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关于乘法口诀的背诵方法(5篇)

关于乘法口诀的背诵方法(5篇)



第一篇:关于乘法口诀的背诵方法

关于乘法口诀的背诵方法

一、背诵方法(我们现在学的是横背和竖背,拐弯背等学了1-9之后再强调学习)

乘法口诀的背诵方法有3种,横背,竖背,拐弯背

横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竖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一六得六、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拐弯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把横和竖结合起来。)

二、家长和孩子互动方法

1、对口令

(1)家长说前面半句,孩子说后面半句。

(2)家长说得数,学生说出口诀。如:家长:20。学生:四五二十。

2、玩扑克游戏。(由于我们学习的是1-6的乘法口诀)

可以准备两份的1-6,家长和孩子各带一份。家长和孩子同时出任何一张,直接背口诀计算。如:家长4,孩子5,看谁反映最快说出四五二十。

3、乘法的速度要求达到一分钟10-15道。10道是每位孩子要求达到的。

巧背乘法

作者:许嵘嵘 阅读: 130 时间: 202_-3-16 12:49:17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表内乘除法是全册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孩子

们在背诵几遍乘法口诀之后,就不愿意继续去背诵。经常是按顺序一个挨着一个背时,很熟练,随意抽出一个就得不出结果。结果,有很多孩子在计算表内乘除法时,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孩子们背诵口诀的热情和兴趣,熟练掌握口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努力思索,进行各种尝试。(1)看口诀,明意义。

在让孩子们记忆口诀时,要让他们明确口诀的由来,知道乘法的基本意义,要让他们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绝对不能仅把口诀当成顺口溜,盲目背诵。这样,在孩子们实在记不清某句口诀时,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推导出最终的结果。(2)找规律,巧记忆。

在1-9这些口诀中,有很多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比如,任一句口诀,和其相邻的两句都有联系。当五七多少想不出时,只要记得五六三十,再加上5就可以得出五七三十五;或者用五八四十减去5得出五七的口诀。也可以用四七二十八加上7或六八四十八减去7得出这句口诀。

再例如,2的9句口诀,就是我们原来经常说的双数,两个两个数;5的9句口诀,就是我们平时5个5个数(这些在一年级认识100以内各数时,学生已经非常熟练)。

9的乘法口诀,更是有意思,在其口诀得数的数字中间就有规律,(我们的学生曾就此问题撰写数学日记:奇妙的9)每一句口诀的得数(9、18、27、36、45、54、63、72、81),数字拆开再相加,都等于9,而且前后照应(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更巧的是,9的口诀还可以用我们一个简单的“手指操”来表示。(具体表现方法略)(3)多形式,多练习。

所有的乘法口诀全部学习完之后,我们要让孩子们熟练掌握,就必须多读多背。但是,单一形式的读和背,学生势必感到无聊,我们必须想出多种有趣的方法,灵活的使用口诀,让孩子们背得高兴,掌握得熟练。如:背诵口诀表,可以横着背,还可以竖着背、斜着背、拐弯背;在背的形式上,可以自己背,师提生背,生提生背等等。(4)想实物,编儿歌。

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口诀基础上,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可以用乘法的相关问题,用口诀的形式编出小童谣。如一首小童谣中有一个数的口诀: 一只蝴蝶2根须,两只蝴蝶4根须(记忆2的乘法口诀

二、1班 周晓航)一条红领巾3个角,两个红领巾6个角(记忆3的乘法口诀

二、1班 吕 卉)一只小狗4条腿,两只小狗8条腿(记忆4的口诀

二、1班 张迪雅)一只手5根手指头,两只手10根手指头.(记忆5的乘法口诀

二、1班 程家鑫).也有的孩子在一句童谣中,加入几个数的口诀。一只乌龟1个头,2只眼睛4只脚;两只乌龟2个头,4只眼睛8只脚;.总之,要想让孩子们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我们就必须想出多种方法,鼓励孩子们练习,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乘法口诀记忆法

机械族的机械记忆法

机械族的精灵口才很好,擅长读背。因此,他们很喜欢反复读诵乘法口诀。不过他们的方法很特别哦!

■ 竖着背

比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背到一九得九,接着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是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接下来,依次是四四十六的竖列、五五二十五的竖列、六六三十六的、七七四十九的、八八六十四的、最后九九八十一的。这种方法有个规律,几的竖列,就逐渐增加几,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

■ 横着背

比如第一横行,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横行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往下类推,第几行就几句,最后九句,从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第几行,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

■ 拐弯背

比如,首先背一二得二,此时接着背二二得四,这时拐弯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拐弯往下三四一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回到一四得四接着拐弯。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

理解族的理解记忆法

理解族的精灵擅长逻辑推理。当他们能按顺序熟读口诀后,必然会有若干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例如:

二五一十、九九八十一等,将这些口诀作为参照物,可运用推算的方法很快找到与之相邻的乘法口诀。

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以口诀,效果应该会比较明显。

对比族的对比记忆法

对比族的精灵们擅长观察和比较。于是他们发现了下面的规律。

■ 积的得数相同的:(两个乘数不重复的)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一八得八、二四得八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一九得九、三三得九三六十八、二九十八二八十六、四四十六三八二十四、**二十四六六三十六、四九三十六

■ 两个乘数相同的: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 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的:二七十四、五八四十三四十二、三七二十一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三九二十七、八九七十二

■ 积是整十数的:二五一十、四五二十五六三十、五八四十

故事族的故事记忆法

故事对于故事族的精灵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有些口诀比较特殊,他们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学记忆。

如: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有八九七十二变,而猪八戒只有一半法力,四九三十六变,遇到妖怪,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金箍棒就打。

游戏族的游戏记忆法

游戏族的精灵喜欢把任何枯燥的事情变成有趣的游戏,不信你看:■ 划拳赛口诀游戏:

两人同时用手指比数,例如,一人伸出4根手指,并说出4,另一人伸出6根手指,并说出6,然后先说出得数24者获胜。像这样反复划拳数次。双方可约定,赢够多少次,可以奖励糖果一个。

■9的口诀手指记忆游戏:

首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9的口诀得数特征:

(1)9的9句乘法口诀结果个位数字为“9—1”9个数字,依次少1。

(2)9的9句乘法口诀结果两位数字之和等于9。

9的手指记忆游戏:

如上图,平放双手,在记忆“一九得九”这句口诀时,弯曲左手小拇指,在弯曲的手指右侧还有9根手指,这个“9”就代表积个位是9;

在记忆“二九十八”时,弯曲左手无名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一跟指头,这个“1”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字1,弯曲手指右侧,还有8根手指,这“8”代表积中个位上的数字8,也就是“二九十八”,以此类推。

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弯曲手指的左边表示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右边表示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学生既感兴趣而且又记得牢。

运用族的运用记忆法

运用族的精灵们,喜欢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用以致学。

正所谓数学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乘法口诀的运用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想更熟练的掌握,家长应利用一切与之有关的机会让孩子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结果,相信孩子们会乐意把他们所学知识在家长面前展露,体验自己学习的价值是极其快乐的,这会激励他们学得更多。

第三篇:背诵方法

论古诗文的背诵方法

李洁斐(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班 1201210027)

摘 要:

中华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佳作浩繁,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多背一些古诗文,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背诵古诗文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方法来记忆和背诵。比如联想记忆法、创设情境记忆法和读熟、兴趣、理解、强记、复习相结合等方法。

关键词:背诵方法 ; 联想 ; 创设情境

正文:

一. 背诵古诗文的意义。

诵记古诗词能让学生回归文化传统,提高人格修养,扩大知识视野,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知识蕴含在古诗文经典中,背下这些优秀篇章,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语言感受能力,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名篇佳句,为学生在写作时提供良好的素材;甚至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背下大段的古诗文,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想象促进背诵。

根据古诗文的内容想象着背诵,这是一种根据诗文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方法。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学生在背诵这些诗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背诵形式。

1.写景诗的背诵方法。当背诵《商山早行》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象诗人黎明时分就起床出门了,他走在路上,听见鸡叫声,看见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树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地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诗人因

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里。通过这样的想象,我们就把这首诗想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有利于我们记忆。再比如背歌咏梅花的诗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时,就会想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样描写松树的诗句。这些都是写景诗,我们在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完成背诵。2.叙事诗的背诵方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叙述出来,这样更能加深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内容理解了,背诵自是不在话下。例如在背《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来促进记忆:早春三月,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护送元二到渭城才分手。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泥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近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践行酒。元二见他得好友如此情真义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酒边天南地北地聊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不知不觉中,从西域驶来了接元二的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来相见。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二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出了阳关以后就很少有能关心你的好友了。”元二喝光了这杯美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我想对这首诗也有很深的理解了,接下来背诵就很简单了。再例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许浑的《谢亭送别》等诗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背诵。

3.抒情诗的背诵方法。像抒情诗这种感情色彩很浓的诗我们要一边背诵一边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我们在背曹植的《七哀》时就要把自己想象成诗里的主人公,是一位思念久去不归的丈夫的思妇。通过读“君行逾十年,孤妾长独栖”这句诗可以体会出主人公那种孤独、苦闷,表现出思妇的无奈和凄凉。从“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和何时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

微无力,两相隔阂欲修难言的辛酸。体会出思妇这样的感情之后再来记忆背诵就会容易得多。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写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展现的花落水流之景喻示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则描述了作者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这些从诗中体会出的情感让我们对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们进行背诵有很大的帮助。

三. 创设情境加深记忆效果。

学生在背诵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自己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自己入情入境。例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情境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1.在背诵写景诗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应景的画面来看,结合联想,更好地把诗中的景物和情境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背诵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时,我们就可以找一幅能表达其意象的春景图,通过看图,我们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小河流,旁边生长着一些嫩绿的小草,树林中黄鹂在啼叫。夜晚下雨涨潮后,一只渡船横在渡口,随波浪漂流。我们在边读诗时边欣赏这幅图时,可以把诗文和图景对照起来,背起诗来就好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

2.如果是叙事诗的话,我们可以根据诗文的内容,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势必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例如在背诵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我们可以以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加深诗文的记忆。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诗人艰难地走着。饥寒交迫的他找到了一间茅草屋,他就借宿在这间茅草屋里。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听见狗叫的声音,还听见屋主和他刚打猎回来的儿子

在交谈的说话声。我们在借助表演这幕情景剧的时候就掌握了这首诗的内容,背诵起来就好似是自己经历了这件事一样。

3.当遇到抒情诗时,我们可以根据诗所反映来的感情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来选择是要配欢快轻松的歌曲还是配忧伤低沉的曲子。例如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别时的冷落的秋天景象和不得不与恋人离别的痛苦使诗人心里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所以在背诵这首诗时应该配一首哀伤的曲子,这样更能让我们体会诗人的心情。相反如果是像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这样闲适欢快的诗,它写出作者午睡初醒,无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我们就要选择一首欢快轻松地曲子加以搭配,这样才能与诗的意境相一致。在音乐的情境中背诗可以让我们直接了解诗文的情感基调,与作者的感情保持一致,有利于我们背诵。

四. 读熟、理解、强记、默写、复习相结合。

在背诵一首诗的时候,我们通常是先把诗读熟,如果一首诗都读不熟,又怎么可能背诵呢?在读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以上方法进行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文的情感。理解之后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强记,但不是一般的死记硬背。记住之后我们还要加强默写这道程序,强化训练,有道是“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手脑并用,可加深对诗文的记忆。在默写的过程中也能把许多生字吸纳进脑中,不至于把字写错。背诵是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背诵的次数、时间越多,记忆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说及时复习和经常性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是比较费力的,因为它比一般诗要长许多。首先,我们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熟读它,读熟之后,我们可以使用联想法或配一幅应景的画面来加深我们对诗文的理解。然后,我们得花一定的时间来强记,记住之后,我们就要默写,在默写之中加深对字词的记忆。最后,就是及时复习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我们一定要再背诵的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进行一次重复背诵,并在一周后再作适当 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重新背诵一次。这样一个周期下来,这首诗就会保持很长时间不会遗忘了。

五. 古诗文背诵方法的总结。

在真正背诵古诗文时,我们往往会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背诵,灵活富有变化,可以极大调动自己背诵诗文的兴趣。我们要把联想、创设情境和熟读、理解、强记、默写、复习等方法结合运用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背诵形式的多样化。背诵形式的多样化能给我们带来背诵的乐趣,减少大量背诵给我们带来的枯燥感。

参考文献:1.张培成 著:《古诗文精华背诵指南》,四川文艺出版社,202_年第5版

2.杨雪梅 著:《浅谈高中语文背诵方法》,《科教故事博览》,202_年第6期

3.姚本先 著:《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第2版

第四篇:教育学主观题背诵口诀

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50,阅读试忆相交替 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4)进行组块化编码。

(5)适当过度学习。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合理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 或 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口诀 目材编程策(木材变成车)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

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 1.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 4.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口诀: 上课 布置作业 学习反馈 奖惩 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

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 1.设置榜样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4.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5.培养学习兴趣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 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 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 4.培养良好的记忆规律

九、课外活动的特点口诀:组织上形式上内容上过程上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过程的实践性

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口诀:导向选择激励评价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2.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 3.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十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口诀:全面个性要兼顾,创新实践要全体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全体)

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实践)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并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5.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

十二、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口诀:双导二施三结合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长善救失原则

5.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十三、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2.爱岗敬业(本质)3.关爱学生(灵魂)

4.教书育人(根本)(载体)5.为人师表)(内在)6.终身学习(动力)

十四、简述人本主义典型教学模式口诀:开放题自由做 1.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2.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十五、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口诀:两培养两推崇(行)一提倡 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2.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3.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 5.提倡情感型师生关系

十六、简述布鲁纳结构教学观原则 口诀:强化动机结构程序 1.强化原则 2.动机原则 3.结构原则 4.程序原则

十七、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

口诀:借助于语言主动发现学科基本结构的过程

1.对儿童实质的看法,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 2.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 3.提倡发现学习

4.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5.重视学习过程

十八、简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口诀:超越过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 1.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2.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

3.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和和谐的社会 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

5.终身学习的方式-自我导向学习

十九、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

口诀:依靠自我意识规划专业发展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完善

二十、简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口诀:常念知能德身心

1.崇尚的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教育、学生,严于律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 2.合理的专业知识。表现在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3.精湛的专业能力。表现在处理教学内容上和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上 4.强壮的身体素质。表现为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 5.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自制力 6.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十一、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口诀:根本是培养强调全面发展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日益得到重视 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五篇: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作者: 农英丽(小学数学

广西大新县小学数学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9 / 3547

发表日

期: 202_-10-29 00:15:0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请你们选出每个学习小组中口算最快最准的同学,与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看谁最先说出得数。指示一名学生出示El算卡片,一名学生记分。口算题如下: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每次出题后都是老师抢先说出得数。参赛的几个孩子都是看到题后很紧张的用嘴快速地连加或是用手做指算以求快速地算出得数,而其他学生们都在激动和不解中感到无奈,有的同学说,那谁能比得过老师呢?]

3.趁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能和老师比赛,这是多么兴奋而有趣的挑战呢!这样看似简单而随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还牵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向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处于冷漠的接受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这样简洁的导入.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其不是漫无边际的“乱跑”,突出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编口诀。

(1)出示情景图(直接将一只手投影到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对,一只手,就是这只手.我们人人都有的手上.藏着我们要找的秘密武器呢?你发现了吗?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谈话:一只手有5根手指,是1个5.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l:1x5=5。

生2:也可以写成5xl=5。

师:2只手有几根手指?3只、4只、5只呢?(出示表格,每个学习小组一份)

手数(只)

手指数(根)

几个几

乘法算式

51个5

1×5=5

5xl=5

(3)你能看懂这张表格了吗?(能)小组合作,完成报告单的填写。

教师在学生之间观察、指导并检查同学们的探究学习活动。(4)汇报并交流报告单的填写情况,并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这些算式一个比一个多5。

生2:我看这就是5个5个地数数。

师:说的好.你真的很会观察。的确如此,l个5是5,2个5就是5+5=10,……

生集体随着说:3个5就是5+5+5=15.4个5就是……

师:除了报告单上这些数,你还能继续往下说吗?(能)

生1:我知道9个5是45,就是9只手上有45根手指。

生2:我知道6只手有30根手指,也就是5x6=30。

生3:我知道l0只手有50根手指,l0个5是50。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你们不仅说的好,而且还算得快,实际上你们已经发现了乘法计算的秘密.现在你尝试着将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提出来放在一起,小数在前,“一五”。

生:二五、三五、四五、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

师:将积放在后.连起来说.就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生: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2.记口诀。

同学们可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大家自豪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生大声齐读)你们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生1:每句口诀的前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生2: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生3:得数依次多了5。

师:对。这是从上往下看!如果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

生:少5。

师:怎么样?我们现在能记住这九句口诀吗?大家试一试。

学生读、记5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有没有信心?(师生齐背口诀。)

师:在背的时候,感觉“5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

生:“一五得五”好记。

生:“五五二十五”也好记。

生:我觉得哪句都好记!(很骄傲地说)

师:看来你一定有什么窍门吧?愿意告诉给大家吗?

生:我是按单双数来记的。单数的得数后面都是5,双数得数后面都是0。

师:惊喜地按照这个学生说的方法将乘法算式分成单双两列,果然如此。和学生一起读“一五得五、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五七三十五、五九四十五。”再读双数的。

师:现在提高要求,我们进行对口令比赛。(师生、生生之间)

师:如果突然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

生1:从5开加,一直加四次,就知道了。

生2:这样太麻烦,只要想三五十五,再加上l个5.就得到了四五二十。

生3:也可以记住“五五二十五”,再减去5就行了。

师:太棒了!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记忆5的乘法口诀。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记熟口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分两个层次进行的:一个是编口诀,一个是记口诀。由编到记.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的序列性。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而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手指人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数手指,找顺次加5的规律,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从而自然促成了孩子们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上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地思考.孩子们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因此,在这里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在如何记忆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口诀中的规律.让学生想出了“联系上句、下旬记忆,或者用连加、找单双数等方法”,并不断用赏识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如:“同学们真不简单”、“自豪地读一读”等等,使孩子在交流碰撞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师生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使学生对于枯燥的口诀已经生发了感情.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为鲜活、生动的师生学习场景图。]

三、应用口诀。体验成功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太麻烦了.不记行吗?

生:不行的。

师:那口诀有什么用呢?

生1:能帮我们更快地算乘法口算。

生2: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的。

看算式说口诀。

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口诀记得怎么样了。(教师出示一道算式,学生说得数,并说应用的口诀)

5x

21×

55×7

6×5

5×5

2x55×

45×3

生:(师出示了0×5,学生迟疑了一下)零5得零

师:5的口诀里有吗?(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证明一下?

生1:Ox5表示5个0相加,那就是“0”嘛。

生2:还表示0个5,就是一个5也没有。也就是“0”。

师:回答得精彩极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又创造了一句新的口诀。

应用举例。

师: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5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边。出示儿歌:一只小手5根手指头,两只小手l0根手指头,三只小手15根手指头,四只小手20根手指头.五只小手25根手指头……,看看,谁能像老师一样,也能找到藏在生活中的5的口诀。

生1:我能。我们统计数据的时候,要用到画“正”字的方法.而“正”字正好是五笔。其实就是“一个正字有5笔,两个正字有10笔……”

生2:我也能。你看,墙上的梅花一朵是五个瓣.那两朵梅花就是10个瓣……

生3:老师,我们学的古诗中也发现了口诀。

师:(惊喜的)是吗?

生3:《静夜思》这首古诗有4句,一句有5个字,四句一共有20个字,“四五二十”嘛。

生4:这是五言绝句。

四、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每个人都长了一双数学家的眼睛.自己发现了那么多藏在我们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掌握了准确计算乘法的秘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特别的高兴.因为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会观察,乐思考,能发现,更会应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

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让学生举例,目的是为了“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让他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把原本零散的生活经验纳入系统地个体化知识结构中。因此,找藏在我们身边的5的口诀.则为学生架起了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