在于指导如何表情达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⑶不限篇幅和篇数。⑷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主要从书本、报刊杂志和影视媒体获得,过分强调写真人真事,往往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不利于他们抒发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为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生活现象到问题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缺乏感悟的作文,也许是真实的,但必然是单调乏味的,无法显现个性光彩。因此能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独特的感受。

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汩汩的流水中,倾诉着无尽的愁思„„感悟后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在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老师还应注意组织和引导:

一、组织开展活动,搜集材料

个性化作文首先就是搜集材料,它是个性化作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方法较多,大体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搜集材料。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作文材料丰富多彩,其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兴趣去发现作文材料。怎样发现作文材料呢?我的方法是把学生分成许多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材料。

二、引导回忆经过,加工整合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思维活动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口述活动见闻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好好地想一想作文活动的经过,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作文活动以后,学生们经过大脑的加工、过滤、整合,就能够再现作文活动的场面或情景。

三、启发联系生活,口述见闻

如果我们只能把“活动经过”说清楚,那么,其作文一定是千篇一律,作文活动只是引发我们社会生活语库的一个契机。因此,解决千人一面的问题,必须以作文活动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选择话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由描绘自己的想像,这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

当然,“个性化作文”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它是一种有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才能得以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拨云见日,其乐无穷。天长日久,学生作文自有特色,学生的为人才会有个性。

第五篇:感悟体验性学习

感悟体验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将使语文学习更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际,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只重知识化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作为“人”所特有的感性需求和主题体验。正因如此,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体验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体验的愉悦中找到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新课改呼唤体验学习。

一、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手体验的重要活动形式。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小语教学三外维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充分地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

1、师生互动,创设情境,体验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此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发现过程。这样,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读书,获得对语言的认知、理解、体验的感悟;诱发体验的的欲望。

(1)、在读中体验情感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领会课文意境,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读来落实,于永正教师曾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朗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范读、引读、齐 1

读、赛读、分角色读„„。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波澜起伏,更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能力。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育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标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寓意,进而达到情感体验学习的目的。

例如学习《月光曲》时,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一段时,指导学生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在结合画面,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像,让学生仿佛也置身于茅屋之中,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泛读,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在读中也就把自己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读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如《圆明圆的毁灭》一文教学不妨这样设计:先利用媒体展示圆明圆的旧面貌,引导学生体验它昔日的辉煌,而后再现如今残垣断壁下的圆明圆废墟,让学生体验今日的荒凉,通过今昔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激活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从而探寻圆明圆毁灭的原因、经过、获得各自不同的学习体验。

在语文教学时也就是这样多读,读出生命的感动,读出情感的体验。从学生的主体入手,寻着课文情感体验的“蛛丝马迹”,把学生导入课文制定的情感世界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学生就会在体验学习中以心换心,在激情中沉醉和超越,在振奋中创造和奉献,在“高的瞬间”窥见人生的秘密,这就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吧!

(2)、在疑问中体验精华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从而在体验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文章的精华所在。

如教学《黄山奇石》中“奇”能删吗?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鼓励学生在课前提问:“看到课题和预习部分,你们想知道什么?”结果孩子们争着问,问题有:“夜莺的歌声从哪儿来的?”“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课文为什么多次写到‘夜莺’的歌声?”在《小珊迪》的学习中,一生提出:“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说明他死了,为什么后面还要写“他死了”这不是重复吗?在《西门豹》中生质疑,既然西门豹是先

令,为什么他不用手中的职权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惩办,而花费那么多的心思?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无论是放在课前还是课后质疑,都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验到文章的精华。

每当我看着高高举起的小手,听着天真烂漫的童语,顿时感悟到体验学习的力量,感悟到学习方式变革给教学带来的希望。

2、生生互动,诱导多“动”,体验学习

通过生生互动,体验学习,多向交流,不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断增强获取新知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如《人有两件宝》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自己为课文配节奏,或画一幅画,或做小制作等等。通过动手操作他们便体验手脑并用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做”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2)提供“演”的机会,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

爱演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把课本中的内容转换成“表演”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表演”中自觉地理解课文内容,探求有关方法和技能,使“演”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会演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如:低年级口语交际《学会做客》一课,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做客时的礼仪,培养学生自然大方、文明有礼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课型单靠文本资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只有将学生到亲戚家做客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演一演,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才能使学习更有效、有情、才能引发学生的创造,增强语言感悟能力。这样的教材才能真起来,课程才能活起来。

还可以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来学,学生兴趣盎然又能让学生在“移位体验”中体会小珊迪一颗善良的心,体会蔺相如不畏强暴的爱国主

义精神,体会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爱国,体会小红军的倔强、至死也不愿拖累别人„„

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交流,重视应用,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延伸至生活,增进学生体验学习。

课堂是语文学习体验的主要途径,而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体验的拓展和延伸,是社会情景、生活情景与语文学习的有机整合,它将使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社会的体验、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积累,增强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难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气候的变化,二是人为的开垦和破坏,提出了整治黄河对策,懂得破坏自然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是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难以唤醒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这时只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参观、考察周边的生活环境,真切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沉重的话题。

又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正是鲫鱼结伴时”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

1、观察鲫鱼,描述鲫鱼(写作);

2、为鲫鱼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

3、采访渔民家庭,了解鲫鱼的生长过程(口语交际,写采访稿);

4、实地查看富屯溪水面,访问环保部分(调查访问,小组汇报);

5、为了子孙后代——致渔民的一封公开信(应用文)这样在生活中进行综合性的体验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成为时代的需要,才能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69486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