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在旅顺凭吊战争遗迹

在旅顺凭吊战争遗迹



第一篇:在旅顺凭吊战争遗迹

在旅顺凭吊战争遗迹

(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星期三,晴,大连)

早餐后,到旅顺游览。这里有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的遗迹。

先到北堡战壕。混凝土浇筑,一米多厚,封顶,到处坍塌。不少年轻姑娘在这里出卖旅顺导游图,三毛钱一份。还有老百姓卖新采摘的苹果。最便宜的二毛五一斤,最贵的五毛一斤。

再到望海炮台。山顶上还架着两尊笨重的铁炮,苏俄制造。好几吨重。他们强迫中国劳工抬上山。当时的情景,可以想象,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起重设备,全靠人力。

后到白玉山塔。这是日本侵略者胜利的象征。他们叫“表忠塔”。当年,他们战胜苏俄后于1907年修建。

塔下就是军港。可见军舰、潜艇。我国往太平洋上空发射的导弹,就是在离此港不远的海域发射的。

202_年6月19日录入

东鸡冠山 东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包括东鸡冠山北堡垒、日俄战争陈列馆、望台炮台和二龙山堡垒四个景点。东鸡冠山北堡垒是沙俄1898年3月侵占旅顺后修建的东部防线中一座重要的功守兼备的堡垒,是日俄战争中双方争夺的重要战场之一。望台炮台是日俄争夺旅顺的最后战场。因遗留山上的两门俄军残炮而被当地人称名为“两杆炮”。二龙山堡垒是清政府建于甲午战争前所建,先后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战火。

东鸡冠山北堡垒1900年1月由沙俄始建,采用混凝土和鹅卵石灌制而成。北堡垒外部覆盖有2米厚的沙袋和泥土,内部结构复杂,由指挥部、士兵宿舍、弹药库、暗堡、侧防暗堡、暗道、炮阵地、雷道、楼梯井等组成。堡垒呈不规则的五角形,四周挖有6米深、8米宽的护垒壕,壕外山坡架设高压电网。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为攻此堡垒,伤亡900多人。

望台炮台是日俄争夺旅顺的最后战场,因山上遗留有两门俄军残炮而被当地人称名为“两杆炮”。这两杆炮是1899年俄国彼得堡奥卜霍夫钢铁厂铸造的,射程约10公里。1905年元旦,日军攻占望台炮台,宣告日俄旅顺陆战结束。

二龙山堡垒是清政府建于甲午战争前所建,先后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战火。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旅顺保卫战中,清军统领姜桂题率4营兵力防守,在此指挥清军英勇抵抗日军。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军将堡垒扩大面积为3万平方米,备50门炮,由沙俄一个加强营驻守,日、俄在此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激烈战斗,并终以日军攻克该堡垒而告终。

东鸡冠山地处旅顺市区东北部,曾是中国近代史中两次重要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战场。其中北堡垒修建于1900年初,是当时俄军陆上防线的主要工事。

1904年8月始,日军第11师团历时4个月,以死伤800余人的代价,于当年12月18日攻克了北堡垒。随后,二龙山堡垒也被攻克。在这场战争中,深受其害的当属山下的吴家村,17户80多间房屋仅存5间残垣断壁。从此,“五间房”的称谓沿用至今。

1905年1月1日,日军最后攻克望台炮台。至此,俄军以失败而告终。望台炮台现存的“二杆炮”,是当年俄军从被困在旅顺口内的舰船上拆下后,逼迫202_名中国劳工历时半个月人拉肩扛运到山上的。日俄战争陈列馆所展出的大量历史图片和实物以及“日俄战争在旅顺口”录像片真实记录了日俄战争全过程。

东鸡冠山景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俄帝国主义象疯狗一样在旅顺口火拼厮杀,留下这弹痕累累的故垒废墟和“五间房”、记忆着被炮火浩劫的痛史屈辱。东鸡冠山北堡垒,这座在俄罗斯作家斯捷潘诺夫的《旅顺口》

小说中被称为2号炮台的地方,原为甲午战争时期清军的简易土木工事。1984年11月21日上午9点50分日军第一次侵犯旅顺口,步兵第十四联队长益满邦介率领日军左翼纵队向东鸡冠山炮台发起进攻。守卫东鸡冠山炮台的拱卫军,在徐邦道指挥下顽强狙击,激战中日军步兵第十四联队第一大队长花冈正贞少佐被击毙。中午时分二龙山炮台失陷,日军步兵大队前来增援,尽管徐邦道的拱卫军浴血拼搏,终因寡不敌众,东鸡冠山炮台失陷,徐邦道率军退到旅顺市区,但也给嚣张的日军强盗迎头痛击。

1898年,沙俄出于军事侵略的需要,在旅顺城区周围10公里的防线上大修防御工事,东鸡冠山是东线重点工程之一。沙俄维利奇科上校设计了东鸡冠山北堡垒,沙俄殖民当局驱使上千名华工用了四年时间将堡垒修成。该堡垒呈五边形半地穴式,周长496米,面积9900平方米,外壕4000全米长,系用混凝土与鹅卵石浇注而成的永久性建筑。它是生活设施完善、攻防兼备,在旅顺沙俄东线防御体系中较坚固的大型堡垒。整个堡垒找不到一根钢筋,完全由厚0.9米的混凝土灌筑,上面还覆盖着2米多厚的沙袋和泥土,能抗击230毫米以下口径炮弹的轰击。所用水泥是从遥远的圣彼得堡航运而来,由150公斤重的木桶封装,再由中国民工拆运使用毛驴驮上山。1904年6月,俄军在堡垒竣工后为防“泄密”,竟残忍地将一千多名参与施工的华工骗上“波罗”号舰船,行至旅顺口外将船炸沉,这千名无辜的冤魂至今仍在旅顺港外的深海波涛中悲愤地呐喊。所以有人建议应该在东鸡冠山北堡垒为这些死难华工相应建一座纪念碑,用以揭露和抗衡帝国主义在此所建炫耀自己“武功”与“赫赫战果”的那一大一小两块碑。

东鸡冠山北堡垒主要由堡垒大门、军官室、兵舍、弹药库、电话室、侧防暗堡、外沿坑道、护垒壕、梯形井、暗道、炮阵地、机枪阵地、伙房兼包扎所、暗堡、堡垒后院、木吊桥、散兵壕等设施构成,西北至西南部、南部为后勤生活设施、东北至东南部为军事作战防御设施。当年由沙俄东西伯利亚军区下辖陆军第7师25团第5加强连驻守,共有兵力300余人,首任堡垒司令是陆军大尉列扎诺夫,后来又换了3名中尉以上军衔的军官担任防守司令,最后一任为克瓦茨上尉。该堡垒当时配备有火炮30余门,马克沁重机枪四挺。该堡垒的射击孔大都与进攻方向正好相反,这是堡垒设计者精心安排构筑的。其目的是给进攻的敌方造成一种错觉、冲进又宽又深的护垒壕,发现乌黑的枪口对准他们胸膛时已经来不及抵抗,采用的是诱敌深入的战术,这正应了俗话所说的“关门打狗”的战略。

1900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沙俄趁机出兵,侵占了整个东北。事态平息后仍不撤军,妄图永远霸占东北。准备已久的日本为从沙俄口中夺下东北这块肥肉,利用国际舆论对沙俄的不满,在英国等列强的支持下,于1904年2月8日偷袭驻旅顺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东鸡冠山北堡垒是日俄战争中旅顺要塞争夺战的重要战场之一。在攻击东鸡冠山北堡垒的过程中,日军采用了炮击、冲锋两种方式,由于该堡垒在设计上能抗击230毫米以下口径炮弹的轰击,而且日军冲到护垒壕内被大量射杀,因此上述两种战术均未奏效。战斗最激烈时,日军为防止冲锋的士兵死伤后把尸体丢在护垒壕内,让每个士兵都带上长长的铁钩,脚腕上系上绳索,以便伤亡时用铁钩套上绳索拖出。同时,开始采取了第三种掘道爆破的战术。1904年8月19日,日军按照进攻旅顺计划开始炮击俄军整个陆上防线,北堡垒受到局部破坏。8月21日黎明,日军又偷袭北堡垒。刚摸上山坡便被俄军发现用火力阻止,重炮掩护下的部分日军冲上外部护垒壕,即被阵地机枪和暗堡的步枪射击逼退。日军见步兵正面冲锋受挫,便改用挖掘地道,向堡垒内部逼进,此战术又被俄军探明,俄军采用反坑道作业将正在坑道作业的近百名日军炸死炸伤。而日军10月末至11月下旬,对暗堡东南角进行的4次爆破也收效甚微。11月14日,俄军又进行了一次反爆破,破坏了日军挖至前沿阵地的坑道,但却暴露了反爆破墙、反爆破坑道及堡垒入口,日军立即钻进坑道,继续挖掘壕沟,巩固已得阵地,开始了阵地战。

1904年12月15日,日军在坑道内燃烧油毡,产生窒息性毒气,迫使俄军后退,日军乘机占领了俄军放弃的坑道。这天晚上8时15分,旅顺要塞俄军陆防司令兼东西伯利亚第七师师长康特拉琴柯得到日军向东鸡冠山北堡垒投放毒气的报告后,带领他的助手那乌明科中校等人一起来到北堡垒军官掩蔽部内,向守堡垒有功人员颁发了“乔治十字”勋章,并研究了如何应对日军施放毒气问题,这时,一发接着一发的炮弹呼啸而来,在掩蔽部内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康特拉琴柯连同他的9名助手被日军的280毫米榴弹炮炸死。12月18日,日军在坑道中进行了炸药总重量为2.3吨的的大爆破,将暗堡的胸墙炸开两个大洞,日军趁势发起冲锋,占领了部分堡垒,残存俄军弃堡撤退,北堡垒全部被攻占,到此,日军对北堡垒进行了119天的攻击,伤亡900人,俄军伤亡约300人。

日俄两只为争夺中国领土而厮杀的癞狗互相火拼之时,真正深受其害的是当地无辜的百姓,森林和果树以“妨碍观测”为理由被砍伐,未成熟的庄稼被割下喂了军马。东鸡冠山北堡垒下面的吴家坊村原先有80多间瓦房,被日俄双方炮火击毁,只剩下5间房的残墙断壁。日俄两国几经厮杀,日本取得了胜利,在美国的调停下,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战败的俄国将旅大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并将长春以南的中东铁路及支线划为日本势力范围。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事后承认了这一划分。日俄战争旅顺要塞争夺战结束后的1906年,日俄双方达成协议,将在东鸡冠山北堡垒阵亡的沙俄陆防司令康特拉琴科遗骸运回俄国。沙皇将其追任为中将,并按陆军最高的殡葬仪式,把他葬于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内。而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当局为康特拉琴科在北堡垒的废墟上竖起了一座不起眼的小型长方型锥状青色花岗石碑,碑身上用日文雕刻着“露国少将康特拉琴柯战死之所”,这无非是炫耀日军的神威与“武功”而已。与此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立于堡垒正中高达三米左右的东鸡冠山北堡垒纪念碑,用大型方块状的青色花岗岩砌筑,象一个骄横的日本武士立在那里。碑身上刻有指挥东鸡冠山战役的日军中将鲛岛重雄书写的碑名与记叙战况经过的碑文,类似这样的尖顶纪念碑,至今分布在各个当年日俄双方进行激烈争夺战高地的遗址上。现仍有近20余座。这些石碑的始作俑者是“满洲战迹保存会”,它是1913年11月关东都督福岛安正男爵、旅顺镇守府司令官阪本

一、满铁总裁中村等人发起成立的,主要任务是保存日俄战争的遗迹,目的在于对外炫耀“天皇神威”,对内欺骗和愚弄日本国民。

1914年东,满洲战迹保存会首先得到日本天皇赏赐的御内帑金一千元,1915年12月募集到捐款50万元。1918年12月,又得到议会通过的15万元国会拨款。这样,满洲战迹保存会就有了充厚的财力,在旅顺各个山头上建立战迹纪念碑塔和神社殿宇、开修道路等,现在东鸡冠山北堡垒盘山公路的雏形就是当时修筑形成的。还大量印刷发行“日俄战争交战图”、“战迹介绍”、“旅行指南”、“战迹纪念写真帖”等影集纪念品,在东鸡冠山北堡垒、白玉山、黄金山、水师营等地出售,吸引日本国内各界到旅顺作“战迹旅游”,为军国主义招魂扬幡。自那时起,每年在日本国内的军校应届毕业生都分批输流到东鸡冠山北堡垒来,实施坑道攻坚战的军训课目。这里当时也配备有导游员,用白铁卷成话筒现场解说当年战况、无非是煞费苦心地鼓吹军国主义精神。同时,还出售用薄木片和高梁杆烙制的北堡垒图案的工艺品,出售的书籍图册都加盖印刷精美的纪念邮戳。当时上至日本皇室达官显贵,下到中小学生都曾分乘轿车和马车到此旅游。一时间,这里曾出现过畸形的繁荣。

解放后,这里一度成为苏军和我公安部门引爆废旧炸弹的地方,偶尔也到此打猎搂草。后来有些外省市领导想了解旅顺,在旅顺有关部门陪同下到此参观。经过四清和文化大革命,又发展为阶级教育、忆苦思甜的课堂,旅顺和大连的40岁以上的人都清晰地记得上学时到此“拉练”登山参观的情景。197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五间房的历史悲剧决不容重演”中第一次向国内外公开介绍了东鸡冠山北堡垒。此后王首道、赵紫阳、胡厥文、彭冲、李瑞环、李先念、朱穆之、王光美、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社会知名人士先后来过这里参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旅顺口旅游业开始兴起,1980年6月7日,旅顺市政公司开始在东鸡冠山北堡垒附近修外壕桥、停车场,建公厕。并正式将东鸡冠山北堡垒建为景点向国内游人开放。1986年,旅顺口区人民政府在大连市政府和市建委等有关部门协助下,将旅顺现有旅游资源划为八大景区72个景点,东鸡冠山北堡垒被划归为东鸡冠山景区范围之内。自1988年8月1日旅顺口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到东鸡冠山北堡垒观光者与日俱增。旅游部门在1988年和1989年先后两次投资数十万元加固维修了旧垒险段,并在原址的兵舍、弹药库、电话室、日军4次大爆破地点竖立说明牌。1990年春维修兵舍,掩体等15处危险点。从1992年开始配备了导游员为游客义务服务,每年至少有40万游客到此参观。1997年5月,在距东鸡冠山北堡垒不远的吊桥遗址前新建一座占地面积为460平方米、全国唯一的日俄战争陈列馆,陈列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时期重要的历史资料照片、实物、图表等300余件,并请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型电控日俄战争旅顺要塞争夺战沙盘、影视资料片等。这里也是电视台和制片厂经常光顾的地方,当你某一天看到这里硝烟弥漫大可不必惊慌,那是为拍片而施放的化学烟雾剂。影片<黑三角>敌特抢夺定时炸弹铜蛤蟆的镜头就是在此拍摄的。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电视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也收录过这里的残碑旧垒等许多镜头。

如今,这里是大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每天,这里都走过队旗、团旗和旅游团体簇拥的队伍。人们站在故垒的废墟上,都会发出心底的誓言:决不能让这些残堡旧垒再成为对准我们大好河山和祖**亲胸膛的炮台。

东鸡冠山景区不通公交车,景区内各景点也很分散,相距甚远,建议包车前往。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景区内,但每车要收通行费10元,此费用由游客支付。

第二篇:庆贺凭吊和慰问

每逢重大节庆日和丧葬事件,各当事国都以各自的方式举办各种庆典仪式、纪念活动或治丧活动。遇此情况,各有关的其他国家和民间人士根据两国关系、当地的习惯做法以及当事人的身份等,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和吊唁。以下着重介绍国际上的一般做法和我国的一些惯例。

一、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大体可分官方节日和民间节日两大类。官方节日一般指国庆日、建军节、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等;民间节日指民间传统节日(包括国际性的)和宗教节日等。

国庆日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庆日都很重视,一般都要举行活动表示庆祝。一年一度的国庆招待会是各国庆祝国庆比较通常的做法。出面主持招待会的,有的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也有的是外交部长。招待会的形式也各有差异,近年来采用酒会的形式日趋增多。招待会一般均邀请各国驻当地的外交使节出席。遇有逢五逢十的大庆,招待会的规模就更大些,形式也更隆重些。但在某些国家,在国庆日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

军事检阅和群众~是某些国家国庆庆典的主要仪式。除本国领导人和军政官员出席观礼外,还邀请正在当地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各国驻该国外交使节出席,并对他们给予较高的礼遇。有的国家在节日之夜还放节日焰火、举行文艺晚会等活动。

某些君主制国家,以君主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这些国家除上述常见的国庆活动外,还在王宫客人签名簿,由各国使节前往签名道贺。

我国自1980年以来,只举行国庆招待会和联欢会。招待会由国务院总理主持,采用酒会形式,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华侨、港奥台同胞少数代表出席。国庆联欢晚会一般不邀请外国人参加。

为庆祝国庆日,各当事国驻外使馆在驻在国首都一般都举行国庆招待会。这类招待会规模大小不一,多以酒会形式,邀请驻在国政府领导人和有关方面人士以及各建交国使节夫妇和主要外交官员参加。如在中午举行招待会,则往往不邀请配偶。招待会上一般很少发表讲话。有些国家的使节只举行小型双边宴会,邀请驻在国少数官员,不请外交团人士。一些国家的驻外使馆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各国对出席外交使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的规格,按习惯做法和国家关系来定。除关系密切的友好国家外,有的国家还明文规定领导人不出席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

对别国的国庆日,国际上通常是发电、函祝贺,一般以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名义致对方相应领导人,少数国家在对等的基础上,以政府或国会的名义发贺电。在外交界和民间人士中经常用名片、函件等方式祝贺。在关系更为密切的国家间,常互相邀请政府代表团或特使参加国庆庆典活动。

各国对发来的贺电、函或名片以相应方式复谢。

建军节各~方对于建军节也颇为重视。多数国家由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等最高军事首长出面主持建军节招待会,邀请各国武官参加,有的也邀请使节出席。

各国驻外武官是否举行建军节招待会,视各自情况而定。这样的招待会主要邀请驻在国的军方人士和各国派驻该国的武官出席,有时也邀请驻在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交使节等。

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这类庆祝活动都是根据国家关系的需要在双边范围内进行。届时两国领导人或外长相互致电祝贺。两国驻对方的大使馆也可以举行招待会,邀请对方政府官员出席。少数国家对友好条约签订日举行规模较大的集会,以示庆祝。

对于各国官方节日,民间友好人士间、有关业务部门之间,通常相互祝贺,对关系较好的国家还可登门拜访祝贺。

元旦各国庆祝的方式各异,内容不一,但大都含有除旧布新、祝福、祈求来年丰收之意。元旦期间各友好国家领导人之间或友好人士之间常常互发贺年片(或名片),这在国际上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习惯做法。在某些国家则有外交团向驻在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登门团拜的惯例。团拜时,外交团团长代表全体使节致祝愿词,驻在国领导人致答词,并备酒水款待。

三八国际妇女节有些国家由妇女组织发起组织各种报告会、座谈会、茶会等庆祝活动,邀请女宾参加。在我国内由全国妇联举行茶会,邀请驻华使节的夫人、女外交官和外国女专家、女记者参加。有时茶会上还安排一些余兴节目。

五一国际劳动节鉴于各国制度不

一、庆祝的方式差异较大。某些国家举行盛大群众~和军事检阅,邀请外宾参加,而许多国家官方则不举行任何庆祝活动。我国八十年代举行群众游阅活动,党政领导人和群众一起联欢,也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其他外国朋友参加。

民间节日、宗教节日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各自传统的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这种节日名目繁多。民间节日诸如印度的“灯节”,尼泊尔、伊朗的新年,瑞典的“仲夏节”,欧美国家的“狂欢节”,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我国的“春节”等。宗教节日有~教和天主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的“圣纪”、“开斋节”、“古尔邦节”,佛教的“佛诞节”和“成道节”等。

对于民间节日,各友好国家之间也互相祝贺。如在一国访问时,适逢该国的民间节日,外国客人常向主人表示祝贺,而当事国也常常邀请外国客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和“佛诞节”等,各有关国家均进行广泛的庆祝,特别是以某宗教为国教的国家,庆祝的规模更为盛大。有关各国领导人之间和宗教界人士之间则有相互发送贺电、贺片祝贺的习惯。但其他国家一般不组织官方的庆祝活动,亦很少致贺。如在某国访问、游览,恰逢该国的宗教节日,则相机向有关人士表示节日的祝贺。

二、独立庆典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时,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庆典一般以升旗仪式开始。第一面国旗徐徐升起,象征着新独立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崛起。这时礼炮齐鸣,军人行军礼,其他人士行注目礼。随即第一任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发表施政演说,阐明其对内、对外方针政策。演说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军事检阅和群众~。当事国对各国出席典礼的代表团和特使都安排在比较显要的位置上,并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设宴招待。首都及全国各地还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民族歌舞。

对新独立的国家,各国政府或领导人一般都要致电祝贺。电文中表达对该国良好的祝愿,宣布承认其独立,并表示欢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愿望。应新独立国家的邀请,有的国家还委派政府官员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率团前往参加独立庆典活动,也有的国家委派驻第三国的使节以政府正式代表或特使名义参加庆典。

三、就职仪式

许多国家元首就职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登基则举行加冕典礼。就职时通常要举行宣誓仪式,并发表施政演说。有的国家元首或国王就职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阅兵式、文艺体育表演等活动。就职仪式一般邀请各国外交使节参加,有的还邀请外国政府派遣代表或特使参加。新元首或新国王往往还礼节性的接见各国外交使节。有的国家政府首脑(内阁首相)就职也举行一定的仪式。

各建交国对外国领导人的当选均应以相应的领导人名义致电祝贺,各国驻当地的使节按惯例亦应向新任领导人发函祝贺。

新任外交部长的任命事项颁布后,建交国外交部长也有发电(函)致贺的。

四、寿辰祝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已取消了对领导人祝寿的做法。不少国家还保留着祝寿的习惯,在对外交往中,应尊重各国的习惯做法。

祝寿的方式除发贺电(函)以外,对关系密切的人士,还可赠送花篮或礼品(如蛋糕等),对一般人士的生日则送名片或口头表示祝贺。若应邀参加生日庆贺活动,则都赠以小纪念品或花束。各国驻外使节一般都应邀出席驻在国领导人的祝寿活动(如宴请、授勋等),并转达本国领导人的祝愿。

五、凭吊

国家元首逝世元首逝世的治丧活动,由于各国制度和习惯不同,做法有所区别,但大致都有如下程序:

发布讣告,宣布志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志哀。治丧国除发布讣告外,还由外交部发出照会通知当地各国使馆。讣告照会的信纸和信封一般都镶有黑边(但也有不带黑边的);与此同时还由治丧国驻外使馆通知驻在国外交部和当地各建交国使馆(也有由治丧国政府直接通知各建交国政府的)

治丧活动主要有,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最后举行追悼大会或葬礼。吊唁活动一般在灵堂内进行。在我国,灵堂的布置力求庄严、肃穆。在大厅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吊唁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正面墙上悬挂死者的遗像,镶以黑边或挽黑纱。上方挂黑底白字横幅。大厅四周悬以黑黄两色相间的挽幛。骨灰盒或水晶棺置于遗像下,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而亲属献的花圈则放在骨灰盒或水晶棺前。

追悼仪式后,由国家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和死者亲属护送骨灰盒(或遗体)至安放处(或安葬地)。

政府首脑的治丧仪式大致与元首相同,但规格略低于元首。

治丧期间,当事国的驻外使馆也设灵堂接受驻在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吊唁。

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逝世,各国视两国关系以及死者在世界上所享有的声望确定其志哀的方式。最常见的悼念方式是由国家领导人向治丧国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唁函或发表声明志哀。唁电(函)也可发给死者的家属。

国家领导人前往治丧国使馆吊唁亦是通常采用的吊唁方式之一。吊唁包括签名(也有题词的)、献花圈、默哀等。前往吊唁人员身份的高低视两国关系而定。治丧国使节应亲自出来守灵,接受吊唁。有的国家也有群众到治丧国使馆吊唁。

遇有在世界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外国领导人逝世,不少友好国家还以政府命令规定本国的志哀期,举行隆重的追悼活动。葬礼的当天,如正值议会开会,则以默哀或临时休会等方式表示哀悼。

派代表团或特使前往治丧国参加葬礼,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代表团和特使一般不进行其他参观访问活动。我国领导人逝世时,均婉谢其他国家派代表团或特使前来吊丧。

各国驻治丧国的使节、驻第三国的使节在接到治丧国外交部或使馆的照会后,亦应按规定时间前往悼念。至于是否献花圈或以谁的名义献花圈视两国关系和当地的习惯做法而定。

有的国家在其领袖人物逝世举行葬礼时,火车、轮船、军舰、工厂等鸣笛志哀。届时如外国轮船适值靠该国码头,亦应按通例挂半旗和鸣笛。

联合国对会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并且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各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表示哀悼。

一般人士逝世一般人士在国外任职期间因故去世,其丧事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其本国有关机构举办,但也有由所在国出面举办的。治丧安排常见的有设置灵堂、举行追悼会或葬礼等。所在国有关方面视情况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哀悼,如向死者家属发唁函、送花圈,派有关人员参加葬礼等。信奉宗教的,还有各种宗教仪式。

我国人员在国外遇有外国友好人士去世,可以以口头或书面表示哀悼,向死者家属致以慰问,有时也送花圈。如若参加追悼仪式或丧礼,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在参加有宗教仪式的丧礼时,不信宗教者可不做下跪等宗教性动作。

在我国,对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友好人士、老专家等逝世,有的由中国有关方面为其举办丧事。对知名的国际友人在华逝世,还组成治

丧委员会,报上发表讣告,设置灵堂,接受死者生前友好、外国朋友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的吊唁。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人送花圈、参加追悼会。根据死者遗愿,其骨灰(或遗体)或运送本国,或安放(或安葬)在中国。

花圈制作花圈一般为鲜花以及松柏树枝等制成,有的花圈用绢花、料器花制成。花圈以白色或红色缎带(有的国家用红色缎带镶黑边)为挽联,用黑墨水或金粉书写,悬在花圈的左右两侧

六、慰问

伤病慰问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患病或因故负伤,其他友好国家领导人往往发电慰问,或指令其驻当事国的使节亲往医院慰问。如因种种原因,使节不能亲晤伤、病者,也有发函或送花篮(附名片)表示慰问的。如周恩来总理重病住院期间,曾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发来慰问电,许多驻华使节也发函、送花篮表示慰问。征得当事国同意后,一些友好国家还专门派医生前往为患者治玻

对一般伤、病者的慰问,可适当赠送鲜花、水果等。为照顾伤、病者的休息,谈话和逗留时间应较短,并注意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

灾情慰问遇一国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伤亡事故,其他建交国领导人大多发电慰问,有时驻当事国使节致函外交部长,代表本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各国政府(或红十字会)还视灾情和两国关系向受灾国赠款、赠送药品或其他救济物资。

第三篇:庆贺凭吊和慰问

每逢重大节庆日和丧葬事件,各当事国都以各自的方式举办各种庆典仪式、纪念活动或治丧活动。遇此情况,各有关的其他国家和民间人士根据两国关系、当地的习惯做法以及当事人的身份等,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和吊唁。以下着重介绍国际上的一般做法和我国的一些惯例。

一、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大体可分官方节日和民间节日两大类。官方节日一般指国庆日、建军节、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等;民间节日指民间传统节日(包括国际性的)和宗教节日等。

国庆日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庆日都很重视,一般都要举行活动表示庆祝。一年一度的国庆招待会是各国庆祝国庆比较通常的做法。出面主持招待会的,有的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也有的是外交部长。招待会的形式也各有差异,近年来采用酒会的形式日趋增多。招待会一般均邀请各国驻当地的外交使节出席。遇有逢五逢十的大庆,招待会的规模就更大些,形式也更隆重些。但在某些国家,在国庆日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

军事检阅和群众~是某些国家国庆庆典的主要仪式。除本国领导人和军政官员出席观礼外,还邀请正在当地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各国驻该国外交使节出席,并对他们给予较高的礼遇。有的国家在节日之夜还放节日焰火、举行文艺晚会等活动。

某些君主制国家,以君主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这些国家除上述常见的国庆活动外,还在王宫客人签名簿,由各国使节前往签名道贺。

我国自1980年以来,只举行国庆招待会和联欢会。招待会由国务院总理主持,采用酒会形式,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华侨、港奥台同胞少数代表出席。国庆联欢晚会一般不邀请外国人参加。

为庆祝国庆日,各当事国驻外使馆在驻在国首都一般都举行国庆招待会。这类招待会规模大小不一,多以酒会形式,邀请驻在国政府领导人和有关方面人士以及各建交国使节夫妇和主要外交官员参加。如在中午举行招待会,则往往不邀请配偶。招待会上一般很少发表讲话。有些国家的使节只举行小型双边宴会,邀请驻在国少数官员,不请外交团人士。一些国家的驻外使馆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各国对出席外交使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的规格,按习惯做法和国家关系来定。除关系密切的友好国家外,有的国家还明文规定领导人不出席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

对别国的国庆日,国际上通常是发电、函祝贺,一般以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名义致对方相应领导人,少数国家在对等的基础上,以政府或国会的名义发贺电。在外交界和民间人士中经常用名片、函件等方式祝贺。在关系更为密切的国家间,常互相邀请政府代表团或特使参加国庆庆典活动。

各国对发来的贺电、函或名片以相应方式复谢。

建军节各~方对于建军节也颇为重视。多数国家由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等最高军事首长出面主持建军节招待会,邀请各国武官参加,有的也邀请使节出席。

各国驻外武官是否举行建军节招待会,视各自情况而定。这样的招待会主要邀请驻在国的军方人士和各国派驻该国的武官出席,有时也邀请驻在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交使节等。

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这类庆祝活动都是根据国家关系的需要在双边范围内进行。届时两国领导人或外长相互致电祝贺。两国驻对方的大使馆也可以举行招待会,邀请对方政府官员出席。少数国家对友好条约签订日举行规模较大的集会,以示庆祝。

对于各国官方节日,民间友好人士间、有关业务部门之间,通常相互祝贺,对关系较好的国家还可登门拜访祝贺。

元旦各国庆祝的方式各异,内容不一,但大都含有除旧布新、祝福、祈求来年丰收之意。元旦期间各友好国家领导人之间或友好人士之间常常互发贺年片(或名片),这在国际上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习惯做法。在某些国家则有外交团向驻在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登门团拜的惯例。团拜时,外交团团长代表全体使节致祝愿词,驻在国领导人致答词,并备酒水款待。

三八国际妇女节有些国家由妇女组织发起组织各种报告会、座谈会、茶会等庆祝活动,邀请女宾参加。在我国内由全国妇联举行茶会,邀请驻华使节的夫人、女外交官和外国女专家、女记者参加。有时茶会上还安排一些余兴节目。

五一国际劳动节鉴于各国制度不

一、庆祝的方式差异较大。某些国家举行盛大群众~和军事检阅,邀请外宾参加,而许多国家官方则不举行任何庆祝活动。我国八十年代举行群众游阅活动,党政领导人和群众一起联欢,也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其他外国朋友参加。

民间节日、宗教节日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各自传统的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这种节日名目繁多。民间节日诸如印度的“灯节”,尼泊尔、伊朗的新年,瑞典的“仲夏节”,欧美国家的“狂欢节”,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我国的“春节”等。宗教节日有~教和天主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的“圣纪”、“开斋节”、“古尔邦节”,佛教的“佛诞节”和“成道节”等。

对于民间节日,各友好国家之间也互相祝贺。如在一国访问时,适逢该国的民间节日,外国客人常向主人表示祝贺,而当事国也常常邀请外国客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和“佛诞节”等,各有关国家均进行广泛的庆祝,特别是以某宗教为国教的国家,庆祝的规模更为盛大。有关各国领导人之间和宗教界人士之间则有相互发送贺电、贺片祝贺的习惯。但其他国家一般不组织官方的庆祝活动,亦很少致贺。如在某国访问、游览,恰逢该国的宗教节日,则相机向有关人士表示节日的祝贺。

二、独立庆典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时,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庆典一般以升旗仪式开始。第

一面国旗徐徐升起,象征着新独立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崛起。这时礼炮齐鸣,军人行军礼,其他人士行注目礼。随即第一任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发表施政演说,阐明其对内、对外方针政策。演说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军事检阅和群众~。当事国对各国出席典礼的代表团和特使都安排在比较显要的位置上,并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设宴招待。首都及全国各地还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民族歌舞。

对新独立的国家,各国政府或领导人一般都要致电祝贺。电文中表达对该国良好的祝愿,宣布承认其独立,并表示欢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愿望。应新独立国家的邀请,有的国家还委派政府官员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率团前往参加独立庆典活动,也有的国家委派驻第三国的使节以政府正式代表或特使名义参加庆典。

三、就职仪式

许多国家元首就职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登基则举行加冕典礼。就职时通常要举行宣誓仪式,并发表施政演说。有的国家元首或国王就职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阅兵式、文艺体育表演等活动。就职仪式一般邀请各国外交使节参加,有的还邀请外国政府派遣代表或特使参加。新元首或新国王往往还礼节性的接见各国外交使节。有的国家政府首脑(内阁首相)就职也举行一定的仪式。

各建交国对外国领导人的当选均应以相应的领导人名义致电祝贺,各国驻当地的使节按惯例亦应向新任领导人发函祝贺。

新任外交部长的任命事项颁布后,建交国外交部长也有发电(函)致贺的。

四、寿辰祝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已取消了对领导人祝寿的做法。不少国家还保留着祝寿的习惯,在对外交往中,应尊重各国的习惯做法。

祝寿的方式除发贺电(函)以外,对关系密切的人士,还可赠送花篮或礼品(如蛋糕等),对一般人士的生日则送名片或口头表示祝贺。若应邀参加生日庆贺活动,则都赠以小纪念品或花束。各国驻外使节一般都应邀出席驻在国领导人的祝寿活动(如宴请、授勋等),并转达本国领导人的祝愿。

五、凭吊

国家元首逝世元首逝世的治丧活动,由于各国制度和习惯不同,做法有所区别,但大致都有如下程序:

发布讣告,宣布志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志哀。治丧国除发布讣告外,还由外交部发出照会通知当地各国使馆。讣告照会的信纸和信封一般都镶有黑边(但也有不带黑边的);与此同时还由治丧国驻外使馆通知驻在国外交部和当地各建交国使馆(也有由治丧国政府直接通知各建交国政府的)

治丧活动主要有,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最后举行追悼大会或葬礼。吊唁活动一般在灵堂内进行。在我国,灵堂的布置力求庄严、肃穆。在大厅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吊唁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正面墙上悬挂死者的遗像,镶以黑边或挽黑纱。上方挂黑底白字横幅。大厅四周悬以黑黄两色相间的挽幛。骨灰盒或水晶棺置于遗像下,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而亲属献的花圈则放在骨灰盒或水晶棺前。

追悼仪式后,由国家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和死者亲属护送骨灰盒(或遗体)至安放处(或安葬地)。

政府首脑的治丧仪式大致与元首相同,但规格略低于元首。

治丧期间,当事国的驻外使馆也设灵堂接受驻在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吊唁。

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逝世,各国视两国关系以及死者在世界上所享有的声望确定其志哀的方式。最常见的悼念方式是由国家领导人向治丧国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唁函或发表声明志哀。唁电(函)也可发给死者的家属。

国家领导人前往治丧国使馆吊唁亦是通常采用的吊唁方式之一。吊唁包括签名(也有题词的)、献花圈、默哀等。前往吊唁人员身份的高低视两国关系而定。治丧国使节应亲自出来守灵,接受吊唁。有的国家也有群众到治丧国使馆吊唁。

第四篇:庆贺凭吊和慰问

一面国旗徐徐升起,象征着新独立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崛起。这时礼炮齐鸣,军人行军礼,其他人士行注目礼。随即第一任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发表施政演说,阐明其对内、对外方针政策。演说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军事检阅和群众~。当事国对各国出席典礼的代表团和特使都安排在比较显要的位置上,并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设宴招待。首都及全国各地还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民族歌舞。

对新独立的国家,各国政府或领导人一般都要致电祝贺。电文中表达对该国良好的祝愿,宣布承认其独立,并表示欢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愿望。应新独立国家的邀请,有的国家还委派政府官员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率团前往参加独立庆典活动,也有的国家委派驻第三国的使节以政府正式代表或特使名义参加庆典。

三、就职仪式

许多国家元首就职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登基则举行加冕典礼。就职时通常要举行宣誓仪式,并发表施政演说。有的国家元首或国王就职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阅兵式、文艺体育表演等活动。就职仪式一般邀请各国外交使节参加,有的还邀请外国政府派遣代表或特使参加。新元首或新国王往往还礼节性的接见各国外交使节。有的国家政府首脑(内阁首相)就职也举行一定的仪式。

各建交国对外国领导人的当选均应以相应的领导人名义致电祝贺,各国驻当地的使节按惯例亦应向新任领导人发函祝贺。

新任外交部长的任命事项颁布后,建交国外交部长也有发电(函)致贺的。

四、寿辰祝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已取消了对领导人祝寿的做法。不少国家还保留着祝寿的习惯,在对外交往中,应尊重各国的习惯做法。

祝寿的方式除发贺电(函)以外,对关系密切的人士,还可赠送花篮或礼品(如蛋糕等),对一般人士的生日则送名片或口头表示祝贺。若应邀参加生日庆贺活动,则都赠以小纪念品或花束。各国驻外使节一般都应邀出席驻在国领导人的祝寿活动(如宴请、授勋等),并转达本国领导人的祝愿。

五、凭吊

国家元首逝世元首逝世的治丧活动,由于各国制度和习惯不同,做法有所区别,但大致都有如下程序:

发布讣告,宣布志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志哀。治丧国除发布讣告外,还由外交部发出照会通知当地各国使馆。讣告照会的信纸和信封一般都镶有黑边(但也有不带黑边的);与此同时还由治丧国驻外使馆通知驻在国外交部和当地各建交国使馆(也有由治丧国政府直接通知各建交国政府的)

治丧活动主要有,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最后举行追悼大会或葬礼。吊唁活动一般在灵堂内进行。在我国,灵堂的布置力求庄严、肃穆。在大厅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吊唁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正面墙上悬挂死者的遗像,镶以黑边或挽黑纱。上方挂黑底白字横幅。大厅四周悬以黑黄两色相间的挽幛。骨灰盒或水晶棺置于遗像下,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而亲属献的花圈则放在骨灰盒或水晶棺前。

追悼仪式后,由国家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和死者亲属护送骨灰盒(或遗体)至安放处(或安葬地)。

政府首脑的治丧仪式大致与元首相同,但规格略低于元首。

治丧期间,当事国的驻外使馆也设灵堂接受驻在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吊唁。

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逝世,各国视两国关系以及死者在世界上所享有的声望确定其志哀的方式。最常见的悼念方式是由国家领导人向治丧国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唁函或发表声明志哀。唁电(函)也可发给死者的家属。

国家领导人前往治丧国使馆吊唁亦是通常采用的吊唁方式之一。吊唁包括签名(也有题词的)、献花圈、默哀等。前往吊唁人员身份的高低视两国关系而定。治丧国使节应亲自出来守灵,接受吊唁。有的国家也有群众到治丧国使馆吊唁。

遇有在世界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外国领导人逝世,不少友好国家还以政府命令规定本国的志哀期,举行隆重的追悼活动。葬礼的当天,如正值议会开会,则以默哀或临时休会等方式表示哀悼。

派代表团或特使前往治丧国参加葬礼,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代表团和特使一般不进行其他参观访问活动。我国领导人逝世时,均婉谢其他国家派代表团或特使前来吊丧。

各国驻治丧国的使节、驻第三国的使节在接到治丧国外交部或使馆的照会后,亦应按规定时间前往悼念。至于是否献花圈或以谁的名义献花圈视两国关系和当地的习惯做法而定。

有的国家在其领袖人物逝世举行葬礼时,火车、轮船、军舰、工厂等鸣笛志哀。届时如外国轮船适值靠该国码头,亦应按通例挂半旗和鸣笛。

联合国对会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并且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各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表示哀悼。

一般人士逝世一般人士在国外任职期间因故去世,其丧事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其本国有关机构举办,但也有由所在国出面举办的。治丧安排常见的有设置灵堂、举行追悼会或葬礼等。所在国有关方面视情况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哀悼,如向死者家属发唁函、送花圈,派有关人员参加葬礼等。信奉宗教的,还有各种宗教仪式。

我国人员在国外遇有外国友好人士去世,可以以口头或书面表示哀悼,向死者家属致以慰问,有时也送花圈。如若参加追悼仪式或丧礼,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在参加有宗教仪式的丧礼时,不信宗教者可不做下跪等宗教性动作。

在我国,对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友好人士、老专家等逝世,有的由中国有关方面为其举办丧事。对知名的国际友人在华逝世,还组成治

丧委员会,报上发表讣告,设置灵堂,接受死者生前友好、外国朋友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的吊唁。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人送花圈、参加追悼会。根据死者遗愿,其骨灰(或遗体)或运送本国,或安放(或安葬)在中国。

花圈制作花圈一般为鲜花以及松柏树枝等制成,有的花圈用绢花、料器花制成。花圈以白色或红色缎带(有的国家用红色缎带镶黑边)为挽联,用黑墨水或金粉书写,悬在花圈的左右两侧

六、慰问

伤病慰问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患病或因故负伤,其他友好国家领导人往往发电慰问,或指令其驻当事国的使节亲往医院慰问。如因种种原因,使节不能亲晤伤、病者,也有发函或送花篮(附名片)表示慰问的。如周恩来总理重病住院期间,曾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发来慰问电,许多驻华使节也发函、送花篮表示慰问。征得当事国同意后,一些友好国家还专门派医生前往为患者治玻

对一般伤、病者的慰问,可适当赠送鲜花、水果等。为照顾伤、病者的休息,谈话和逗留时间应较短,并注意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

灾情慰问遇一国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伤亡事故,其他建交国领导人大多发电慰问,有时驻当事国使节致函外交部长,代表本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各国政府(或红十字会)还视灾情和两国关系向受灾国赠款、赠送药品或其他救济物资。

第五篇:《旅顺大屠杀》读后感

~-6-23 字数:725历史作为过去的事实,本是板上钉钉、不容抹杀的,但古往今来,试图抹杀历史者并不乏人。自1982年以来发生在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就是一场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为美化侵略而肆意歪曲历史的闹剧。近读日本作家井上晴树的新作《旅顺大~》(大连出版社出版,日文版名为《旅顺虐杀事件》),更使人清楚地认识到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不过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故伎重演而已。说来难以置信,五十有五的井上在1993年之前对于日本侵略者在甲午战争中制造的旅顺大~竟是一无所知。究其原因,正如作者所说:“这决不是我对历史课不热心或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教科书不仅没有记载,就连日本历史教师也根本不知道该事件。在这一点上,日本政府成功地掩盖了大~。”好在井上很执著,为了弄清这段历史,他自1993年9月开始,费时两年,在尘封的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搜集整理出有关当年日军在旅顺野蛮~以及日本~极力掩盖事实~的大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旅顺虐杀事件》。让史实说话确是本书的特点。旅顺惨案通过美、英等国的随军记者将事实公诸于世之后,不仅使世界各国为之震惊,也使日本~深感不好收场。于是,日本~先采取不承认态度,进而又企图以种种假象来掩盖事实,推脱罪责,甚至还不择手段地收买随军记者和外国媒体。对于日本~的以上伎俩,井上很少置评,而是直接将当时见诸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及日本军人的“从军日记”、日本外务省与欧美各国的往来密件等公之于众,这不仅揭露了日军当年的暴行,而且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以及紧随其后的日本右翼势力掩盖这一暴行的种种卑劣行径。这就使本书作为一部日本作家披露一百余年前日军制造的旅顺大~惨案的信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60967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