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愤怒管理观后感

愤怒管理观后感



第一篇:愤怒管理观后感

愤怒管理观后感

该片讲述了一位温和有礼的男子被迫去参加“愤怒管理”课程,却发现课程负责人才更需要接受训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愤怒管理观后感,欢迎阅读!

这是一个控制愤怒的故事,他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尤其是自己身上的事情,这令我感到非常震惊!

按照雷德尔医生的分法,可以将愤怒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型的,一类是内向型的。外向型的人动不动就朝别人咆哮,而内向型的人是那种常年累月沉默寡言的人,最后自己失控,造成不良影响。

戴夫是第二类型的人。按照我们的看法,戴夫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在雷德尔和他的女朋友看来,他是一个自卑的人,总是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这是不敢自我表达,自我发泄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将会让他发生巨变,生活变负担。

戴夫的女朋友发现问题后,找到了雷德尔,雷德尔决定帮助戴夫。雷德尔一些古怪的行为让戴夫难以接受,但是为了防止进入监狱,戴夫接受了雷德尔的一个又一个的行为。在帮助戴夫走出自我愤怒的阴影的过程中,戴夫学会了真正的自我发泄。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自我愤怒的人的本身。用雷德尔医生的话来说愤怒者经常性的自我掩饰。“含含糊糊,含含糊糊,口齿不清,总想抵赖”。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在做一件事之前,自己就否定了自己,这如何能成功。这让我明白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坚信自己可以完成,而且不要害怕有什么后果,坚持到最后,不要在乎结果。

在女朋友被别人抢走的刺激下,他再也受不了了。他在高尔夫球场上表达了自己对琳达的爱,雷德尔给了他一个梦想的表达爱情的机会。于是,他得到了琳达的爱,也摆脱了自我愤怒的困扰。

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发泄的重要性,也让我看到了爱情的伟大。让我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学会过自己的生活,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篇:愤怒管理 电影观后感

正视自我,直面生活

—《愤怒管理》影评

弗洛伊德说,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是成为文明人的基础。愤怒是一匹桀骜不群的野马,是最不易控制的情绪。这种愤怒情绪来时如洪水猛兽,有人用言语攻击,拳脚相向发泄内心的不满,这就是外爆性愤怒,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释放了压力,但也会破坏人际关系,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于是有人自以为学会了愤怒管理,用斯文话表达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1)激发愤怒的情景;

(2)把自己的愤怒情绪用描述情绪的词汇表达出来;(3)描述对于对方的期望

但是当这些人按照健康的方式来管理愤怒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他们长期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泄压手段大多是通过幻想和自我安慰,导致注意力低下,异常敏感,让外人觉得不可捉摸,难以相处,无法理解。长此以往,人际关系会陷入一边混乱,他的防御攻击和恐惧紧张威胁着周遭环境的每一个个体的安全感。

不久之后,他在愤怒管理方面再次回到老路上,每次都把愤怒压抑在心头,表情上会变得扭曲不自然,直到某一天某个导火线导致人格大厦瞬间崩塌,身体犹如脱缰的野马,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力。就像中国农民,压抑愤怒几十年就闹起义。

压抑啊压抑,不在压抑中爆发,就在压抑中灭亡。

《愤怒管理》这部电影体现的是美国文化下的愤怒管理哲学。以一出轻松诙谐的闹剧形式演绎了一个懦弱,自卑的“烂好人”如何在女友与心理治疗师的精巧设计下释放出压抑情绪,克服童年阴影并且勇敢表达内心欲求的励志故事。

主人公大卫为了升迁,工作碌碌。为了讨好老板,替他端茶倒水,做一切琐碎小事,自己的设计成果被老板窃取,他还是忍受着老板的情绪剥削,什么也不说,絮絮叨叨地压抑自己,控制自己。而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心理治疗师身上保留了少许《飞越疯人院》中麦克默菲的反传统味,同时加入了超量的莫名其妙的躁狂。这个浑身上下布满小丑的动作语言的角色开出了管理愤怒的药方,这个药方也很麦当劳——“年轻人!为了你的爱情,竞争吧!表达你的愤怒吧!”

大卫的愤怒,在于长期以来按照世俗标准下的“好人”生存,在面具下形成了一副优柔寡断,自卑恍惚的糟烂性格,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大卫第一次上愤怒管理课时,巴迪问了大卫一个问题:你是谁? 大卫说:我是一家大型宠物用品公司的文书。巴迪说:我不想知道你的工作,只想知道你是谁? 大卫说:我是个好人,我喜欢打网球。

巴迪说:我不想了解你的爱好,只需告诉我你是谁。大卫说:那你说我是谁?

巴迪说:你想让别人告诉你你是谁?

巴迪从大卫的吞吞吐吐中大概了解到他的性格弱点和对自我认识的障碍。工作只是一个身份。如果换了工作,那么“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是自己的一个身份认同,爱好也只是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所有情绪的根源,恐惧,不安,惶惑,愤怒,最终都指向自己,都是外在的“我”同内心的“我”的斗争。

我们之所以受苦的根源,都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总是为了迎合他人压抑自我的真实需求,将快乐寄托在外物上,忽略了自己本真的愿望,最终丧失喜悦与尊严。

你面对一只猪表情平静的念上一万遍“你是猪”,他也不会和你生气,只要你不和他争抢猪食;而对一个人,即便你给他山珍海味时,要求他允许你对他说10遍“你是猪”,它也会生气的。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脑子里有一个声音不断对他说“我是什么什么”,“我不是什么什么”,“如果有人说我是什么什么,就是侮辱我”

那个无数个“什么什么”中,必然有一个与猪有关。我们头脑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我应该是谁”“我应该成为什么什么”。

现代社会的物质化,复杂化和连番的信息轰炸,使我们的社会角色随之增多,人对于自我的期望也在不断扩大。有多少人像片中的大卫一样,明明是食草动物,却像一个美洲豹一样奔跑,暗示你这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和平主义者成为一个人生战场上的战士,和看不见摸不着的压力、贫穷、歧视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拼命满足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欲望。

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精神和躯体能量用来发展工具和社会生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用来发展和超越人类,和更高层次的沟通。

人被要求变成一个物件,一个生产线上的工具,听从公司的安排,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奉献给公司——社会的利益增长。

玩耍、闲聊、静默、沉思这些本来基本的精神需要被当作是懒惰和个性的缺陷,即便偶尔为之也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现代人一方面被铺天盖地的成功学似的夸大幻想推动着,一方面这些幻想又制造出过多的难以承载的压力。对人性的强大一面夸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人性脆弱性和非理性的否认,对宇宙人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的否认。这种否认本身就是对人性的侮辱与侵犯,从而引起的无力感与耻辱感自然会激发愤怒。

外在的“我”不断侵吞和侮辱内在的“我”,当他们对自己的内心期望遭到了否认,而他们的身心状态看起来格格不入,就像人类进化史上的陈迹或垃圾。因为无能,自卑引发的愤怒便如潮水般席卷全身,蚀骨灼心。

在影片的末尾,大卫终于面对万人体育场对爱人倾诉衷肠,我想要和你组建家庭,想要和你一起生孩子。我一直不自信,觉得时机未成熟,但是我不能失去你。

承认自己脆弱,说出自己的渴望,也没有那么难。爱,与他人真诚的结合,超越自我。

我们踽踽独行,我们寻寻觅觅,我们一生所求,不过如此。

第三篇: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做个愤怒的小孩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我很喜欢电影《愤怒的小孩》,尤其喜欢他的小主人——一个七岁的名叫孙小傲的男孩。因为他爸爸妈妈都去了莫斯科工作,家里只剩爷爷和他,由于爷爷年岁已高,便雇了个“恐龙保姆”。他感到孤独寂寞,爸爸妈妈又不能回来陪他过生日,所以孙小傲一怒之下,便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在路上他结识了从坏人手里逃出来的兰兰姐姐,他就一直保护着她,他们一起结伴对付坏人。后来他们又遇见了一位爷爷,他非常厉害,抓到其中两个坏人,救出了他们。并将他们送到了兰兰的老家,可是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被抓的两个坏人又逃了出来,但后来孙小傲凭借自己高超的弹弓技术,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打败了他们。因为兰兰的父母早已去世,兰兰便去了小傲家,小傲又多了个姐姐,爸妈也从莫斯科回来了,一家人团聚了,过着幸福的生活。

看到这么完美的一个结局,我从心底里替他感到高兴。在故事中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孙小傲的机智、勇敢、诚实、有礼貌„„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孙小傲和我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可是在很多地方我都不如他。和他相比,我可以一个星期见爸爸妈妈一次,可是我也和他一样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天天陪在我的身边啊!所以我比他幸运,能经常见到父母是多么的幸福的一件事啊!我们一定要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他们。孙小傲和我一样都是小学生,看到他的故事后,我为自己的很多

做法感到脸红。我经常直呼姐姐的名字,可是他一直叫兰兰姐姐;在生活中答应了别人的小事有时候我就忘了,可他一直记得要给爷爷还钱。

可是我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我不会让父母担心的,我知道他们在外边工作很辛苦,这么做都是为了我,我应该听他们的话不让他们为我担心。可是孙小傲离家出走完全没有想到亲人们有多么着急。但是我想他以后肯定会改正过来的。

我应该学习小傲那种不怕坏人,勇敢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遇事不要慌张,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个肯动脑经、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的愤怒小孩。

第四篇:《愤怒的小孩》观后感(精选)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016班 肖凡

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男主角孙小傲的影片中,开始,我被男主角的幽默所逗。后来,在孙小傲的出走中知道了贫困地区的生活,这可把我吸引住了。

男主角孙小傲是个古灵精怪的淘气包。他的爸爸妈妈在俄罗斯工作,所以一直由爷爷照顾他。假期,爷爷生病住进医院。一直渴望父母关爱的小傲由于父母没回来陪他一起过生日,愤怒的小孩(孙小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路上,发现了藏在搬家车里的兰兰。他用自己的弹弓将兰兰从犯罪分子手里救了出来。得知犯罪集团要抓兰兰是想让兰兰成为他们生财手段利用兰兰去乞讨。兰兰想回家乡找回自己的“宝藏”。无处可去的孙小傲跟随着兰兰来到了她的家乡。一路上他们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惹出了很多笑话,同时一路上收获了友谊。最后在亲人、警察的共同帮助下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最后,从这部影片中。我发现贫困地区的人们为了生活下去会把孩子卖掉。也使我更明白了,我们要使贫困地区的孩子像我们一样有父母的呵护,让这些孩子也能在天空下自由的翱翔。让我懂得了不管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五篇:《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星期一,我在学校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叫《愤怒的小孩》。

故事中主要讲了孙晓傲的爸爸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只有孙小傲和他的爷爷在家。不久,孙小傲的爷爷生病了,爸爸妈妈为他们请来了一个可怕的保姆,而他的爷爷一天只会说八个字,面对这么枯燥的生活,小傲特别想爸爸妈妈,于是他有了离家出走,去寻找父母的想法。经过他的聪明,坐了一辆车出了小区。在车里,却遇到了有个小姑娘兰兰,有两个坏人正在捉她,她在躲藏。一路上,小傲帮助兰兰逃脱坏人的追捕,也帮助警察抓住坏人。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尽管过了多少天,我的脑海中还留着孙小傲的形象。因为,孙小傲的所作所为是那样的坚强和勇敢。

孙小傲真是聪明、勇敢、活泼机灵又天真可爱呀!这种美好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中。但我也为他伤心,小孩子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陪在他的身边,所以我想告诉大人们,多留点时间陪陪孩子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64893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