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模板8篇)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模板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家务,两个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的字眼,在平凡不过了。可现在的家务活大多数都是父母在操劳着,我们应该帮父母减轻点压力,解决家务是我们可以完成的,也是我们孝敬父母的一种方式。这个寒假,我的收获就是帮家里解决家务活。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之一,我们身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就更要继承好、发扬好这一美德,所以我们身为大学生就应该要积极参加劳动,只有多劳动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要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在生活中,时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组织的有关活动,服从组织的安排,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自我成长,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以及各方面的素质。一个人仅独善其身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身边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组织中来。寒假里,在我完成的家务当中。完成前院的打扫工作是最令我骄傲的,因为前院总体比较脏,打扫完还是很费劲的。我认真地打扫着,慢慢的加速起来。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于是扫帚在我手里就像是一把利剑,嚓、嚓、嚓,过了一会我就打扫完了,不过我也气喘吁吁,流汗了。再回头看我扫过的地,我满意的笑了。

家务劳动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家庭,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从扫地这件小事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同时也要有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家庭是我们最亲密的生活空间,家务劳动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做家务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和爱的表现。在家中,我承担着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任务,经过长期的体验和总结,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家务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和意义。

第一段:做家务感受到的快乐

在我眼中,做家务就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在做家务过程中,我能够体会到清洁,整齐,有序带来的愉悦感。每当我将衣服摆放整齐,地面清洁干净,家中摆设擦拭得干干净净,我就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这种快乐虽然平凡,但它深深地植根在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愿意将这个过程一直坚持下去。

第二段:做家务带来的舒适与温馨

做家务不仅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更能带来一种温馨的氛围。每当家中变得整洁、干净,我总会感觉到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温暖感。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幸福,更能够使亲戚朋友乐于来到我们家中,享受家庭的舒适和温馨。因此,我非常重视家务劳动,希望能够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舒适和温馨。

第三段:做家务懂得坚持与自律

家务劳动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和自律的劳动。每当我完成了家务工作,我总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我更加愿意继续坚持家务劳动,不断地奋斗与自律。因此,做家务不单单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只有我们在家务劳动中坚持和自律,才能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第四段:做家务懂得关爱与责任

做家务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关爱和承担责任。我们需要了解家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为家庭服务。每当我为家庭做出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变,我总能感到家庭成员的真诚感激和认可。这种关爱和责任感源于我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只有我们能够掌握这些,才能够让家庭更加温馨、和谐。

第五段:家务劳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家务劳动不仅是女性的责任,更是家庭成员之间平等的责任。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家务劳动,坚持家务劳动的平等原则,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家务劳动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不应该只是一种无尽的劳动,而是应该从中汲取快乐和成长。

总之,家务劳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责任和爱的表现。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要充分体会到这份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与美好,不断地完善自己,让家庭更加温暖、和谐。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为了感受父母日常之辛劳,体会劳动创作之艰辛,从而发扬家庭劳动制度。我决定为父母做一顿家庭午餐,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成长,感到欣慰和温暖。

首先,要做好一顿饭,离不开一份新鲜的蔬菜。在超市我发现我完全不知道每份菜应该买多少,只能凭着感觉。我现在也才明?其实买菜并不是那么容易,我懂得了妈妈的.苦,每天下午下班本来就已经很累了,还要到超市买菜,想着什么样的饭菜合味营养。我买了大虾,包菜等一系列菜。随后,处理大虾,辣椒等。

但炒菜只能说轻车熟路,毕竟之前有做过饭。然后我把洗好的菜放进锅?依次加入不同的蔬菜和调料,终于觉得味道差不多了,便盖好锅盖,静静的等待功告成。一份辣椒炒肉,油焖大虾,辣炒包菜就好了。菜好后我将做好的菜分别在盘盛好摆上了桌。再给爸爸妈妈盛好?饭为父母做的这顿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我对家庭劳动的体会与感受。

我今天很累,但我学会了做一顿饭,做?些家务。提高了我的劳动能力,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在未来,我将学习做更多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务劳动的重要性逐渐被忽视。很多人认为家务劳动无足轻重,甚至是一种低质劳动,但事实上,做家务劳动不仅是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培养个人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做家务的过程中,我不仅意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更体悟到了做家务劳动对个人的好处和意义。

首先,做家务劳动可以锻炼个人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家务活,比如洗衣服、洗碗、打扫卫生等,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个人都需要掌握。通过自己动手做家务,我慢慢学会了如何独立地处理这些琐碎的事务。比如,在洗衣服的时候,我要正确分辨不同面料的衣物,学会用不同的洗衣液对待不同的污渍,并掌握好洗衣机的操作技巧。这样的做法给我带来了满足感,也提升了我处理事务的能力。

其次,做家务劳动可以让个人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财物。家务劳动的开销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食物、洗涤用品等等,如果不能好好管理这些开销,就会给家庭带来麻烦。在处理家务的过程中,我需要将时间和金钱统计一起,掌握自己的预算,维持家庭的健康运转。这样的做法让我不仅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还可以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吸取一些管理经验,从而更加成熟稳重。

第三,做家务劳动可以增强个人身体素质。做家务劳动经常要站立、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在做家务中,我需要爬上爬下、抬起重物等等,这些动作让我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虽然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疲惫,但这种劳动带来的健康和情感上的帮助都是无与伦比的。

最后,做家务劳动可以增加个人成就感和家庭幸福感。做家务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还可以为家庭的幸福做出贡献。每当打扫完家里的卫生,洗完衣服后,我总会觉得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我知道这些家务劳动的完成对家庭的幸福是有影响的,我得到了一种内心上的乐趣,感觉自己为家庭的和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做家务不仅仅是完成家务本身这么简单,它意味着更多。通过做家务,一个人可以锻炼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增加管理时间和财物的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以及增加成就感和家庭幸福感。这些方面都是家务劳动意义的体现,也是健康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承担起家务劳动的责任,更好地维系家庭的和谐发展。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务劳动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家务劳动不仅可以让家庭更加和谐美满,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独立生活能力。近期我也通过亲身参与家务劳动,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在这里,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家务劳动实践个人心得体会。

首先,家务劳动教会了我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还要写作业、准备考试,时间总是不够用。而参与家务劳动,我逐渐学会了如何统筹安排时间。我发现,只有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分配任务量,才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家务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高效率的人,也更懂得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其次,家务劳动让我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在过去,我可能一直觉得家务劳动是一种负担,是一种额外的事情。但是当我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到家务劳动的付出和收获时,我开始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发现,家务劳动不仅给家庭带来整洁和舒适,更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洗衣服、做饭还是清理房间,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汗水,但是看到家人们享受到这一切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心里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再次,家务劳动不仅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我的生活技能。在过去,我可能对很多家务劳动不甚了解,也不懂得如何操作。但是通过不断地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许多实用的生活技能。比如,我学会了如何做饭、如何清洁卫生、如何修理一些家居设备等等。这些技能不仅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还让我在家庭中变得更加独立和有用。

最后,家务劳动增强了我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日常的家务劳动中,我与家人们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家人们的需求和喜好,也借此机会与家人们更加密切地交流。家务劳动让我更加关注家人的感受和需求,也让我更加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通过家务劳动,我与家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亲密。

综上所述,参与家务劳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增强了与家人的沟通与理解。家务劳动是一项锻炼身心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家庭的贡献。我相信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应该都积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寒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忙我的父母做了许多的家务。

每一天早晨,吃过早饭,我和母亲就分工,开始了一天的家务。母亲整理厨房,我整理房间。将整个房间打扫一遍,直到没有灰尘。有时候我们也换主角,每一天都这样感觉很是开心,也很充实。

放假这段时光下了多次雪,由于父亲上班,因此扫雪的重任就落在了我和母亲的身上。毕竟母亲已经五十岁的人了,体力明显不如以前,扫雪的时候,我让母亲用锹,而我则是将雪从院子里运到外面。这样母亲能够省很多的力气。

从这些小事上方我也看出了,母亲老了,头上也有了许多白发,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浑身气力的母亲了。看着母亲的皱纹,我的心酸了,多想此刻就能给母亲最好的生活,不再让她受苦了,为了我上学。母亲没有买过新衣服,更没有说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她将钱都攒了起来,就是能让我在学校不用那么紧张。我想也只有父母会为儿女想得如此周到吧。

我还有一年的时光就要工作了,这也意味着,母亲不用再为我操心了。

当我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得的证书和奖状都拿给母亲,母亲看了,笑了。我明白这个笑代表着她的女儿没有给她丢脸。我没有让她操心。

剩余的这一年,我会努力的学习,将自我变得更能适应这个社会,也为了我母亲和父亲,我会让他们过上快乐的生活!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入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字数:200字)

家务劳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各种日常的家庭事务,如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虽然有些人认为家务劳动是一种负担,但我却发现在实践中,家务劳动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培养自我能力的机会。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我不仅学会了分工合作、独立生活,还体验到了付出和回报的喜悦。因此,我认为家务劳动是培养责任感和自立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段:迈出家务劳动的第一步(字数:250字)

在开始参与家务劳动之前,我曾对此持有一些抵触心理。但后来我意识到,家务劳动是一种必要而重要的自我成长经历。于是,我开始从最简单的家务事务开始,比如整理房间、洗碗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每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细心和耐心,这让我明白家务劳动需要我们付出真正的心血和时间。

第三段:分工合作中的协作与理解(字数:250字)

在家庭中,分工合作是家务劳动的重要原则。全家人共同分担着各项家务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这让我明白了协作和理解的重要性。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家人总是鼓励和支持我。与家人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还体会到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而且,分工合作也能有效地提高家务劳动的效率,让我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第四段:家务劳动带来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感(字数:250字)

参与家务劳动让我更加自立和成熟。通过洗衣服和做饭,我学会了照顾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规律。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让我懂得了责任,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重要性。我理解到,家人每天为我做这些事情都是出于爱和关心。参与家务劳动不仅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更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

第五段:家务劳动的时间管理和人生价值(字数:250字)

家务劳动教会了我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实现自我管理。在家务事务中,我学会了分清轻重缓急,有效地利用时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生活中,这些都是宝贵的技能。除此之外,家务劳动还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我们要热爱家庭,珍惜家人。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我更加懂得感恩和关怀,懂得家人的辛苦和付出。

总结:

通过对家务劳动的参与和实践,我体会到了家务劳动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它能锻炼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我们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同时,家务劳动还能帮助我们改善时间管理,认识人生的价值。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参与家务劳动,将其作为自我成长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家务劳动个人心得体会篇八

据教育研究部门的一份统计:城市中小学生中完全不做家务的占85%以上!笔者认为其中原因有三:其一,课业负担重;其二,家长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或不想让孩子做;其三,学校放弃对这方面问题进行教育的责任。三者之中,前两者已有不少分析文章,因此这里只分析第三者。

不少老师认为:教育孩子在家适当从事家务劳动,是家长的责任,这话有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儿童的向师性、学校教育在儿童心中的权威性,往往是家庭教育代替不了的。依笔者意见儿童的家务劳动,学校应主要负责思想教育,家长应主要负责提供机会、指导操作,当然也要寓教于做。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而家务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意识及能力,以及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等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劳动,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教育手段,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能力的条件。也是小学生体、智、德、美发展及学习劳动技能的条件。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如下:

(1)劳动,有利于学生开发思维、启迪智慧,体现在技巧的形成上,能使小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小学生只有在直接参加劳动时,才能学会劳动。小学生参加劳动愈早,对他进行劳动教育愈有成效。

(3)儿童生来就有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不从幼年起就开始习惯于从事必要和有益的家务劳动,那么这种心理倾向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小学阶段不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就会错失良机。增加了成年后成为一个熟练而勤勉的富有创新能力劳动者的难度。

(4)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凭着责任感,付出气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受到赞扬,引起快感,劳动后的快感又促使儿童更加热爱劳动。

(5)小学生参与必要的家务劳动,能切身体会到劳动是生活的必需,是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家长委托孩子浇浇花,洗洗手帕、鞋袜及衣物,收拾玩具,抹抹桌椅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义务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6)小学生与父母共同劳动,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指定任务,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与人协同工作的合作精神,培养参加集体劳动的心理素质。

总之,家务劳动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家务劳动一般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中带有事务性的劳动,是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尽力分担的义务,对学生来说,分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属自我服务劳动,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会铺床、叠被、刷洗碗筷、茶杯等,能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年级学生要“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择菜、洗菜、淘米等。在家长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能烧开水和给饭菜加热”。对高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是“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冼外衣、毛衣等衣物”。通过以上这些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勤于自理、乐于奉献、尊重人、体贴人等优良品质。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首先要结合教学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或主题班会,提高学生从事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开展“谁有一双巧手”、“劳动光荣的小红花”、“爱劳动的好孩子”等主题活动;举行叠衣服、钉纽扣等比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并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家长专门召开“让孩子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学做家务”等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的认识,并同家长一道提出培养计划及步骤;设立“家务劳动记录卡”,由家长记录学生的劳动表现,定期交班主任或学习小组;学期末进行考核和评定。

当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他们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加学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当然,让孩子学干家务首先要注意方法:

1、分配给孩子(尤其是年龄尚幼的儿童)的家务活不要太难做,因为太难了孩子往往做不好,这又会反过来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减弱他们做家务的兴趣。

2、孩子干家务一般不会像大人那么有耐心。为避免枯燥乏味,分配给他们的家务活最好经常有所变化(如昨天买酱油,今天扫地,明天整理旧报纸等),也不要让他们一连数小时“连续作战”。此外,边做家务边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也是增强孩子求知欲、减少乏味感的好办法,如剥豆时可讲讲大豆的营养,洗手帕时可谈谈肥皂的种类。

3、有的孩子喜欢单独干家务,更多的则喜欢与父母一起干――这是性格所致,家长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对喜欢“单干”的孩子,家长必须事先做好指导和示范。同时,应让孩子有选择做哪种家务活和何时做的权利――这种对孩子的尊重可有效减少他们把干家务当做负担的感觉。

4、如果孩子对做家务有反感,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命令。最好的办法是对孩子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因而也有义务分担家务。当这些“懒孩子”在干家务的态度或质量上有所进步时,家长应及时表扬。

5、孩子干完家务后不要赏以金钱――这只能使孩子失去“主人翁”态度;也不要拿干家务作为惩罚手段――因为这易导致孩子们对家务劳动的消极情绪;更不要故意把种种家务活分成贵贱两种,专门要孩子去干那些所谓“贱活”(如倒垃圾,洗厕所等)。

6、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分配的家务活也应“循序渐进”。如果孩子没干好,家长不要自己重新替他做一遍――这种“包办代替”虽然省事,却容易滋长孩子的依赖心。

作为家长,当孩子做好一件事后,要给予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说一声“谢谢”。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产生劳动以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让孩子劳动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劳动、家务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时候也要把握“度”的问题,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劳动观念,并不是说非要做到什么样的“量”才算成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