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
赵中华(台头山中心小学)叶海英(双桥小学)
教材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是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文化主题是“英雄民族气节”。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也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本文在这个单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篇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篇目,对于学生的写作顺序、描写方法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又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材料。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 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斩钉截铁”、“壮士”、“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2.通过指名读、自我与相互推荐读、齐读、配乐读、教师范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英雄的壮举和感人的话语中,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通过有效练习进行训练。
4.拓展阅读《八女投江》的故事,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壮举。重难点分析: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境导入
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说出你知道的英雄姓名及事迹。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的真实故事。(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熟悉的或者电视中抗日英雄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架起情感共鸣的桥梁,使学生很快投入到读课文中来。】
二、预习检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组之间互读课文,纠正字音。2.小组互相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指导书写、纠正读音,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补充完整:
气()山河 惊()动()坚强不()()钉()铁 昂()挺()满()怒火 热血()()沸腾 全神()注
居高()下()身()骨 视死()()横()竖()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预设课文背景资料,有需要可以出示。
4.学生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有助于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对于高年级来说是很重要的。以自学]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为下一步列小标题作准备。当然对于时代背景,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们介绍。】
三、自读自悟
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自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壮烈跳崖)【设计意图:课上有意识的训练学生速读以及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任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理解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一、深读感悟
(一)概况课文主要内容导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二)出示感悟题:默读课文,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勾画有关词句,写出你的感受,再用心读一读,或者出声朗读。
1、学生读书勾画。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
(一)第一自然段:
“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敌众我寡,但是六班勇于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如上词语及敌我力量的对比中了解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预设
(二)第三自然段: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通过学生自读、勾画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指挥、命令、大吼、扔、抡、使出、瞄准、射击”、“沉着、大吼一声、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五位战士的机智、英勇以及对敌人的愤怒,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对比读,其他同学评价。)
预设
(三)第三自然段: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描写中的一个“走”字,体会班长“斩钉截铁” 之果断及战士“热血沸腾” 之坚定,顺势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读出“走”字的斩钉截铁,进而感受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预设
(四)第四自然段: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抓住“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体会石头砸下时的迅猛、有力感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多名同学比较读或者自我挑战朗读,全体同学评价。)
预设
(五)第六自然段: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根据学生勾画的“屹立、眺望、露出、激动地说、夺、砸碎、走到、纵身跳下、昂首挺胸、跳”等动词,交流体会,指名模拟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同时出示五壮士屹立狼牙山顶峰的图片。然后适机提出说话话题:此时此刻,如果给他们一点点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会英雄任务的豪情壮志。)
预设
(六)7、8、9自然段: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指导学生学习马班长一人呼喊,然后小组同学呼喊,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呼喊。感受这声音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体会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名的热爱与忠诚。)
预设
(七):本文的写作特点
(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写作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顺序清除,条理分明,犹如看一部精彩的影片,事情经过历历在目。二、四、五部分详写,其余略写,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此预设点,可以穿插的学生的汇报中,适当点拨,点到为止。)
小结:为了纪念他们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壮志、壮举、壮语),点题。最后,同学们大声呼喊出他们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多媒体出示名字。)
二、拓展阅读
八女投江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 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英雄的壮举表现在哪里?
三、有效练习
请按时间顺序,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点面结合的写法描绘一下大课间同学们活动时的情景。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
壮士
壮志:接受任务 壮举:打、抡、瞄、壮语: “走”、砸、跳
教学反思:
第二篇: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课件出示:
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奋不顾身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2、过渡:
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3、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句子中,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
⑶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下这段话,要读出对敌人的痛恨。指名读、齐读。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三、品读体验:
(一)品“走”
1、为了安全的掩护群众,准备转移五位壮士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课件出示:
引上绝路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课件出示:
在这生与死的紧要关头,班长选择了这条绝路,他犹豫了吗?()
他害怕了吗?()
他徘徊了吗?()
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害怕,这就是――(生齐)斩钉截铁。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班长地斩钉截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出示课件: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⑷ 班长走得斩钉截铁,我们的战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学习“紧跟”一词:同学们看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不一样,“紧跟”更能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也更能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5)指名读:出示课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6)同学们,老师不理解了,既然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学生回答,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亡也值得;为了保存战斗力量,取得战役的胜利,就是牺牲也光荣。)
师: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
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我们练读这两句话,你们跟着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幻灯片上)
(出示课件)
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但我还是。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战士们都知道这一走意味着(),但他们还是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8).小结:壮士们这一走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呢? 指名说。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舍生忘死(板书)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细的品出了其中的感动,五壮士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心中。下面我们就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顶峰歼敌。看看你们又抓住了哪个关键的字词,并从中品出了什么?下面开始小组学习。
(二)品“砸”
看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那么同学们你们从这部分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板书:
英勇顽强、坚强不屈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⑶ 课件出示: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同学们们这句是什么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通过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小结:这一砸,砸出了五壮士的满腔怒火,砸出了战争胜利的喜悦。尽管此时枪尽弹绝,但是五壮士也不屈服,就是用石头砸,也要同敌人血战到底。这又是怎样的五壮士呢?——
就是这种顽强不屈(板书)感动着我们,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顽强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跳”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第6自然段1、2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眺望”:向远处看。)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五壮士跳崖的短片。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短片):
看完这个画面,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很勇敢、勇于牺牲、死地伟大、)下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去认真地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齐读6~8自然段。)
此时,他们还看到了自己即将走向——?(死亡)是呀,他们即将走向死亡,但是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种气概就叫—(视死如归)(板书)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
5、听(理解最后一句)
听,狼牙山上响起来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教师引读:
课件出示: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通过壮士的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的热爱)
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这还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五壮士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却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立在了我们地心中.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课件出示:
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请同学们放下笔,读一读面对着五勇士,面对着纪念碑你想说的话。学生自然会在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教育。这里的写话练习是水到渠成的,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党和人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六、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舍生忘死
顽强不屈
视死如归
第三篇: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四(5)班王嘉仪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回荡在我的耳边,观看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得到了一些教育。
令我最感动的是那一幕,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撤离,他们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的顶峰,为了不让敌人俘虏,五壮士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国,他们跳下去之前,高声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听了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我的眼中有一层似雾的东西,突然觉得:这是英雄的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他们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五壮士坚贞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为了人民利益壮烈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看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了那一件件往事。
五壮士不怕困难,接到任务后,迎难而上,而我呢?遇到数学思考题,不看题目,光看到“思考题”这三个字,我立即就像霜打的茄子——焉了,不管会不会,我都停笔不写,殊不知,就这样,我养成了遇到难题就退缩的习惯。五壮士勇敢,坚强地面对敌人,用子弹狠狠地打,子弹没有了,用石头砸,最后勇敢地跳下悬崖,看到这里,我更加自愧不如了。我看见几个五年级的男同学欺负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明明知道不对,我却当没事一般走掉了,后来,那个小学生哭着走出来,我心中又十分后悔,为什么没有勇气冲上去阻止他们?看了这部电影,让我决心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要向狼牙山五壮士学习。这部电影,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为了不做俘虏,选择了跳崖,这是何等的勇敢!他们五个人就敢和敌人周旋,这又是何等的坚持不懈!
看了这部电影,我真想对五壮士说:“你们真是好样的!”
第四篇:狼牙山五壮士
第七单元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我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我深有感受,被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宁死不屈,最后英勇跳崖的壮烈故事。
文中这个片断最令我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五位壮士多么勇敢!多么伟大!五壮士的英勇事迹代代传颂,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读到这里,我还想起了许许多名人事迹。如: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王二小和刘胡兰,为了让战友前进而用身体去堵敌人机关枪眼的黄继光,手托炸药包炸掉敌人碉堡的董存瑞,他们为了祖国临危不惧、英勇献身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许不能像英雄们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3.自学生字新词。4.自学检测: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
②课件出示: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①指名读,接龙读。②齐读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 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崎岖:形容山路不平。山涧: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奋不顾身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仰不愧天
2.过渡: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 3.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A、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B “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课件出示:
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②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不一样,“紧跟”更能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也更能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⑥指名读:
课件出示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⑦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
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②、(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4(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③、课件出示:
A、“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A、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B、(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④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3、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第6自然段1、2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眺望”:向远处看。)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5、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齐读6—8自然段)
6、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7、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 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请同学们放下笔,读一读面对着五勇士,面对着纪念碑你想说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