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_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河南省202_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积累与运用
这一部分总共有七个小题,总分27分。
第1小题考查语音,要找出“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分值为2分。被考查的字中有多音字,如“泊”、“角”、“解”;有形近字,如“缜”、“慎”,“辍”、“缀”;有易读错的字,如“咤”、“畸”、“吮”;有常用字,如“歧”、“骇”。只有B项的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为zhěn shèn / xiè jiè /zhà chà。相较于往年的“找出读音相同的一项”来说,今年这一题的难度明显增加了。
第2小题考查字形,考查词语中的错别字,分值为2分。C项中的“名信片”一词中的“名”应为“明”,“明信片”为”专供写信用的硬纸片,邮寄时不用信封,也指用明信片写成的信。“厉“,“变本加利”中的“利”应为“厉”,“变本加利”意为“变得比原来更为严重“。此题难度不太大,只要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就不难辨出错误。
第3小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词义及词语间关系的把握,分值为2分。“见证”是“当场目击可以作证的”,“印证”是“证明与事实相符”,根据语境中的“并参与了”可知应选“见证”;第二空根据宾语“栋梁之才”,动词应为“造就”;第三、四空根据语境应选“只有------才------”。
第4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分值为3分。涉及到了名著的实际内容,要求考生深入阅读名著。B项中的“衍太太应是一个心术不正,爱推卸责任的人,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是鲁迅《父亲的病》的人物,作者表达了对她的不满、憎恶之情。由于应试教育课业负担重,名著阅读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这题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比较好判断的三项都是正确的,而不正确的B项中的“衍太太”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所以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
第5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分值为8分。形式为“识记型默写”、“理解型默写”、“关联型默写”,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平时默写落到实处,不难拿满分。
第6题考查句子排序,分值为3分。此题难度不大,根据句中的“壶冠、壶颈、腹部、壶底、通体”这些词语,按照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不难排出正确顺序5、2、3、1、4。
第7题为材料阅读题的考查,分值为7分。试题内容新颖,关涉到了202_年热点“微博”。题型为两小题,第一小题摘录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4个词语,分值为4分。问题应该不大,但个别同学或许会答不全,估计容易把“真实”丢掉。第二小题写出画面寓意,分值为3分。画面形象直观,考生易于理解,但根据评分标准,还是会答不全面,可能会忽略“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这一点。
总体第一部分的试题不算难,既能让考生按平时的复习内容,有序答题,又稍有难度,便于考查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
现代文阅读
第二个版块是现代文阅读,有两篇文章,9个小题共28分。第一篇是从维熙先生的散文《漓江情韵》,文后设5个小题,总共16分。第8小题3分,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考查整体感知和语言概括的能力,只要叙述清楚,点明人物,说清情节,不难得满分。第9小题2分,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主要抓住内容和结构上两点就可以得分2分了。第10小题两问4分,第一问要答“我”见到摇船人“兴致顿时跌落下来”的原因,这个从文中能较容易的找到答案;第二问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要从写法上来答,稍微有点难度,考生可能很难答全面。第11小题3分,是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里要看清问题,任选一句来写,答题时还要注意既然是比喻句一定首先写出来比喻内容,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第12小题4分,是分析人物形象,题后括号内已标出写出两个方面。共4分,每个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已练过多遍,相信都能拿到满分。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是议论文阅读,《坚持“一件事原则》摘自《世界名人教子圣经》。4个小题12分。第13小题2分,考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议论文考查常规题,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极其好找,就在开篇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专心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第14小题3分,考查论据与观点关系的把握,即给第三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只要所写论据能突出目标和专心,古今中外皆可。第15小题4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6段论证思路,是考查该部分议论文的思路及其结构特点的,答题时必须要结合具体内容,而不是简单的 论证过程。第16小题3分,考查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也属该种文体阅读的常规考查题,应该不会失分。
三、古诗文阅读
第三个版块是古诗文阅读。6个小题共15分。古文是《小石潭记》选段与《游青溪记》配读,古诗阅读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诗,第17小题考查实词,共2分。第18小题是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共2分,此题难度不大,抓住关键字“居”即可。第19小题3分,考查的是作者心情的变化,并要把相关内容从文中提取出来,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乐”,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忧”。第20小题4分,是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表述能力。两个文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方法1分,具体内容1分。第21小题2分,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个句子是用典的,只要能答出作者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就可以得分了。第22小题2分,是关于古诗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炼字作用的考查。
四、作文
第四个版块是作文,分值为50分。作文是二选一命题,今年两道作文题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第一道题是半命题作文,怀念__的日子,可以选取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动的人和事去写,自由度广,可写的东西很多,范围也宽泛;第二道题是材料作文,寓意既深刻也比较明晰,“有时候你不能挑选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抓住关键词“适应”。
第二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音,字形、成语的运用、病句的判断、仿写句子,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注重作者翻译句子的能力,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第三题为阅读理解,共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四部分是作文,计55分。文题《__的初中生活》,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500字。主要
这次考试和中考的分值相比,扩大了古诗文默写的分值,缩小了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主要是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多背诵,多积累。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三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_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纵观202_年中考语文试题,朴实简约,难度不大,试卷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与课标和考纲联系更加紧密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考纲。
这套试题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重点的。
注重积累。试题坚持从新课标要求初中考生背诵的古诗文名句、名著名篇等方面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状况。试题继承了前几年的做法,在语言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加强了理解性和运用性积累的考查。
注重感受。在阅读理解题中十分注意通过文本引发考生的主观感受,所设问题的角度尽可能贴近考生的生活和心理;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便于考生身临其境地表达感受、思考问题;试题注重考考查与考生的生活实际、成长过程相关的知识积累、分析、感悟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不少试题在设问的方法上和参考答案中为考生发表主观化的感受预留空间。作文命题能启发考生调动自己原有生活体验方面的积累,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使人体验方面的积累,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使人人有话可说。
注重运用和探究。为引导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分标准多题不设统一答案,只列示例或要点,在阅卷的思维上加以引导,主观题参考要点后多附“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字样。尤为可贵的是,设题在注重体现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同时防止了用大而无当的引申或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演绎来代替对基本阅读能力考查现象的发生。
高三语文组
202_.6
第四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该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上几次月考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试卷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流畅优美,思想健康积极,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很强。
此次月考平均分103.40,优秀率为36.12%,及格率为80%,与前几次月考相比,成绩还是比较平稳。
三、主要问题分析
在阅卷中,我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本卷的1---7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应该说比较容易,满分率比较高,但还有许多同学在诗文理解上失分。第6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一题,有同学竟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同学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2、错别字现象严重。比如第1题,有许多同学“君子好逑”的“逑”字写成了“求”;第7小题“但愿人长久”的“长”写成“常”的、“千里共婵娟”的“婵”写了“蝉”;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就更多了。
3、审题不清、马虎答题。比如第8小题的对联:“今年端午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可有一些同学对的却是玉树地震、还有对的是世博和春节的;第10小题选择题号填空,正确答案是“(4)”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D)”从而白白失去分值。还有名著阅读题,要求是除《海的女儿》之外的安徒生的童话,可就有的学生偏答《海的女儿》、本题的另外一个要求是“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可有的考生只写内容或只谈感受,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械答题”。例如第22题:“本文标题是“鸟看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在这里失分,这题是让我们感受作者对上海世博召开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憧憬。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为:“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结果一分不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理解与感悟方面还有欠缺。
5、在答题过程中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不强,表达效果不到位,导致有许多题目失分。例如第23题:“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你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道题共6分,其中内容表述4分,语言组织2分。按理说这道题是最容易得分的,只要你展开大胆的想象,精彩地表达即可,但本题平均得分才4.5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表达不到位:语句不通、表达不完整、标点符号不规范使用等。例如:有位同学写到:“博览会建在天空上如同空中花园一样美丽,在各国的展览馆里可见到微小的飞机!微小的计算机,它们最奇特的是可以变大令人出外携带方便。汽车飞机都在天上是人们出行方便还节能减排呢!”该同学本题才得了4分;另一同学写到:“夜晚,世博会灯火缤纷,无数辆电车在世博会旁穿行,人们手拉手在世博会周围载歌载
舞,在天空中有一座天桥,连接着世界各地,各地的人都来到我的家乡,如入这美好的场面上。”
6、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注重经典名著的阅读。这一点在名著阅读题上表现最为明显。本次的名著阅读考的是安徒生童话。可有很多学生却答不出一篇他的童话来。有写《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还有写《灰姑娘》的、甚至还有写《伊索寓言》的。这说明学生对名著没有认真阅读或是没阅读。因此本题平均得分才3.75分,丢分严重。
7、部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字迹潦草不清的现象,书写不工整。在第一大题中,就有扣掉书写分值的同学,书写平均得分0.98分。在阅读和作文的书写中不整洁美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8、部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但叙事不够具体,立意不够新颖,情感抒发不够真实,平淡作文较多;还有的同学背作文,文不对题。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审阅试卷,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成败,才能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语文基本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要能熟练的背诵或默写,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尤其要与当今社会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相联系,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重视语文的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不是搞题海战术。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心灵受到触动,才能培养出正确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导向,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不肢解文章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能力。
3、要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舍得在作文过程上花时间,重视学生构思,立意,列提纲,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重每一个学生作文质的变化,而不只是一篇篇作文量的增加。进一步解决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的苦楚,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能准确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触动心灵的人与事写得具体,感情真实。同时还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读写的结合,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的的技巧。
5、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学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更重要的是不写错别字。
6、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不投机取巧地搞典型题训练,导致对名著的片面理解。
第五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_-202_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何仉中学:胡宝云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期末考试由区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本次九年级语文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2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整张试卷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现将这次考试质量评价总结如下:
一、考情分析:
此次考试我班共35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97.67分,及格35人,及格率100%,100分以上15人,最高分113分,最低分72分。
二、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语文试卷严格按照天津市202_年中考形式命题,试卷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考核,第二部分为古诗词默写,第三部分为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第四部分为课外现代文阅读分析,第五部分为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第六部分为作文,各题所占分数分别为27分、8分、7分、15分、13分、50分。
从总体看,本试题测试重点突出,题量适中,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体现出很强的人文精神,在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熏陶的人格魅力的培养,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生汉字书写、字词的积累、病句、标点、诗词赏析、文言文等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共27分,比例适中。第二部分古诗文名句默写考考查中前4小题为直接默写,少数同学存在写错别字现象,5小题为理解默写,其中第5小题很多人做错。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难度较适中,而且课外文言文注释太少,所设计的3道题目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但对于第14题学生掌握不好。
第四部分课外现代文阅读考查了散文《享受春雨》题目难度适中但书写量过大,学生做的情况不太好,特别对于16、19题掌握不好。
第五部分为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
第六部分为写作,考察了命题作文《不走寻常路》,我认为这一题目比较好写,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我班绝大部分学生审题,作文最高得分为47分。
三、存在的问题:
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个别同学在答题时间上掌握不够准确,做题速度较慢。2.部分同学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贫乏,应变能力不强。
3.写作题中,个别学生拘泥于原材料,题材陈旧,内容空洞,文章缺乏时代气息,缺乏真挚的情感,文面较差。
4.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待扩大阅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