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第一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一)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二)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三)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

第二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讲故事,打比方,语言通俗

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2_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 [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军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性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性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性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证和谐的。礼,保证行为符合道德;乐,保证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善讲故事,是《百家讲坛》这档电视节目的性质决定的,不管是易中天,还是其他主讲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可以说,讲故事,是电视讲座维持收视率的关键。不必举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讲故事,堪称历史学科最大的优势,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说“历史的灵魂是讲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彩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另外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做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讲故事”,“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2]台湾张元教授《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堪称“深入”历史人物、课堂讲故事的成功探索。

为了把一个抽象的问题说明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打个比方,让学生加深理解,几乎是所有经验型教师的成功经验,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易中天教授在这方面更是老辣。比如,在分析分封制在西周和春秋战国的不同境遇时,他说:“西周时期,星星是星星,月亮是月亮。诸多邦国,众星捧月般地尊奉着周王国和周天子这个共主。春秋时期,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是那个月亮。在天下,维持国家秩序的不再是天子,而是霸主。战国时期,星星变成月亮,月亮变成星星,既有天狗吃月亮(三家分晋),也有大鱼吃小鱼(诸侯兼并)。而且,拿掉了许多小耗子的大耗子,后来还要公开当猫。”在第六单元“继往开来”中,易教授说:“对先秦诸子,对百家争鸣,我有三个比方: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为什么是足球场?因为能活跃思维。为什么是铁匠铺?因为能锤炼思想。为什么是手指头?……因为能启迪智慧”。

把枯燥的事情生动化

课堂教学要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无论哪个学科都有很多学理性的内容比较枯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硬骨头”。而要把“硬骨头”变成“香饽饽”,关键就要看教师业务功底和语言功力。教师的语言如果老生常谈,味同嚼蜡,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更加面目可憎,令人生厌。教师的语言如果生动活泼,幽默诙谐,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演讲的风格有三个境界,一个是“正说”,一个是“趣说”,一个是“妙说”。而易中天教授的讲课既有趣说,也有妙说。他独辟蹊径,运用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把历史表现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在语言的运用上,易教授有四个基本方法:

第一,借用流行歌曲。例如:“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社会早已变化,原因和环境也不复存在。只有他们提出的问题,比如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还在困扰着我们。正所谓:月落乌啼,已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那么请问:今天的你我,还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枫桥之夜,我们是该用旧船票,还是该用新船票,或者干脆不上这艘客船呢?”;“孔子转了一大圈,还是没有出路。这可真是: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韩非子认为,君临天下,靠的不是道德,而是权力。有了最高权力,自然是: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家天下制)这样精细周密、严丝合缝的制度,怎么会面临崩溃呢?原因也很简单: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二,借用时代化语言。例如:“孔子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会上百家讲坛,或者在网上开博客。这实在比东奔西走到处游说效率高多了”;“(孔子办学)等于一个人又办北大又办清华。这还是在册的,此外还有编制外的。比如陈亢(音刚),我怀疑就是编外粉丝。孔子的学生和粉丝这样多,他招生的时候有选择、有条件吗?或者说,孔门之中,有准入制度或准入标准吗?”;“《诗经》上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什么意思呀?这三句诗的意思是:笑容甜甜的,眼睛亮亮的,最本色的,就是最美丽的呀!”;“什么叫‘使门人为臣’?就是安排同学们组织治丧委员会”。

第三,借用生活化语言:“孔子没有找所有的学生,他找的是学生干部,也就是子路、子贡、颜回”;“这真是妙不可言!颜回和子贡,一个比一个会说话,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听,却一个比一个不着调,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比较靠谱的是子路”; “用得多的,据说是儒家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嘛!其实这是忽悠!”;“阴谋家装,叫韬晦;老百姓装,叫装蒜。但都是装孙子”。

第四,借用俏皮话。例如:“这样一来,人与天,人与神,人与命的关系就全变了,而且越来越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也就是越来越不把天、神、命当回事”;“如果星星的实力变得比月亮还大,枪杆子也多,腰杆子也硬,会怎么样呢?那就会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

中学的历史课堂不是百家讲坛。我们的历史课堂,在讲课的对象、目标、性质等方面,都与百家讲坛存在着原则性差异。但是,隔行不隔理,何况百家讲坛的节目毕竟还是讲课。所以,易中天教授的讲课艺术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_.(其他援引均略)

[2]历史教学编辑部.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一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_.[3]张元.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以材料与问题为主的教法演示.历史教学(中学版),202_(10)

第三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跟易中天学讲课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刘庆亮

(邹平县第一中学,山东 滨州256200)

[关键词]课堂教学,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讲故事,打比方,语言通俗

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2_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 [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军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性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性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性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证和谐的。礼,保证行为符合道德;乐,保证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

第四篇:0《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目录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目录

第一部分、实话孔子、夫子何人

2、学而优则仕

3、君子固穷、头号教书匠

5、谁是好学生

6、伤心事与玩笑话

第二部分、儒墨之争

1、儒与侠

2、孔子的药方

3、墨子的药方

4、两位侠士

5、三大分歧

6、儒墨再评价

第三部分、儒道之争

1、隐士哲学家

2、从杨朱到老庄

3、无为之谜

4、道之谜

5、老庄之别

6、儒道再评价

第四部、儒法之争

1、血染的思想

2、谋士的哲学

3、横行霸道

4、两面三刀

5、人性是个问题

6、儒法是非

第五部、前因后果

1、事出有因

2、以人为本

3、新文化与新制度

4、命运呼叫转移

5、士人的崛起

6、魅力所在第六部、继往开来

1、灰色的般票

2、墨子与杨朱

3、老子与庄子

4、再说法家

5、爱的呼唤

6、正义和自强

第五篇: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第二部 儒墨之争

1.孔子与墨子的区别:

孔子墨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兼爱(平等的爱)

(2)时代不同春秋晚期

(3)立场不同统治者

(4)代表不同文士,贵族气

2.孟子与墨子的区别:

孟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

(2)时代不同战国中期

(3)仁爱与兼爱出不同仁义

(4)鬼神论的信奉不同天命观

(5)君权与民权关系不同民贵君轻

春秋与战国之间平民 武士,平民味 墨子 兼爱(平等的爱)春秋与战国之间 功利 鬼神论 君权至上(尚同)

3.孔子与孟子的区别:

孔子孟子

(1)宽厚谦和刚正不阿

(2)温文尔雅心直口快

(3)为人低调个性张扬

4.墨子与孟子的相同点:

墨子孟子

行侠仗义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68700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