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
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知道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知道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知道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 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待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路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可以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待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面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
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转载)影评类别: 意大利电影
第二篇:电影海上钢琴师英文影评
Talking about a movie
Most people like to watch movies.Maybe the plot is deeply moved, or it narrate a monstrous story.As far as am concered, my favorite move is the legend of 1900.This movie tell a man who is so brave that he can play the imagianry piano when exploded with the ship he was born, lived and died in.It is begin in first January 1900, ship crew Danni piked up a baby on the piano inside the hall of the ship and he named the baby 1900.1900 grew up happily under the care and white lies of Danni.After the accidental death of Danni, 1900 came to the hall by chance and he saw the piano for the first time, then, the legend of 1900 begins.Life is like the paeeengers on the boat, abroad, getting off abroad and getting off again.To 1900, there is nothing more about lfe.Although he lives on the sea, but he has looked through all the honors, gain and fall of life among the men into the land around.At the time of the ship,1900 played hia hands in the air, the beautiful fingers move as the background music knocking on the doors to heaven.1900’s life was very simple but lack of human beauty.I think he is a real artist-pianist.Only a man like him can dance with the piano in a terrifing storm.Only a man like him can give up the first two bouts of a flight and beat the competitor entirely, convincing and potently in the last bout.Only a man like him can have such a beautiful story to tell.He is also a man never existed, never set
foot on land in his entire life.No ID, no visa, no parents, no birthday.Nothing in the world belongs to him expect his music.1900 is detailed and deep feelings of the man, his spirits anf talent are devoted eighty-eight the piano keys.His spirits inpressed me and I’m very adore him.
第三篇:海上钢琴师 影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性作业(三号)
题目
小组成员任课教师章清祥组别和组长上课时间周一第3-4节
作业完成时间___二零一二年十月十四日___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十组)
摘要:看罢电影,感悟很多,收获很多。我们小组从多个角度出发,从不同维度剖析这部关于人生的电影。从故事看到故事之外,从表层的电影技法探索到深处的人生哲理。本文含纳电影主题、导演、电影中的迷人音乐等等多方面大家的探求结果。
关键词:人生、爱情、音乐、风格、导演、演员
一、电影中的人生观
《海上钢琴师》总体上是一部比较沉重的作品。蒂姆•罗斯细腻的表演,导演出神入化的表达技巧,唯美动听的音乐等,不由得让我们对人生产生新的体会。
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讨论,反应在电影中亦如是。
何为人生?人生之意义何在?如何看待死亡?当这一切问题都得到解答,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部影片。主角1900是一个弃婴。他的亲生父母抛弃了他,但上帝没有抛弃他。他对于音乐那与生俱来的天赋,足以让任何人称羡。他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最终也死在海上,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生命。片中一闪而过的那个女子,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她让1900产生了走下船的冲动,但当1900真正站在陆地与大海的边缘时,他才更加真切地意识到他是属于大海的,大海才是他的家。当他在大海上,当他演奏音乐时,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当维吉尼亚号停在破败的码头即将被拆解,当他已经没有了钢琴,当他的生命支柱倒塌,1900选择了与他所生活了一辈子的维吉尼亚号一同沉入大海。也许有人为他的固执感到遗憾,为他的结局感到悲哀,但我认为这都是不必要的。甚至,对于他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当一个人的生命失去了依托,死,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就要如此陷入虚无主义中去,一个人的人生是很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给自己定义一个意义,以及对于这个意义的执着追求。1900远离了大海,远离了音乐,那么,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与其浑浑噩噩地、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还不如去死。当一个人真正看透了、理解了人生,生与死,就会被看得很淡。就像庄子鼓盆而歌一样,在这些人看来,生死,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别与界限。生,可以是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死,也可以是生的延续。浑浑噩噩、毫无价值的活着,生不如死;为人生,为理想,为追求,轰轰烈烈地死,虽死犹生。生亦何所欢,死亦何所惧!生与死,不过一瞬之间而已。
因此,价值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生的价值不是让我们紧盯着结果。如果是紧盯着结果的话,人生的结果当然只有死了。我们要更看重过程,在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我们人生的价值了。可能话说的有些玄虚,但当我们真正看懂
《海上钢琴师》,真正理解1900最后的那段话时,我们就能发现什么是自己的价值:爱好?理想?物质的所获?精神的寄托?我们就会有目标,有方向,不迷茫,不无助,勇往直前!
二、探索电影的真正主题
有的人说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是为艺术而献身,有的人说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是1900和MAX的友谊,有的人说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是天赋与创造。
但我觉得海上钢琴师的真正主题是对繁荣的工业世界的深刻解剖,更是对人性的解剖。来往于旧中心伦敦和新世界纽约的船是新世界与旧世界的桥梁,有达官显贵也有出身卑微去新大陆寻找机遇的贫民。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大背景下,1900就是这个时代交接点的旁观者,见证着时代和人性。
他不属于任何国家,他不属于任何阶层,他只是属于这艘船,属于他的钢琴。这样一个人才是主题的最好阐述者。他旁观着所谓上层的丑恶,有身着华丽但心已死的寡妇,有沉恋于旧事的贵族,有混进上层寻求艳遇的贫民,一种种深刻的丑恶他以他的琴声表达出来。他也注视着那些希望通过新大陆改变命运的贫民,用琴声带给他们欢乐与希望。
当他为了那个他爱的女孩而走到舷梯时,他深刻的望着林林总总的大楼,迷茫而没有希望,他选择了回归。他感觉不到那些人到达新大陆的喜悦和希望,那些所谓的繁华带给他的只有无尽的空虚和迷茫。是呀,在交替的年代,工业的巨变,带来的是希望和繁荣,但在此背后却是缺少了纯真和踏实。类比于当今的世界,我们不难发现,海上钢琴师的主题即使在今天也是有很大启发意义的。我们中的多少人,为了发财致富,缺少了对艺术的坚守,失去了浪漫而自由的心灵。有时候,世界和人性的丑恶会让我们变得畏缩恐惧,但是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点。就像最后,他与他的船,一起走向生命的终点,那是对心底的坚守,相比于浮躁的世界,他是伟大的。
三、通透人心的旋律
音乐与电影的完美结合,我想这是对海上钢琴师这部史诗级巨制最贴切的评价。影片将1900的内心世界以钢琴音乐的形式反映的淋漓尽致,用音乐带动着整个故事剧情的发展。从一开始小孩子无师自通、震惊全场的演奏,到在船上初识MAX、用音乐为他缓解晕船痛苦,再到与钢琴高手JELLY的海上斗琴、令全场鸦雀无声,音乐一直是剧情的主线。当钢琴在船上滑来滑去,1900随着滑动敲出美妙的乐章,你可以从音乐中感到他的开心,他的纵声欢笑;当1900独自在淡淡的月光下弹奏,你可以从他的音乐声中感到他一生在船上漂泊的孤独与无助;当1900看到那个无名而有普通的姑娘,他手下弹出的是那样一份淡雅的爱意;而当他在影片最后随船一同沉入大海,他演奏的是他的灵魂,他的不羁以及他的无奈。
是的,在这部影片中音乐不是配角,而是毋庸置疑的主角。它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对音乐的那份痴迷,对未知世界的那份迷茫,对自我灵魂的追寻。
海上钢琴师的音乐以爵士乐为主,色调专一,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像斗琴时与JELLY共同弹奏的“平安夜”“THE CRAVE”“ENDURING MOMENT”,以及1900
为唱片公司录音时随兴而弹的“PLAYING LOVE”,正是这种不变的乐调反映出了1900的永恒:海上钢琴师,1900,他属于大海,属于音乐,属于上帝,却不属于陆地,他生于大海,死于大海,生为音乐,死为音乐。
四、脉脉柔情,剧本传奇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不仅被影片故事深深感动,也对剧本那匠心独运的编排以及沉郁深刻的风格感到由衷地钦佩。
电影中点点滴滴透露出沉静的欧洲风格,不是像多数好莱坞电影一样的靠特技靠剧情靠暴力美学靠浮华而糜腐的东西而抓住观众的眼球。这种恬静而沉静的风格让人一下子想起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同样是淡淡的叙事,安静的回忆,但是以人生哲理取胜,在抓住的是观众的心,而不单单是眼球。这种价值底蕴丰厚的作品实在理应得到人们的推崇。这种风格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登上了香港电影票房第一的位置,虽然其投资有多么小,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是人类就都会为之留下眼泪。
影片以Max的回忆展开,随着他惆怅忧伤的讲述,影片的镜头来到了1900年的弗吉尼亚号上。善良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船上的钢琴上发现了被遗弃的1900,并收养了他。在Danny Boodman的细心呵护下,1900快乐地生活着。不幸的是,在1900八岁那年,Danny因意外去世,1900失去了依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天晚上,1900独自一人弹起了钢琴,从未弹过钢琴的他竟然用音乐征服了所有人。后来小号手Max来到了船上并结识了1900,他们也成了一生的知己。后来1900打败了传奇的爵士乐始祖Jeiiy,名声大振。Max多次鼓动他走下船去,但是他始终不肯。后来1900遇到了一个动人的姑娘,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但是他没有勇气表白。当女孩离开之后,他陷入了痛苦,并毁了他唯一一张也是准备送给女孩的唱片。一段时间之后,为了寻找女孩,他终于决定下船,但当他走到一半时,他放弃了。很多年以后,Max意外发现了当年的弗吉尼亚号就要被炸毁,他坚信1900还在上边,当他在船上放弃那张旧唱片是,1900出现在角落里,但仍旧不肯下船。随着一声巨响,1900永远地消失了。
剧本以Max的回忆展开了整个故事,仿佛是往事的一幕幕重演,我们不由自主得随着Max的情感陷入到整个故事中去,仿佛是在听一个人讲述自己真实的朋友,我们也更加为1900的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感到惋惜。整个故事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就安排在了一艘轮船上,讲述了一个天才安静而苦涩的一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略显平淡的故事去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名利,关于社会等等,这些恐怕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价值。剧本在设计故事时,那幽默的人物语言与整个故事的悲剧背景也十分独特,它为我们塑造的1900天真可爱纯洁善良渴望爱情甚至一直像个孩子一样羞怯惧怕陌生的事物。当听到小小的1900说出那句”Fuck the regulation”,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忍俊不禁,但当我们最后看到他悲剧的结局时,他带给我们的这些快乐,恐怕会更加令我们心碎。
我认为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可以说正是这个深刻而精彩的剧本故事成就了传奇的1900,也成就了伟大的The Legend of 1900.五、幕前幕后
吉赛贝·托纳多雷是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1956年出生于西西
里岛靠近巴勒莫(Palermo)的巴格里亚镇(Bagheria)。吉赛贝·托纳多雷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工作,最初的职业是当摄影师,他拍的照片被刊登在不同的摄影杂志上。16岁时他参与了皮兰德罗(Pirandello Luigi)和菲利波(De Filippo)的两出戏剧,这以后他开始涉足电影,初期主要是拍一些纪录片,应该说这段工作经历对他以后的电影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意大利浩如烟海的电影导演中,托纳托雷绝对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与安东尼奥尼的内敛含蓄不同,托纳托雷的讲述更加直白和清晰;也不同于罗贝托·贝尼尼的机智风趣,托纳托雷更注重平实稳健;亦区别于帕索里尼的诡异另类,托纳托雷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平凡的近乎没有故事的故事„„
而《海上钢琴师》在手法上有别于托纳多雷回归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它不走纪实方向,而向神话靠拢,用成人童话的调性来言说,有人简单地认为它是一部解构主义的影片,是对于工业革命带来的二十世纪精神被物化了的现代文明的批判。而有的人甚至认为这部电影拍的毫无诚意,因为它不像人们真实的生活,确却地说,它不在多数人生活可感知的范畴。比如一开场那些昏暗的光线、摇曳的灯盏和迈克斯图尼的独白:“„如果你想找回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等等都传递导演处理是神秘的、是缺乏真实感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托纳多雷比观影大众更不精于电影艺术,更容易相信的反而是影评人过于草率、缺乏深入思考。
关于演员,蒂姆·罗斯作为《海上钢琴师》的主演,将1900永恒的孤独与寂寞,还有他那惊为天人的音乐天赋,都展现的淋漓尽致。灵歌之王雷·查尔斯实在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可1900是在用音乐感悟人生。在蒂姆·罗斯这里,他希望用音乐来体现1900这个传奇的人物,用音乐来表达1900内心的情感,用音乐来讲述1900的人生。事实证明,蒂姆罗斯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他的钢琴可能并不像1900那样出色,但他用自己与1900无限靠近的心灵去体会1900的心,去感受1900对海的依恋和那如海一般的宿命。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1900在用黑白琴键去创造世界,他的世界永远只是那一艘船,那一个家。对于外界的不可知和不确定,他都只是好奇或是恐惧。这种像个孩子般的顽皮自在,却又有些心酸都在蒂姆罗斯那深锁的眉头和如孩童般绽放的笑脸中体现的恰到好处。
至于1900的爱情,蒂姆罗斯只是用颤抖的双手去掰碎了那张记录初恋的唱片,那种面无表情的心碎和对没有结果的回忆的了却,尽在不言中。
总的来说,蒂姆罗斯并不算年轻帅气,但他用童稚化的表演,将海上钢琴师的轻松自然的性格诠释的特别到位。她的眼神亲密又疏远,又伴随着一股忧伤。蒂姆罗斯最后安静的望向天空,透彻空灵的目光至今难忘这种刻画,至少在我的心中,它将成为一个永不磨灭的角色,一个用心表演的艺术家。
蒂姆罗斯,将海之子刻入人心,永远无法忘记。
第四篇:海上钢琴师影评
你的生命因不存在而存在-----浅析《海上钢琴师》
那是一首美妙的浪漫主义诗,不关乎爱情,不关乎生活,同样,不关乎人们的记忆。当你再次听到那首曲子时,你有没有觉得是在梦中一般呢。也许,这一时刻它是如此的真实,但是,它似乎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否则,你不可能找不到它的痕迹的。
我喜欢《海上钢琴师》,源于它的创作者多纳托雷,很早以前,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喜欢上了这位讲故事的人;当他讲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之后,他在我的眼里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位纯情的画家,他把玛莲娜画的是那么那么的美,是那么的纯洁,永远都不收世俗的污染;由画及诗,《天堂电影院》,浪漫的令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肯脱离,那是一首美妙的诗,因为太美,所以让我相信他永远不会完结,永远不会消失;多纳托雷到了海上,从此,他的诗歌便在海上颂咏,化作一曲零主题旋律,飘扬在空中,变幻成了《海上钢琴师》。
丹尼。博德曼。TD。雷蒙。1990,这是他的名字,从一开始,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孤独,不是那些善良的船舱里的穷苦的烧炭工人们所说的那样,1990不会落入人间,不会归于所谓的彼岸。在1990的眼睛里,陆地,似乎是个无关紧要的事物。他说:“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引自《海上钢琴师》台词)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大多数人的心理总是会向往那些繁华地带,很少人会选择与孤独相伴。而1990不同,他选择了永远留在船上,选择了一生与孤独相伴,即使他是如此的思念那位邂逅却不曾相伴的女人。
他的选择,其实,从一开始就能够找寻踪迹,当温柔的海浪撞击船舱时,1990趴在窗口静静的望着窗外的天空和海面,他喜欢坐在窗前看着外面,但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不知道外面到底有什么。老丹尼很喜欢这位可爱的儿子,他热衷于教他英语,当1990问到“妈妈是什么”的时候,老丹尼沉寂了一会儿,便说:“妈妈是一种马,你买它就一定会赢。”那时,这首浪漫的诗刚刚读到开头,但已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浪漫气息,让人们感受它的真实存在。其实,宁愿它没有存在过,因为如果存在,那一定会是一个悲剧,那么,人们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悲剧。
很多时候,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是,反复的观看里面的每一个细节,直到我真正溶于其中,就在海上。如果非要把人分为两种主义者,就从理想和现实两者来分,我愿意选择理想,因为1990是理想的,他是一个从未受过污染的人,纯洁得几乎无法让他与凡人同类。他说:“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引自《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本来对世界充满好奇的1990,在这一刻,再也不相信世界了,他宁愿回归海上,独自弹奏这他的钢琴,选择孤独,但是其实他并不孤独,他拥有自己独特而完美的灵魂。
有人说,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着,要么成为世人皆唾的疯子,要么成为一段传奇。我想,1990就是一段传奇吧。而创造这个虚幻的人物的多纳托雷本身更是一个传奇,造就他的传奇成型则离不开Ennio Morricone,这位欧洲电影音乐配乐巨匠,一生为400多部电影谱写原创音乐,简直惊为神人,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影片以爵士乐为主,在表现忧郁伤感的调子上,非常贴切。此片的主题曲,是最精彩的,简直与1900的灵魂融为一体,与那浪漫又纯洁的爱情交相呼应。而且这个曲子的叙事功能也很强。从1900看到了那个女孩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完全凭借想象,来走进1900的内心。这一段旋律很简单,但是却美得摄人心魄,浪漫的让人窒息。
在镜头的运动上,画面的构图上,导演也创造了唯美浪漫的感觉,剪辑流畅,舒缓而充满诗意。首先镜头的运动上,导演是用缓缓的运动镜头,而且每个镜头的时长相对很长,所以就创造出了一种诗一般的、舒缓的、优美的情绪。影片最开头就是一连串这样的缓慢移动镜头。开始是给一个小号的特写镜头,然后缓缓拉出来,一个叠画,切到台阶,然后向下移动,当麦克斯在画面中位置正确了之后,又开始缓缓的推进。(本段引自时光网对于影片镜头的运用解析)
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绝无刻意的成分,毫不矫揉造作。多纳托雷就是那么的完美,《海上钢琴师》同样是那么的完美,令人陶醉,令人痴迷。最后,我想说,1990的生命因不存在而存在,他一直都在,永远会在。
第五篇: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60—90分钟影评
中景杰利拿着烟放在钢琴上,特写烟,镜头转向杰利,中景杰利做到钢琴座位上,开始弹钢琴,中景记者在拍照,之后特写杰利在键盘上敲打的双手。镜头转向1900推镜头特写1900脸上表情,推镜头全景拍摄杰利及在场的听众,摄像机不停地咔嚓着。镜头拉近由全景到中景,杰利在专注的弹奏着。切出镜头转向麦克斯,特写在场一听众的面部表情。镜头切出全景写杰利驾轻就熟变现,有全景转向中景直至特写脸部便显出杰利的得心应手,高傲不凡,手部特写杰利双手在琴键上轻盈的跳动。之后镜头转向1900特写他的面部表情,之后中景写麦克斯收钱与人打赌。杰利的演奏引来了船上所有的人,都纷纷赶来。镜头切换出在场的所有人,然后转向特写杰利轻盈快速的手部描写,镜头后移,转向杰利身后的听众,之后运用跟镜头特写1900专注听杰利演奏的表情,1900不是在比赛,而是在享受,完全沉浸音乐的他,与押注在他身上赌博的人们形成较为滑稽的对比。镜头再次转向杰利,特写手部及面部表情,在场一位听众融入到杰利的音乐中跟着节奏的摇着头动着眉毛,再次特写杰利表情,之后转向1900特写其面部表情,镜头特写摄向放在钢琴上的烟,侧面衬托杰利技术的高超,之后再次特写杰利手部及脸部,直至演奏结束。人们为杰利欢呼,杰利拿起放在钢琴上烟灰没掉的烟,走向1900,镜头仰拍杰利不屑的表情,对着1900说:“该你了,水手”。
1900站起身走向钢琴,麦克斯为1900加油。镜头切换到杰利,杰利走到吧台,服务员为杰利倒酒,杰利把那支烟头连同烟灰一起扔到了吧台服务员专门为他到的酒中。镜头中景1900爬在钢琴上思索了一阵,然后弹了一段简单的曲子,镜头转向麦克斯,特写麦克斯面部表情,表现出他的惊讶、不解与可笑,在场听众也在纷纷议论,而1900还在深情的演奏,当1900演奏完高兴的站起来,之后推镜头推向杰利,杰利坐在钢琴坐上,特写杰利手部、面部他弹的非常投入,自己已经陷入自己的音乐情感之中,在场听众都在高兴而又深情的听着,中景麦克斯气愤的转身走向1900,特写1900,当麦克斯问他怎么了,1900说:“情不自禁,旋律好美。杰利演奏完毕,跟镜头1900坐在了钢琴旁推镜头写1900的演奏,1900在用心的重复着杰利弹得那首曲子,镜头推向站在吧台旁的杰利,中景特写他似乎很生气,1900激情的演奏着。
杰利做到钢琴旁,怒视1900说了狠话,杰利仍在愤怒而激情的演奏。中景
描写,1900拿着烟放在钢琴上,中景,杰利端着酒杯,镜头转向1900特写,1900看着杰利说,你自讨没趣。特写1900闭着眼弹琴,镜头下转,特写1900在键盘上跳动的手,中景描写杰利转身向1900,麦克斯也反过来身子看向1900。中景描写大家惊呆的表情,之后特写一组镜头来描写1900激情沉醉而又大汗淋漓的弹奏。特写麦克斯探头露出了笑,镜头转向特写杰利惊呆的表情,运用推镜头特写眉毛跳动的听众得惊呆表情,近景描写一位夫人的假发掉了却毫无反应,镜头再次转向1900,特写他忘我的投入。特写酒杯掉在地上。之后运用一连串的面部特写,来写1900的忘我投入。特写1900喘气,近景写杰利目不转睛看着1900。近景写1900起身受拿起放在钢琴上的烟,抬起手向观众示意,全景,1900将烟放在钢琴后的琴弦上,特写烟被点着。运用摇镜头全景写1900拿着烟走向杰利,特写1900面部特写,拿着烟对杰利说:“给你抽,我不抽烟”。运用推镜头近景1900把烟放在杰利嘴里,全场鼓掌,1900走开,镜头推进,透过杰利推到麦克斯的特写镜头。近景写掉假发的夫人发现在自己假发掉了,惊叫起来。中景写杰利走出大堂,人们围拥着1900,特写杰利面部衣服及掉在自己鞋上的烟灰,杰利低头看着脚,比赛结束。